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元稹《菊花》和虞世南《蟬》閱讀答案對比解析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虞世南
    垂諉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回答不超過50個字)
    答: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




    3.兩首詩分別寫了“菊花”“蟬”兩種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態嗎?
    4.在兩首詩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顯露出來的?

    解析:
    3.詠物詩不直接表露詩人的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這是常識。根據詩中對這個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詩人的真正用意,這是方法。
    4.詠物詩常常運用自況、自喻、自比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閱讀答案:
    3.兩首詩雖然分別冠以“菊花”、“蟬”,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興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潔的品質來表現詩人自己高貴無瑕的品行。《蟬》中,作者借“居高飲露”的蟬來表現自己那種“不假良史之辭”,不借“東風之力”,而是憑借“垂諉飲清露”的超凡脫俗的形象來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潔,不需要外界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的隱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蟬”的形象描繪而自喻出來。在詩歌里作者貌似超脫,游離于詩歌的形象“菊花”“蟬”之外,其實,在“此花開盡更無花”里;在“居高聲自遠”的蟬聲中,我們完全可以品評出作者那種清高的節操來。
    * 菊花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蟬虞世南垂諉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回答不超過50個字)答: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