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水調歌頭·又燕山九日作》閱讀答案
水調歌頭·又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萬里漢家使,雙節②照清秋。舊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濟黃流。亭落桑榆④西北,無限太行紫翠,相伴過盧溝。歲晚客多病,風露冷貂裘。
對重九、須爛醉,莫牽愁⑤。黃花為我,一笑不管鬢霜羞。袖里天書⑥咫尺,眼底關河百二,歌罷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隨雁到南州。
注釋: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國。為改變接納詔書禮儀和索取“陵寢”事與金國交涉,慷慨抗節,幾近被殺,本詞即寫于出使期間。②雙節:使節出行時的儀仗。③禹: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曾治理黃河,劃定中國九州版圖。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關(山海關)。⑤作者在當時所作絕句《燕賓館》自注中說可“至是適以重陽,伴使把菊酌酒相勸。”⑥天書:南宋至金國的國書。
15.根據閱讀經歷判斷,本詞詞牌是(2分)
A.永遇樂 B.念奴嬌 C.水調歌頭 D.定風波
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詞開篇即寫出使金國的大背景,作者走遍當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緒。
B.“桑榆”“太行” “盧溝”三句點明行蹤,也寫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鄉的感傷與落寞。
C.雖然兩鬢斑白,作者還是暢飲賞菊以度佳節,且以擬人手法寫出菊花綻放帶來的喜悅。
D.本詞以北國秋日風光入詩,情感慷慨激昂,悲壯又不失豪放,風格與蘇軾、陸游相近。
17. 題目中“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下列與重陽節沒有關聯的兩項是(4分)
A.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B.云木硫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樽前。
C.但將酩酊秋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D.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細筆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18.上世紀30年代末,學者夏承燾因中日戰起,“懼亡國之無日,援取宋人詞之足鼓舞人心、砥礪節概者”編著了《宋詞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詞。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本詞何以能夠“鼓舞人心。砥礪節概”。(5分)
19.在橫線處填寫相關作品原句(6分。限選其中6處。)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季節的變化總能牽動詩人敏感的心靈,范成大于清秋時節一抒懷抱,更有無數詩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陽,56歲的杜甫一首《登高》寫盡秋悲,其中頷聯“① ,② ”二句寫出肅穆蕭瑟、空曠遼闊的秋景,寄寓著深沉的生命感懷,成為千古寫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樂天寫下《琵琶行》,開篇即以“③ ”一句寫出送客湓浦口所見清冷秋景,為下文抒寫“天涯淪落”之悲奠定了基調,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樂的無盡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樣善摹秋意,“碧云天,黃葉地,⑤ ,⑥ ”,思鄉的愁緒借景透出,不著痕跡。當然,秋景也并非總是一片蕭瑟。1925年,滿懷革命豪情的的毛澤東途經長沙,佇立橘子洲頭,眼中則是一派“⑦ ,層林盡染,漫江碧透,⑧ ”的壯麗秋景,呈現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虛。
參考答案
15.(2分)C
16. (3 分) B
17. (4 分) A E
18.(5分)
評分要點:結合詞作具體內容(2分),分析作者情懷(2分),說清作者情懷與“鼓舞人心、砥礪節概”的關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詞上闋“舊京行遍,中夜呼禹濟黃流”兩句,寫出使時作者途經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憑吊故國;夜不成寐,內心呼喚著曾在此治水開疆、奠定華夏版圖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著抗擊外侮、收復失地的愛國豪情(2分),與抗擊日寇的歷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礪節概”(1分)。
其他可選要點:
①上闋“袖里天書咫尺,眼底關河百二,歌罷此生浮”,寫自己出使金國,雖身處險境,仍舊心系故國山河,決心不辱使命,表現了作者不畏強敵的慷慨、視死如歸的豪邁、為國獻身死而無憾的氣概。
②園上闐“無限太行紫翠”等甸,寫出途出所見群山連綿,氣勢雄偉,表現作者對祖山河的深情,愛國情懷濃厚。
③結合全詞分析:上闋寫清秋出使所見,嘆故國山河寥落;下闋寫重陽佳節拋開愁緒、賞花飲酒之時,仍心系使命。表現了詞人身處險境仍堅定忠貞的報國決心。
19.(6分)①無邊落木蕭蕭下②不盡長江滾滾來③楓葉荻花秋瑟瑟④唯見江心秋月白⑤秋色連波
⑥波上寒煙翠⑦萬山紅遍⑧百舸爭流
【宋】范成大
萬里漢家使,雙節②照清秋。舊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濟黃流。亭落桑榆④西北,無限太行紫翠,相伴過盧溝。歲晚客多病,風露冷貂裘。
對重九、須爛醉,莫牽愁⑤。黃花為我,一笑不管鬢霜羞。袖里天書⑥咫尺,眼底關河百二,歌罷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隨雁到南州。
注釋: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國。為改變接納詔書禮儀和索取“陵寢”事與金國交涉,慷慨抗節,幾近被殺,本詞即寫于出使期間。②雙節:使節出行時的儀仗。③禹: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曾治理黃河,劃定中國九州版圖。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關(山海關)。⑤作者在當時所作絕句《燕賓館》自注中說可“至是適以重陽,伴使把菊酌酒相勸。”⑥天書:南宋至金國的國書。
15.根據閱讀經歷判斷,本詞詞牌是(2分)
A.永遇樂
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詞開篇即寫出使金國的大背景,作者走遍當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緒。
B.“桑榆”“太行” “盧溝”三句點明行蹤,也寫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鄉的感傷與落寞。
C.雖然兩鬢斑白,作者還是暢飲賞菊以度佳節,且以擬人手法寫出菊花綻放帶來的喜悅。
D.本詞以北國秋日風光入詩,情感慷慨激昂,悲壯又不失豪放,風格與蘇軾、陸游相近。
17. 題目中“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下列與重陽節沒有關聯的兩項是(4分)
A.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B.云木硫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樽前。
C.但將酩酊秋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D.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細筆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18.上世紀30年代末,學者夏承燾因中日戰起,“懼亡國之無日,援取宋人詞之足鼓舞人心、砥礪節概者”編著了《宋詞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詞。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本詞何以能夠“鼓舞人心。砥礪節概”。(5分)
19.在橫線處填寫相關作品原句(6分。限選其中6處。)
參考答案
15.(2分)C
16. (3 分) B
17. (4 分) A E
18.(5分)
評分要點:結合詞作具體內容(2分),分析作者情懷(2分),說清作者情懷與“鼓舞人心、砥礪節概”的關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詞上闋“舊京行遍,中夜呼禹濟黃流”兩句,寫出使時作者途經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憑吊故國;夜不成寐,內心呼喚著曾在此治水開疆、奠定華夏版圖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著抗擊外侮、收復失地的愛國豪情(2分),與抗擊日寇的歷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礪節概”(1分)。
其他可選要點:
①上闋“袖里天書咫尺,眼底關河百二,歌罷此生浮”,寫自己出使金國,雖身處險境,仍舊心系故國山河,決心不辱使命,表現了作者不畏強敵的慷慨、視死如歸的豪邁、為國獻身死而無憾的氣概。
②園上闐“無限太行紫翠”等甸,寫出途出所見群山連綿,氣勢雄偉,表現作者對祖山河的深情,愛國情懷濃厚。
③結合全詞分析:上闋寫清秋出使所見,嘆故國山河寥落;下闋寫重陽佳節拋開愁緒、賞花飲酒之時,仍心系使命。表現了詞人身處險境仍堅定忠貞的報國決心。
19.(6分)①無邊落木蕭蕭下②不盡長江滾滾來③楓葉荻花秋瑟瑟④唯見江心秋月白⑤秋色連波
⑥波上寒煙翠⑦萬山紅遍⑧百舸爭流
上一篇:《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閱讀答案及解析
下一篇:王質《贈將》閱讀答案
* 水調歌頭·又燕山九日作【宋】范成大萬里漢家使,雙節②照清秋。舊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濟黃流。亭落桑榆④西北,無限太行紫翠,相伴過盧溝。歲晚客多病,風露冷貂裘。對重九、須爛醉,莫牽愁⑤。黃花為我,一笑不管鬢霜羞。袖里天書⑥咫尺,眼底關河百二,歌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