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持雙股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持雙股錫”全詩
來膺臣宰召,歸泛越人舟。
達性融三界,隨緣極四流。
還持雙股錫,拂蘚坐巖幽。
分類: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送僧歸護國寺》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歸護國寺》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嶠黃金剎,
安禪不記秋。
來膺臣宰召,
歸泛越人舟。
達性融三界,
隨緣極四流。
還持雙股錫,
拂蘚坐巖幽。
中文譯文:
海嶠上矗立著黃金色的佛塔,
安心修禪,不顧秋天的來臨。
你來到這里受到皇帝臣子的召喚,
現在你乘坐著越人的船歸去。
你的修行達到了超越塵世的境地,
心隨緣而行,達到了超越四流的境界。
你手持著雙股杖,
坐在草地上的幽靜巖石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僧人離開護國寺歸去的情景。詩中的護國寺被形容為海嶠上的黃金剎,顯示了它的莊嚴和莊重。僧人在這里修禪,完全專注于內心的修行,不受外界季節變化的影響,即使是秋天也不為所動。
詩中提到僧人來到護國寺是應皇帝或臣子的召喚,這暗示了僧人的高尚地位和受到的重視。然而,他并不為這些塵世的榮耀所動搖,他只是默默地乘坐越人的船歸去,回歸本心。
詩中還描繪了僧人的修行境界。他達到了超越塵世的境地,心隨緣而行,不受世俗的紛擾所困擾,達到了超越四流(指佛教中的四流,即天人阿修羅人)的境界。他手持雙股杖,象征著他的身份和修行的標志,坐在草地上的巖石上,與自然融為一體,體現了他內心的寧靜和超然。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僧人超越塵世的境地和內心的寧靜。通過描繪僧人和護國寺的形象,表達了對修行和追求心靈自由的贊美和仰慕。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意象也給人以美的享受,使讀者感受到寧靜與超然的境界。
“還持雙股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hù guó sì
送僧歸護國寺
hǎi jiào huáng jīn shā, ān chán bù jì qiū.
海嶠黃金剎,安禪不記秋。
lái yīng chén zǎi zhào, guī fàn yuè rén zhōu.
來膺臣宰召,歸泛越人舟。
dá xìng róng sān jiè, suí yuán jí sì liú.
達性融三界,隨緣極四流。
hái chí shuāng gǔ xī, fú xiǎn zuò yán yōu.
還持雙股錫,拂蘚坐巖幽。
“還持雙股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