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之情感類試題訓練及答案解析
1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下面問題。
清平樂·彈琴峽①題壁
[清]納蘭性德
泠泠②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云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巾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注:①《大清一統志·順天府》載,“彈琴峽,在昌平州西北居庸關內,兩山相峙,水流石搏,聲若彈琴”。②泠泠:水流聲。
【題干】這首詞描寫了怎樣的邊塞景象?有什么作用?主要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
邊塞景象:
作用:
情感:
【答案】
(1)描繪水聲泠泠、關塞入云、秋風蒼勁,鴻雁低飛的邊塞景象,渲染蒼涼肅殺的氣氛。
(2)聯系內容上和結構上的作用: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涼凄苦,為結尾抒情做鋪墊。
(3)(第二、三步)抒發了知音難覓的苦悶、關塞行役的艱辛、背井離鄉的無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對朝代興衰的感嘆。
【解析】這闋詞,上片由水聲泠泠起興,慨嘆知音難覓、前朝如夢、邊愁難寫等等,其復雜交織的悲感皆由這鳴琴一樣的水聲勾起。這是由聽覺上引來的愁情落筆。下片仍是前景后情,從視覺、眼前景上進一步渲染這種愁情,結二句則由辛棄疾詞句化出,自然渾成,表達了千古英雄皆寂寞的落寞情懷。
詞的上片落寞幽清,下片寫景卻是異峰突起,于清越中顯雄壯,詞意頗有險絕之勢。人隨落雁西風,亦是蒼涼肅殺之句。峰高入云,則秋風蒼勁,鴻雁低飛。獨立絕頂,胸中層云滌蕩,人便有御風而翔之勢。心意沉浮,風滿袍袖,人的身心仿若全部融入蒼茫時空之中。
詞的結句,取辛棄疾《水龍吟》:“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一感“無人會,登臨意”之悲慨,直抒其郁勃胸臆。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贈闕下裴舍人①
錢起
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對華簪
注:①當時,裴舍人的地位較高,詩人想得到舉薦。②紫禁:皇宮。③長樂:長樂宮,借指唐代長安的宮殿。
【題干】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前四句的景物描寫對表達這種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案】抒發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期望得到裴舍人的幫助。詩歌前四句描繪了一幅宮苑春景圖,這些景物都是裴舍人在宮苑中可以看到的,詩人借這些景物描寫來烘托裴舍人的身份和地位,詩人期望被舉薦的愿望也就委婉地表達了出來。
【解析】這首詩是詩人投贈給裴舍人的,詩中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目的在于向裴舍人請求援引。詩的前四句寫景,寫的是皇宮苑囿殿閣的景色,詩人借助這些景物描寫,烘托裴舍人的身份和地位。裴舍人受寵得幸,皇帝行幸上林苑,臨朝紫禁城,他都一路隨行。他可以聽到長樂宮的鐘聲,熟悉龍池的景色。這四句雖無一字寫裴舍人,卻句句恭維,不露痕跡。后四句自傷不遇。先說自己生不逢時,再說自己有效忠朝廷之心,愿為朝廷服務。可是十年獻賦,卻遇不到知音。看見插著華簪的官員,不得不感到慚愧。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好事近[注]
胡 銓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空使猿驚鶴怨,誤薜蘿秋月。 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注:這是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胡銓被貶居廣東新州時寫的一首詞,秦檜見了此詞后,又貶胡銓于海南島。
【題干】“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答案】這兩句是說自己想學陶淵明歸隱田園,可是,路上有“豺狼”擋道。“豺狼”這里用以指把持朝政的秦檜。“欲駕巾車歸去”表明詞人無可奈何,想到了“歸隱”;“有豺狼當轍”,直斥誤國的秦檜等人,表現了詞人雖然屢受打擊和迫害,但不畏權勢、剛正不阿的斗爭精神。
【解析】作答此題,要注意詞后面的注釋。詞后面的相關背景的介紹對理解這首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欲駕巾車歸去”很容易讓人想到隱居的陶淵明,“豺狼當轍”很容易聯系到把持朝政飛揚跋扈的秦檜。這樣一分析就能理解詞人所要表達的情懷了。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蝶戀花①
陸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注:①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揚雄為諷諫漢成帝游長楊宮而作。
【題干】下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①作者被罷官即將回家,滿腹韜略卻無人可托,表達了對抗金大業難以為繼的悲哀。②借用漢代揚雄作《長楊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忠心耿耿獻計獻策卻不被重用的憤慨。
【解析】
“桐葉晨飄蛩夜語”一句托物起興,引發的是悲秋之景。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啟后,“秋光”點明了時序,葉落、蟲語,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一句既表明收復長安的希望化成了泡影,又隱喻著作者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兩句表明作者對國事憂慮的深重。下片轉入描寫個人的前途。“江海”句承上片“旅思”而來,含有想隱歸江湖的意思。“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則慨嘆朝廷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最后兩句從慨嘆轉為激憤,詞里活用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么恢復方略了,透露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氣。
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題干】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案】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力。“故園”既然“無兵馬”那么“愁”什么?這恰恰是詩歌最值得玩味,最能體現詩歌內涵之處。結合注釋①②,聯系時代背景可知宋南北分裂、國土淪喪,而作為一名愛國詩人,他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6、(2013湖南,10,8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釣船歸 賀鑄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題干】探究本詞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
【解析】詞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鱖魚”等意象表現了田園生活的美好,抒發了詞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白鷗”“釣船”等意象與隱士生活有關,結合“忘機”一詞,可感受到詞人甘于淡泊,以隱居為樂的情懷。
清平樂·彈琴峽①題壁
[清]納蘭性德
泠泠②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云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巾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注:①《大清一統志·順天府》載,“彈琴峽,在昌平州西北居庸關內,兩山相峙,水流石搏,聲若彈琴”。②泠泠:水流聲。
【題干】這首詞描寫了怎樣的邊塞景象?有什么作用?主要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
邊塞景象:
作用:
情感:
【答案】
(1)描繪水聲泠泠、關塞入云、秋風蒼勁,鴻雁低飛的邊塞景象,渲染蒼涼肅殺的氣氛。
(2)聯系內容上和結構上的作用: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涼凄苦,為結尾抒情做鋪墊。
(3)(第二、三步)抒發了知音難覓的苦悶、關塞行役的艱辛、背井離鄉的無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對朝代興衰的感嘆。
【解析】這闋詞,上片由水聲泠泠起興,慨嘆知音難覓、前朝如夢、邊愁難寫等等,其復雜交織的悲感皆由這鳴琴一樣的水聲勾起。這是由聽覺上引來的愁情落筆。下片仍是前景后情,從視覺、眼前景上進一步渲染這種愁情,結二句則由辛棄疾詞句化出,自然渾成,表達了千古英雄皆寂寞的落寞情懷。
詞的上片落寞幽清,下片寫景卻是異峰突起,于清越中顯雄壯,詞意頗有險絕之勢。人隨落雁西風,亦是蒼涼肅殺之句。峰高入云,則秋風蒼勁,鴻雁低飛。獨立絕頂,胸中層云滌蕩,人便有御風而翔之勢。心意沉浮,風滿袍袖,人的身心仿若全部融入蒼茫時空之中。
詞的結句,取辛棄疾《水龍吟》:“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一感“無人會,登臨意”之悲慨,直抒其郁勃胸臆。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贈闕下裴舍人①
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對華簪
注:①當時,裴舍人的地位較高,詩人想得到舉薦。②紫禁:皇宮。③長樂:長樂宮,借指唐代長安的宮殿。
【題干】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前四句的景物描寫對表達這種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案】抒發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期望得到裴舍人的幫助。詩歌前四句描繪了一幅宮苑春景圖,這些景物都是裴舍人在宮苑中可以看到的,詩人借這些景物描寫來烘托裴舍人的身份和地位,詩人期望被舉薦的愿望也就委婉地表達了出來。
【解析】這首詩是詩人投贈給裴舍人的,詩中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目的在于向裴舍人請求援引。詩的前四句寫景,寫的是皇宮苑囿殿閣的景色,詩人借助這些景物描寫,烘托裴舍人的身份和地位。裴舍人受寵得幸,皇帝行幸上林苑,臨朝紫禁城,他都一路隨行。他可以聽到長樂宮的鐘聲,熟悉龍池的景色。這四句雖無一字寫裴舍人,卻句句恭維,不露痕跡。后四句自傷不遇。先說自己生不逢時,再說自己有效忠朝廷之心,愿為朝廷服務。可是十年獻賦,卻遇不到知音。看見插著華簪的官員,不得不感到慚愧。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好事近[注]
胡 銓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空使猿驚鶴怨,誤薜蘿秋月。 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注:這是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胡銓被貶居廣東新州時寫的一首詞,秦檜見了此詞后,又貶胡銓于海南島。
【題干】“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答案】這兩句是說自己想學陶淵明歸隱田園,可是,路上有“豺狼”擋道。“豺狼”這里用以指把持朝政的秦檜。“欲駕巾車歸去”表明詞人無可奈何,想到了“歸隱”;“有豺狼當轍”,直斥誤國的秦檜等人,表現了詞人雖然屢受打擊和迫害,但不畏權勢、剛正不阿的斗爭精神。
【解析】作答此題,要注意詞后面的注釋。詞后面的相關背景的介紹對理解這首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欲駕巾車歸去”很容易讓人想到隱居的陶淵明,“豺狼當轍”很容易聯系到把持朝政飛揚跋扈的秦檜。這樣一分析就能理解詞人所要表達的情懷了。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蝶戀花①
陸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注:①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揚雄為諷諫漢成帝游長楊宮而作。
【題干】下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①作者被罷官即將回家,滿腹韜略卻無人可托,表達了對抗金大業難以為繼的悲哀。②借用漢代揚雄作《長楊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忠心耿耿獻計獻策卻不被重用的憤慨。
【解析】
“桐葉晨飄蛩夜語”一句托物起興,引發的是悲秋之景。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啟后,“秋光”點明了時序,葉落、蟲語,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一句既表明收復長安的希望化成了泡影,又隱喻著作者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兩句表明作者對國事憂慮的深重。下片轉入描寫個人的前途。“江海”句承上片“旅思”而來,含有想隱歸江湖的意思。“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則慨嘆朝廷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最后兩句從慨嘆轉為激憤,詞里活用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么恢復方略了,透露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氣。
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題干】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案】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力。“故園”既然“無兵馬”那么“愁”什么?這恰恰是詩歌最值得玩味,最能體現詩歌內涵之處。結合注釋①②,聯系時代背景可知宋南北分裂、國土淪喪,而作為一名愛國詩人,他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6、(2013湖南,10,8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釣船歸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題干】探究本詞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
【解析】詞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鱖魚”等意象表現了田園生活的美好,抒發了詞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白鷗”“釣船”等意象與隱士生活有關,結合“忘機”一詞,可感受到詞人甘于淡泊,以隱居為樂的情懷。
* 1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下面問題。清平樂·彈琴峽①題壁[清]納蘭性德泠泠②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云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巾翠袖,莫教淚灑英雄。注:①《大清一統志·順天府》載,“彈琴峽,在昌平州西北居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