“藕花多處復開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藕花多處復開亭”全詩
如何更欲通南埭,割我鍾山一半青。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戲贈段約之》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贈段約之》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柏相望數十楹,
藕花多處復開亭。
如何更欲通南埭,
割我鍾山一半青。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幅自然景觀的圖景,以及對自然與人類之間的關系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竹子和柏樹相對而立的景象,以及藕花盛開的亭子,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敬畏之情。詩人思索著如何更進一步地與自然融為一體,以至于愿意犧牲自己的家園——鍾山的一部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并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竹子和柏樹的相望,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永恒。藕花多處復開的亭子,象征著自然界的生機勃勃。
在詩的結尾,詩人思考如何更進一步地與自然相通。他提出了一個抉擇,愿意割下自己家園鍾山的一部分,與南埭相通。這表明詩人愿意犧牲個人的利益,追求與大自然的融合,并展示出對自然的無限崇敬。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渴望。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情感思考,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既美麗又深思的境界,使人們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內心與自然的共鳴。
“藕花多處復開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zèng duàn yuē zhī
戲贈段約之
zhú bǎi xiāng wàng shù shí yíng, ǒu huā duō chù fù kāi tíng.
竹柏相望數十楹,藕花多處復開亭。
rú hé gèng yù tōng nán dài, gē wǒ zhōng shān yī bàn qīng.
如何更欲通南埭,割我鍾山一半青。
“藕花多處復開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