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詞詩鑒賞之高考真題與答案解讀

    詩歌真題考例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①
    岑 參
    聞說輪臺路②,
    連年見雪飛。②
    春風不曾到,
    漢使亦應稀。③
    白草通疏勒,
    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④
    私向夢中歸。
    【注】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①初讀確定詩歌體裁:五言律詩。并根據詩題、作者和注解明確這是一首邊塞詩。作者岑參是有名的邊塞詩人,曾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在邊疆軍旅生活六年。從詩題可以看出,該詩即為他赴北庭途經臨洮所作。
    ②詩的前三聯寫的是邊疆環境寒冷與惡劣。“雪飛”“連年”寫氣候之寒冷,“春風”不至寫其荒涼,“漢使”難見寫其距中原遙遠,“白草”連綿寫其蕭瑟,三聯都寫出了西域戍邊的艱苦。
    ③從藝術手法上講,前三聯寫景均非實寫,因為有“聞說”“應”幾個詞的提示,說明這都是作者豐富的想象內容,屬于虛寫,而且詩題是“留別”,有點像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像李白在未至天姥山之前,把夢中所見之景寫出來送給友人一樣,這首詩也是詩人未至目的地的想象之詞。作者的浪漫主義情懷就曾令陸游稱贊不已:“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④尾聯直抒胸臆,“敢”是“怎敢”的意思,表達詩人勤于王事的忠心,雖眷戀著故鄉,但仍是忠心耿耿,一心為國。
    讀完尾聯,我們即可明白,前三聯所寫都是為尾聯的抒情做鋪墊。雖說邊塞如此寒冷,環境如此惡劣,但為國家的安定團結,這一切都會被詩人克服。前面的景物描寫都是反襯詩人的耿耿忠心。
    【詩意】 聽說輪臺路這個地方,連年都可以看到雪飛。春風從未到過那里,朝廷的使者去的也很稀少。無邊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蒼的山嶺穿過了武威。盡力王事怎敢在路途上耽誤,只能在夢里邊回到家鄉看看。
    1.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據題精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景物描寫的角度應從正面側面、遠景近景、虛寫實寫、動景靜景等方面考慮。《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正面描寫壯麗的雪景的,而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要注意題目暗示的信息和詩中的關鍵詞“聞說”“應”。高中教材中我們學過“夜吟應覺月光寒”“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根據所學知識的積累,我們即可明確這是虛寫。
    【答案】 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2.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
    【據題精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詩歌情感,要做到“兩結合”:①結合詩歌寫作背景,注意抓住詩題后的注解和所學的作者情況。②結合關鍵詞句。我們得知這是一首邊塞詩。根據知識積累,初唐邊塞詩多表達為國獻身、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如“寧為白夫長,勝作一書生”等。根據關鍵詞句,“勤王”“夢中歸”可見詩人情感較為復雜:既有忠君報國的豪情,又有思念故鄉的愁情。正因為結尾點明了“勤王”之志,也使得前面的景物描寫不致落入陰沉的氛圍,同時也升華了詩歌主旨。
    【答案】 ①表現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②使得詩中的思鄉之情不至于流于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二)詞曲真題考例(2015•山東)
    卜 算 子
    張元幹[注] ①
    風露濕行云,
    沙水迷歸艇。②
    臥看明河月滿空,
    斗掛蒼山頂。③
    萬古只青天,
    多事悲人境。④
    起舞聞雞酒未醒,
    潮落秋江冷。⑤
    【注】 張元幹,宋代愛國詞人。
    ①有關作者的注解暗示了這是一首愛國詞作。張元幹是南宋詞壇上的名家,屬“辛派詞人”。由于中原淪陷,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恢復,所以南宋詞壇上愛國詞作很多。
    ②詞的上片著力寫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很多詞的創作范式。解讀上片,需抓住“風”“露”“云”“水”“艇”“月”“山”等意象。作者月夜泛舟,爽風夜露,行云舒卷,霧氣彌漫、小舟迷失歸途,前兩句意境清幽、靜逸。
    ③“臥看”動作顯示了詞人閑適的情懷,枕著小舟抬眼望去,天空銀河橫亙,月華明朗,北斗閃爍,這一句的意境緊承前兩句,悠然閑適中顯現出博大的氣勢。
    ④下片抒情。重點體現“悲”字。詞人思緒回到現實,想到國家多災多難的處境,不禁悲從中來,正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詞人此刻的傷感使我們明白,上片的“靜”非“靜”,“閑”亦非“閑”,而是百無聊賴中的無奈啊!
    ⑤最后兩句使用典故。先以“聞雞起舞”明心志,詞人作為主戰一派,卻只能閑居故里,壯志難酬。尾句中一“冷”字,不獨寫夜之凄寒,更在于表達自己內心之失意悲憤。
    【詩意】 獨自搖蕩著一葉小舟在靜夜里歸來,風輕露重,行云舒卷;沙溪上,飄浮著淡淡的霧氣,白茫茫一片,使小舟迷失了歸路。枕著小舟,抬眼望去,那深遠的天宇上,銀河橫亙,月華明朗,北斗七星閃爍在靜穆的蒼山頂上。
    歷史長河悠悠流轉,唯那茫茫蒼天永存。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人生境況是如此悲涼。本想一醉方休罷了,不料醉中也舞起寶劍來;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變得更加凄清寒冷。
    1.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濕”“迷”二字分別作簡要賞析。
    【據題精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特色的能力。賞析“煉字”題應遵循以下步驟:①“釋義”,即解釋關鍵詞的含義,要注意詞類活用、修辭、雙關含義等。②“入句”,即將關鍵詞帶入詩句,分析其對表現對象的作用。如果是寫景的句子,應分析關鍵詞對整句所描繪出的意境所起到的作用。③“達情”,即分析關鍵詞表達了作者或人物形象怎樣的情感。
    【答案】 ①“濕”字,描寫地面濃重的風露水氣使行云也充滿濕氣而顯得厚重凝滯,突出了外在環境的潮濕、陰冷,表現了作者凄涼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寫水面迷蒙的霧氣使歸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朧、迷茫的氛圍,表現了作者內心的迷惘。
    2.“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
    【據題精析】 本題考查賞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的能力。分析關鍵詞句的內容,讀懂詞句所反映的作者的心聲,再結合詞的注解知人論世,這道題就不難作答了。化用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是要表達志在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而“酒未醒”“秋江冷”則表達作者對現實的無奈。
    【答案】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現作者胸懷大志,而報國之志難以實現,內心悲憤無奈;②寓情于景,描寫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達了作者面對國勢衰退內心的悲涼,寄寓了濃郁的愛國情感。
    1.(2016•課標Ⅰ,8~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金陵望漢江
    李 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
    (1)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1)首句“回萬里”,寫出了長江的曲折悠長;第二句“九龍盤”,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長江分為九支之后盤踞于大地的氣勢;第三句“橫潰”“豁”,描寫生動形象,強有力地表現了長江的磅礴之勢;第四句“飛”,寫江水激流從巍峨高山飛奔而下,浩瀚博大。(2)解答此題,要認真閱讀注釋④。善于釣大魚的任公子,現在也只能放下釣竿的原因,原詩的七、八兩句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明君垂拱而治,江水安流,天下太平。雖為歌頌盛世,其實更表達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
    【答案】 (1)這四句描寫了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為下文頌揚盛唐天下一家、國運興盛積蓄氣勢,有利于突出詩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寇,表達了對大唐一統天下、開創盛世偉績的歌頌;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在太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
    【詩意】 長江延綿曲折長達萬里,分作九脈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大地。江水四溢,縱橫半個中國,波濤洶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淪亡之后,三吳已沒有了昔日之盛,無足稱賞。我朝圣明之君統一天下,垂衣拱手而治,江水安流,天下太平。今天的任公子,已無須滄海垂釣了。
    2.(2015•湖北,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勞 停 驛
    歐陽修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注】 此詩為歐陽修被貶峽州夷陵令時作。勞停驛,驛站名。
    (1)簡要說明此詩前兩聯景物描寫的時空變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分析第三聯中“荒”“瘦”二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1)從時間上看,第一聯,“轉”寫舟行,“見”寫所見,為白晝;第二聯,“落”寫泊舟,“圓”寫月升,為晚上。從空間上看,第一聯,山曲、平川,從遠到近;第二聯,樹杪、峰頭,由低至高。(2)前一句寫幾縷炊煙,數戶人家,荒涼冷寂;后一句寫瘦瘠原野,一刀耕田,貧寒蕭條。“荒”“瘦”二字,賦予煙、野人格化的特點,形象而生動。作者在寫景的同時,還蘊含了復雜的情感。
    【答案】 (1)此詩前兩聯寫景,時空變化豐富。從時間節點來看,可分為兩個時段。第一聯為舟行之時(白晝),第二聯為泊舟之后(暮夜)。從取景空間來看,一句一景,富于變化。孤舟山曲、豁爾平川、樹杪帆落、峰頭月圓,遠、近、低、高,布置巧妙。
    (2)①從用字自然傳神來看:數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尋常字眼,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顯得自然而工穩,能傳達出詩人面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②從情感寄寓來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義,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
    【詩意】 我乘一葉扁舟轉過山彎,眼前豁亮看見一馬平川。樹梢搖搖,我落下白帆;遠峰隱隱,那月兒正圓。荒煙裊幾戶人家暮色罩,原野瘦一刀田地實蕭條。明早要早行,游子心里愁,灘水急鳥道險就在眼前。
    3.(2014•廣東,1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望江怨 送別
    [清]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①。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樹梢。
    (1)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
    (2)怎樣理解“怪人催去早”?請結合全詞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1)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及運用的表現手法。綜合起來可得出離別時難舍難分的纏綿婉惻的場景。(2)此題可結合此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進行分析,答出作者與友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的纏綿之情即可。
    【答案】 (1)江水渺茫,扁舟遠去,愁云慘淡低垂,帆船在飄蕩中越來越遠。作者采用了以景襯情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時難舍難分的纏綿婉惻的情景。
    (2)殘陽即將落去,責怨人們催促得太早。該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斜陽不愿離去而責怨人催促的情緒。詞人以殘陽來暗喻自己,抒發了作者與友人離別時難舍難分的纏綿之情。全詞沒有一句言離別,卻以景襯情,以含蓄蘊藉的語言將景和情表達得韻味十足。
    【詩意】 (友人乘舟遠行,我佇立江邊,)眼前一片春江綿遠,不見端際。目送行舟遠去,飄過了樹木的梢頭。愁如云積,小舟漸行漸遠,唯見點點白帆,比沙鷗還小。夕陽還余一竿高,還能與友人相敘一番,這時卻有人“催去早”,我心生遺憾和責怨。

    4.(2013•遼寧,8~9)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竹軒詩興
    張 镃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
    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①煙來。
    暑天倦臥星穿過,冬晝閑吟雪壓摧。
    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 ①篆:盤香。因盤香曲繞如篆文,故稱。
    (1)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
    (2)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析】 (1)第二聯上句寫竹梢的清影和竹葉被風吹動的響聲,妙在結合軒中的清雅之事來寫,顯得自然而灑脫,足以引起詩人的詩興。詩人當軒靜坐,竹梢的影子,好像通過茶碗細細地落在軒中似的。下句寫篆煙燃起了,竹葉的聲響,隨著篆煙輕輕地飄來。詩人靜觀外物,體察入微,寫得自然清麗,別有意趣。(2)應先概括詩人形象,然后結合詩中意象分點分析。詩人心志清雋,愛好閑雅。他身處竹軒,輕掩柴門,漫步小徑,品茶焚香,或倦臥,或閑吟,悠然自得。竹軒之中四時皆佳趣,賞竹,觀雪,品梅,均非別處所能領略,亦足見詩人的清雅之趣。
    【答案】 (1)全聯視聽結合,生動地描寫了詩人的所見所聞,表現了竹軒環境的清幽和詩人生活的閑適;“梢影細從茶碗入”準確地描繪了茶具間光影的變化;“葉聲輕逐篆煙來”運用比擬(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葉聲與煙縷升起相伴的動態美。
    (2)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詩意】 清風卷來,柴門被自然地吹開,軒前剛剛開辟出來的小徑旁邊,栽上了許多篁竹,環境幽雅。竹梢的清影,好像通過茶碗細細地落在軒中;竹葉的低吟,仿佛隨著曲繞的盤香輕輕地飄來。酷暑的夏天,在軒中乘涼倦臥,看到星星從修竹上穿過;寒冬的白日,在軒中悠閑吟詩,看到素雪在翠竹上覆蓋。我在心里設想,到了冬季,這里的景致一定會格外宜人;墻角的那枝梅花傲雪開放,與竹同清,所以一定不要移走它。

    5.(2013•江西,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水調歌頭 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 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聽我楚狂聲”和“富貴非吾事”典故的出處。詞人借它們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 (1)讀辛詞時最大的障礙應是詞中多而雜的意象。但為了便于準確解讀,出題人有意給出注釋②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利用注釋提供的信息可以聯想到屈原慣用“蘭”“蕙”“菊”等香花香草來比喻(象征)美好的品德和志節。詞人正是借用屈原的高尚情趣和志節自況在困苦處境中堅定地持其“內美”,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決不肯隨波逐流與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品格和光明磊落的精神。(2)“聽我楚狂聲”出自《論語•微子》。詞人借接輿唱歌當面諷刺孔子迷于從政、疲于奔走的典故,抒發自己雖有滿腔“長恨”卻無人理解的悲憤,“狂”字更突出作者不肯茍合的磊落情懷。“富貴非吾事”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借陶淵明的“質性自然”“不慕榮利”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臨安并不是追求個人榮利,也不想在那里久留,因為“帝鄉不可期”啊!先從反面表明自己的心跡,結句“歸與白鷗盟”再從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跡。
    【答案】 
    (1)蘭、蕙、菊都是花草,在詞中都用來象征詞人高尚、純潔的品格和節操。
    (2)兩個典故分別出自《論語》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前者以楚狂接輿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抗金復國理想無人理解的悲憤;后者以陶淵明自況,抒發了詞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
    【詩意】 遺憾啊遺憾啊,我的心里充滿了長長的遺憾,我把這長長的遺憾剪裁成一首首短歌行。可是有誰能為我翩翩起舞,聽我狂歌聲?我精心栽種幾畹蘭花,又培植了百畝的蕙,秋天可以采吃菊花。門外的滄浪之水,(清澈輕盈,)我用它來洗滌我的帽纓。  (朋友啊我要問一問:)一杯美酒與身后的千秋美名,哪一個更重?現在世間萬事顛倒,毫發竟然比泰山都重!悲傷啊,生離死別最是悲傷;歡樂啊,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最是歡樂,這是古今兒女情長。富貴不是我的事業,歸去歸去,尋覓好友白鷗同盟。
    * 詩歌真題考例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①岑 參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②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③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④私向夢中歸。【注】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