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陳子龍《渡易水》戴叔倫《塞上曲》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渡易水
    陳子龍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浚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注釋】
    ①陳子龍:明末官員、文學家,當時建州女真族統治者已改國號“清”,對明王朝虎視眈眈。
    ②并刀:并州產的刀,以鋒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寶刀。

    塞上曲
    戴叔倫①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②。
    【注釋】①戴叔倫:唐代中期著名詩人。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時思歸鄉里,上書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渡易水》是懷古詩,重在抒寫詩人由古人古事所觸發的思想感情,言近旨遠。
    B.《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從眼前所見的凄切蒼涼之景,引出對國事的隱憂。
    C.《塞上曲》語言質樸,吟詠壯士一去不復還的豪情壯志,語氣堅決,很有氣勢。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卻反用其意,這是戴叔倫基于班超愛國精神的升華。
    E.兩首詩語言深沉,蒼涼悲切,均可見出詩人激蕩的內心情感和飽滿的愛國激情。
    2.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
    1、B、E(選B給2分,選E給3分)(B凄切蒼涼之景  理解有誤,從“潺浚”、“碧”可以看出,此處當是以樂景襯哀情。E、《塞上曲》通俗明曉,并不深沉;《塞上曲》壯懷激烈,并不“蒼涼悲切”)
    2、答案示例:①相同之處:都表達了清除邊患、報效國家的愛國之情。《渡》詩以并刀夜鳴   寫出報國志向,詩人途經“燕趙”舊地,想起荊軻,渴望效命疆場;《塞》詩寫大唐軍隊敢   叫胡兒有來無回,士兵們以身報國,表達了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②不同之處:《渡》詩   隱含憂國傷時之情,而《塞》詩昂揚向上。尾句感嘆到哪里去找荊軻那樣的壯士來為他   送行(或:感嘆當今國事衰微,即便荊軻這樣的勇士也無用武之地),表達了對國事的無限隱憂。《塞》詩整首詩都洋溢這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表達一去不復還的豪情壯志,雄健壯烈。  
    【評分說明】本題6分,答出相同之處3分,答出不同之處3分,意思相近即可。
    * 渡易水陳子龍①并刀②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浚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注釋】①陳子龍:明末官員、文學家,當時建州女真族統治者已改國號“清”,對明王朝虎視眈眈。②并刀:并州產的刀,以鋒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寶刀。塞上曲戴叔倫①漢家旌幟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