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詩歌思想情感類試題練習及答案解析(6套)

    詩歌思想情感類鑒賞訓練
    【例題1】(懷古詠史詩)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問題。
    易水   [唐]胡曾
    一旦秦皇馬角生,
    燕丹歸北送荊卿。
    行人欲識無窮恨,
    聽取東流易水聲。
    渡易水
    [明]陳子龍①
    注:①陳子龍,明末抗清義士。②并刀:一種鋒利的刀。③匣中鳴:相傳楚國劍工鑄成的干將、莫邪雌雄雙劍,將要殺敵飲血時常作匣中鳴。
    【題干】這兩首詩分別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易水》表達了詩人對荊軻刺秦王失敗的遺憾和惋惜之情。當年刺秦王的英勇荊軻已無處尋覓,只有滔滔易水千百年來還在悲壯地流淌。《渡易水》抒發了詩人知音難覓、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并刀夜鳴,悲歌不平,易水依舊,云淡草青,但世間卻找不到可以讓詩人為之壯行的英雄。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評價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從試題的設問角度看,考生應注意“分別”二字,這就降低了試題的難度,如果放在一起比較,難度就大得多。同寫易水和荊軻,兩位詩人表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題2】(思鄉懷遠詩)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
    歸朝歡
    柳永
    別岸扁舟三兩只。葭葦蕭蕭風淅淅。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漸漸分曙色。路遙山遠多行役。往來人,只輪①雙槳,盡是利名客。
    一望鄉關煙水隔。轉覺歸心生羽翼。愁云恨雨兩牽縈,新春殘臘相催逼。歲華都瞬息。浪萍風梗②誠何益。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
    注:①只輪:代指車。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莖。
    【題干】請結合詞的下闋具體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答案】“轉覺歸心生羽翼”寫詞人恨不得立刻插翅飛回故鄉,突出了歸鄉之情的急迫;“愁云恨雨兩牽縈”突出了鄉愁的濃重。“新春殘臘相催逼”寫出了時序代謝,日月相催,與“歲華都瞬息”一起表現出了詞人對年華易逝的傷感。“浪萍風梗誠何益”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風梗”,表達了自己浪跡無定之苦和對羈旅生活的厭倦。最后幾句寫出了自己對歸鄉的渴望和對愛人的思念。(思鄉、年華易逝、厭倦漂泊、思親四點之中,答出任意三點并結合詞句分析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詞中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下闋此詞轉入主觀抒情,寫主人公因厭倦羈旅行役而思故鄉。抓住關鍵句分析即可。“轉覺歸心生羽翼”很明顯是一種急迫的歸鄉心理;“愁云恨雨兩牽縈”喻兒女離情,像絲縷一樣牽縈兩地;“新春殘臘相催逼”對于歲月飛逝感到驚心,有年光逼人之感;“浪萍風梗誠何益”中“萍”和“梗”是漂泊不定的典型意象,比喻羈旅生活像浮萍和斷梗一樣隨風水飄蕩無定。

    【例題3】(山水田園詩)閱讀下面的宋詞,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問題。
    水調歌頭
    葉夢得①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②!
    注:①靖康之后,葉夢得隨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親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夢得被調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于是上疏告老,隱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詞即作于其間。②謝安(字安石),他隱居在浙江東山,出山后指揮淝水之戰,擊潰前秦百萬雄師。激戰之時,他談笑自若,不動聲色。李白《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題干】為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本詞使用多種藝術手法,試列舉兩例結合手法和情感進行賞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詩人選用秋色、秋霜、黃花、小窗低戶、小路等意象,描繪出秋季詩人隱居之處凄美、幽僻的景象。“徙倚”二句寫湖上碧波,天空澄澈,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祖國的天光水色明凈美好,表達想以山水自娛,渴望獲得心靈平靜的愿望。
    ②反襯。生活環境幽僻安靜。反襯他內心世界很不平靜。表達英雄報國無門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惱,實即對國事的憂慮。
    ③用典。“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化用而來,說他從天涯漂泊歸來,重掃院內小路,守護自家松竹。這是寫歸隱的心愿。“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這里化用李白的詩句。說:今天還有誰能像當年的謝安一樣,談笑之間就撲滅了胡人點起的戰火,使社會得到安定?抒發自己愿為謝安而不可得的痛苦。(任選兩種即可)
    【解析】解答本題既要有相關手法的術語,又要有結合詞內容的具體分析。上片重點寫景,“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可以分析借景抒情。注釋中給了謝安的典故,因此,可以分析典故使用的妙處。
    【例題4】(惜別送別詩)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送魏十六還蘇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②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詩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從蘇州(即“姑蘇”)到常州(即“毗陵”,唐時常州為毗陵郡)方向來拜訪他;魏十六返回蘇州時,作者乘船相送。②陰蟲,指蟋蟀。
    【題干】請簡要概括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內心的沉重與感傷,也表達了設想別后的凄然而流露出的留戀、孤獨和惆悵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前兩句寫詩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聽著蟋蟀切切的鳴叫聲,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與友人分別,心情異常沉重。后兩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與此時的秋夜作對比,進一步表達了離情別緒。作者想:今夜還可以傾心敘談,而明天就要別離,到那時,凄然孤獨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濃。

    【例題5】(邊塞征戰詩)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塞下曲
    許渾①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征衣。

    涼州詞
    王翰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注:①許渾(?-約858)晚唐詩人。②王翰,生卒年不詳,唐朝開元盛世時期詩人。
    【題干】王翰與許渾同樣寫戰爭的悲劇,請結合王翰與許渾所處的時代分析表達情感的不同點。
    【答案】王詩雖然也寫戰爭的殘酷,但仍充滿著樂觀與豪邁,充盈著一股英雄氣,而且這種豪邁氣、曠達氣及視死如歸的英雄氣,還是借戰士的詼謔口吻表達出來的,這與盛唐強大的國勢是分不開的。《涼州詞》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許渾身處晚唐,回紇、吐蕃經常侵擾邊塞,唐朝征戰頻頻,且經常戰敗,將士百姓都有濃重的厭戰情緒。這種情緒反映在詩歌中,其悲情往往給人以一種異常酸楚與沉重的感覺,詩風因而也顯得更加深沉悲涼。許渾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銷魂,正因為它表達了晚唐時代人們厭戰的心聲。
    【解析】《塞下曲》是以邊塞風光和邊塞戰爭為題材的新樂府辭。許渾的《塞下曲》是同題詩中最短小的一首。前兩句僅用十個字描寫了發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戰。這次夜戰的結果,使得半數左右的戰士再沒有回來。在成千上萬的犧牲者中,有一位戰士,在他犧牲的次日早晨還有家信寄來,信中告訴他御寒的衣服已經寄出。這是一個在戰爭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實的悲劇。詩用純客觀的敘事,真實地反映現實。表面看來,作者對詩中的邊塞戰爭既不歌頌,也未詛咒,但從他描寫戰爭造成的慘重傷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是不贊成這場戰爭的。由于許渾生活在中唐時代,唐帝國已日益走下坡路,邊塞詩多染上了時代的感傷情緒。此詩基調是凄婉、哀傷的。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運用“以少總多”的手法來反映現實,詩人在成千上萬的犧牲戰士中,選擇了一個戰士的典型性的情節,即“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來突出犧牲戰士的悲劇,使人對犧牲者和家屬寄予深刻的同情,這實際上是對制造這場戰爭的統治者的無聲譴責。
    《涼州詞》地方色彩極濃。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容看,葡萄酒是當時西域特產,夜光杯是西域所進,琵琶更是西域所產。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這首七絕正是一首優美的邊塞詩。邊塞詩,若以對戰爭的態度為標準。可劃分為歌頌戰爭與暴露戰爭兩類。本詩所寫戰爭的性質和背景已無可考,但從詩人感情的脈搏來體會,這無疑是一首反戰的詩歌。不過它不正面描寫戰爭,卻通過戰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用筆十分隱蔽曲折。首句設色艷麗,故意夸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的杯子里斟滿了葡萄美酒,戰士們聚在一起準備痛飲了。寫到這里,突然來一頓挫:“欲飲”而無奈“琵琶馬上催”。這個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轉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前氣氛中。看來無法再飲酒了!可是,“醉臥沙場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轉,告訴我們:這時雖然軍令如山,卻是催者自催,飲者自飲,而且下決定決心要“醉臥”。詩人似在代將士傾訴衷腸:管他呢,雖然出發在即,我們依然痛飲,不辭醉倒沙場,這種狂飲你們不會見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頓挫之中一筆挑起,引出了全詩最悲痛、最決絕的一句,這就是結尾的“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個詰問句,夸張地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詩歌的主題。顯然,這里所控訴的,已不止是將士們所面臨的這一次征戰,而是“古來”即有的一切由統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而發動的驅使千千萬萬將士去送死的戰爭!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可謂深得作者用心。此詩的確流露了如當代論者所批判的消極情緒,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殘酷環境中,戰士和詩人們對于無休無止的邊庭爭戰,一般也只能產生這種悲痛的情緒,我們對此就不必苛求了。
    【例題6】(詠物抒懷詩)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官舍竹   王禹偁
    誰種蕭蕭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①。
    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
    明年縱便量移②去,猶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閑官:詩人當時因受讒而被貶,所任的商州團練副使是個無事可干的虛銜,所以稱作“閑官”。②量移:原指從貶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處為反語,意為被貶到更偏遠的地方。
    【題干】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托物言志。竹“不隨夭艷”“獨守孤貞”,表現了清白、堅貞、高潔的特點。作者以竹自喻,表達了孤獨而堅貞不渝的情懷。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竹乃歲寒三友之一,它是品格和情操的象征。詩人因受讒而被貶,倍感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漠。當詩人于郁悶之中臨窗而觀,忽見一片透明澄澈的竹色,怎能不托情托志與它?
    * 詩歌思想情感類鑒賞訓練【例題1】(懷古詠史詩)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問題。易水???[唐]胡曾一旦秦皇馬角生,燕丹歸北送荊卿。行人欲識無窮恨,聽取東流易水聲。渡易水[明]陳子龍①注:①陳子龍,明末抗清義士。②并刀:一種鋒利的刀。③匣中鳴:相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