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24道古代詩歌鑒賞題練習及答案解析

    古代詩歌鑒賞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村 晚
    雷 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本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解析:從全詩來看,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清新自然、恬淡幽靜的鄉村景象。從描寫的明麗的自然景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表達了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喜愛和向往。
    答案:本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幅幽靜美麗、富有生活情趣的鄉村晚景圖。水草長滿了池塘邊緣,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陽正要落山,山像是銜著落日似的倒映在冰涼的波光蕩漾的水面上。牧童趕著牛回家,橫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表達了作者對山村自然風光的熱愛,對閑適自在、無憂無慮生活狀態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在寫景時用了哪些技巧?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表達技巧,可從寫景上的煉字、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手法的運用等角度進行分析。譬如煉字就要抓住“銜”“浸”等,修辭有擬人等。
    答案:①煉字。兩個“滿”字生動地寫出了春草的茂盛而美麗,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渾然一體,別有趣味;“浸”字生動地描繪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動靜結合。作者先寫靜景后寫動景,由近及遠,景物層次分明,構成一幅幽靜美麗的田園風光圖。③比擬。“山銜落日”,用比擬手法寫出日落景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④ 借景抒情。借恬靜優美的景色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向往,情與景高度統一。


    二、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題目。
    春日田園雜興
    連文鳳①
    老我無心出市朝,東風林壑自逍遙。
    一犁好雨秧初種,幾道寒泉藥②旋澆。
    放犢曉登云外壟,聽鶯時立柳邊橋。
    池塘見說生新草,已許吟魂入夢招③。
    【注】 ①連文鳳:宋亡,流徙江湖,與移民故老結交。②藥:芍藥。③此句化用屈原的《招魂》。
    3.這首詩的中間兩聯描繪了怎樣的生活圖景?請簡要分析。

    解析:中間兩聯詩寫了一系列的場景,比如犁田和“秧初種”“寒泉”“旋澆”“放犢”“聽鶯”等,將這些場景組合在一起,然后根據詩境,提煉出其中的“逍遙閑適”即可。
    答案:雨后犁田栽秧,寒泉水澆芍藥,遠處隴上放牛,橋邊柳下聽鶯。描繪了一幅逍遙閑適的春日田園生活圖景。
    4.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解析:解答此題時,要聯系全詩,聯系題目和注釋進行分析。從題目(春日田園)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寫歸隱田園的詩;再聯系首句“老我無心出市朝”和尾句“已許吟魂入夢招”,即可概括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無心出世,歸隱田園。②故國之思。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秋浦①途中
    杜 牧
    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②無?
    【注】 ①秋浦,唐時為池州州治所在,詩人被貶官外放時途經此地。②杜陵,在長安西南,詩人家鄉樊川所在地。
    5.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前兩句詩中的“蕭蕭”和“淅淅”兩個擬聲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的作用。答題時,先指出兩個疊音詞所使用的手法,然后指出表達效果。這兩個詞所渲染的氣氛是悲涼的,表達出作者孤寂凄苦的感情。
    答案:“蕭蕭”和“淅淅”使用了擬聲手法,“蕭蕭”摹秋雨聲,“淅淅”摹溪風聲,凄風苦雨,表現了作者旅途的艱辛,襯托了作者的孤寂悲涼之情。
    6.詩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對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鑒賞能力。從“問雁”來看,這兩句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字里行間表達出對故鄉的思念。“來時還下杜陵無”運用反問的形式,直抒胸臆,表達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答案:詩的后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因無人可問,所以問新雁,表現了旅途的孤獨,孤獨使思鄉之情倍增。至于“來時還下杜陵無”,則直接表現了對故鄉的牽掛。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乙亥歲除漁梁村[注]
    黃公度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
    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
    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
    【注】 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是農歷乙亥年。這年十月,秦檜死了,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檜打擊迫害的官員。作者也奉詔回朝,大年三十行經閩北漁梁村時寫下了這首詩。
    7.這首詩頸聯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題,先看詩面之意。這兩句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先寫大雪欲來的情景,再寫桃紅柳綠的景象。其實,聯系注釋,很容易想象到詩面意義的背后所蘊含的作者對未來的希望之情。
    答案: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繪出烏云堆積山頭,醞釀著一場大雪(雪意正濃、晚來天欲雪)的景象,“柳眼桃腮領略春”形象地描繪出桃紅柳綠、春回大地的景象。彤云密布襯托出詩人漂泊羈旅的艱辛和對前路難測的憂慮;“柳眼桃腮”則用旖旎春光象征詩人對未來的希望,表達了詩人長期貶謫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悅心情。
    8.這首詩的頷聯與尾聯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思想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頷聯通過渲染節日的氣氛來寫鄉愁,而尾聯通過寫兒女們的情態來表達內心深處對故土的思念和眷戀之意。
    答案:頷聯以景襯情,“爆竹”渲染了節日的氣氛,“殘燈”“永夜”又刻畫出環境的凄涼,表現了作者長夜難眠的孤單寂寞和濃濃鄉愁。尾聯展開想象,不說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說兒女們在“圍爐”時念叨自己,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加生動真切。

    五、(2014·山西省忻州一中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賣花聲
    張舜民[注]
    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注】 張舜民,北宋文學家、畫家。元豐四年 (1081)從高遵裕征西夏,無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謫監郴州 (今湖南)酒稅。南行途經岳陽作此詞。
    9.簡要賞析“又看暝色滿平蕪”一句中“滿”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這句詞中“滿”字形象而生動,既寫夜色深重,又襯托出詞人情感的苦悶與悲愴。
    答案:“滿”有“布滿”“籠罩”之意,夜色籠罩著整個平曠原野,寫出夜色之濃,遍布之廣,用昏沉蒼茫的夜色襯托詩人凄愴的內心。(意思對即可)
    10.整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情感。在這首詞中,“地遠身孤”表明作者被貶后孤獨難耐的情感,“憔悴”“流落江湖”把失意與苦悶寫盡寫透,“自是長安日下影”寫出對朝廷的思念,“雁”“書”又有對故鄉的懷思。這些感情很好地交織在詩歌中,分析時注意把要點概括全面。
    答案:①流落江湖、遠謫異地的孤獨;②仕途失意、忠而被貶的苦悶;③思君戀國、實現抱負的渴望;④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宮 詞
    [唐]朱慶馀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11.請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詩中“美人”這一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這首詩題為“宮詞”,主要寫宮女的生活,“寂寂”的環境,“含情欲說宮中事”的情態,“不敢言”的恐懼,都能看出“美人”宮中生活的特點。答題時必須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案:“美人”不受寵幸,孤獨寂寞,沒有人身自由,對宮中森嚴制度恐怖氣氛感到恐懼。(結合詩句略)
    1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先要準確指出詩歌中所用的手法,然后根據具體內容分析表達效果。
    答案:反襯。詩從寫景開篇,以景襯情,以熱襯冷。百花盛開的陽春,應是熱鬧非凡,然而宮門卻寂寂鎖閉。美人賞春,本是歡欣樂事,然而久已失寵,感懷無限,心中郁悶,極愿互吐,卻恐鸚鵡饒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無遺。
    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下面題目。
    將去洛陽,燈下感賦
    陳維崧
    露幌風簾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漢苑隋宮地,幾夜零砧斷杵心?
    菊到將離分客瘦,天因離別釀秋陰。
    偃師明發應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13.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首聯和頷聯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我們要整體把握,很明顯本詩是首離別詩,抒發了詩人即將離開洛陽時的留戀與感傷。根據題目要求,一定要結合首聯頷聯分析,首聯“思不禁”直接點明離別之情,“巡檐背手”“重沉吟”則將作者內心情緒具體化、動作化;頷聯則是通過對洛陽漢苑隋宮的遺跡、牽人魂魄的斷續搗衣聲的意象的描寫來表現詩人對洛陽的留戀。
    答案: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即將離開洛陽時的留戀與感傷。首聯“思不禁”直接點明詩人離開洛陽前心緒不寧、浮想聯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則將作者內心情緒具體化、動作化。頷聯通過對洛陽漢苑隋宮的遺跡、牽人魂魄的斷續搗衣聲的描寫,間接表現詩人對洛陽的留戀。
    14.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詩的頸聯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兩個內容,一對表達技巧的認識,二對詩歌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準確定位。題中要求的頸聯就是第三聯。表達技巧我們一般從修辭、對比、抒情方式、表現手法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①擬人手法,菊花因離別在即而分外“瘦”,天氣因離別在即而“釀”出秋陰,移情于物,化靜為動,渲染了離別在即的感傷與留戀。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瘦,天空秋陰濃厚,詩人借哀景寄托了離別在即的感傷與留戀之情。
    八、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
    黃 簡
    病酒心情,喚愁無限,可奈流鶯。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清明。  天涯翠 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倦倚東風,只憑好夢,飛到銀屏。
    15.請從修辭手法和煉字角度,賞析“花驚寒食,柳認清明”句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題干說得很明確,要求從修辭手法和煉字的角度來賞析詞句的妙處。那就首先辨明兩句所用的修辭手法,由句中的“花驚”與“柳認”可知是將花柳人格化,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從煉字的角度來看,主要看兩句中的哪些字用得妙,它一般是句中的動詞,即“驚”和“認”兩字,對此可從表層和深層義的角度來賞析,并結合擬人這一修辭手法來談其表達效果。
    答案:兩句用了擬人和對偶的修辭手法,分明而嚴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動作表現力的“驚”“認”兩字,把春來郁悶,見花柳而驚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態活脫脫地表現了出來。這兩個極見精神的動詞是該詞的詞眼。
    16.這首詞抒發了主人公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抓住本詞的思想感情,就要關注詞中的一些意象和關鍵語句。寒食、清明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時節,而自己卻身在異鄉。“天涯”“長亭短亭”“只憑好夢,飛到銀屏”等語句,可見主人公思歸和盼與家人團聚的情感。
    答案:這首詞抒發了主人公在清明時節懷人思歸的情懷。上片主人公帶愁醉酒,心煩意亂,觸景生情,感慨時序驚心,特殊時節自己身在異鄉,無法與家人團聚。下片寫主人公望盡天涯的層層翠 ,心中暗數那數不清的長亭短亭,懷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夢中與親人團聚。
    九、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
    九日和韓魏公①
    蘇 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③。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 ①九日,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韓魏公,時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盞。③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17.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作者的情感。這首詩的首聯作者以“不才”自稱,且冠以“最”字,表面自謙,實際充滿懷才不遇之感。頷聯又從這天的宴會寫到他多年來的虛度光陰,頗有牢騷之意。頸聯用三層對比強化憂愁之深和潛藏于胸的壯心未泯。整首詩處處流露出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
    答案: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發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
    18.“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頸聯對比手法的妙處,主要從分析本聯內容和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兩方面答題。內容上,分析運用對比手法的字句,此句有三層對比:喜與憂的對比,壯心在現實中的落空與在醉酒豪言中的顯現對比,“久”與“偶”在時間上的對比。作用上,運用對比手法層層遞進,強化了詩人憂愁之深和潛藏于內心的壯志未絕。
    答案:妙在用三層對比強化了詩人憂愁之深和潛藏于胸的壯志未絕。佳節時不喜反憂,壯心在現實中的落空與在醉酒豪言中的顯現,“久”與“偶”在時間上一長一短:三層對比,層層遞進,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十、(2014·廣東省中山一中質檢)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①
    陸 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 ①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揚雄為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而作。
    19.首句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這首詞的首句作者緊緊抓住“桐葉”“蛩”兩個意象來寫景,氣氛蕭瑟,烘托出作者凄涼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情感打下了基礎。
    答案:①營造了凄清而蕭瑟的氛圍,②烘托了作者悲涼的心境,③觸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
    20.下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下闋巧于用典,作者借《長楊賦》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答題時,還要聯系注釋背景來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感的產生。
    答案:①作者被罷官即將回家,滿腹韜略卻無人可托,表達了對抗金大業難以為繼的悲哀。②借用漢代揚雄作《長楊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忠心耿耿獻計獻策卻不被重用的憤慨。

    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回答問題。
    [雙調]沉醉東風 閑居
    [元]盧 摯
    恰離了綠水青山那答①,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野花路畔開,村酒槽頭榨。直吃的欠欠答答②。醉了山童不勸咱,白發上黃花亂插。
    【注】 ①那答:那塊,那邊。②欠欠答答:瘋瘋癲癲,癡癡呆呆。
    21.這首曲子是從哪兩個方面表現“閑居”生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內容。這首元曲的前兩句寫山村的美景,后半部分內容則寫主人公的醉態與狂態,這就是“閑居”生活。
    答案:寫閑居所見的村野美景,從信步閑游寫起,寫出了主人公流連山水的悠閑興致;描寫主人公的醉態與狂態,寫出了無拘無束的、身心放松的自由狀態。
    22.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此曲在語言上的突出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這首元曲在語言上別具一格,開頭的對仗,曲中的俚語,精彩的細節描寫,讀來令人感到詼諧有趣,樂不自勝。
    答案:運用口語,“那答”“早來到”“欠欠答答”等通俗平易地刻畫出山村閑居的景物與人物;運用對仗,“恰離了綠水青山那答,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在俚俗中透著雅趣;生動傳神,用“白發上黃花亂插”的細節準確地寫出了人物的酒醉狂態;詼諧有趣,“欠欠答答”“黃花亂插”等語言窮形盡相,令人忍俊不禁。

    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菩薩蠻
    周邦彥
    銀河①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②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憐江上寒。
    【注】 ①銀河:天河。借指人間的江河。②浴鳧飛鷺:鳧,野鴨。鷺,白鷺。③浪發:濫開。
    23.這首羈旅詞中的“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憎”“下”字很容易判斷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為擬人,答題時,要注意對表達效果的分析。
    答案:擬人手法。作者說上天憎恨梅花濫開(開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樹枝,實則寫出了春寒料峭(強調寒冷亦可),襯托出遠在異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24.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這首詞上片引發歸思,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閨思,作者非常巧妙地從相思雙方著筆,借梅雪表達了愁思之苦。
    答案:這首詞表達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漂泊+孤寂+思念)初春時節作者思家無奈路途遙遠;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牽掛。
    * 古代詩歌鑒賞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村 晚雷 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1.本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解析:從全詩來看,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清新自然、恬淡幽靜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