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理愁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以理愁緒”全詩
新晴洗雙目。
十里在跬步。
霏霏漁蒲煙,冉冉富春樹。
風花不我私,何以理愁緒。
誰梳白玉窗,中有浮云度。
浮云吹不開,不見行人去。
分類:
《臨高臺三首》吳沆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臨高臺三首》
高臺跨越崇山,屋檐籠罩著迷霧。
新晴天洗凈了雙眼,十里景象盡在腳跟。
繚繞的魚蒲煙,吹拂著富春的樹。
風花不屬于我個人,我該如何理解憂愁的情緒。
誰在梳理著白玉窗簾,其中漂浮云朵。
飄飄然的云朵卻無法掀開,行人的身影已經看不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高臺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吳沆的情感。詩人站在高臺上俯瞰周圍的景物,卻感覺到遙遠而孤寂。屋檐鎖住了迷霧,仿佛把整個世界都封閉在其中。但在新晴的天空下,詩人的視野變得清晰,周圍的美景盡收眼底。
詩中描繪了高臺上的景色,如繚繞的魚蒲煙和冉冉升起的富春樹。這些景物與大自然的美麗相互映襯,凸顯出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贊美。
詩人認識到風花并非屬于個人所有,他疑惑自己該如何理解自己的憂愁。詩人關注的焦點逐漸轉移到了梳理白玉窗簾的人身上,其中漂浮著云朵。這里有情感的寄托,也有對行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的方式,融入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和情感表達。通過對景色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他對現實世界的思索和情感體驗,同時也凸顯了自然界的美麗和神秘。
“何以理愁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gāo tái sān shǒu
臨高臺三首
gāo tái kuà chóng gāng, yán yǔ suǒ kōng wù.
高臺跨崇岡,檐宇鎖空霧。
xīn qíng xǐ shuāng mù.
新晴洗雙目。
shí lǐ zài kuǐ bù.
十里在跬步。
fēi fēi yú pú yān, rǎn rǎn fù chūn shù.
霏霏漁蒲煙,冉冉富春樹。
fēng huā bù wǒ sī, hé yǐ lǐ chóu xù.
風花不我私,何以理愁緒。
shuí shū bái yù chuāng, zhōng yǒu fú yún dù.
誰梳白玉窗,中有浮云度。
fú yún chuī bù kāi, bú jiàn xíng rén qù.
浮云吹不開,不見行人去。
“何以理愁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