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詞性入手之古詩詞鑒賞煉字題的切入點
從詞性入手
一般來說,詩歌中最要緊的地方往往落在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這三類詞語上,根據這三類詞語的語法特點分析,動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動態變化,強調過程及變化;形容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性質狀態,跟動詞比較,形容詞主要著眼對象的靜態;副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程度范圍。
例1、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分析】唐人五言詩工在一字,謂之“詩眼”,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咽’與‘冷’見用字之妙。”
【答案】這兩句中的詩眼當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動詞,“冷”字是形容詞,“咽”著重從動態的方面來寫,寫的是山間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攔而發出低弱的吟聲,仿佛人的鳴咽之聲;“冷”從靜態方面來寫,寫的是披灑在青松上的日色,因為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十分陰冷;詩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靜一動繪聲繪色、精煉傳神地勾畫出了香積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例2、“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分析】如果從詞語的表現力來看,“繞”是動詞,“曉”是名詞,一般來說動詞的表現力會強一些,所以,在分析時我們可以肯定“繞”用得好一些,然后從他具體描寫的內容去加以分析,如,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例3、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
鷓鴣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
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分析】“又”字是一個副詞,副詞主要從描寫對象的范圍、程度方面去考慮,結合上聯中的“卻到家”,可以知道這里“又”暗示作者在時間上不止一次浪跡天涯,字里行間飽含天涯流浪的愁苦與無奈。
一般來說,詩歌中最要緊的地方往往落在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這三類詞語上,根據這三類詞語的語法特點分析,動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動態變化,強調過程及變化;形容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性質狀態,跟動詞比較,形容詞主要著眼對象的靜態;副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程度范圍。
例1、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分析】唐人五言詩工在一字,謂之“詩眼”,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咽’與‘冷’見用字之妙。”
【答案】這兩句中的詩眼當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動詞,“冷”字是形容詞,“咽”著重從動態的方面來寫,寫的是山間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攔而發出低弱的吟聲,仿佛人的鳴咽之聲;“冷”從靜態方面來寫,寫的是披灑在青松上的日色,因為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十分陰冷;詩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靜一動繪聲繪色、精煉傳神地勾畫出了香積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例2、“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分析】如果從詞語的表現力來看,“繞”是動詞,“曉”是名詞,一般來說動詞的表現力會強一些,所以,在分析時我們可以肯定“繞”用得好一些,然后從他具體描寫的內容去加以分析,如,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例3、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
鷓鴣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
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分析】“又”字是一個副詞,副詞主要從描寫對象的范圍、程度方面去考慮,結合上聯中的“卻到家”,可以知道這里“又”暗示作者在時間上不止一次浪跡天涯,字里行間飽含天涯流浪的愁苦與無奈。
上一篇:《九日置酒》《重九》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下一篇:柳宗元《種柳戲題》閱讀答案及賞析
* 從詞性入手??????一般來說,詩歌中最要緊的地方往往落在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這三類詞語上,根據這三類詞語的語法特點分析,動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動態變化,強調過程及變化;形容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性質狀態,跟動詞比較,形容詞主要著眼對象的靜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