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專項練習及答案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度浮橋①至南臺
陸游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九軌②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
注:①浮橋:今福州閩江舊大橋,宋時由船只連成的浮橋。②九軌:軌,車子兩輪之間的距離,意指浮橋橋面寬廣。
頷聯寫出了浮橋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寫出浮橋的特點的?
2.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鵲踏枝 過人家廢園作
(清)龔自珍①
漠漠春蕪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蒙蒙撲面皆尺絮。 繡院深沈誰是主?一朵孤花,墻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枝,花開不合陽春暮。
注: 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龔自珍,嘉慶十五年(1810)應順天鄉試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試又落榜,這闋《鵲踏枝》就寫于這一時期。
請評析“孤花”這一藝術形象。
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觀魏博何相公獵
張祜
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
結合詩歌后兩聯,簡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
臨 江 仙
(明)楊慎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②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①楊慎(1488年-1559年),明代中葉文學家,一生命運蹭蹬,老年境況凄涼。②渚:水中小塊陸地。
詞的下闋著力塑造了“白發漁樵”的形象。這是怎樣的形象?寄托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相 見 歡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②悲風吹淚過揚州。
注:①朱敦儒,洛陽人,南宋詞人。本詞寫于詞人因“靖康之難”南逃客居金陵之時。②倩:請,讓。
詞的上片是通過哪些景色描寫來營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答案 特點:雄偉壯觀。作者運用襯托、夸張手法寫出了浮橋的特點。作者以“怒濤”襯托其穩固,用“九軌”“千艘”極力夸張,寫出橋面的寬闊及其雄偉的氣勢。
2.答案 這首詞塑造了一個超然世外、高標獨立、不合時宜者的形象。詞人在下闋描寫了一朵絢爛、充滿生機的“孤花”在滿園蕪雜中明艷開放的情景,與上闋柳絮的曼舞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直接抒發“莫怨”無人問津、只因“不合”時宜的孤高情懷。生動而典型地呈現了一個遺世獨立的文人形象,對隨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義。
3.答案 塑造了一個身手矯健、技藝高超的獵手形象。“背手抽”寫出了取箭動作的嫻熟利落。“翻身控”展現了獵手動作難度大,技藝高超。尾聯通過描寫人們的驚嘆和大雁應聲而落側面表現出射箭技藝的高超。(意對即可)
4.答案 “白發漁樵”是隱者的形象。任月圓月缺、任潮起潮落,他總能悠閑自得,把酒臨風,笑談古今,固守著生命的淡泊和寧靜。寄托了詞人對高蹈出世、大徹大悟的人生境界的渴望與追求。
5.答案 詞人獨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寒秋凄清,夕陽低垂,江流無聲,營造了一派山河殘破、日薄西山的感傷意境,借景抒情,抒發了詞人國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1.答案 特點:雄偉壯觀。作者運用襯托、夸張手法寫出了浮橋的特點。作者以“怒濤”襯托其穩固,用“九軌”“千艘”極力夸張,寫出橋面的寬闊及其雄偉的氣勢。
2.答案 這首詞塑造了一個超然世外、高標獨立、不合時宜者的形象。詞人在下闋描寫了一朵絢爛、充滿生機的“孤花”在滿園蕪雜中明艷開放的情景,與上闋柳絮的曼舞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直接抒發“莫怨”無人問津、只因“不合”時宜的孤高情懷。生動而典型地呈現了一個遺世獨立的文人形象,對隨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義。
3.答案 塑造了一個身手矯健、技藝高超的獵手形象。“背手抽”寫出了取箭動作的嫻熟利落。“翻身控”展現了獵手動作難度大,技藝高超。尾聯通過描寫人們的驚嘆和大雁應聲而落側面表現出射箭技藝的高超。(意對即可)
4.答案 “白發漁樵”是隱者的形象。任月圓月缺、任潮起潮落,他總能悠閑自得,把酒臨風,笑談古今,固守著生命的淡泊和寧靜。寄托了詞人對高蹈出世、大徹大悟的人生境界的渴望與追求。
5.答案 詞人獨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寒秋凄清,夕陽低垂,江流無聲,營造了一派山河殘破、日薄西山的感傷意境,借景抒情,抒發了詞人國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度浮橋①至南臺
陸游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九軌②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
注:①浮橋:今福州閩江舊大橋,宋時由船只連成的浮橋。②九軌:軌,車子兩輪之間的距離,意指浮橋橋面寬廣。
頷聯寫出了浮橋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寫出浮橋的特點的?
2.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鵲踏枝 過人家廢園作
(清)龔自珍①
漠漠春蕪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蒙蒙撲面皆尺絮。 繡院深沈誰是主?一朵孤花,墻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枝,花開不合陽春暮。
注: 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龔自珍,嘉慶十五年(1810)應順天鄉試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試又落榜,這闋《鵲踏枝》就寫于這一時期。
請評析“孤花”這一藝術形象。
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觀魏博何相公獵
張祜
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
結合詩歌后兩聯,簡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
臨 江 仙
(明)楊慎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②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①楊慎(1488年-1559年),明代中葉文學家,一生命運蹭蹬,老年境況凄涼。②渚:水中小塊陸地。
詞的下闋著力塑造了“白發漁樵”的形象。這是怎樣的形象?寄托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相 見 歡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②悲風吹淚過揚州。
注:①朱敦儒,洛陽人,南宋詞人。本詞寫于詞人因“靖康之難”南逃客居金陵之時。②倩:請,讓。
詞的上片是通過哪些景色描寫來營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答案 特點:雄偉壯觀。作者運用襯托、夸張手法寫出了浮橋的特點。作者以“怒濤”襯托其穩固,用“九軌”“千艘”極力夸張,寫出橋面的寬闊及其雄偉的氣勢。
2.答案 這首詞塑造了一個超然世外、高標獨立、不合時宜者的形象。詞人在下闋描寫了一朵絢爛、充滿生機的“孤花”在滿園蕪雜中明艷開放的情景,與上闋柳絮的曼舞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直接抒發“莫怨”無人問津、只因“不合”時宜的孤高情懷。生動而典型地呈現了一個遺世獨立的文人形象,對隨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義。
3.答案 塑造了一個身手矯健、技藝高超的獵手形象。“背手抽”寫出了取箭動作的嫻熟利落。“翻身控”展現了獵手動作難度大,技藝高超。尾聯通過描寫人們的驚嘆和大雁應聲而落側面表現出射箭技藝的高超。(意對即可)
4.答案 “白發漁樵”是隱者的形象。任月圓月缺、任潮起潮落,他總能悠閑自得,把酒臨風,笑談古今,固守著生命的淡泊和寧靜。寄托了詞人對高蹈出世、大徹大悟的人生境界的渴望與追求。
5.答案 詞人獨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寒秋凄清,夕陽低垂,江流無聲,營造了一派山河殘破、日薄西山的感傷意境,借景抒情,抒發了詞人國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1.答案 特點:雄偉壯觀。作者運用襯托、夸張手法寫出了浮橋的特點。作者以“怒濤”襯托其穩固,用“九軌”“千艘”極力夸張,寫出橋面的寬闊及其雄偉的氣勢。
2.答案 這首詞塑造了一個超然世外、高標獨立、不合時宜者的形象。詞人在下闋描寫了一朵絢爛、充滿生機的“孤花”在滿園蕪雜中明艷開放的情景,與上闋柳絮的曼舞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直接抒發“莫怨”無人問津、只因“不合”時宜的孤高情懷。生動而典型地呈現了一個遺世獨立的文人形象,對隨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義。
3.答案 塑造了一個身手矯健、技藝高超的獵手形象。“背手抽”寫出了取箭動作的嫻熟利落。“翻身控”展現了獵手動作難度大,技藝高超。尾聯通過描寫人們的驚嘆和大雁應聲而落側面表現出射箭技藝的高超。(意對即可)
4.答案 “白發漁樵”是隱者的形象。任月圓月缺、任潮起潮落,他總能悠閑自得,把酒臨風,笑談古今,固守著生命的淡泊和寧靜。寄托了詞人對高蹈出世、大徹大悟的人生境界的渴望與追求。
5.答案 詞人獨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寒秋凄清,夕陽低垂,江流無聲,營造了一派山河殘破、日薄西山的感傷意境,借景抒情,抒發了詞人國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上一篇:薩都剌《玉山道中》閱讀答案
下一篇:2015年北京高考語文古詩詞閱讀真題答案及賞析
*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度浮橋①至南臺陸游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九軌②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注:①浮橋:今福州閩江舊大橋,宋時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