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觀田家》閱讀答案

    觀田家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1.與白居易的《觀刈麥》相比,兩首詩歌都用到了哪種表現手法?這首詩是如何運用這種表現手法的?請簡要分析。 (5分)
    2.本詩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有何作用? (6分)

    參考答案
    1.兩首詩都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2分)這首詩的對比手法具體表現在:田家終歲辛勞與不得溫飽對比;田家“倉稟無宿儲”和朝廷“徭役猶未已”對比;田家終年辛勞卻家無隔夜糧與作為朝廷官員的詩人自己不耕種卻從田家獲取俸祿對比。(3分)
    2.農民終歲辛勞卻不得溫飽,詩人聯想到身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不從事耕種卻俸祿來自鄉里,心中頓感慚愧。(4分)作用:通過自責,表現了一個封建官吏的良知,從而提升了全詩的格調,升華了詩歌的主旨。(2分)

    簡析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該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與悲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方慚”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也是詩人對自己宦游食祿生活的自責。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夸飾。
    * 觀田家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1.與白居易的《觀刈麥》相比,兩首詩歌都用到了哪種表現手法?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