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杜甫《絕句漫興》王禹偁《春居雜興》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絕句漫興

    [唐] 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①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春居雜興
    [宋] 王禹偁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②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注】①野老:杜甫自稱少陵野老。?②商州副使:王禹偁當時官任商州團練副使。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      的情景,都表現了詩人的      情懷。(2分)
    2.王詩和杜詩在寫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試作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春風吹折桃李(春風吹折桃杏)     惱春(惜花)
    2.都用了擬人修辭(1分)和鋪墊襯托(或欲抑先揚)(1分)。杜詩前兩句的“非無主”“還似家”,王詩前兩句的“映籬斜”“妝點家”都強調了花兒對于“家”的意義,都說明詩人對于所種之花的喜愛。(1分)經過這番鋪墊之后,再寫出春風對花兒的不容與摧殘,先揚后抑,(1分)更深刻的襯托出詩人對于無情之春風的責怪、惱恨之情。(1分)


    對比賞析
    絕句賞析
    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感情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枝鮮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語,語助詞。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春居雜興》賞析
      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從開封被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此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閑唯副使(《清明日獨酌》),團練副使在宋代是一個常被用以安置貶調官員的空銜,商州的生活條件在當時也很差。詩人便在那“壞舍床鋪月,寒窗硯結澌”(《謫居感事》)的困苦條件下空懷壯志,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在這種狀況中,以“拜章期悟主”(《謫居感事》)而無辜被貶的詩人,心情是十分憤懣的。這首七絕就是以觸事興感的形式,通過詠嘆風折花枝這樣的瑣事來曲拆隱微地反映詩人凄苦的生活,并抒發心頭的難言之痛。
      詩人住所的竹籬下側生長著桃杏樹各一株,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的詩人簡陋的住房就靠它裝飾點綴著。可是這一日無情的春風不但吹斷了幾根花枝,連正在樹頭囀鳴的黃鶯也給驚走了。于是詩人責問春風:你為什么容不得我家這點可憐的裝飾呢?
      春風無知,詩人責問得無理,但正是這無理的責問真切地描摹出了詩人心頭的惱恨,由此也反襯出了詩人對那傾斜于籬前的桃杏和囀鳴于花間的黃鶯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詩入生活的孤寂凄涼。同時,這一責問還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嚦嚦鶯聲本是妝點這明媚春光的,而春風又正是召喚花開鳥囀的春天主宰。這有功無過的桃杏與黃鶯不為春風所容,正是隱喻詩人的遭遇。以篇幅短小的絕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豐富、深遠的意蘊,技巧已臻化境。
      《蔡寬夫詩話》記載,詩人作此詩后,其子曾提出詩的后半部分與杜甫詩“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相似,建議改寫。詩人聽后高興地說:“我詩的命意竟能與杜子美暗合嗎?”不但沒改,還又詠一詩道:“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漁隱叢話》引)此處杜甫詩是指《絕句漫興九首》之二。詩人在遣辭命意上與杜甫詩有點類似,但師其辭而不師其意,包含有新的境界。
      此詩首句寫景;第二句落實景之所在,又引出詩人并點明其身分,為下文的發問作鋪墊;第三句以發問來抒情;第四句補述所感之由。全詩篇幅雖小而布置得宜,曲折有致。
    * 絕句漫興[唐]杜甫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①墻低還似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春居雜興[宋]王禹偁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②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注】①野老:杜甫自稱少陵野老。?②商州副使:王禹偁當時官任商州團練副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