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下曾騎玉駱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仗下曾騎玉駱驄”全詩
金鼎丹成龍亦化,圉人空棧泣西風。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書《龍馬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龍馬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名為《龍馬圖》的畫卷。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先皇御馬三千匹,
仗下曾騎玉駱驄。
金鼎丹成龍亦化,
圉人空棧泣西風。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幅名為《龍馬圖》的畫卷,畫中描繪了先皇御馬的壯麗場面。詩人蘇軾以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將畫中的場景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展示了他對畫作的贊美和情感的投入。詩的開篇,“先皇御馬三千匹”,展示了先皇御馬的規模之大,彰顯了皇室的威嚴和富麗堂皇的場景。接下來的一句,“仗下曾騎玉駱驄”,描繪了皇帝曾經騎乘過一匹珍貴的玉駱驄,進一步凸顯了皇權的獨特體現。
第三句,“金鼎丹成龍亦化”,通過對寶馬的形容,將金色的鼎與紅色的火焰聯系在一起,使馬的形象與龍相聯結,展現了馬的高貴和神秘。這一句暗示了馬匹的非凡和超凡的特質,以及它們所擁有的神奇力量。
最后一句,“圉人空棧泣西風”,以凄美的意象結束了整首詩。圉人指的是守衛宮殿的侍衛,棧則是守衛的場所。他們在西風吹拂下默默流淚,表達了對往昔盛世的懷念和對蒼涼歲月的感慨。這一句通過人物的悲傷情緒,使整個畫面在凄美中更加深刻。
整首詩詞通過對畫作的描繪,展示了蘇軾對皇權和盛世的向往,以及對流逝歲月的懷念之情。同時,通過對馬的形象描繪,也表達了馬匹的高貴和神秘,使整首詩詞在細膩的情感和藝術的表達上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仗下曾騎玉駱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lóng mǎ tú
書《龍馬圖》
xiān huáng yù mǎ sān qiān pǐ, zhàng xià céng qí yù luò cōng.
先皇御馬三千匹,仗下曾騎玉駱驄。
jīn dǐng dān chéng lóng yì huà, yǔ rén kōng zhàn qì xī fēng.
金鼎丹成龍亦化,圉人空棧泣西風。
“仗下曾騎玉駱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