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型試題練習及答案解析
再宿武關①
[唐]李涉②
遠別秦城③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 ①武關,在今陜西省丹鳳縣,距商南縣城約35公里,為古代雄關。②李涉,唐憲宗至唐文宗時人,憲宗元和年間,曾因事貶謫出京,至文宗時,又被罷官,流放桂粵。此詩為第二次貶官時作。③秦城,指京都長安。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析第三句詩中“鎖”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4·河南鄭州四中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
至德中途中書事寄李僴
盧 綸
亂離無處不傷情,況復看碑對古城。
路繞寒山人獨去,月臨秋水雁空驚。
顏衰重喜歸鄉國,身賤多慚問姓名。
今日主人還共醉,應憐世故一儒生。
【注】 唐玄宗天寶末年,詩人為避安史之亂,流寓鄱陽。此詩為唐岐王正德年間761年所作,當時詩人正在歸鄉途中。李僴是詩人的朋友。
3.詩的前兩聯描述了怎樣的情景?是運用什么手法來表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的第三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尾聯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從詩中看,“愁”字當是詩眼,而這種“愁”主要來源于“遠別”,結合注釋不難找出作者的“去國懷鄉”之感。
【答案】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再宿武關時的見聞感受,抒發了詩人再次被貶、去國懷鄉的愁苦情懷。
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煉字的能力。表面上看作者在寫武關之門鎖溪水,實際上作者卻是在說鎖“愁”,作者將滿腹的憂愁比作淙淙的溪水,足見其愁之重。
【答案】雄固的武關之門,能鎖住千軍萬馬,但此時對于淙淙的溪水聲卻無能為力,怎么也鎖不住。足見這“愁”的分量之重。一個“鎖”字,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愁”,活靈活現地顯示了出來。
3.【解析】前兩聯的第一句話已暗含了景象的特點,“亂離無處不傷情”正是到處凄涼破敗之景:殘垣斷碑,山路凄迷,孤獨無助,月籠寒水,大雁驚飛。在描寫景象之時既有正面的描寫,也有側面的烘托。
【答案】①前兩聯描述了作者在亂離中漂泊、傷情的生活場景:在古城中天天看到的是殘碑斷碣;有時一個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月光照著秋水,使空中飛過的雁也飽受虛驚。②兩聯中有正面直寫,有側面烘托。
4.【解析】從第三聯中的“喜”和“慚”兩字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喜的是垂暮之年,重歸故里;慚的是鄉親不認識自己,而且自己身份卑微。最后一聯照應標題,表現出朋友對自己的同情和關心,詩人內心充滿感激之情,同時也點出自己作為讀書人的無奈之情。
【答案】①心情是有喜有憂。喜的是重返故鄉;憂的是自己已經是個垂老之人,長時間離開家鄉,家鄉的人都已不認識自己,就有人來問姓名,也感到慚愧,因為自己還是個微賤之人。②有點題的作用。作者在歸家途中受到朋友李僴的招待,在路上寄此詩與李僴,有感恩之意;最末一句也寫出了亂世中讀書人的無奈與辛酸。
[唐]李涉②
遠別秦城③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 ①武關,在今陜西省丹鳳縣,距商南縣城約35公里,為古代雄關。②李涉,唐憲宗至唐文宗時人,憲宗元和年間,曾因事貶謫出京,至文宗時,又被罷官,流放桂粵。此詩為第二次貶官時作。③秦城,指京都長安。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析第三句詩中“鎖”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4·河南鄭州四中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
至德中途中書事寄李僴
盧 綸
亂離無處不傷情,況復看碑對古城。
路繞寒山人獨去,月臨秋水雁空驚。
顏衰重喜歸鄉國,身賤多慚問姓名。
今日主人還共醉,應憐世故一儒生。
【注】 唐玄宗天寶末年,詩人為避安史之亂,流寓鄱陽。此詩為唐岐王正德年間761年所作,當時詩人正在歸鄉途中。李僴是詩人的朋友。
3.詩的前兩聯描述了怎樣的情景?是運用什么手法來表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的第三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尾聯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從詩中看,“愁”字當是詩眼,而這種“愁”主要來源于“遠別”,結合注釋不難找出作者的“去國懷鄉”之感。
【答案】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再宿武關時的見聞感受,抒發了詩人再次被貶、去國懷鄉的愁苦情懷。
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煉字的能力。表面上看作者在寫武關之門鎖溪水,實際上作者卻是在說鎖“愁”,作者將滿腹的憂愁比作淙淙的溪水,足見其愁之重。
【答案】雄固的武關之門,能鎖住千軍萬馬,但此時對于淙淙的溪水聲卻無能為力,怎么也鎖不住。足見這“愁”的分量之重。一個“鎖”字,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愁”,活靈活現地顯示了出來。
3.【解析】前兩聯的第一句話已暗含了景象的特點,“亂離無處不傷情”正是到處凄涼破敗之景:殘垣斷碑,山路凄迷,孤獨無助,月籠寒水,大雁驚飛。在描寫景象之時既有正面的描寫,也有側面的烘托。
【答案】①前兩聯描述了作者在亂離中漂泊、傷情的生活場景:在古城中天天看到的是殘碑斷碣;有時一個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月光照著秋水,使空中飛過的雁也飽受虛驚。②兩聯中有正面直寫,有側面烘托。
4.【解析】從第三聯中的“喜”和“慚”兩字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喜的是垂暮之年,重歸故里;慚的是鄉親不認識自己,而且自己身份卑微。最后一聯照應標題,表現出朋友對自己的同情和關心,詩人內心充滿感激之情,同時也點出自己作為讀書人的無奈之情。
【答案】①心情是有喜有憂。喜的是重返故鄉;憂的是自己已經是個垂老之人,長時間離開家鄉,家鄉的人都已不認識自己,就有人來問姓名,也感到慚愧,因為自己還是個微賤之人。②有點題的作用。作者在歸家途中受到朋友李僴的招待,在路上寄此詩與李僴,有感恩之意;最末一句也寫出了亂世中讀書人的無奈與辛酸。
* 再宿武關①[唐]李涉②遠別秦城③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注】 ①武關,在今陜西省丹鳳縣,距商南縣城約35公里,為古代雄關。②李涉,唐憲宗至唐文宗時人,憲宗元和年間,曾因事貶謫出京,至文宗時,又被罷官,流放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