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詠史詩·荊山》閱讀答案
詠史詩·荊山
胡 曾
抱玉巖前桂葉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聲叫,疑是荊人哭未休①。
注:①荊人哭未休:楚(荊)人卞和得璞玉于荊山先后獻給厲王、武王,均因被認為是石頭而獲罪,被刖區雙足。文王即位,和氏抱璞玉哭于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繼之以血。文王使人其故,和氏曰:“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王使玉人琢其璞而得和氏壁。
1.在這首詩中,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試結合詩歌所詠歷史事件進行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描繪了一幅凄清、冷寂,令人心寒的畫面。詩中寫抱玉巖下桂樹枝繁葉茂,一片蒼翠,清澈的溪泉日夜不停地向遠方流去,落日下的荊山,木落山空,遠處還不時傳來悲哀的猿鳴,這些都讓人產生凄冷之感。
2.(4分)運用了融情于景、聯想等表現手法。桂葉繁茂、寒溪東流、空山日落、清猿哀啼,詩人即景生情,融情人景,由眼前猿鳴哀啼,自然聯想到卞和獻玉的歷史故事,借此表達了璞玉以為石,貞士以為狂的悲哀,同時也哀憐自身才高位卑,官場失意。
胡 曾
抱玉巖前桂葉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聲叫,疑是荊人哭未休①。
注:①荊人哭未休:楚(荊)人卞和得璞玉于荊山先后獻給厲王、武王,均因被認為是石頭而獲罪,被刖區雙足。文王即位,和氏抱璞玉哭于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繼之以血。文王使人其故,和氏曰:“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王使玉人琢其璞而得和氏壁。
1.在這首詩中,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試結合詩歌所詠歷史事件進行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描繪了一幅凄清、冷寂,令人心寒的畫面。詩中寫抱玉巖下桂樹枝繁葉茂,一片蒼翠,清澈的溪泉日夜不停地向遠方流去,落日下的荊山,木落山空,遠處還不時傳來悲哀的猿鳴,這些都讓人產生凄冷之感。
2.(4分)運用了融情于景、聯想等表現手法。桂葉繁茂、寒溪東流、空山日落、清猿哀啼,詩人即景生情,融情人景,由眼前猿鳴哀啼,自然聯想到卞和獻玉的歷史故事,借此表達了璞玉以為石,貞士以為狂的悲哀,同時也哀憐自身才高位卑,官場失意。
上一篇:白居易《鄧州路中作》閱讀答案附賞析
下一篇:陸游《巢山》閱讀答案解析
* 詠史詩·荊山胡?曾抱玉巖前桂葉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聲叫,疑是荊人哭未休①。注:①荊人哭未休:楚(荊)人卞和得璞玉于荊山先后獻給厲王、武王,均因被認為是石頭而獲罪,被刖區雙足。文王即位,和氏抱璞玉哭于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繼之以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