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套古詩詞鑒賞閱讀練習與答案(二)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用“鋪”準確、形象。運用“鋪”字,表現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與江面的平靜,給人以安閑、舒適之感。)
(2)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可憐”意為可愛。詩人看到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藍的天幕上懸掛著一張精巧銀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脫口而出贊美這可愛的夜晚。)
1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齊安郡后池絕句
杜牧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對這首唐詩的第三句“盡日無人看微雨”,有人認為是一句“閑筆”,有人卻認為是“極為關鍵的一句”,你的看法如何?請結合全詩予以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認為,此句是“極為關鍵的一句”,結合全詩看,這句雖淡淡寫來,卻極為重要,是全詩的關鍵。它不僅為整幅畫染上一層幽寂、迷朦的色彩,而且托出盡日看雨之人,其無聊情狀可想見。詩中說“看微雨”。其實,絲雨紛紛,無可寓目,可寓目的應是菱葉、浮萍、鳴鶯、薔薇,尤其是相對戲水的鴛鴦。此句有空靈含蓄之妙。)
13.閱讀下列一首詩,回答(1)~(2)題
閨 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1)本詩標題為“閨怨”,一開頭卻寫“閨中少婦不曾愁”,是否違反了題意?
(沒有違反題意。前面寫“不曾愁”,正是為后面的‘悔“作鋪墊,采取欲抑先揚的手法。)
(2)詩中如何描寫少婦的心理變化?為什么“陌頭楊柳色”會勾起少婦幽怨的情懷?
先寫少婦興致勃勃,梳妝打扮后上樓觀景;轉而寫她看見路邊的楊柳,勾起了對丈夫的離愁,心情由高興變為懊悔。因為楊柳是古人臨別時的贈物,少婦看見楊柳,自然就想起與丈夫分別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14.閱讀下列一首唐詩,回答(1)~(2)題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知為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
多病所需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1)這首詩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于同一時期,但兩首詩所抒發的感情不同。作者筆下的“江村”環境特點是___________,這從第一聯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聯先描寫眼前的景物,有擷取家庭生活的兩幅畫面,從中表現了詩人的__________心境。這首詩對仗工整、音調和諧,語言的突出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幽靜 經過漂泊后 自然質樸清新)
(2)“多病所需唯藥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祿米”,你認為哪一句更好?請簡述理由。
(不必強求一致,能陳述理由即可。)
15.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1)~(2)題。
清 平 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換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1)本詞抒發了作者什么情感?
(抒發了詩人尋覓春天的迫切心情。)
(2)說說本詞在構思上有哪兩點新奇之處。
(擬人手法 想象新奇)
16.閱讀下列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 城 鹿 柴
韋莊 王維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臺城》中“鳥空啼”的“空”字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嗎?它與《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現的意境是否相同?請加以賞析。
(這兩個“空”字表現的意境不同。“鳥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勞地”的意思,既襯托出夢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臺城歷經變遷,已經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卻一年一度景色依舊,連鳥兒也無謂地在啼鳴。這與杜甫的“隔葉黃鸝空好音”有異曲同工之妙。于樂景中注入哀情,反襯自然無情人有情,傳達出詩人心靈深處的憂傷。《鹿柴》中的“空”是“空曠”之意,展現的是大山幽靜、不聞人語的情境,表現寧靜幽深的境界。
17.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注:此詩寫于長慶三年詩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樓,也稱望海樓。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A C)
A.首聯寫詩人登樓遠望,面對遼闊的海天和山川形勢,心事茫茫。
B.頷聯描寫了杭州成的萬家燈火和水中倒映的銀河,景觀開闊而美好。
C.頸聯取“道是無情卻有情”的詩意,暗含世事滄桑、人生無定的慨嘆。
D.尾聯以歡愉的口吻誠邀好友到望海樓上來納涼消暑。
E.全詩既有登樓所見的實景描繪,又有奇妙的想象,表現了一種閑適心境。
(2)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你認為這兩句詩高妙嗎?為什么?(限50字以內)
(主要看對表達技巧的賞析: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象生出清涼,足以消暑。)
18.閱讀下列一首唐詩,回答(1)~(2)題
咸陽城西樓晚眺
許渾
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樓萬里愁”在整首詩中起什么作用?
(一個“愁”字籠蓋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與下文構成因果關系,開頭講“愁”,下面則交代因何而愁。)
(2)本詩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
19.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2)題
如 夢 令
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誰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書寫的是什么事物?
(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
(2)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筆法談談你的看法。
(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2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1)~(3)題。
早 梅
齊己
萬木欲凍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1)這是一首詠物詩,通觀全詩,詩人寫出了早梅的什么品性?
(不畏嚴寒,傲然獨立。)
(2)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詩人鄭谷讀后說:“未若‘一枝’佳。”你認為將“數枝”改為“一枝”好在哪里?
(“一枝”緊扣詩題,更能突出梅之“早”,顯出梅不同尋常。)
(3)詩的一、二句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早梅的品性?
(對比,首聯以“萬木凍欲折”與“孤根暖獨回”相對照,既點明梅花生存的惡劣環境,又有力地反襯出梅花“孤根獨暖”的秉性,同時還照應了詩題的“早梅”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齊安郡后池絕句
杜牧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13.閱讀下列一首詩,回答(1)~(2)題
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14.閱讀下列一首唐詩,回答(1)~(2)題
江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知為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
多病所需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15.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1)~(2)題。
清 平 樂
黃庭堅
16.閱讀下列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17.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18.閱讀下列一首唐詩,回答(1)~(2)題
咸陽城西樓晚眺
許渾
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9.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2)題
如 夢 令
嚴蕊
2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1)~(3)題。
早
齊己
萬木欲凍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上一篇:曾畿《發宜興》閱讀答案賞析
下一篇:張镃《滿庭芳?促織兒》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用“鋪”準確、形象。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