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分類教學鑒賞法訓練試題及答案(中)
古詩詞分類教學鑒賞法
邊塞詩
常見風格:或慷慨雄奇,或悲涼傷感
常用意象:大漠、朔風、關塞、雪山、長城、征馬、鼓角、沙場
常見思想感情:或不畏艱險,殺敵報國;或環境艱苦,厭戰思鄉
常用表現手法:渲染烘托,情景相生,正側描寫,虛實動靜,直抒胸臆,用典比興
【課堂演練】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窮邊詞(其二) 隴西行
姚合 陳陶
將軍作鎮古汧州, 誓掃匈奴不顧身,
水膩山春節氣柔。 五千貂錦喪胡塵。
清夜滿城絲管散, 可憐無定河邊骨,
行人不信是邊頭。 猶是春閨夢里人。
(1)同為邊塞題材的作品,這兩首詩描述和表現的內容卻完全不同。請試作比較。
(2)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姚詩題中“窮邊”即極遠的邊地。詩作描寫的是邊鎮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陳詩詩題“隴西行”是樂府舊題,一般描寫邊塞戰爭。詩作借助“匈奴”、“胡塵”、“無定河”等特定名稱,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2)姚詩借描繪邊鎮的升平景象,委婉表達了對戍邊將士的贊揚之情。陳詩以將士殺敵的英勇、戰斗進程的激烈、傷亡程度的慘重、親人盼望的無期,寄寓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六)羈旅詩
常見風格:孤獨惆悵,寂寞傷感,抑郁悲苦
常用意象:暮春、秋月、葉落花謝、寒風苦雨、杜鵑悲鳴,猿猴哀啼
常見思想感情:思鄉念親,有家難歸,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常用表現手法:渲染環境,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比擬鋪墊,虛實相生,對比抑揚,烘托映襯
【課堂演練】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3、第一句詩中的“寒燈”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館中怎樣的氛圍?(2分)
4、作者心情“轉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詩,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5、詩歌第三句運用了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試簡析之。
參考答案
3. 凄清(孤寂、凄涼、冷清)
4. 一是除夕之夜獨自一人寄居旅館;二是對故鄉親人的無比思念;三是感慨年華易逝。
5.詩句寫故鄉的親人在這除夕之夜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其實是寫詩人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這樣從對面寫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或:寫出虛實結合,溝通作者和對方的情感,擴大作品意境。或:運用“曲筆”或“對寫法”的表現手法,從對方著筆,更顯情真意切。)評分標準:能說出“親人思念我”、“從對方著筆”或“虛實結合”等給2分。
(七)送別詩
常見風格語深情切,或纏綿哀感,或灑脫曠放
常用意象:柳、水、酒、月、淚、云、南浦、灞橋、長亭、古道
常見思感情:或依依難舍,纏綿傷懷;或相期祝福,感奮勵志。
常用表現手法:描摹環境,渲染氣氛,借物起興,比擬聯想,托物寄意,借景抒情,即景抒情
懷人詩
常見風格:深情眷戀,情濃味長。或蘊藉雋永,或語質意深。
常用意象:寒雁、鷓鴣、長亭、古道、夜雨、孤燈、落月、停云、黃葉、霜天、郵亭、陽關
常見思想感情:歌頌友情,追懷往昔,拳拳眷戀,殷殷勸勉
常用表現手法:以情馭景,情景相生,借物寫意,渲染映襯,正反設想,雙關比興,即景抒情
【課堂演練】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送魏十六還蘇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②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詩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從蘇州(即“姑蘇”)到常州(即“毗陵”,唐時常州為毗陵郡)方向來拜訪他;魏十六返回蘇州時,作者乘船相送。②陰蟲,指蟋蟀。
8. 請簡要概括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
9. 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8.(5分)【參考答案】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內心的沉重與感傷,也表達了設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孤獨和惆悵。(答出一點給2分,語意完整給1分)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鑒賞古代詩歌藝術形象的能力。
9.(6分)【參考答案】詩中的“實”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秋夜的環境,“虛”是詩人想象別后的明天,自己在歸舟中回望蘇州只見悠悠白云而不見友人;詩人借助想象,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拓展了詩歌意境,深化了送別友人時的感情(留戀、孤寂和感傷)。(答出“虛”和“實”各給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邊塞詩
常見風格:或慷慨雄奇,或悲涼傷感
常用意象:大漠、朔風、關塞、雪山、長城、征馬、鼓角、沙場
常見思想感情:或不畏艱險,殺敵報國;或環境艱苦,厭戰思鄉
常用表現手法:渲染烘托,情景相生,正側描寫,虛實動靜,直抒胸臆,用典比興
【課堂演練】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姚合 陳陶
將軍作鎮古汧州, 誓掃匈奴不顧身,
水膩山春節氣柔。 五千貂錦喪胡塵。
清夜滿城絲管散, 可憐無定河邊骨,
行人不信是邊頭。 猶是春閨夢里人。
(1)同為邊塞題材的作品,這兩首詩描述和表現的內容卻完全不同。請試作比較。
(2)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姚詩題中“窮邊”即極遠的邊地。詩作描寫的是邊鎮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陳詩詩題“隴西行”是樂府舊題,一般描寫邊塞戰爭。詩作借助“匈奴”、“胡塵”、“無定河”等特定名稱,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2)姚詩借描繪邊鎮的升平景象,委婉表達了對戍邊將士的贊揚之情。陳詩以將士殺敵的英勇、戰斗進程的激烈、傷亡程度的慘重、親人盼望的無期,寄寓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六)羈旅詩
常見風格:孤獨惆悵,寂寞傷感,抑郁悲苦
常用意象:暮春、秋月、葉落花謝、寒風苦雨、杜鵑悲鳴,猿猴哀啼
常見思想感情:思鄉念親,有家難歸,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常用表現手法:渲染環境,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比擬鋪墊,虛實相生,對比抑揚,烘托映襯
【課堂演練】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3、第一句詩中的“寒燈”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館中怎樣的氛圍?(2分)
4、作者心情“轉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詩,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5、詩歌第三句運用了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試簡析之。
參考答案
3. 凄清(孤寂、凄涼、冷清)
4. 一是除夕之夜獨自一人寄居旅館;二是對故鄉親人的無比思念;三是感慨年華易逝。
5.詩句寫故鄉的親人在這除夕之夜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其實是寫詩人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這樣從對面寫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或:寫出虛實結合,溝通作者和對方的情感,擴大作品意境。或:運用“曲筆”或“對寫法”的表現手法,從對方著筆,更顯情真意切。)評分標準:能說出“親人思念我”、“從對方著筆”或“虛實結合”等給2分。
(七)送別詩
常見風格語深情切,或纏綿哀感,或灑脫曠放
常用意象:柳、水、酒、月、淚、云、南浦、灞橋、長亭、古道
常見思感情:或依依難舍,纏綿傷懷;或相期祝福,感奮勵志。
常用表現手法:描摹環境,渲染氣氛,借物起興,比擬聯想,托物寄意,借景抒情,即景抒情
懷人詩
常見風格:深情眷戀,情濃味長。或蘊藉雋永,或語質意深。
常用意象:寒雁、鷓鴣、長亭、古道、夜雨、孤燈、落月、停云、黃葉、霜天、郵亭、陽關
常見思想感情:歌頌友情,追懷往昔,拳拳眷戀,殷殷勸勉
常用表現手法:以情馭景,情景相生,借物寫意,渲染映襯,正反設想,雙關比興,即景抒情
【課堂演練】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送魏十六還蘇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②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詩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從蘇州(即“姑蘇”)到常州(即“毗陵”,唐時常州為毗陵郡)方向來拜訪他;魏十六返回蘇州時,作者乘船相送。②陰蟲,指蟋蟀。
8. 請簡要概括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
9. 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8.(5分)【參考答案】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內心的沉重與感傷,也表達了設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孤獨和惆悵。(答出一點給2分,語意完整給1分)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鑒賞古代詩歌藝術形象的能力。
9.(6分)【參考答案】詩中的“實”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秋夜的環境,“虛”是詩人想象別后的明天,自己在歸舟中回望蘇州只見悠悠白云而不見友人;詩人借助想象,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拓展了詩歌意境,深化了送別友人時的感情(留戀、孤寂和感傷)。(答出“虛”和“實”各給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上一篇:古詩詞分類教學鑒賞法訓練試題及答案(上)
下一篇:古詩詞題材分類鑒賞要點
* 古詩詞分類教學鑒賞法邊塞詩常見風格:或慷慨雄奇,或悲涼傷感常用意象:大漠、朔風、關塞、雪山、長城、征馬、鼓角、沙場常見思想感情:或不畏艱險,殺敵報國;或環境艱苦,厭戰思鄉常用表現手法:渲染烘托,情景相生,正側描寫,虛實動靜,直抒胸臆,用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