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可《早晴至報恩山寺》閱讀答案及全詩鑒賞
早晴至報恩山寺
文與可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
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猶臥斫桑稀。
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
【注】①磴:石級。
(1)頷聯和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描繪了一幅清新、祥和、豐饒的山村圖景。煙霧散開,遠處水面上雙鷗飛落,太陽高照,雉鳥飛起,大麥滿園,蠶臥桑葉。(2分)②采用了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的手法。頷聯“煙開遠水”“日照高林”是遠景描寫,“鷗落”“ 雉飛”是動態描寫;頸聯“大麥未收”“小蠶猶臥”是近景和靜態描寫。(2分)
(2)本詩表現了詩人閑適、恬淡、喜悅的心情。(2分)早行時,山高路窄,拂松穿竹,晨露沾衣;登高處,景色怡人,田園豐美;歸來時,暮靄籠罩,踏著月色,信馬慢行。這些無不流露出詩人的閑適、喜悅之情。(2分)
二:
1. 錢鐘書在《宋詩評論》中評價文與可“在詩里描摹風景, 常跟繪畫聯結起來”,創造了以畫寫詩的手法,請結合本詩的頷聯和頸聯,談談你的理解。(5分)
2.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兩聯的景色描寫由遠及近,動靜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畫面感。(3分)頷聯描繪出一幅煙開遠水,日照高林,鷗落雉飛的動態畫面。(1分)頸聯描繪的則是一幅大麥滿園、蠶臥桑葉的靜態畫面。(1分)
2. 本首詩表現詩人閑適、恬淡、喜悅的心情(2分)。首聯詩人清晨沿著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濕了衣裳。(1分)頷聯和頸聯寫太陽升起后詩人所見的清新明麗的山林鄉村景色。(2分)尾聯寫在村莊的晚景中,詩人踏著月色信步回到住處。(1分)這些無不流露出詩人對山寺的喜愛和內心的閑適恬淡之情。
文與可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
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猶臥斫桑稀。
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
【注】①磴:石級。
(1)頷聯和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描繪了一幅清新、祥和、豐饒的山村圖景。煙霧散開,遠處水面上雙鷗飛落,太陽高照,雉鳥飛起,大麥滿園,蠶臥桑葉。(2分)②采用了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的手法。頷聯“煙開遠水”“日照高林”是遠景描寫,“鷗落”“ 雉飛”是動態描寫;頸聯“大麥未收”“小蠶猶臥”是近景和靜態描寫。(2分)
(2)本詩表現了詩人閑適、恬淡、喜悅的心情。(2分)早行時,山高路窄,拂松穿竹,晨露沾衣;登高處,景色怡人,田園豐美;歸來時,暮靄籠罩,踏著月色,信馬慢行。這些無不流露出詩人的閑適、喜悅之情。(2分)
二:
1. 錢鐘書在《宋詩評論》中評價文與可“在詩里描摹風景, 常跟繪畫聯結起來”,創造了以畫寫詩的手法,請結合本詩的頷聯和頸聯,談談你的理解。(5分)
2.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兩聯的景色描寫由遠及近,動靜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畫面感。(3分)頷聯描繪出一幅煙開遠水,日照高林,鷗落雉飛的動態畫面。(1分)頸聯描繪的則是一幅大麥滿園、蠶臥桑葉的靜態畫面。(1分)
2. 本首詩表現詩人閑適、恬淡、喜悅的心情(2分)。首聯詩人清晨沿著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濕了衣裳。(1分)頷聯和頸聯寫太陽升起后詩人所見的清新明麗的山林鄉村景色。(2分)尾聯寫在村莊的晚景中,詩人踏著月色信步回到住處。(1分)這些無不流露出詩人對山寺的喜愛和內心的閑適恬淡之情。
* 早晴至報恩山寺文與可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猶臥斫桑稀。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注】①磴:石級。(1)頷聯和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