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為己有的近義詞
據為己有的近義詞有:化公為私,占為己有,唯利是圖,攘為己有,攫為己有,秘而不宣,見利忘義,據為己有[jù wéi jǐ yǒu]的解釋:據:占據。以不正當的手段占據國家、集體或他人的錢、財、物品等。出自: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我故倡為析居之儀,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己有。”
據為己有的近義詞詳解
- 1 化公為私
- 拼音:
- huà gōng wéi sī
- 解釋:
- 將公有財產化為私有
- 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但是武營里的習氣,所有的兵丁平時是從不習練;而且還要克扣糧餉,化公為私。”
- 2 占為己有
- 拼音: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釋:
- 將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自己所有
- 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劉姓》:“又以他人之物,占為己有。”
- 3 唯利是圖
- 拼音: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釋: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 4 攘為己有
- 拼音:
- rǎng wéi jǐ yǒu
- 解釋:
- 竊奪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 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 5 攫為己有
- 拼音:
- jué wéi jǐ yǒu
- 解釋:
- 攫:奪取。有強行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 出處:
- 《列子 說符》:“因攫其金而去。”
- 6 秘而不宣
- 拼音:
- mì ér bù xuān
- 解釋:
- 秘:不公開的;引申為隱匿;不能讓別人知道;宣:公開。把知道的消息、情況隱秘起來;不告訴別人。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 7 見利忘義
- 拼音: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釋:
-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據為己有的反義詞
“據為己有”單字解釋
* 據為己有的近義詞有:化公為私,占為己有,唯利是圖,攘為己有,攫為己有,秘而不宣,見利忘義,據為己有[jù wéi jǐ yǒu]的解釋:據:占據。以不正當的手段占據國家、集體或他人的錢、財、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