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武陵春》李煜《虞美人》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生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⑴第一首詞中“雕闌玉砌應猶在”,有版本為“雕闌玉砌依然在”,你認為哪個好?請簡述其理由。(3分)
⑵第二首詞中作者情感跌宕起伏,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分析。(3分)
⑶兩首詞的結句都寫到“愁”,試分析其異同。(5分)
參考答案:
.⑴(3分)示例一:“應猶”好(1分),“應猶”表示推測,作者想象“雕闌玉砌”的故國之景還在,表達作者對故國的深深眷念之情,表情達意含蓄蘊藉(2分)。
示例二:“依然”好(1分),“依然”表達肯定,作者堅信“雕闌玉砌”故國之景還在,更加突出作者對故國的深切的依念之情,表情達意更為直接(2分)。
評分建議:觀點1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只寫觀點,不作分析,不得分。
⑵(3分)因花盡日晚、物是人非的感傷——擬想輕舟賞春的慶幸、喜悅——對愁多難載的憂懼。
評分建議:一點1分,未結合內容酌情扣分;意思對即可。
⑶(5分)相同點:①都突出“愁”多;②都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2分)不同點:(1)“愁”的原因不同:第一首詞重在寫亡國之愁;第二首詞重在寫家亡之愁。(1分)
(2)表達效果不同:第一首詞的結句運用比喻,把“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思不斷,無窮無盡;第二首詞的結句通過想象,寫小舟難載許多愁,突出“愁”的深重。(2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生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⑴第一首詞中“雕闌玉砌應猶在”,有版本為“雕闌玉砌依然在”,你認為哪個好?請簡述其理由。(3分)
⑵第二首詞中作者情感跌宕起伏,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分析。(3分)
⑶兩首詞的結句都寫到“愁”,試分析其異同。(5分)
參考答案:
.⑴(3分)示例一:“應猶”好(1分),“應猶”表示推測,作者想象“雕闌玉砌”的故國之景還在,表達作者對故國的深深眷念之情,表情達意含蓄蘊藉(2分)。
示例二:“依然”好(1分),“依然”表達肯定,作者堅信“雕闌玉砌”故國之景還在,更加突出作者對故國的深切的依念之情,表情達意更為直接(2分)。
評分建議:觀點1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只寫觀點,不作分析,不得分。
⑵(3分)因花盡日晚、物是人非的感傷——擬想輕舟賞春的慶幸、喜悅——對愁多難載的憂懼。
評分建議:一點1分,未結合內容酌情扣分;意思對即可。
⑶(5分)相同點:①都突出“愁”多;②都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2分)不同點:(1)“愁”的原因不同:第一首詞重在寫亡國之愁;第二首詞重在寫家亡之愁。(1分)
(2)表達效果不同:第一首詞的結句運用比喻,把“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思不斷,無窮無盡;第二首詞的結句通過想象,寫小舟難載許多愁,突出“愁”的深重。(2分)
上一篇:白居易《洞中蝙蝠》閱讀答案
下一篇:丘逢甲《春愁》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武陵春李清照風住生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