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金陵》《金陵懷古》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再過金陵①
[唐]包佶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金陵懷古
[唐]劉禹錫
潮滿冶城③渚,日斜征虜亭④。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注】
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稱為石頭城。
③冶城:東吳當年冶鑄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
④征虜亭:東晉征虜將軍謝石的哥哥謝萬曾送客于此亭。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金陵城,請結合詩句分析兩首詩景物描寫的不同之處。(5分)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不同點:景色不同、手法不同。
包詩寫的是金陵秋景,寫秋高雁飛、殘照斜陽、江山依舊的凄涼蕭瑟之景。(1分)詩歌運用擬人手法,將江山擬人化,寫江山不管天下興亡之事、任憑夕陽伴著客愁(1分);
劉詩寫的是春天清晨和傍晚的景色,清晨的江邊,早潮上漲淹沒了冶城的洲渚,傍晚時分,征虜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暉之中;蔡洲上的一片新綠惹人眼。(1分)詩歌運用對比手法,首聯用昔日吳國的雄圖霸業(冶城)以及東晉貴族之家曾在這里餞行送別的熱鬧場面(征虜亭)與眼前的一片荒涼的景象(潮滿、日斜)形成對比(1分);頷聯將今日蔡洲的新綠和昔日幕府山上的裊裊青煙形成對比,這一聯熔古今事與眼前景為一體。(1分)
2、①情感:包詩抒發了作者對江山依舊、物是人非的慨嘆,表明六朝興亡皆由人事(1分);思想:借古諷今(1分),表現作者對安史之亂后政事日非、家國衰敗的悲愁。(1分)(如回答作者過金陵的羈旅愁思給1分)
②情感:劉詩抒發了吊古傷今之情。感嘆冶城和吳國的雄圖霸業一樣,早已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殆盡了。(1分);
思想:借古諷今(1分)——揭示了六朝興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并警示當今唐代的統治者,勿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步六朝后塵,希望當今的統治者能夠以史為鑒。(1分)
[唐]包佶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金陵懷古
[唐]劉禹錫
潮滿冶城③渚,日斜征虜亭④。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注】
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稱為石頭城。
③冶城:東吳當年冶鑄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
④征虜亭:東晉征虜將軍謝石的哥哥謝萬曾送客于此亭。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金陵城,請結合詩句分析兩首詩景物描寫的不同之處。(5分)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不同點:景色不同、手法不同。
包詩寫的是金陵秋景,寫秋高雁飛、殘照斜陽、江山依舊的凄涼蕭瑟之景。(1分)詩歌運用擬人手法,將江山擬人化,寫江山不管天下興亡之事、任憑夕陽伴著客愁(1分);
劉詩寫的是春天清晨和傍晚的景色,清晨的江邊,早潮上漲淹沒了冶城的洲渚,傍晚時分,征虜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暉之中;蔡洲上的一片新綠惹人眼。(1分)詩歌運用對比手法,首聯用昔日吳國的雄圖霸業(冶城)以及東晉貴族之家曾在這里餞行送別的熱鬧場面(征虜亭)與眼前的一片荒涼的景象(潮滿、日斜)形成對比(1分);頷聯將今日蔡洲的新綠和昔日幕府山上的裊裊青煙形成對比,這一聯熔古今事與眼前景為一體。(1分)
2、①情感:包詩抒發了作者對江山依舊、物是人非的慨嘆,表明六朝興亡皆由人事(1分);思想:借古諷今(1分),表現作者對安史之亂后政事日非、家國衰敗的悲愁。(1分)(如回答作者過金陵的羈旅愁思給1分)
②情感:劉詩抒發了吊古傷今之情。感嘆冶城和吳國的雄圖霸業一樣,早已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殆盡了。(1分);
思想:借古諷今(1分)——揭示了六朝興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并警示當今唐代的統治者,勿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步六朝后塵,希望當今的統治者能夠以史為鑒。(1分)
上一篇:楊萬里《秋山》范成大《余杭》閱讀答案
下一篇:韓愈《湘中》閱讀答案及賞析
* 再過金陵①[唐]包佶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金陵懷古[唐]劉禹錫潮滿冶城③渚,日斜征虜亭④。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②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