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高適《營州歌》閱讀答案附譯文賞析

    營州歌

    高適
    營州少年厭②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注】①營州:古地名,治所在今遼寧朝陽。②厭:同“饜”,飽。這里是飽經、習慣于的意思。

    1.本詩描繪了怎樣的“營州少年”形象?試作簡要分析。 (4分)
    2.本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試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1)本詩描繪了自幼受到牧獵騎射風氣的熏陶、好酒習飲、身穿狐裘、縱馬馳騁的勇武剽悍的營州少年形象。(2)“狐裘蒙茸”,表現了可愛之態;“千鐘不醉”,寫出了豪放之性;“十歲能騎馬”,寫出了其勇敢剽悍之狀。整首詩,通過騎馬打獵的活動,展現了營州少年天真可愛的心靈,粗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2.①白描,全詩抓住營州少年騎馬打獵的生活場景,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營州少年的形象。②直抒胸臆,“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直接抒發了對營州少年的贊美之情。(每點技巧、分析各1分,意思對即可)

    二:
    ① 試分析詩中的少年的形象: 威武,剽悍,英勇,豪爽。        
    ②本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即興抒情,率然成詩。                               
    ③從詩中的“狐裘蒙茸”可見“營州少年”: 英姿颯爽,稚氣可掬。                      
    ④“千鐘不醉”可見“營州少年”的: 豪飲過人。              
    ⑤“十歲騎馬”可見“營州少年”的: 習武之早,自幼便受到牧獵騎射的熏陶。

    注釋
    營州:唐代東北邊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
    厭:同“饜”,飽。這里作飽經、習慣于之意。
    虜酒:指當地少數民族釀造的酒。
    胡兒:少數民族的孩子。
    狐裘:用狐貍皮毛做的比較珍貴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毛亂的樣子。

    譯文
    營州一帶的少數民族青少年習慣于在原野上生活,他們十歲時就學會了騎馬,穿著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獵,他們個個性格粗獷豪放,喝起酒來千鐘也不醉。

    鑒賞
      本詩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所寫的《營州歌》,生動地反映了唐時朝陽的風貌。寫塞上漢族、少數民族少年游獵。
    唐代東北邊塞營州,原野叢林,水草豐盛,各族雜居,牧獵為生,習尚崇武,風俗獷放。高適這首絕句有似風情速寫,富有邊塞生活情趣。[4]
    從中原的文化觀念看,穿著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鎮附近的原野上打獵,似乎簡直是粗野的兒戲,而在營州,這些卻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風尚。生活在這里的漢、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獵騎射之風,養就了好酒豪飲的習慣,練成了馭馬馳騁的本領。即使是邊塞城鎮的少年,也浸沉于這樣的習尚,培育了這樣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鎮附近就獷放地打起獵來。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似屬兒戲的城下打獵活動的特殊現象,看到了邊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愛的心靈,粗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鮮,令人興奮,十分欣賞。詩中少年形象生動鮮明。“狐裘蒙茸”,見其可愛之態:“千鐘不醉”,見其豪放之性:“十歲騎馬”,見其勇悍之狀。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邊塞生活。
    這首絕句的藝術特點是構思上即興寄情,直抒胸臆;表現上白描直抒,筆墨粗放。詩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獵活動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贊揚他們生龍活虎的行為和性格,一氣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細節描寫如實而有夸張,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點。詩人善于抓住生活現象的本質和特征,并能準確而簡煉地表現出來,洋溢著生活氣息和濃郁的邊塞情調。在唐人邊塞詩中,這樣熱情贊美各族人民生活習尚的作品,實在不多,因而這首絕句顯得可貴。
    * 營州歌高適營州少年厭②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注】①營州:古地名,治所在今遼寧朝陽。②厭:同“饜”,飽。這里是飽經、習慣于的意思。1.本詩描繪了怎樣的“營州少年”形象?試作簡要分析。(4分)2.本詩主要運用了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