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蔣超《金陵舊院》張岱《秦淮河房》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甲】
    金陵舊院
    清·蔣超
    錦袖歌殘翠黛塵②,樓臺已盡曲池湮③。
    荒園一種瓢兒菜④,獨占秦淮舊日春。
    [注]舊院:明末金陵妓院所在地。②錦袖、翠黛:均代指歌妓。塵:用作動詞,化為灰塵。③曲池:曲折繚繞的水池。④瓢兒菜:蔬菜名,菜葉如瓢。
     
      【乙】
       秦淮河房
      張岱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際,房值甚貴,而寓之者無虛日。畫船簫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臺朱欄綺疏①竹簾紗幔。夏月浴罷,露臺雜坐。兩岸水樓中,女客團扇輕绔,緩鬢傾髻,軟媚著人。
    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競看燈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掛羊角燈如聯珠。船首尾相銜,有連至十余艇者。船如燭龍火蜃,屈曲連蜷②,蟠委旋折③,水火激射。舟中鏾鈸星鐃④,宴歌弦管,騰騰如沸。士女憑欄轟笑,聲光凌亂,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燈殘,星星自散。                                (節選自《陶庵夢憶·西湖尋夢》)
    【注】①綺疏:雕花窗格。②連蜷:又長又彎的樣子。③蟠委旋折:在河中旋轉盤旋。④鏾鈸星鐃:形容各種樂器齊鳴。
    7.用“/”給下列句子斷句,劃三處。(3分)
    河 房 之 外 家 有 露 臺 朱 欄 綺 疏 竹 簾 紗 幔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而寓之者無虛日( )        (2)夏月浴罷    (   )
    (3)競看燈船   ( )    (4)士女憑欄轟笑  (  ) 
    9.翻譯(2分)
    船首尾相銜,有連至十余艇者。                                          
    10. 甲詩前兩句實寫現狀,虛寫往昔:以“ ”“塵”“盡”“ ”四字,凸現人去樓毀、荒涼敗落的景象,讓人不難想象當年舊院“     、  ”(用乙文中的四字短語填空)的繁華熱鬧情景。后兩句寫景引議,以小見大:舊時春色無邊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荒落到被“   ”獨占,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舊朝覆滅的無盡感慨。(4分)
    11.乙文第二段與秦淮河房有著怎樣的關系?(2分)                                        
     
    參考答案:
    7.(3分)河房之外/家有露臺/朱欄綺疏/竹簾紗幔
    8.(4分)(1)居住(2)完(3)爭著,競相 (4)倚著
    9.(2分)船的頭尾互相連接,有連到十幾條船的。
    10.(4分)殘 湮  鏾鈸星鐃,宴歌弦管,騰騰如沸(三個四字短語中選任兩個即可)  瓢兒菜
    11.(2分)第二段描寫秦淮河端午節時熱鬧的景象,是在在河房看到的(概括內容1分,關系1分)。
    參考譯文:
    秦淮河河房,適宜居住、適宜交際,(因而)房價很高,但是租住河房的人卻絡繹不絕。華麗的游船,在河面來來往往,(船上)演奏的樂曲,在上空環繞不斷。河房的外側,家家都筑有露臺,用紅色鏤空花紋的欄桿圍起來,入口則用竹簾遮上再鋪上一層紗帳。夏天沐浴之后,就在這樣的露臺混雜而坐。在兩岸依水而建的樓閣間,女客人手拿團扇,輕輕扇動,她們留著仿古雍容的發式,嬌媚動人。
    每年端午,京城大戶人家的女眷站滿河房,爭著觀看燈船。好事者募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掛羊角燈宛如聯珠,船首尾互相連接,有連到十幾條船的。船如燭龍火蜃,屈曲連綿,又長又彎,在河中旋轉盤曲,水火相激,迸射耀眼。花船中各種樂器齊鳴共奏,宴歌弦管,騰騰如沸,甚是熱鬧。大戶人家的女眷 靠著欄桿毫無顧忌地笑,聲光凌亂,使得(男人)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燈殘,如同星星一樣自散。

    賞析
    金陵舊院
    金陵本是六朝古都,明朝初年和南明福王也曾建都于此。秦淮河畔的金陵舊院,當年曾是歌舞繁華之地,溫柔旖旎之鄉。多少達官貴人車馬喧闐,曾到這里尋歡作樂,縱情聲色:白日里沉溺于歌妓舞女的歡歌醉舞中,晚上則倚翠偎紅,眠花宿柳。可是當詩人如今來到此地,見到的卻是另一番境況:當年衣錦著繡的青樓美女,如今已化為塵土,那通宵達旦的喧鬧歌吹,如今已杳無聲息,園林中雕梁畫棟的樓臺,如今已成為廢墟,曲折圍繞的水池,也已被填塞埋沒了。
    頭兩句詩以“殘”、“塵”、“盡”、“湮”四字,突現出一幅人去樓毀、荒涼敗落的景象。按說懷古詩寫到此處,下面該抒發兩句感慨了。詩人卻出人意料地繼續寫景,他把筆觸轉向南京特產的一種蔬菜——瓢兒菜,借此深寓了歷史滄桑之慨。當年滿園春色、姹紫嫣紅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讓一種普普通通的青菜“獨占秦淮舊日春”,可見往昔的一切都風流云散,這一帶只剩下種菜人家了。撫今追昔,怎不發人深思?秦淮的衰敗乃是南明王朝覆滅所致,而南明王朝的覆滅不正是由于當年統治階級在秦淮一帶荒淫奢靡、醉生夢死所致么?詩人將深沉的感慨藏而不露,讓歷史的教訓化作引人遐想的藝術形象,以小見大,富有情韻,從而使全詩更顯出蘊藉含蓄之美。本詩實寫現狀,虛寫往昔,但讀者透過字里行間還是不難想象當年秦淮河一帶清歌陣陣、舞影翩翩的繁華熱鬧情景,并與荒殘冷落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故沈德潛評此詩曰:“極濃麗地偏寫得荒涼如許,感慨系之”。
    * 【甲】金陵舊院清·蔣超錦袖歌殘翠黛塵②,樓臺已盡曲池湮③。荒園一種瓢兒菜④,獨占秦淮舊日春。[注]舊院:明末金陵妓院所在地。②錦袖、翠黛:均代指歌妓。塵:用作動詞,化為灰塵。③曲池:曲折繚繞的水池。④瓢兒菜:蔬菜名,菜葉如瓢。??【乙】??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