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歐陽修《唐崇徽公主手痕》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唐崇徽公主①手痕②歐
    歐陽修
    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跡為誰留?
    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為國謀?
    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野草自春秋。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時與回鶻和親,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據《唐會要》卷六載:“公主,仆固懷恩女,大歷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嫁回鶻可汗。”②手痕:在今山西靈臺。傳說公主出嫁回鶻時,路經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今靈臺有一手痕碑。
    1、同是詠嘆遠嫁,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中說昭君去世后“環佩空歸夜月魂”,歐陽修在這里說崇徽公主是“青冢埋魂知不返”,一說魂歸,一說魂埋,這是為什么?請簡要分析。(5分)
    2、《朱文公語錄》推崇《唐崇徽公主手痕歐》這首詩頸聯道:“以詩言之,第一等詩;以議論言之,第一等議論也。”對于這樣的盛譽,你同意嗎?請結合詩句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杜甫認為,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1分),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啊!(2分)杜甫寓居在昭君的故鄉,正好借昭君當年相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2分)。歐陽修在這里反用了杜甫詠王昭君的“環佩空歸月夜魂”(《詠懷古跡》)詩意而用了一個“魂”字,則使詩情變得更為深婉,表現了對遠嫁女子的深切同情。
    2、同意。①自古以來,有多少美麗可愛的女子遭受遠嫁的厄運,成為對外執行妥協政策的犧牲品?又有幾個肉食者能為國家的富強而出謀劃策?(2分)②“玉顏”反為“身累”,“肉食”不與“國謀”,詩人寓于這兩對矛盾現象中的詰問尖銳犀利,自古罕見。(2分)此聯議論深切痛快,而又對比鮮明,得此贊譽,當之無愧。(2分)
    * 唐崇徽公主①手痕②歐歐陽修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跡為誰留?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為國謀?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野草自春秋。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