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20套古詩詞鑒賞閱讀訓練與答案(一)

    1.閱讀上面詩歌,完成(1)~(2)題。
    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注]梁園:園圃名,漢梁孝王建,為游賞與延賓之所。本詩寫于安史之亂以后。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句借暮鴉亂飛的描寫,襯托今日梁園的頹敗。
        B.第二句中“三兩家”是虛寫,目的是形象地表現梁園的蕭條。
        C.第三句用擬人手法,寫園中樹木與主人的親密關系。
        D.尾句詩人直抒胸臆,表現恢復梁園昔日繁盛的愿望。
        E.這首吊古詩作,主旨是抒發詩人對世事盛衰無常的慨嘆。
         答:[   ] [   ]
        (C D      C.第三句應是寫園中樹木不管人事。D.尾句應是寫樹木春來依舊開花,含蓄表達詩人對昔盛今衰的感慨。)
        (2)說說這首詩在抒情方面的表達技巧。
        答:__________。
      (詩人將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寫之中。前兩句“暮”“亂”和“蕭條”等詞語透露著詩人的傷感;后兩句詩人運用反襯手法,借無知花樹偏在一片蕭條之中依然開出當年的繁花之景象,極為含蓄地表達了沉痛之情。)
       
    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完成題目。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此詩的意境特征。
        (詩歌通過“幽草”“黃鸝”“澗邊”“深樹”“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圖畫,流露出詩人身在其中獨有的一種喜悅之情。)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曾寫道:“‘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你同意王國維的觀點嗎?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一“鬧”字描寫花滿枝頭吐花噴焰的景象,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躍然紙上。)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有人推獎此詩是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見妙處,而妙就妙在“秦時明月漢時關”,試分析這句詩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和“關”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制詞,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意境,使讀者撫今思昔,與下文聯系起來,表達出古往今來人們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1)~(2)題。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1)這首詩的首聯描繪了一幅____________的景象,而全詩抒發了_____________的情感,這是運用了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
        (開闊、盎然、美麗、迷人   羈旅中愁苦悲哀、無以自遣  反襯) 
        (2)三、四兩聯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試解說。
        (杜甫是有政治抱負的,可是仕途坎坷,壯志未酬,有絕代才華,一生苦吟,又能有幾人理解?)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1)~(2)題。
    絕句(其一)
    杜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1)詩中_____________二字是全詩之綱,概括地說明了詩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客愁   飽受亂離客居他鄉的郁愁心緒)
        (2)此詩在情與景表現方面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用了“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見花開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則嫌其過于丁寧,在情與景的對立中,更加倍寫出了詩人煩惱憂愁。)
       
    7.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1)~(3)題
    [中呂]  賣花聲  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1)首句“美人自刎烏江岸”,是以_____________的典故反映__________________的歷史。
        (2)詩人選取三則歷史材料,有無辜者之死的個人悲劇,有戰火熊熊的眾生劫難,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雖然角度不同,卻揭示了一個共同的主旨:____________。
        (3)整個作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礎上直抒胸臆,情調沉郁悲哀,“長嘆”中包含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復雜感情。
    (1).虞姬自刎   楚漢相爭  (2)戍邊無歸的軍人悲哀  連綿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只是災難  (3)敘述史實  憂國憂民而又無可奈何)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1)~(2)題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見說蠶叢①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②。
        注:①蠶叢:傳說中的開國君主,此代指蜀國。②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
        (1)本詩開篇與詩人的另一首詩《蜀道難》有什么不同?
        (蜀道難開篇感情豪放,富有氣勢;而本詩開篇只是平靜地敘述,而且還是“見說”,顯得很委婉,渾然無覺。)
        (2)尾聯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
        (用典委婉地啟發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可謂循循善誘,凝聚著深厚情誼,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9.閱讀下面的唐詩,對其表達技巧或思想內容進行賞析。(任選其一)
    秋   詞①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②。
    晴空一鶴排云③上,便引詩情到碧霄④。
        注:①《秋詞》是作者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縣)司馬期間寫的。②春朝:春天的早晨。③排云:凌云。排,沖破。④碧霄:碧藍的天空。
        表達技巧:
        (開頭兩句,正反對照鮮明。三四兩句,詩人抓住秋天晴空的特點,并用一鶴沖天加以渲染,突出一幅天高氣爽的開闊圖景;而詩人油然而生的詩情,也隨同排云而上的白鶴直到碧霄。)
        思想內容:
        (悲秋幾乎是古代詩文的傳統題材。本篇首句對古人逢秋多寂寥的這種普遍現象進行了概括。次句反其意,說自己認為秋天勝過春天。全詩見不到對秋的一絲傷感,而是充滿了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表現出詩人失意時仍然不愿隨波逐流的操守。)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1)~(2)題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 1.閱讀上面詩歌,完成(1)~(2)題。山房春事岑參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注]梁園:園圃名,漢梁孝王建,為游賞與延賓之所。本詩寫于安史之亂以后。???(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