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的詞語
負能量的詞語:1. 沮喪;2. 絕望;3. 焦慮;4. 恐懼;5. 憤怒;6. 嫉妒;7. 憂郁;8. 孤獨;9. 疲憊;10. 懊悔;11. 失落;12. 煩躁;13. 壓抑;14. 悲傷;15. 不滿;16. 憎恨;17. 羞恥;18. 焦灼;19. 緊張;20. 惱怒
負能量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承負 | 承負 黃老道學所說的“承負”,意思是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后輩受禍,前人的行為對后世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的蝴蝶效應,當然,其前提是本人首先在有生之年承擔自己的善惡報應。能量守恒,能量轉換。現在是過去的總結,未來是現在的投射。這就是事物源頭與后來的事物要對產生的現象承擔負責。為了事在人為。能影響世界多大是看能量。投石入水,越大的石頭波浪越大哦,影響越廣,時間越久,但最終回歸平靜。 |
對撞機 | 對撞機 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其主要作用是積累并加速相繼由前級加速器注入的兩束粒子流,到一定束流強度及一定能量時使其在相向運動狀態下進行對撞,以產生足夠高的相互作用反應率,從而便于測量。對撞機是測量高能粒子實驗的儀器,目的是要發現‘新物理-新粒子’,包括場能效粒子-超對稱粒子-超額維度量子等。同時對撞機也是一種‘粒子機制’的規律,是超出‘粒子標準模型’以外的新物理-新粒子探索,并自然界在存在著‘正負電子對撞機體’和‘中子與電子的非常規耦合’體制機制。所以對撞機在高能粒子物理-凝聚態-粒子天體物理有很重要的建造意義。 |
電池 | 電池 電池(Battery)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復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正極、負極之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池泛指能產生電能的小型裝置。如太陽能電池。電池的性能參數主要有電動勢、容量、比能量和電阻。利用電池作為能量來源,可以得到具有穩定電壓,穩定電流,長時間穩定供電,受外界影響很小的電流,并且電池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充放電操作簡便易行,不受外界氣候和溫度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發揮有很大作用。 |
電池 | 電池 電池(Battery)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復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正極、負極之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池泛指能產生電能的小型裝置。如太陽能電池。電池的性能參數主要有電動勢、容量、比能量和電阻。利用電池作為能量來源,可以得到具有穩定電壓,穩定電流,長時間穩定供電,受外界影響很小的電流,并且電池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充放電操作簡便易行,不受外界氣候和溫度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發揮有很大作用。 |
動能定理 | 動能定理 動能定理(work-energy Principle)。所謂動能,簡單的說就是指物體因運動而具有的能量。數值上等于(1/2)mv。動能是能量的一種,它的國際單位制下單位是焦耳(J),簡稱焦。 需要注意的是,動能(以及和它相對應的各種功),都是標量,即只有大小而不存在方向。求和時只計算其代數和,不滿足矢量(數學中稱向量)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
無功功率 | 無功功率 無功功率,許多用電設備均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如配電變壓器、電動機等,它們都是依靠建立交變磁場才能進行能量的轉換和傳遞。為建立交變磁場和感應磁通而需要的電功率稱為無功功率,因此,所謂的"無功"并不是"無用"的電功率,只不過它的功率并不轉化為機械能、熱能而已;因此在供用電系統中除了需要有功電源外,還需要無功電源,兩者缺一不可。無功功率單位為乏(Var)。 |
承負 | 承負 黃老道學所說的“承負”,意思是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后輩受禍,前人的行為對后世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的蝴蝶效應,當然,其前提是本人首先在有生之年承擔自己的善惡報應。能量守恒,能量轉換。現在是過去的總結,未來是現在的投射。這就是事物源頭與后來的事物要對產生的現象承擔負責。為了事在人為。能影響世界多大是看能量。投石入水,越大的石頭波浪越大哦,影響越廣,時間越久,但最終回歸平靜。 |
哨兵 | 哨兵 (美國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哨兵(Sentry)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初次登場于《哨兵》(The Sentry)第1期(2000年9月),由斯坦·李(Stan Lee)、保羅·詹金斯(Paul Jenkins)以及里克·維奇(Rick Veitch)聯合創造。本名羅伯特·雷諾茲 / 鮑勃·雷諾茲(Robert Reynolds / Bob Reynolds),原本是一名癮君子,為了拿毒品而闖入某教授的實驗室,無意間喝下了教授所發明出的秘密配方,獲得了強大的能力,那是來自另一個宇宙的能量,但是這股能量也在羅伯特體內產生了一個負面人格也就是虛無。為了保護人類免受虛無的威脅, 羅伯特只好將所有人跟他相關的記憶全部刪除,這也包括他自己,所以百萬恒星之力也是他大概的記憶。 在后續的漫畫和編輯的描述中,證實了百萬恒星之力不是哨兵的力量而是虛無的力量,也就是說哨兵本身的力量是未知的。 哨兵 (詞語概念)哨兵,指站崗、放哨、巡邏、稽查的士兵。 |
電離 | 電離 電離,就是指電解質(分子:如乙酸(醋酸)CH3COOH(C2H4O2)、一水合氨(氨水)NH3·H2O、氫硫酸(硫化氫)H2S、氫氯酸(鹽酸 氯化氫)HCl等;晶體,如NaCl、NH4NO3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產生自由離子的一種過程。 電離(Ionization),或稱電離作用、離子化,是指在(物理性的)能量作用下,原子、分子形成離子的過程。是指原子或分子獲得一個負或正電荷的獲得或失去電子形成離子,通常與其他化學變化的結合。電離導致的電子的損失后的亞原子粒子碰撞,碰撞與其他原子,分子和離子,或通過與光的相互作用。異裂和雜原子取代反應可導致離子對的形成。電離能發生放射性衰變的內部轉換過程,并將其能量激發原子核的內層電子使其噴出。 電離大致可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連續電離(sequential ionization)和非連續電離(Non-sequential ionization)。在經典物理學中,只有連續電離可以發生。非連續電離則違返了若干物理定律,屬于量子電離。 例如: 1、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HCl全部離解成H+和Cl?,因此被定義為強酸 2、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CH3COOH部分離解成H+和CH3COO?,因此被定義為弱酸 3、在光照或高能射線輻射下,氣態原子、分子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
負載 | 負載 負載是指連接在電路中的電源兩端的電子元件。電路中不應沒有負載而直接把電源兩極相連,此連接稱為短路。常用的負載有電阻、引擎和燈泡等可消耗功率的元件。把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裝置叫做負載。電動機能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電阻能把電能轉換成熱能,電燈泡能把電能轉換成熱能和光能,揚聲器能把電能轉換成聲能。電動機、電阻、電燈泡、揚聲器等都叫做負載。晶體三極管對于前面的信號源來說,也可以看作是負載。對負載最基本的要求是阻抗匹配和所能承受的功率。 對于通信電源而言的負載就是通訊設備。比如說一臺多媒體服務器需要通信電源給它提供電能,該臺多媒體服務器就是該通信電源的負載。我們常見的通訊設備均為通信電源的負載,如光傳輸設備、交換設備、微波設備、核心網設備、通信基站等等。 |
負荷量 | 辭典解釋負荷量 fù hè liàng 所能承擔的限度。如一個地區由于空間和食物的限制,所能容納族群的個體數,便有一定的限度,這個數目稱為該地區的負荷量。 |
輻射平衡 | 輻射平衡 輻射平衡(equilibrium radiation)是指一個物體或系統的輻射能量收支相等時的狀況。輻射能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稱為輻射差額。當收入大于支出時,差額為正,即有凈輻射;當收入小于支出時,差額為負。在氣候學中,輻射差額指地球表面、大氣或地- 氣系統輻射能量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它是氣候形成的重要因子之一。 |
紅細胞 | 紅細胞 (血液細胞)紅細胞也稱紅血球,在常規化驗英文常縮寫成RBC,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是無核的,這意味著它們失去了DNA。紅細胞也沒有線粒體,它們通過分解葡萄糖釋放能量。運輸氧氣,也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運輸二氧化碳時呈暗紫色,運輸氧氣時呈鮮紅色。 紅細胞會生成于骨髓之內,開始在白細胞內生長。紅細胞老化后,易導致血管堵塞,所以會自動返回骨髓深處,由白細胞負責銷毀;或是在經過肝臟時,被肝巨噬細胞分解成為膽汁。 |
離子 | 離子 離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或2個(氦原子)或沒有電子(四中子)的穩定結構。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或原子團帶上電荷。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與分子、原子一樣,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鈉就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
離子 | 離子 離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或2個(氦原子)或沒有電子(四中子)的穩定結構。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或原子團帶上電荷。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與分子、原子一樣,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鈉就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
功率計 | 功率計 功率計測量電功率的儀器。一般是指在直流和低頻技術中測量功率的功率計,又可稱為瓦特計。 功率計由功率傳感器和功率指示器兩部分組成。功率傳感器也稱功率計探頭,它把高頻電信號通過能量轉換為可以直接檢測的電信號。功率指示器包括信號放大、變換和顯示器。顯示器直接顯示功率值。 功率傳感器和功率指示器之間用電纜連接。為了適應不同頻率、不同功率電平和不同傳輸線結構的需要,一臺功率計要配若干個不同功能的功率計探頭。 |
真空 | 真空 (物理學定義)真空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于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虛空”中,聲音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卻不受真空的影響。事實上,在真空技術里,真空系針對大氣而言,一特定空間內部之部份物質被排出,使其壓力小于一個標準大氣壓,則我們通稱此空間為真空或真空狀態。真空常用帕斯卡(Pascal)或托爾(Torr)做為壓力的單位。在自然環境里,只有外太空堪稱最接近真空的空間。 1641年意大利數學家托里拆利在一根長管子內加滿水銀,然后很緩慢的將管口倒轉在一個盛滿水銀的盆內,管子內水銀柱的末端是 76 厘米高。這時玻璃管最上方無水銀地帶是真空狀態。這一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完成實驗的玻璃管為“托里拆利管”。 愛因斯坦在用場論觀點研究引力現象時,已經認識到空無一物的真空觀念是有問題的,他曾提出真空是引力場的某種特殊狀態的想法。首先給予真空嶄新物理內容的是P.A.M.狄拉克。狄拉克于1930年為了擺脫狄拉克方程負能解的困境,提出真空是充滿了負能態的電子海。 |
眞空 | 真空 (物理學定義)真空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于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虛空”中,聲音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卻不受真空的影響。事實上,在真空技術里,真空系針對大氣而言,一特定空間內部之部份物質被排出,使其壓力小于一個標準大氣壓,則我們通稱此空間為真空或真空狀態。真空常用帕斯卡(Pascal)或托爾(Torr)做為壓力的單位。在自然環境里,只有外太空堪稱最接近真空的空間。 1641年意大利數學家托里拆利在一根長管子內加滿水銀,然后很緩慢的將管口倒轉在一個盛滿水銀的盆內,管子內水銀柱的末端是 76 厘米高。這時玻璃管最上方無水銀地帶是真空狀態。這一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完成實驗的玻璃管為“托里拆利管”。 愛因斯坦在用場論觀點研究引力現象時,已經認識到空無一物的真空觀念是有問題的,他曾提出真空是引力場的某種特殊狀態的想法。首先給予真空嶄新物理內容的是P.A.M.狄拉克。狄拉克于1930年為了擺脫狄拉克方程負能解的困境,提出真空是充滿了負能態的電子海。 |
乙種粒子 | 乙種粒子 β粒子(英語:Beta particle),又譯貝塔粒子或貝他粒子即是指當放射性物質發生β衰變,β衰變就是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獲一個軌道電子而發生的轉變。放出電子的衰變過程稱為β-衰變;放出正電子的衰變過程稱為β+衰變;原子核從核外電子殼層中俘獲一個軌道電子的衰變過程稱為軌道電子俘獲,俘獲K層電子叫K俘獲,俘獲L層的叫L俘獲,其余類推。通常,K俘獲的幾率量大。在 β衰變中,原子核的質量數不變,只是電荷數改變了一個單位。所釋出的高能量電子,其速度可達至光速的90%(為每秒269813.2122千米)。(這其中,關于是光速的90%還是99%,還有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
外耳 | 外耳 外耳包括耳郭(收集聲波)和外耳道(將聲波傳遞到鼓膜)。耳廓的形狀有利于聲波能量的聚集、收集聲音,還可以判斷聲源的位置。外耳道是聲波傳導的通道,一端開口于耳廓中心,一端終止于鼓膜,長約25 mm,同時它也是一個有效的共鳴腔,能使較弱的聲波振動得到加強,并引起鼓膜振動。 |
午餐 | 午餐 (三餐之一)午餐(又名午飯、中餐、中飯等等),是指大約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點至兩點。在中國大陸,午餐的用餐時間通常是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的兩個小時。人們認為中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食物和能量的主要補充,有所謂“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說法。 |
負債 | 負債 (經濟術語)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 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這里的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2) 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只有在履行義務時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才符合負債的定義。在履行現時義務清償負債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 (3) 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負債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形成負債,企業將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負債。 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 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從負債的定義可以看出,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 (2) 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于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 負債 (詞語釋義)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負債實質上是企業在一定時期之后必須償還的經濟債務,其償還期或具體金額在它們發生或成立之時就已由合同、法規所規定與制約,是企業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 |
稅負 | 稅負 稅負亦稱稅收負,因國家征稅而造成的一種經濟負擔。稅負是國家稅收對社會經濟發生影響的結果,是國家稅收所反映的經濟分配關系的一個表現方面。可用兩種形式加以表示:(1)稅負率。即用稅額占稅基的比重來表示;(2)稅負額。即用絕對量來表示。稅負與稅法上的納稅義務并不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即其可能是由納稅人承擔,也可能是由其他人承擔。如各種所得稅,其稅負一般是由納稅義務人承擔;而各種流轉稅,其稅負則可能是由消費者承擔。稅負的確定,各國稅法除了以國家財政收入和管理社會、經濟的需要為主要根據以外,在各種所得稅等直接稅中,通常還根據量能納稅的原則,采用各種累進稅率加以確定。稅負通常可根據不同情況而分為以下幾種:(1)社會總稅負和納稅人個別稅負;(2)名義稅負和實際稅負;(3)直接稅負和間接稅負。 |
電負性 | 電負性 電負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的標度。元素的電負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又稱為相對電負性,簡稱電負性,也叫電負度。電負性綜合考慮了電離能和電子親合能,首先由萊納斯·卡爾·鮑林于1932年引入電負性的概念,用來表示兩個不同原子間形成化學鍵時吸引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是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共用電子的能力。通常以希臘字母χ為電負性的符號。鮑林給電負性下的定義為“電負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能力的標度”。元素電負性數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反之,電負性數值越小,相應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弱(稀有氣體原子除外)。一個物理概念,確立概念和建立標度常常是兩回事。同一個物理量,標度不同,數值不同。電負性可以通過多種實驗的和理論的方法來建立標度。電負性可以理解為元素的非金屬性,但二者不完全等價。電負性強調共用電子對偏移方向,而非金屬性側重于電子的得失。 |
電勢 | 電勢 靜電場的標勢稱為電勢,或稱為靜電勢。在電場中,某點電荷的電勢能跟它所帶的電荷量(與正負有關,計算時將電勢能和電荷的正負都帶入即可判斷該點電勢大小及正負)之比,叫做這點的電勢(也可稱電位),通常用φ來表示。電勢是從能量角度上描述電場的物理量。(電場強度則是從力的角度描述電場)。電勢差能在閉合電路中產生電流(當電勢差相當大時,空氣等絕緣體也會變為導體)。電勢也被稱為電位。 |
瘤子 | 瘤子 腫瘤,細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發生了改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單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局部的腫塊。根據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機體的危害性的不同,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前者生長緩慢,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不發生轉移,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后者生長迅速,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還會產生有害物質,破壞正常器官結構,使機體功能失調,威脅生命。另可參見【瘤】【腫瘤】。 腫瘤細胞核的多形性肉眼觀腫瘤的形態多種多樣,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的良惡性。 1)腫瘤的數目和大小 腫瘤的數目、大小不一。多為一個,有時也可為多個。腫瘤的大小與腫瘤的性質(良性、惡性)、生長時間和發生部位有一定關系。生長于體表或較大體腔內的腫瘤有時可生長得很大,而生長于密閉的狹小腔道內的腫瘤一般較小。腫瘤極大者,通常生長緩慢,多為良性;惡性腫瘤生長迅速,短期內即可帶來不良后果,因此常長不大。 2)腫瘤的形狀:腫瘤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息肉狀(外生性生長)、乳頭狀(外生性生長)、結節狀(膨脹性生長)、分葉狀(膨脹性生長)、囊狀(膨脹性生長)、浸潤性包塊狀(浸潤性生長)、彌漫性肥厚狀(外生伴浸潤性生長)、潰瘍狀伴浸潤性生長。形狀上的差異與其發生部位、組織來源、生長方式和腫瘤的良惡性密切相關。 3)腫瘤的顏色:一般腫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紅色,視其含血量的多寡、有無出血、變性、壞死等而定。有些腫瘤會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因此可以根據腫瘤的顏色推斷為何種腫瘤。如脂肪瘤呈黃色,惡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紅色或暗紅色。 4)腫瘤的硬度:與腫瘤的種類、腫瘤的實質與間質的比例及有無變性、壞死有關。實質多于間質的腫瘤一般較軟;相反,間質多于實質的腫瘤一般較硬。瘤組織發生壞死時較軟,發生鈣化或骨化時則較硬。脂肪瘤很軟,骨瘤很硬。 腫瘤的組織結構多種多樣,但所有的腫瘤的組織成分都可分為實質和間質兩部分。 1)腫瘤的實質:腫瘤實質是腫瘤細胞的總稱,是腫瘤的主要成分。它決定腫瘤的生物學特點以及每種腫瘤的特殊性。通常根據腫瘤的實質形態來識別各種腫瘤的組織來源,進行腫瘤的分類、命名、和組織學診斷,并根據其分化成熟程度和異型性大小來確定腫瘤的良惡性和腫瘤的惡性程度。 2)腫瘤的間質:腫瘤的間質成分不具特異性,起著支持和營養腫瘤實質的作用。一般由結締組織和血管組成,間質有時還具有淋巴管。通常生長比較快的腫瘤,其間質血管一般較豐富而結締組織較少;生長緩慢的腫瘤,其間質血管通常較少。此外,腫瘤往往有淋巴細胞等單核細胞浸潤,這是機體對腫瘤組織的免疫反應。此外,在腫瘤結締組織中還可以見到纖維母細胞和肌纖維母細胞。 纖維母細胞具有纖維母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雙重特點,這種細胞即能產生膠原纖維,又具有收縮功能,可能對腫瘤細胞的浸潤有所限制,這種細胞的增生可以解釋乳腺癌的乳頭回縮,食管癌和腸癌所導致的腸管僵硬和狹窄。 人的任何部位、任何組織、任何器官幾乎都可發生腫瘤,因此腫瘤的種類繁多,命名也很復雜。腫瘤的命名一般根據其組織發生即組織來源(分化方向)和生物學行為來命名。 良性瘤在其來源組織名稱后加一“瘤”字,如纖維瘤、腺瘤,含有腺體和纖維兩種成分的腫瘤則稱為纖維腺瘤。有時還可結合形態特點來命名,如乳頭狀囊腺瘤。 惡性腫瘤一般亦可根據組織來源命名,來源于上皮組織的統稱為“癌”,如鱗狀細胞癌、腺癌。來源于間葉組織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有少數腫瘤不按上述原則進行命名,如有些來源于幼稚組織和神經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如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但少數情況則為良性,如肌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和骨母細胞瘤。有些惡性腫瘤由于成分復雜或由于習慣沿襲,在腫瘤的名稱前加惡性,如惡性畸胎瘤、惡性腦膜瘤、惡性神經鞘瘤等。有些腫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杰金淋巴瘤。或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命名,如骨巨細胞瘤、肺燕麥細胞癌。 通常以組織發生為依據,每一類別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其對機體影響的不同而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腫瘤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上,都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稱為異型性(atypia)。腫瘤組織異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腫瘤組織的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此指腫瘤的實質細胞與其來源的正常細胞和組織在形態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異型性小者,說明它和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組織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異型性大者,表示瘤組織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區別這種異型性的大小是診斷腫瘤,確定其良、惡性的主要組織學依據。惡性腫瘤常具有明顯的異型性。 由未分化細胞構成的惡性腫瘤也稱為間變性腫瘤。間變(anaplasia)一詞的原意是指“退性發育”,即去分化,指已分化成熟的細胞和組織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狀態。現已知,絕大部分的未分化的惡性腫瘤起源于組織中的干細胞喪失了分化能力,而并非是已經分化的特異細胞去分化所致。在現代病理學中,間變指的是惡性腫瘤細胞的缺乏分化。間變性的腫瘤細胞具有明顯的多形性(pleomorphism,即瘤細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狀上的變異)。因此,往往不能確定其組織來源。間變性腫瘤幾乎都是高度惡性的腫瘤,但大多數惡性腫瘤都顯示某種程度的分化。 良性腫瘤瘤細胞的異型性不明顯,一般都與其發源組織相似。因此,這種腫瘤的診斷有賴于其組織結構的異型性。例如纖維瘤的細胞和正常纖維細胞很相似,只是其排列與正常纖維組織不同,呈編織狀。惡性腫瘤的組織結構異型性明顯,瘤細胞排列更為紊亂,失去正常的排列結構層次。例如,從纖維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纖維肉瘤,瘤細胞很多,膠原纖維很少,排列很紊亂,與正常纖維組織的結構相差較遠;從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腺癌,其腺體的大小和形狀十分不規則,排列也較亂,腺上皮細胞排列緊密重疊或呈多層,并可有乳頭狀增生。 良性腫瘤細胞的異型性小,一般與其發源的正常細胞相似。惡性腫瘤細胞常具有高度的特異性,表現為以下特點: 1.瘤細胞的多形性即瘤細胞形態及大小不一致。惡性腫瘤細胞一般比正常細胞大,各個瘤細胞的大小和形態又很不一致,有時出現瘤巨細胞。但少數分化很差的腫瘤,其瘤細胞較正常細胞小、圓形,大小也比較一致。 2.核的多形性 即瘤細胞核的大小、形狀及染色不一致。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核肥大),胞核與細胞漿的比例比正常增大(正常為1:4~6,惡性腫瘤細胞則接近1:1),核大小及形狀不一,并可出現巨核、雙核、多核或奇異形的核,核染色深(由于核內DAN增多),染色質呈粗顆粒狀,分布不均勻,常堆積在核膜下,使核膜顯得增厚。核仁肥大,數目也常增多(可達3~5個)。核分裂像常增多,特別是出現不對稱性、多極性及頓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像時,對于診斷惡性腫瘤具有重要的意義。惡性腫瘤細胞的核異常改變多與染色體呈多倍體(polyploidy)或非整倍體(aneuploidy)有關。 3.胞漿的改變 由于胞漿內核蛋白體增多,胞漿呈嗜堿性。并可因為瘤細胞產生的異常分泌物或代謝產物而具有不同特點,如激素、粘液、糖原、脂質、角質和色素等。 上述瘤細胞的形態,特別是胞核的多形性常為惡性腫瘤的重要特征,在區別良惡性腫瘤上有重要意義。 4.腫瘤細胞超微結構的異型性由于腫瘤類型不同,瘤細胞的超微結構亦有差異。一般說來,良性腫瘤細胞的超微結構基本上與其起源細胞相似。惡性腫瘤細胞根據分化的高低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異型性。總的說來,惡性腫瘤細胞的核通常絕對或相對明顯增大,核膜可有內陷或外凸,從而使核形不規則甚至形成怪形核。核仁體積增大,數目增多,形狀亦可不規則,位置往往靠邊。染色質可表現為異染色質增加,凝集成塊狀散在或(和)邊集在核膜下。此即光鏡下所見的深染核和核膜增厚;也可表現為常染色質為主,即光鏡下所見染色質呈細顆粒狀的淡染核。胞漿內的細胞器常有數目減少、發育不良或形態異常,這在分化低的惡性腫瘤細胞更為明顯。胞漿內主要見游離的核蛋白體,而其他細胞器大為減少。說明瘤細胞主要合成供自身生長的蛋白質,而喪失其分化的功能,這與瘤細胞生長迅速和惡性程度高有關。溶酶體在侵襲性強的瘤細胞中常有增多,它可釋放出大量水解酶,為瘤細胞的浸潤開路。細胞間連接常有減少,這在分化低的癌更為突出。可引起細胞間粘著松散,有利于細胞浸潤生長。有些在一般情況下在細胞膜表面無微絨毛的瘤細胞也可出現一些不規則微絨毛,這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但有礙于細胞間的緊密接觸,從而減弱接觸抑制,有利于細胞增殖和浸潤。瘤細胞的排列結構在分化低的腫瘤也可喪失其原具有的特征改變,例如腺癌細胞可失掉形成腺體的特征而呈彌散排列。因此,惡性腫瘤的超微結構異型性的改變,除了瘤細胞本身的改變外,還可有排列結構的改變。 腫瘤組織比正常組織代謝旺盛,尤以惡性腫瘤理更為明顯。其代謝特點與正常組織相比并無質的差別,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瘤細胞分化不成熟和生長旺盛。 腫瘤組織合成DNA和RNA的聚合酶活性均較正常組織高,與此相應,核酸分解過程明顯降低,故DNA和RNA的含量在惡性腫瘤細胞均明顯增高。DNA與細胞的分裂和繁殖有關,RNA與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及生長有關。因此,核酸增多是腫瘤迅速生長的物質基礎。 腫瘤組織的蛋白質合成及分解代謝都增強,但合成代謝超過分解代謝,甚至可奪取正常組織的蛋白質分解產物,合成腫瘤本身所需要的蛋白質,結果可使機體處于嚴重消耗的惡病質(cachexia)狀態。腫瘤的分解代謝表現為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的過程增強,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則減弱,可使氨基酸重新用于蛋白質合成。這可能與腫瘤生長旺盛有關。腫瘤組織還可以合成腫瘤蛋白,作為腫瘤特異抗原或腫瘤相關抗原,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有的腫瘤蛋白與胚胎組織有共同的抗原性,亦稱為腫瘤胚胎性抗原。例如肝細胞癌能合成胎兒肝細胞所產生的甲種胎兒蛋白(AFP),此外,卵巢、睪丸含有卵黃囊結構的生殖細胞腫瘤患者血中AFP也有升高;內胚層組織發生的一些惡性腫瘤如結腸瘤、直腸癌等可產生癌胚抗原(CEA);胃癌可產生胎兒硫糖蛋白等。雖然這些抗原并無腫瘤特異性,也不是腫瘤所專有,但檢查這些抗原,并結合其他改變可幫助診斷相應的腫瘤和判斷治療后有無復發。 腫瘤組織酶活性的改變是復雜的。除了一般在惡性腫瘤組織內氧化酶(如細胞色素氧化酶及琥珀酸脫氫酶)減少和蛋白分解酶增加外,其他酶的改變在各種腫瘤間很少是共同的,而且與正常組織比較只是含量的改變或活性的改變,并非是質的改變。例如前列腺癌的癌組織中酸性磷酸酶明顯增加,在前列腺癌伴有廣泛骨轉移時,患者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也明顯增加;骨肉瘤及肝癌時堿性磷酸酶增加,這不但見于腫瘤組織中,還可見于病人的血清中。這些均有助臨床診斷。 各種不同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特別是細胞分化原始幼稚者,其酶變化特點主要表現為某些特殊功能的酶接近或完全消失,并因而導致酶譜的一致性。例如分化差的肝癌組織中有關尿素合成的特殊酶系幾乎完全消失。其酶譜乃因而趨向與其他癌組織的酶譜一致,與胚胎細胞的酶譜相似。有時還可出現通常所沒有的酶。 大多數正常組織在有氧時通過糖的有氧分解獲取能量,只有在缺氧時才進行無氧糖酵解。腫瘤組織則即使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也主要是以無氧糖酵解獲取能量。這可能是由于癌細胞線粒體的功能障礙所致,或者與瘤細胞的酶譜變化,特別是與三個糖酵解關鍵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譜的改變,以及糖異生關鍵酶活性降低有關。糖酵解的許多中間產物被瘤細胞利用合成蛋白質、核酸及脂類,從而為瘤細胞本身的生長和增生提供了必需的物質基礎。 典型的惡性腫瘤的自然生長史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細胞的惡性轉化→轉化細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潤→遠處轉移。在此過程中,惡性轉化細胞的內在特點(如腫瘤細胞倍增時間)和宿主對腫瘤細胞或其產物的反應(如腫瘤血管形成)共同影響腫瘤的生長與演進。 1.腫瘤生長動力學腫瘤的生長速度取決于三個因素: (1)腫瘤細胞倍增時間:惡性轉化細胞的生長周期與正常細胞一樣,分為G0、G1、S、G2和M期。多數惡性腫瘤細胞的培增時間并不是想象的那樣比正常細胞更快,而是與正常細胞相似或者長于正常細胞。 (2)生長分數(growth fraction);生長分數指腫瘤細胞群體中處于復制階段(S+G2期)的細胞的比例。在細胞惡性轉化的初期,絕大多數的細胞處于復制期,所以生長分數很高。但是隨著腫瘤的持續生長,不斷有瘤細胞發生分化,離開復制階段的細胞越來越多,使得大多數腫瘤細胞處于G0期。即使是生長迅速的腫瘤其生長分數也只在20%左右。 (3)瘤細胞的生成與丟失:腫瘤的進行性生長及其生長速度決定于其細胞的生成大于丟失的程度。由于營養供應不足,壞死脫落以及機體抗腫瘤反應等因素的影響,在腫瘤生長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瘤細胞失去生命力。腫瘤細胞的生成與丟失的程度共同影響著腫瘤的生長。在生長分數相對較高的腫瘤,瘤細胞的生成遠大于丟失,因此其生長速度比那些細胞生成稍超過丟失的腫瘤要快得多。 腫瘤的細胞動力學概念在腫瘤的化學治療上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幾乎所有的化學抗癌藥物均針對處于復制期的細胞。因此高生長分數的腫瘤(如高惡性的淋巴瘤)對于化療特別敏感;常見的實體瘤(如結腸癌)生長分數低,故對治療出現相對耐藥性。臨床治療這些腫瘤的戰略是先用放射或手術治療將腫瘤縮小,使殘存的瘤細胞從G0期進入復制期后再用化療。 2.腫瘤的血管形成臨床與動物實驗都證明,如果沒有新生的血管供應營養,腫瘤在達到1~2mm的直徑或厚度后,即107個細胞左右將不再增大。因此誘導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惡性腫瘤能生長、浸潤與轉移的前提之一。現已發現,由腫瘤細胞本身和浸潤到腫瘤組織內及其周圍的炎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能產生一類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 factor),如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FGF)、血小板衍生的內皮細胞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PD-ECGF)、轉化生長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其中最具有特征性血管生成作用的是由腫瘤細胞產生的FGF,它能通過其受體與相應的靶細胞結合。有增加內皮細胞的化學趨向性、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裂、毛細血管出芽生長、誘導蛋白溶解酶生成和有利于內皮細胞芽穿透基質等功能。此外,巨噬細胞產生的TNF-α也有促進內皮細胞分裂和刺激其游走的作用。新生的毛細血管既為腫瘤的生長提供了營養,又為腫瘤的轉移準備了條件。因此對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3.腫瘤的演進與異質化惡性腫瘤在生長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富有侵襲性的現象稱為腫瘤的演進(progression),包括生長加快、浸潤周圍組織和遠處轉移等。這些生物學現象的出現與腫瘤細胞的不同亞克隆在侵襲能力、生長速度、對激素的反應、對抗癌藥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異—腫瘤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有關。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腫瘤的生長過程中,可能有附加的基因突變(詳見第十五節)作用于不同的瘤細胞,使得瘤細胞的亞克隆獲得不同的特性。例如需要較多生長因子的亞克隆可因生長因子缺乏而不能生長,而有些需要較少生長因子的亞克隆在此時即可生長;機體的抗腫瘤反應可殺死那些具有較高的抗原性的亞克隆,而抗原性低的亞克隆則可以躲過機體的免疫監視。由于這些選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能保留那些適應存活、生長、浸潤與轉移的亞克隆。這就是腫瘤的異質化。 這是大多數良性腫瘤所表現的生長方式。由于這種瘤細胞生長緩慢,不侵襲周圍正常組織,隨著腫瘤體積的逐漸增大,有如逐漸膨脹的氣球,向四周組織推擠。因此腫瘤往往呈結節狀,周圍常有完整的包膜,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位于皮下者臨床觸診時可以推動,容易手術摘除,摘除后也不易復發。雖這種生長方式的腫瘤對局部器官、組織的影響主要為擠壓或阻塞,一般均不明顯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 發生在體表、體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腫瘤,常向表面生長,形成突起的乳頭狀、息肉狀、蕈狀或菜花狀的腫物。這種生長方式稱為外生性生長。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長。但惡性腫瘤在外生性生長的同時,其基底部往往也呈浸潤性生長,又由于其生長迅速,血液供應不足,這種外生性腫物容易發生壞死脫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邊緣隆起的癌性潰瘍。 為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瘤細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圍組織間隙、淋巴管或血管內,如樹根之長入泥土,浸潤并破壞周圍組織。因而此類腫瘤沒有包膜,與鄰近的正常組織緊密連接在一起而無明顯界限(圖7-4)。臨床觸診時,腫瘤固定不活動。手術切除這種腫瘤時,切除范圍比肉眼所見腫瘤范圍為大,因為這些部位也可能有腫瘤細胞的浸潤。 隨著腫瘤的不斷長大,瘤細胞常常連續不斷地沿著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經束衣侵入并破壞鄰近正常器官或組織,并繼續生長,稱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宮頸癌可蔓延至直腸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穿過胸肌和胸腔甚至達肺。 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體腔,被帶到他處而繼續生長,形成與原發瘤同樣類型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轉移。所形成的腫瘤稱為轉移瘤或繼發瘤。良性腫瘤不轉移,只有惡性腫瘤才可能發生轉移。常見的轉移途徑有以下幾種: 1)淋巴道轉移:瘤細胞侵入淋巴管后,隨淋巴流首先到達局部淋巴結。例如乳腺外上象限發生的乳腺癌首先到達同側腋窩淋巴結;肺癌首先到達肺門淋巴結。瘤細胞到達局部淋巴結后,先聚集于邊緣竇,以后生長繁殖而累及整個淋巴結,使淋巴結腫大,質地變硬,切面常呈灰白色。有時有轉移的淋巴結由于瘤組織侵出被膜而互相融合成團塊。局部淋巴結發生轉移后,可繼續轉移至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結,最后可經胸導管進入血流再繼發血道轉移。 2)血道轉移:瘤細胞侵入血管后可隨血流到達遠隔器官繼續生長,形成轉移瘤。由于動脈壁較厚,同時管內壓力較高,故瘤細胞多經小靜脈入血。少數亦可經過淋巴管入血。血道轉移的運行途徑與血栓栓塞過程相同,即侵入體循環靜脈的腫瘤細胞經右心到肺,在肺內形成轉移瘤,例如骨肉瘤等的肺轉移;侵入門靜脈系統的腫瘤細胞,首先形成肝內轉移,例如胃、腸癌的肝轉移等;侵入肺靜脈的腫瘤細胞或肺內轉移瘤通過肺毛細血管而進入肺靜脈的瘤細胞,可經左心隨主動脈血流到達全身各器官,常見轉移腦、骨、腎及腎上腺等處。因此,這些器官的轉移瘤常發生在肺已有轉移之后。此外,侵入胸、腰、骨盆靜脈的腫瘤細胞,也可以通過吻合支進入脊椎靜脈叢(Batson脊椎靜脈系統),例如前列腺癌就可通過此途徑轉移到脊椎,進而轉移到腦,這時可不伴有肺的轉移。 血道轉移雖然可見于許多器官,但最常見的是肺,其次是肝。故臨床上判斷有無血道轉移,以確定患者的臨床分期和治療方案時,作肺部的X線檢查及肝的超聲等影像學探查是非常必要的。轉移瘤在形態上的特點是邊界清楚并常為多個散在分布的結節,且多接近器官的表面。位于器官表面的轉移瘤,由于瘤結節中央出血、壞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臍”。 3)種植性轉移:體腔內器官的腫瘤蔓延而于器官表面時,瘤細胞可以脫落并象播種一樣,種植在體腔和體腔內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數的轉移瘤。這種轉移的方式稱為種植性轉移或播種。種植性轉移常見于腹腔器官的癌瘤。如胃癌破壞胃壁侵及漿膜后,可種植到大網膜、腹膜、腹腔內器官表面甚至卵巢等處。肺癌也常在胸腔內形成廣泛的種植性轉移。漿膜腔的種植性轉移每伴有漿液性血性積液。這是由于漿膜下淋巴管或毛細血管被癌栓阻塞,或漿膜受癌的刺激,使其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致滲出增多,并由于血管被癌細胞破壞而引起出血這故。抽吸積液作細胞學檢查常可查見癌細胞。腦部的惡性腫瘤,如小腦的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亦可經腦脊液轉移到腦的其他部位或脊髓,形成種植性轉移。值得注意的是,手術也可能造成種植轉移,應注意盡量避免。 腫瘤因其良惡性的不同,對機體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因其分化較成熟,生長緩慢,停留于局部,不浸潤,不轉移,故一般對機體的影響相對較小,主要表現為局部壓迫和阻塞癥狀。其影響的發生主要與其發生部位和繼發變化有關。如體表良性瘤除少數可發生的局部癥狀外,一般對機體無重要影響;但若發生在腔道或重要器官,也可引起較為嚴重的后果,如消化道良性腫瘤(如突入腸腔的平滑肌瘤),有時引起腸梗阻或腸套疊;顱內的良性瘤(如腦膜瘤、星形膠質細胞瘤)可壓迫腦組織阻塞腦室系統而引起顱內壓升高和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良性腫瘤有時可發生繼發性改變,亦可對機體帶來程度不同的影響,如腸的腺瘤性息肉、膀胱的乳頭狀瘤等表面可發生潰瘍而引起出血和感染。此外,內分泌腺的良性腫瘤則常因能引起某種激素分泌過多而產生全身性影響,如垂體前葉的嗜酸性腺瘤(acidophil adenoma)可引起巨人癥(gigantism)或肢端肥大癥(acromegaly);胰島細胞瘤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可引起陣發性血糖過低等。 惡性腫瘤由于分泌不成熟、生長較快,浸潤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并可發生轉移,因而對機體的影響嚴重。惡性瘤除可引起與上述良性瘤相似的局部壓迫和阻塞癥狀外,發生于消化道者更易并發潰瘍、出血、甚致穿孔,導致腹膜炎,后果更為嚴重。有時腫瘤產物或合并感染可引起發熱。腫瘤浸潤、壓迫局部神經還可引起頑固性疼痛等癥狀。惡性腫瘤的晚期患者,往往發生惡病質(cachexia),可致患者死亡。惡病質是指機體嚴重消瘦、無力、貧血和全身衰竭的狀態,其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由于缺乏食欲,進食減少、出血、感染、發熱或因腫瘤組織壞死所產生的毒性產物等引起機體的代謝紊亂所致。此外,惡性腫瘤的迅速生長,消耗機體大量的營養物質,以及由于晚期癌瘤引起的疼痛,影響患者的進食及睡眠等,也是招致惡病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發現巨噬細胞產生的腫瘤壞死因子(TNF)可降低食欲和增加分解代謝,與惡病質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近年來相繼發現一些非內分泌腺腫瘤能產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類物質,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甲狀旁腺素(PTH)、胰島素、抗利尿激素(ADH)、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甲狀腺激素(TSH)、生長激素(GH)、降鈣素(calcitonin)等十余種,可引起內分泌紊亂的臨床癥狀。此類腫瘤稱為異位內分泌腫瘤,其所引起的臨床癥狀稱為異位內分泌綜合征。此類腫瘤大多為惡性腫瘤,其中以癌為多,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腸癌等;也可見于肉瘤,如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橫紋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許多分泌異位激素的惡性腫瘤都有產生兩種以上激素的特點。關于異位激素產生的機制于今尚無一致的解釋,可能與瘤細胞內基因異常表達有關。除上述異位內分泌綜合征外,由于腫瘤的產物或異常免疫反應(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復合物沉著等)或其他不明原因,還可引起神經、消化、造血、骨關節、腎及皮膚等系統發生一些病變和臨床表現。這些表現不是由原發腫瘤或轉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過上述途徑間接引起,故稱為副腫瘤綜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有時這些綜合征可以表現得非常明顯而造成嚴重后果。認識此種綜合征的意義在于它可能是一些隱匿腫瘤的早期表現,可由此而發現早期腫瘤。再者不要誤認為這些系統的改變是由腫瘤轉移所致,而放棄對腫瘤的治療。與之相反,如腫瘤治療有效,這些綜合征可減輕或消失。因此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1.脫落細胞學檢查常用的有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子宮頸癌,痰涂片檢查肺癌,胸、腹水離心后作涂片檢查胸腔或腹腔的原發或轉移癌和尿液離心后涂片檢查泌尿道腫瘤等。我國醫務工作者研制成食管細胞采取器(食管拉網法)檢查食管癌及賁門癌(陽性確診率為87.3%~94.2%)。還用鼻咽乳膠球細胞涂片、負壓吸引細胞法及泡沫塑料海綿涂片法等采取鼻咽分泌物檢查鼻咽癌,提高了陽性診斷率(陽性率為88%~92%)。用胃加壓沖洗法采取胃內容物檢查胃癌,也使陽性診斷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2.活體組織檢查 從患者身體的病變部位取出小塊組織(根據不同情況可采用鉗取、切除或穿刺吸取等方法)或手術切除標本制成病理切片,觀察細胞和組織的形態結構變化,以確定病變性質,作出病理診斷,稱為活體組織檢查(biopsy),簡稱活體。這是診斷腫瘤常用的而且較為準確的方法。近年來由于各種內窺鏡(如纖維胃鏡、纖維結腸鏡、纖維支氣管鏡等)和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改進,不但可以直接觀察某些內腫瘤的外觀形態,還可在其指引下準確地取材,進一步提高了早期診斷的陽性率。 1.免疫組織化學檢查 免疫組化是最近10多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它已被廣泛運用腫瘤研究和診斷,其原理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來檢測組織中的未知抗原或者抗體,主要是腫瘤相關抗原(腫瘤分化抗原和腫瘤胚胎抗原),借以判斷腫瘤的來源和分化程度,協助腫瘤的病理診斷和鑒別診斷。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過氧化物酶-抗過氧化物酶法,即PAP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 technique)和卵白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法,即ABC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technique)。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已經可以對許多常規方法難以判斷其來源的腫瘤加以鑒別。例如檢測細胞骨架的中間絲(intermediate filament),其直徑平均為10nm,介于微管和微絲之間。中間絲有五類:即神經原纖維、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結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keratin)。它們各有生物化學和免疫學特性,并分別存在于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故具有相對的特異性,可用來協助診斷相應的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橫紋肌和平滑肌、間葉組織和上皮細胞來源的腫瘤。利用激素和激素受體的特異性結合,還可以對乳腺癌等激素依賴性腫瘤的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的水平進行免疫組化測定。雌激素受體陽性者對于內分泌治療的效果較好,預后也優于受體陰性的病人。 目前能用于腫瘤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抗體已不勝枚舉。由于經驗的積累,過去認為在診斷某些腫瘤上具有特異性的抗體也不是那樣特異了。因此在判斷結果時必須緊密地結合形態學和臨床改變。 2.電子顯微鏡檢查迄今尚未發現可據以診斷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特異性的超微結構改變。因此要鑒別是否為腫瘤和腫瘤的良惡性仍主要靠光鏡觀察。但電鏡在確定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鑒別腫瘤的類型和組織發生上可起重要作用。例如鑒別分化差的癌及肉瘤;區分各種惡性小圓細胞腫瘤,如神經母細胞瘤、Ewing肉瘤、胚胎性橫紋肌肉瘤、惡性淋巴瘤及未分化小細胞癌。 在電鏡下,癌細胞之間常見較多的橋粒連接或橋粒樣連接,因而可與肉瘤相區別。在惡性小圓細胞腫瘤中,各類腫瘤也有其超微結構特點,如神經母細胞瘤常見大量樹狀細胞突,在瘤細胞體及胞突中均可查見微管和神經分泌顆粒;Ewing肉瘤的瘤細胞常分化差,胞漿內細胞器很少,但以大量糖原沉積為其特點: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可見由肌原纖維和Z帶構成的發育不良的肌節;小細胞癌常可見細胞間連接和胞漿內神經分泌顆粒;惡性淋巴瘤除可見發育不同階段淋巴細胞的超微結構特點外,不見細胞連接、神經分泌顆粒、樹狀胞突和糖原沉積,從而可與其他小圓細胞腫瘤區別。 3.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流式細胞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定量分析細胞的新技術,目前已廣泛用于腫瘤研究,特別是應用于瘤細胞DNA含量的檢測。許多資料表明,實體惡性腫瘤的DNA倍體大多為非整倍體或多倍體,所有良性病變都是二倍體。檢測異常DNA含量不但可作為惡性腫瘤的標志之一,且可反映腫瘤的惡性程度及生物學行為。 4.圖像分析技術 病理形態學的觀察基本上是定性的,缺乏精確而更為客觀的定量標準。圖像分析技術(image analysis)的出現彌補了這個缺點。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形態定量技術已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發展。在腫瘤病理方面圖像分析主要應用于核形態參數的測定(區別癌前病變和癌;區別腫瘤的良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分級及判斷預后等),DNA倍體的測定,顯色反應(如免疫組織化學)的定量等方面。 5.分子生物學技術 十余年來分子生物學腫瘤研究領域引起了一場革命。重組DNA技術、核酸分子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測序等新技術在腫瘤的基因分析和基因診斷上已經開始應用。例如對惡性淋巴瘤,利用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和PCR方法,可以對樣本淋巴組織中是否存在單克隆性的增生做出判斷,從而協助形態學診斷。這些技術還被用于腫瘤的病因和發病學研究。 |
負載 | 負載 負載是指連接在電路中的電源兩端的電子元件。電路中不應沒有負載而直接把電源兩極相連,此連接稱為短路。常用的負載有電阻、引擎和燈泡等可消耗功率的元件。把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裝置叫做負載。電動機能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電阻能把電能轉換成熱能,電燈泡能把電能轉換成熱能和光能,揚聲器能把電能轉換成聲能。電動機、電阻、電燈泡、揚聲器等都叫做負載。晶體三極管對于前面的信號源來說,也可以看作是負載。對負載最基本的要求是阻抗匹配和所能承受的功率。 對于通信電源而言的負載就是通訊設備。比如說一臺多媒體服務器需要通信電源給它提供電能,該臺多媒體服務器就是該通信電源的負載。我們常見的通訊設備均為通信電源的負載,如光傳輸設備、交換設備、微波設備、核心網設備、通信基站等等。 |
雷雨云 | 雷雨云 雷雨云由一大團翻騰、波動的水、冰晶和空氣組成。當云團里的冰晶在強烈氣流中上下翻滾時,水分會在冰晶的表面凝結成一層層冰,形成冰雹。這些被強烈氣流反復撕扯、撞擊的冰晶和水滴充滿了靜電。其中重量較輕、帶正電的堆積在云層上方;較重、帶負電的聚集在云層底部。至于地面則受云層底部大量負電的感應帶正電。當正負兩種電荷的差異極大時,就會以閃電的形式把能量釋放出來。 |
負荷 | 負荷 負荷,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專業詞語,指機器或主動機所克服的外界阻力,對某一系統業務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如電路交換臺,郵政,鐵路),又指物體所承載的重量。引申為資源被占用的比例。 |
雷雨雲 | 雷雨云 雷雨云由一大團翻騰、波動的水、冰晶和空氣組成。當云團里的冰晶在強烈氣流中上下翻滾時,水分會在冰晶的表面凝結成一層層冰,形成冰雹。這些被強烈氣流反復撕扯、撞擊的冰晶和水滴充滿了靜電。其中重量較輕、帶正電的堆積在云層上方;較重、帶負電的聚集在云層底部。至于地面則受云層底部大量負電的感應帶正電。當正負兩種電荷的差異極大時,就會以閃電的形式把能量釋放出來。 |
軸子 | 軸子 (物理名詞)軸子,是在粒子物理與天體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預言‘存在’的一種自然界存在的亞原子粒子,現今中國的粒子物理科學家已經‘發現’證實-軸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實粒子(圖例)。在自然界軸子粒子的能譜是空間維度一維度的線性粒子方程運動質量,軸子粒子是粒子的超對稱粒子對撞正負電子對撞后的一種‘次級’粒子,也是在玻色子能級的‘衍射+輻射’能量丟失‘逃逸’的極化新粒子“斥力子”。軸子粒子以一種能量軸線延‘一維度時間空間’做線性躍遷角動量運動,軸子粒子也可以理解為‘磁單極粒子’的軌跡躍遷可以物理測量觀測。軸子粒子的本征態強關聯著‘暗物質’中的暗物質粒子的存在探索。軸子粒子的斥力排斥力單極特性,決定了它只能做一維度線性方程的斥力運動,所以-軸子粒子的概念強關聯著‘磁單極粒子’‘中微子粒子 ’和‘暗物質粒子’‘斥力子’的統稱。 |
軸子 | 軸子 (物理名詞)軸子,是在粒子物理與天體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預言‘存在’的一種自然界存在的亞原子粒子,現今中國的粒子物理科學家已經‘發現’證實-軸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實粒子(圖例)。在自然界軸子粒子的能譜是空間維度一維度的線性粒子方程運動質量,軸子粒子是粒子的超對稱粒子對撞正負電子對撞后的一種‘次級’粒子,也是在玻色子能級的‘衍射+輻射’能量丟失‘逃逸’的極化新粒子“斥力子”。軸子粒子以一種能量軸線延‘一維度時間空間’做線性躍遷角動量運動,軸子粒子也可以理解為‘磁單極粒子’的軌跡躍遷可以物理測量觀測。軸子粒子的本征態強關聯著‘暗物質’中的暗物質粒子的存在探索。軸子粒子的斥力排斥力單極特性,決定了它只能做一維度線性方程的斥力運動,所以-軸子粒子的概念強關聯著‘磁單極粒子’‘中微子粒子 ’和‘暗物質粒子’‘斥力子’的統稱。 |
耦合 | 耦合 在電子學和電信領域,耦合(英語:coupling)是指能量從一個介質(例如一個金屬線、光導纖維)傳播到另一種介質的過程。 在電子學中,耦合指從一個電路部分到另一個電路部分的能量傳遞。例如,通過電導性耦合( Conductive coupling),能量從一個電壓源傳播到負載上。利用電容器允許通過交流成分、阻擋直流成分的性質,可以將電路的交流部分和直流部分耦合起來。變壓器也可以充當耦合介質,通過在兩端配置適當的阻抗,可以達到適當的阻抗匹配。 |
極量 | 極量 極量指的是安全用藥劑量的極限。超過極量就有發生中毒的可能。國家藥典對臨床用藥有嚴格的劑量限制。醫生因不按藥典及有關醫療規則用藥而引起的醫療事故,應負完全責任。極量是給藥量增加開始出現防治作用的量。 |
極量 | 極量 極量指的是安全用藥劑量的極限。超過極量就有發生中毒的可能。國家藥典對臨床用藥有嚴格的劑量限制。醫生因不按藥典及有關醫療規則用藥而引起的醫療事故,應負完全責任。極量是給藥量增加開始出現防治作用的量。 |
家電 | 家電 家電就是家用電器的簡稱。電器狹義上是指電路上的負載以及用來控制、調節或保護電路、電機等的設備,如揚聲器、開關、變阻器、熔斷器等。廣義上的電器是指使用電氣元件組合而成的進行工作的產品,通常他們使用電力作為能量來源。 國外通常把把家電分為4類: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和新興的綠色家電。白色家電指可以替代人們進行家務勞動的產品包括洗衣機、冰箱等,或者是為人們提供更高生活環境質量的產品,像空調、電暖器;黑色家電是指可提供娛樂的產品,像彩電、音響、游戲機等;米色家電指電腦信息產品;綠色家電,指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可以高效使用且節約能源的產品,綠色家電在使用過程中不對人體和周圍環境造成傷害,在報廢后還可以回收利用的家電產品。 |
千鈞重負 | 千鈞重負【解釋】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出處】《商君書·錯法》:“烏獲舉千鈞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
家電 | 家電 家電就是家用電器的簡稱。電器狹義上是指電路上的負載以及用來控制、調節或保護電路、電機等的設備,如揚聲器、開關、變阻器、熔斷器等。廣義上的電器是指使用電氣元件組合而成的進行工作的產品,通常他們使用電力作為能量來源。 國外通常把把家電分為4類: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和新興的綠色家電。白色家電指可以替代人們進行家務勞動的產品包括洗衣機、冰箱等,或者是為人們提供更高生活環境質量的產品,像空調、電暖器;黑色家電是指可提供娛樂的產品,像彩電、音響、游戲機等;米色家電指電腦信息產品;綠色家電,指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可以高效使用且節約能源的產品,綠色家電在使用過程中不對人體和周圍環境造成傷害,在報廢后還可以回收利用的家電產品。 |
擔負 | 擔負 擔負,指肩挑背負。引申為承受。語出《漢書·兒寬傳》:“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繦屬不絕,課更以最。” |
盡量 | 盡量 盡量,讀作jǐn liàng,基本含義為達到最大限度的事物。 |
儘量 | 盡量 盡量,讀作jǐn liàng,基本含義為達到最大限度的事物。 |
量度 | 量度 量度單位是約定俗成的,是由人們設定后,然后一社群有共識后開始使用。 |
盡量 | 盡量 盡量,讀作jǐn liàng,基本含義為達到最大限度的事物。 |
放電 | 放電 (物理現象)放電,就是使帶電的物體不帶電,放電并不是消滅了電荷,而是引起了電荷的轉移,正負電荷抵消,使物體不顯電性。 |
放電 | 放電 (物理現象)放電,就是使帶電的物體不帶電,放電并不是消滅了電荷,而是引起了電荷的轉移,正負電荷抵消,使物體不顯電性。 |
去耦 | 去耦 去耦,專指去除芯片電源管腳上的噪聲。該噪聲是芯片本身工作產生的。 在直流電源回路中,負載的變化也會引起電源噪聲。去耦的基本方法是采用去耦電容。 |
幻覺 | 幻覺 幻覺 : huàn jué 幻覺(hallucination)是指沒有相應的客觀刺激時所出現的知覺體驗。換言之,幻覺是一種主觀體驗,主體的感受與知覺相似。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知覺障礙。幻覺與錯覺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沒有客觀刺激存在。由于其感受常常逼真生動,可引起憤怒、憂傷、驚恐、逃避乃至產生攻擊別人的情緒或行為反應。企圖說服出現幻覺體驗的人不相信幻覺有時是徒勞的。幻覺偶然也能見于正常人。例如在似睡非睡的時候,出現幻聽或幻視,稱為入睡前幻覺;將醒而又倦睡時出現的幻覺,稱為睡醒前幻覺。幻覺也能通過暗示方式產生。如過去文獻中所的有些沉溺于宗教狂熱的人,聲稱見到了“ 觀音菩薩”或“耶穌基督”等,并不一定有病理意義。但是,應當說,幻覺大多是病理性。如果一個人多次出現幻覺,應當及時進行檢查,以便對其心理障礙進行診治,防止幻覺影響下發生傷人、出走或自殺等意外。 幻覺具有兩個主要特點: 第一、幻覺是一種感受,由于缺乏相應的現實刺激,所以客觀檢驗結果證明這種感受是虛幻的,但就患者自身體驗而言,卻并不感到虛幻。 第二,雖然幻覺源于主觀體驗,沒有客觀現實根源,但某些患者堅信其感受來自客觀現實。 幻覺按產生來源劃分可分為真性幻覺與假性幻覺兩種。 真性幻覺又稱完全性幻覺、知覺性幻覺。系指患者體驗為經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實際不存在的、來源于客觀空間、具有“真實”鮮明生動的幻覺。患者堅信不移,伴有相應的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反應。 假性幻覺(pseudohallucination):幻覺形象不夠鮮明生動,產生于患者的主觀空間如腦內、體內。幻覺不是通過感覺器官而獲得,如聽到肚子里有說話的聲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頭腦里有一個人像。雖然幻覺的形象與一般知覺不同,但是患者卻往往非常肯定地認為他的確是聽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對此堅信不疑。 真性幻覺與假性幻覺的區別 真性幻覺 假性幻覺 (1)有知覺實體性 無知覺實體性(模象) (2)存在于客觀空間 存在于主觀空間 (3)由外部感官感受 由“內部感官”感受 (4)病人對幻覺有生動逼真的行為反應 病人大多意識到是主觀的東西 (5)知覺過程障礙 表象過程障礙 (1)要素性幻覺(或稱原始性幻覺),指幻覺簡單、原始,如火光、哨音等。 (2)完全性幻覺,幻覺鮮明、生動、逼真、投射于外部空間,引起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3)不完全幻覺(偽幻覺,pseudohallucination):指一種存在于主觀空間,缺乏客觀實體感的幻覺。實際上這是一種病理表象,是一種取得知覺形象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和形象生動的“夢”可以比擬。它具有知覺的輪廓清晰、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但它缺乏知覺的實體性,并且不需要通過外部感官也能感受到,即直接由腦“看到”或“聽到”。病人雖閉起雙眼,但腦內仍有清晰的圖象。如為語聲,往往說不清聲音的來源和方向。 例,男,28歲,未婚,工人,患精神分裂癥已5年,近2年來覺得腦子里有說話的聲音,為一異已男子聲音。此后覺得自己為他人所控制,“一點不能自主”。有一次,腦子里的人帶他到一個地方,叫他搗毀人家的倉庫,說他是“玉皇大帝投胎”。還有一次買東西,腦子里的人不讓他思考,以致使他不能算帳。有時候,這個聲音又好象是在空中。 (4)思維化聲(audible thoughts):指病人體驗到一種幻聽把他的思想大聲地講出來。幻聽與思維內容完全一致。如果思維同時伴隨聲音出現,病人覺得聲音是自己的,被稱為思維鳴響;如果覺得自己的思維內容由別人大聲講出來,則稱為讀心癥(mind-reading)。均以精神分裂癥多見。茲引述一例讀心癥如下:例,男,25歲,退伍軍人。6年來認為身上有竊聽器偵察員跟蹤他,對他進 行培養。電臺控制他的手腳神經,走路、上廁所時腦子里看見屁股下面有一個人的面部幻影(假性幻視)。近3年來,此偵察員對他進行思想干擾,污辱、迫害,使他心里產生了淫穢的說話聲。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想法,都被心里的聲音講了出來,所以他堅信有人對他的思維進行竊聽。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5)思維顯影(visible thoughts):指與思維內容一致的幻視,與思維化聲相當,臨床上較罕見。 (6)精神性幻覺(psychic hallucination):指病人感到腦內有無形文字、無聲言語,內容不屬于自己,也不能由主觀意志改變。例,男,30歲,患精神分裂癥一年。自述一年前晚上坐在沙發上看彩電節目,突然聽到一個聲音,似乎是叫自己的名字,此后就進行了對話。“聲音”(可能是腦子的一種感受,像默讀的語言)命他上床睡。接著這個默讀的聲音一會兒要幫他介紹對象,一會要才考他的科學知識。病人聲稱他覺得腦子里有人說話,但都是“無聲”的。其后發了被控制感,認為科學儀器控制了他,并認為母親參與了這種儀器的管理,因而與其母吵鬧不休。 還有幾種特殊類型的幻覺。機能性幻覺(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感受現實刺激的同時,出現同一感官的幻覺體驗。如從自來水的流水聲中聽到了人們竊竊私語。與錯聽不同,對現實刺激并無歪曲,而是和幻覺同時感受。反射性幻覺(reflex hallucination)指一個感官接受客觀刺激時,在另一個感官出現了幻覺。如聽到廣播的幻覺。如聽到廣播聲時,面前出現人象。自窺癥(autoscopy),又稱鏡象幻影.。指患者看到了自己影像的幻覺。如一例精神分裂癥女病人說她見自己裸體的形象,還有冷的感覺。另一例女病人聲稱她看到自己的腦子,其中有許多小洞。妄想性蟲獸寄生感(delusional zoopathy),很罕見。病人感到有動物在體表爬行或寄生于體內。上述這些幻覺可見于精神分裂癥與某些器質性腦病。 (1)幻聽(auditory hallucination):最為常見。病人聽到各種聲音,常為言語聲。其來源、清晰程度和內容各不相 同。病人有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如與幻聽對罵,或側耳諦聽,或將耳中塞以棉花(圖106-1)。幻聽可為評論、爭論或命令的內容,如為命令性幻聽,可直接支配患者的行動。 (2)幻視(visual hallucination):多見鮮明生動的形象,亦可為支離 破碎的人形或令人驚恐的怪物猛獸。多見于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礙。誤食毒蕈可出現豐富幻覺。云南省居民食用一種小美牛肝蕈時,常出現形象比實物小的“小人國樣幻視”。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病人可聞到各種特殊的氣味,如異香、奇臭、血腥、燒焦氣味等。見于顳葉癲癇與精神分裂癥(圖23-1)。 (4)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常與幻嗅或其他幻覺同時存在,病人感到進食或飲水時嘗到特殊味道,常引起拒食。見于顳葉癲癇與精神分裂癥。 (5)幻觸(tactile hallucination):病人感到其皮膚粘膜有蟲爬、通電、火灼、手抓等異常感覺,可見于中毒性精神病與精神分裂癥。有性器官接觸感者,稱為性幻覺,尤多見精神分裂癥。 (6)本體幻覺(body-sens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包括內臟幻覺、運動幻覺和前庭幻覺。更年期發生的抑郁癥常有內臟幻覺。運動幻覺指病人處于靜止狀態時自覺身體某部位有運動感,以精神分裂癥多見。前庭幻覺指病人自感失去平衡,從而引起奇特姿勢和行為,可見于精神分裂癥和腦干器質性病變。 功能性幻覺:在某個感覺器官處于功能活動狀態的同時出現的幻覺。功能性幻聽與正常知覺同時出現、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兩者互不融合。 例如,患者在聽收音機時,同時聽到罵他的聲音:關閉收音機,便聽不到罵他的聲音。多見于精神分裂癥,有時見于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或其他精神障礙。 思維鳴響或思維回響:是特殊形式的幻覺。表現為患者能聽到自己所思考的內容。思維鳴響多見于精神分裂癥。 心因性幻覺:是強烈的精神刺激引發的幻覺。幻覺的內容與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聯系。僅僅見于應激相關精神障礙、癔癥等。 幻覺的產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病變、情緒影響、暗示、弱視和重聽、感覺剝奪等。一切增加感覺分析器負擔或使感覺分析器活動增強的因素都能促使幻覺產生。登山運動員登上幾千米高峰以后,因缺乏感覺刺激可產生幻覺。老年人白內障摘除術后,也常發生幻覺,可能由于感覺剝奪與輕度老年性腦變化所致。弱視與重聽者,由于感覺分析器分辨困難,可有錯覺與幻覺。故重聽者常伴發偏執性精神病。腦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幻覺更有許多臨床與實驗證實。 幻覺可以出現在高燒、癲癇等疾病的狀態下。也可以出現在一些異常心理的狀態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患者放棄了基于客觀的、真實的觀念,以自我的心理狀態為反應的對象,把它們當成了外部刺激的特征。有些專家認為,大腦需要某種最低程度的來自環境的刺激,如果達不到這種最低的條件,或這種條件被一些心理障礙因素給破壞掉了,可能會促使大腦根據過去的經驗、人格因素等重新構建現實與環境的意義。便導致了幻覺的產生。這種理論認為,人人都有產生幻覺的能力,只不過在一般的情況下,它常與一些通過感官的真實刺激相互的作用被大腦不斷的檢驗,而抑制了這種能力。還有一些藥物可以導致幻覺產生,不過這并不是真正的幻覺,與自我產生的幻覺是不同的,而只不過是這些藥物對大腦作用的結果。 但有人認為幻覺是夢的不正常延伸,是在非睡眠狀態下出現的夢。在某些狀態下,包括作夢時,幻想與自我分離,人不會察覺是自己在幻想。 “幻想”自感覺記憶取出資料拼湊后再送回感覺區而成幻覺。夢幻覺的目的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夢的“心身作用說”)。 關于幻覺的本質有過不少討論。由于失明和耳聾仍可有幻覺,所以幻覺不是外周感受器的障礙。B.X.(кандинский) (1885)認為:“幻覺乃是與外來印象無直接關系的感覺中樞的興奮”。波波夫則認為幻覺是由于抑制過程引起。他指出幻覺在入睡或初醒時增強,服咖啡因減弱,服溴劑增強,事實上,幻覺確實易見于睡眠與覺醒的中間狀態。這兩種意見應看成是互相補充的,因為現代關于中樞抑制的研究證明,睡眠時中樞神經元并非都處于抑制狀態,某些神經元仍呈一定的興奮狀態。因此,幻覺也許是由于中樞產生抑制過程的條件下,大腦皮層某種程度和范圍的興奮所造成。由于幻覺產生是大腦整體的反應,因此,企圖把幻覺進行神經解剖定位是不正確的。 目前有許多使眼睛眼花繚亂的錯覺圖片,這些圖片是利用人眼錯覺制成的 視覺后像: 盯著燈泡看三十秒種以上,盡力不要移動目光。然后把目光移任何白色的區域。看到燈泡發光了嗎?這就是經典的“視覺后像”。 幻覺 這是一個負后象,當然,正后象也存在。 光刺激作用于視覺器官時,細胞的興奮并不隨著刺激的終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暫的時間。這種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來的感覺印象稱為后象。 視覺后象分正后象和負后象兩種。正后象是一種與原來刺激性質相同的感覺印象。負后象則是一種與原來刺激相反的感覺印象。如光亮部分變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變為光亮部分。正負后象的發生是由于神經興奮所留下的痕跡的作用。我們看的電視、電影就是正后像的應用。膠片以24張/秒的速度放映,視覺的殘留使我們產生錯覺,誤認為畫面是連續的。如果看到的是一個有顏色的光刺激,則負后象是原來注視的顏色的補色。后象的持續時間受刺激的強度、作用時間、接受刺激的視網膜部位及疲勞等因素的影響。 幻覺 你稍微注視這個圖形,你將會感受到深度的倒轉。這個圖形也許是所有深度不明確的圖形中最具代表性的,這種深度不明確的圖形還有很多。這就是深度錯覺。為什么會這樣?現實的立體物體,是以平面的形式反映在視網膜上。視覺系統強迫地將一個平面的圖形在感知為一個立體的圖形。然而,在視網膜上,不同的立體物體可能會有相同的平面圖像。這時,視覺系統就將平面圖形感知為其中一個立體圖形,但也可能會感知為另一個。同時,你的大腦在某個時間只能感覺到一種圖像,而不可能同時感覺到兩種圖像。這一點跟“知覺模糊”類似。 黑線看起來是不是向外彎曲的? 解析 黑線完全是筆直而平行的。這種經典幻覺由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沃德·黑林首先發現。 幻覺 哪條線顯得長一點,紅線還是藍線? 解析 紅線比藍線顯得長一點,盡管它們的長度完全相等。小于90°的角使包含它的邊顯得短一些,而大于90°的角使包含它的邊顯得長一些。這就是梯形幻覺。 解析:棋盤完全是平面的,這個棋盤以瑞典藝術家奧斯卡·路透斯沃德的一個設計為基礎,又布魯諾·危斯特創造。 幻覺 我們的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 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21〕,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做夢的原因主要三:即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人的一部分夢境是由來自體內外的物理刺激制造的。來自體內的物理刺激,如一個人腹內的食物過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夢境。所謂“甚飽則夢與,甚饑則夢取”,或“甚飽則夢行,甚饑則夢臥”。有來自體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22〕,“身冷夢水,身熱夢火”〔23〕,“將陰夢水,將晴夢火”〔24〕,“蛇之擾我也以帶系,雷之震于耳也似鼓入。”在夢的分類一節中的“感夢”(由感受風雨寒暑引起的夢)和“時夢”(由季節時令變化引起的夢)均屬于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夢。我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張耀祥教授對此曾評論道:“承認物理的刺激作為夢的原因,破除了無數關于夢的迷信。”〔25〕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做夢也可因生理因素而引起。我國古代學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1)體內陰陽之氣的缺少或過量。前文已述,夢是睡眠中的不安穩狀態。睡不安穩常常會因體內的陰陽之氣缺少或過量造成。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在睡眠中由于缺少某種“氣”,而使睡眠處于不安穩狀態,從而出現夢境。《黃帝內經》就認為“是以少氣之厥,令人亡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也認為在睡眠中陰陽二氣中某些氣過量或全部過量也會使人產生夢境。《黃帝內經》也認為:“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不盛則夢墮。”〔26〕《黃帝內經》的這一觀點被后代思想家廣泛繼承。如《列子》中就有類似的話:“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②:陰陽俱壯,則夢生殺。”〔27〕清代學者熊伯龍認為婦女在妊娠期間的夢與生男或生女有關:“生男陽氣盛,陽盛則腸熱,故夢剛物;生女陰氣盛,陰盛則腸冷,故夢柔物。”〔28〕(2)五臟之氣過盛。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五臟氣過盛也是致夢的一個生理因素,所謂“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感則夢善笑恐畏,牌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29〕。以上兩個因素在古代影響是相當大的,并且有相當大的權威性。我們認為,如果說這兩種因素對探討或解析夢的原因有所貢獻的話,這貢獻便是它們對做夢的生理機制作出了嘗試性探討,給后人以某種啟示。但是這種探討僅僅停留在主觀猜測階段,缺乏科學根據,所以這些在歷史上曾發生巨大影響的學說,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失去意義。(3)內臟感通致夢。如二程就認為:“入夢不惟聞見思想,亦有內臟所感者。”〔30〕他們認為:夢是“內臟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夢見水、饑餓的人夢見食物,都證明內部感覺是可以致夢的。(4)氣血有余致夢。與上面幾種觀點密切聯系的是,我國古代還有一種觀點即夢是由于體內血氣有余而產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認為:“盛而夢,衰而不復夢;或夢或不夢,而動不以時;血氣衰與之俱衰,面積之也非其富有。然則夢者,生于血氣之有余,而非原于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說:“形者,血氣之所感也。夢者,血氣之余靈也。”〔31〕我以為與上述三種觀點比較這種觀點的主觀猜測的成份更大,更沒有科學根據,如果說要有所肯定的話,只能說它在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形神觀,把夢這種精神活動看成是生理活動的產物方面有所貢獻。(5)疾病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普遍認為,生理疾病是人做夢的一個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陰病夢寒,陽病夢熱,內病夢亂,外病夢發”,便是。對疾病致夢論述的最典型、最詳細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他說:“夫虛勞之人,血衰損,臟腑虛弱,易傷于邪。正邪從外集內,未有定舍,反淫于臟,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而不安,喜夢。”〔32〕疾病致夢在現代科學中是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幾個生理因素中疾病致夢是最容易“參驗”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不僅認識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導致夢境,而且認識到心理因素也可導致做夢。有哪些心理因素會引起人的夢境呢?從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的言論來看,感知、記憶、思慮、情感、性格都會影響夢的產生及夢的內容。但論述較多的是思慮、情感、性格對夢的影響。(1)思慮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幾乎毫無例外地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東漢時期的王符就認為:“人有所思,即夢其到;有憂,即夢其事。”〔33〕又說:“晝夜所思,夜夢其事。”他還曾舉例說:“孔子生于亂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夢之。”〔34〕列子也認為“晝想”與“夜夢”是密切相關的。明代的熊伯龍亦認為,“至于夢,更屬‘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則夢之。”〔35〕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認為:“夢,思也,緣也,感心之跡也。”〔36〕那就是說夢既可由思慮引起,也可由感知,記憶引起。也即是說,王廷相認為人的整個認知過程都可引起夢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間之夢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繼續。所謂“在未寐之前則為思,既寐之后即為夢,是夢即思也,思即夢也”。他又說:“思擾于晝,而夢亦紛擾于夜矣。”(2)情感致夢。東漢王符所說的“性情之夢”,《列子》中所言的“喜夢”、“懼夢”、“噩夢”均屬于情感引起的夢。晉代的張湛亦云:“晝無情念,夜無夢寐。”明代的熊伯龍,在承認思慮致夢的同時,也對情感致夢有十分深刻的認識。他舉例說:“唐玄宗好祈壇,夢玄元皇帝;宋子業耽淫戲,夢女子相罵;謝眺夢中得句,李白夢筆生花,皆憂樂存心之所致也。”〔37〕(3)性格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人的性格對夢的內容有很大的影響。所謂“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刀兵金鐵,好禮者多夢簋籃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岳原野”。這段話除了說明夢境必須依賴經驗外,亦可說明夢對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認為,具有“驕吝之心”的人,在夢中就會爭強斗勝;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夢中亦會追貨逐利。總之不同的性格對夢境中的內容有不同影響。 從性欲望的潛意識活動和決定論觀點出發,指出夢是欲望的滿足,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即通常說的,曰有所思,夜有所夢。他解釋說,夢是潛意識的欲望,由于睡眠時檢查作用松懈,趁機用偽裝方式繞過抵抗,闖入意識而成夢。夢的內容不是被壓抑與欲望的本來面目,必須加以分析或解釋。釋夢就是要找到夢的真正根源。 作者將夢分為顯相和隱義。顯相是隱義的假面具,掩蓋著欲望(隱義)。白天受壓抑的欲望,通過夢的運作方式瞞騙過檢查以滿足欲望。 【中文名稱】:幻覺 【英文名稱】:illusion 【材 料】:伏特加2份、米多利哈密瓜利口酒(Midori)0.5份、白橙皮利口酒0.5份(TripleSec)、青檸汁0.5份、檸檬水、哈密瓜片、檸檬片、櫻桃各適量 【制 法】:將伏特加、哈密瓜酒、橙皮酒和青檸汁倒入搖酒器與冰塊同搖,充分搖勻后過濾到盛有冰塊的大颶風杯中,以檸檬水充滿杯,攪拌,以哈密瓜片、檸檬片,櫻桃穿在雞尾酒簽上作為裝飾,插入長吸管飲用。 【作 者】:金銀島沙灘酒吧 Beachcomber Sand Bar 【聯系方式】:斐濟 瑪瑪努卡 Mamanuca 金銀島位于瑪瑪努卡群島中間的一座小珊瑚礁上,就像從斐濟主島大美地島漂來的長筏,這個島確實是太小了,所以在沙灘上一下子就可以找到這個酒吧。對日光浴者及沖浪者來說,這個酒吧是一個理想的休閑地。酒吧備有新鮮的果汁、生啤以及適口的熱帶雞尾酒——它們經常被裝飾成懸空花園的形狀。不要低估這款“幻覺”雞尾酒的品質,它經常還用哈密瓜片、櫻桃以及到處可見的小紙傘來裝飾。 影片信息 原 名: Phantoms 導 演: ( 喬·查派爾 Joe Chappelle ) 主 演: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彼得·奧圖爾 Peter O'Toole) (羅絲·麥高恩 Rose McGowan) ( Joanna Going) (里夫·施雷伯 Liev Schreiber) (尼基·卡特 Nicky Katt) 上 映: 1998年01月23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Dolby Digital) 時 長: 91 min / Argentina:92 類 型: 驚怵 恐怖 劇情 劇 情 一對姐妹回到科羅拉多的家鄉小鎮,發現鎮上所有人都死光了,尸體呈腫狀......最后,她們還是找到了兩個活人,小鎮的警長和副警長。他們沒有逃生工具,通訊設施也被毀壞,只好用無線電向外求援。政府派出大量兵力封鎖小鎮,同期而至的還有一位專門研究遠古歷史的教授。得出的結論是:發動襲擊者不是天外來客,而是被稱做“古代敵人"的來自地心的不明生物。他們將共同面對令人心驚膽顫的恐怖異象。影片根據迪恩.孔茨1983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有評論認為,由于有全球知名的KNB特效公司參與制作,從視覺角度講述的這個版本,比原作更好看。 歌名:《幻覺》 作詞:Kivi小雷 作曲:盧玉煌 編曲:盧玉煌 演唱:Royal黛娜 混縮:小抑 專輯:夢的起航 出品:Fly sound飛弦音樂團隊 不知不覺漸漸對你依賴 牽起了手總是不舍放開 對你的愛你是否會明白 明白我對你的溫柔疼愛 越來越想感受你的存在 害怕突然相距千里之外 童話世界也許太過精彩 現實結局往往都被更改 不聞不問兩個人的未來 拼湊記憶回味那些不該 一起走時你總忽慢忽快 看著你還是跟不上節拍 漸行漸遠不懂到底是why 你說我的行為麻痹奇怪 我想是你不想太過直白 怕我失敗承受不了傷害 哦ー我對你的愛 你一直當做幻覺 是故意視而不見裝作無所謂 我轉身欲走 你也會拼命的寫 寫關于我們的一切 是不是太過做作表現出來的虛偽 不聞不問兩個人的未來 拼湊記憶回味那些不該 一起走時你總忽慢忽快 看著你還是跟不上節拍 漸行漸遠不懂到底是why 你說我的行為麻痹奇怪 我想是你不想太過直白 怕我失敗承受不了傷害 哦ー 我給你的愛 你一直當做幻覺 是一場無理鬧劇散場的結尾 我不想回頭 怕你看見我的淚 很狼狽讓風吹走凝聚沉默的氛圍 歌名:幻覺 歌手:陳坤 專輯:再一次實現 深夜無人的地鐵 仲夏夜的街 寂寞正在蔓延 風吹過你的側臉 清秀的發線 鎖定我的視線 忽然間是誰暫停了時間 才發現我對你有種感覺 愛上你或許是幻覺 Cinderella丟了玻璃鞋 徹夜失眠 你像夜若即若離 對我放電 愛上你若只是幻覺 意亂情迷也心甘情愿 或許明天 清醒之后再忽然發現 幻滅 不想躲 我不想走 命運決定這邂逅 決定邂逅 有時冒險勝過逃脫 專輯資料 再一次實現 歌手:陳坤 公司:新索音樂 時間:2006-05-26 語種:國語 地區:大陸 曲風:流行 基本信息 歌名:幻覺 作詞:黃家強 作曲:Beyond 編曲:Beyond 所屬專輯:《SOUND》 發行時間:1996年 歌詞信息 幻覺 詞:黃家強 曲:Beyond 編曲:Beyond 總覺得失去了靈魂了 這軀殼 思想總使我忘形了 無感覺 黑暗總使我忘形了 無感覺 不想清醒已浮沉半空 墜入幻想的夜幕里(我要世界虛幻) 實在是空虛太決對 從不(這個地球 得不到自由) 清醒一剎那 難得(這個地球 不可以自由) 沒理世間的變化 迷失(這個地球 得不到自由) 這孤單的腳印 尋找(這個地球 不可以自由) 幻覺擴張的快慰 你也會幻想 作者介紹 詞作者 黃家強:中國香港殿堂級搖滾樂隊Beyond的貝斯手,也是其樂隊的已故主唱兼吉他手黃家駒的弟弟,其籍貫為廣東省臺山市。黃家強在早年曾和梁翹柏一起組成樂隊,后于1983年底因李榮潮離開Beyond而加入該樂隊。黃家駒意外去世后,黃家強與Beyond的其他成員繼續以樂隊名義發展;Beyond解散后,黃家強開展了自己的音樂事業。2002年集合數名年青樂手組成Picasso Horses,簽約香港環球唱片推出個人專輯,并提拔新樂隊。 曲作者 Beyond:一支來自于中國香港的著名搖滾樂隊,也是華人地區的殿堂級樂隊之一,成立于1983年,其隊名的中文意思為“超越”。樂隊屬于原創型,其作品以寫實為主。樂隊曾經過多次地人事變動,其中以黃家駒、黃家強、黃貫中、葉世榮四人的陣容最廣為人知;自從黃家駒于1993年在日本東京意外去世之后,樂隊沒有再尋找新成員填補。 |
幻覺 | 幻覺 幻覺 : huàn jué 幻覺(hallucination)是指沒有相應的客觀刺激時所出現的知覺體驗。換言之,幻覺是一種主觀體驗,主體的感受與知覺相似。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知覺障礙。幻覺與錯覺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沒有客觀刺激存在。由于其感受常常逼真生動,可引起憤怒、憂傷、驚恐、逃避乃至產生攻擊別人的情緒或行為反應。企圖說服出現幻覺體驗的人不相信幻覺有時是徒勞的。幻覺偶然也能見于正常人。例如在似睡非睡的時候,出現幻聽或幻視,稱為入睡前幻覺;將醒而又倦睡時出現的幻覺,稱為睡醒前幻覺。幻覺也能通過暗示方式產生。如過去文獻中所的有些沉溺于宗教狂熱的人,聲稱見到了“ 觀音菩薩”或“耶穌基督”等,并不一定有病理意義。但是,應當說,幻覺大多是病理性。如果一個人多次出現幻覺,應當及時進行檢查,以便對其心理障礙進行診治,防止幻覺影響下發生傷人、出走或自殺等意外。 幻覺具有兩個主要特點: 第一、幻覺是一種感受,由于缺乏相應的現實刺激,所以客觀檢驗結果證明這種感受是虛幻的,但就患者自身體驗而言,卻并不感到虛幻。 第二,雖然幻覺源于主觀體驗,沒有客觀現實根源,但某些患者堅信其感受來自客觀現實。 幻覺按產生來源劃分可分為真性幻覺與假性幻覺兩種。 真性幻覺又稱完全性幻覺、知覺性幻覺。系指患者體驗為經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實際不存在的、來源于客觀空間、具有“真實”鮮明生動的幻覺。患者堅信不移,伴有相應的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反應。 假性幻覺(pseudohallucination):幻覺形象不夠鮮明生動,產生于患者的主觀空間如腦內、體內。幻覺不是通過感覺器官而獲得,如聽到肚子里有說話的聲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頭腦里有一個人像。雖然幻覺的形象與一般知覺不同,但是患者卻往往非常肯定地認為他的確是聽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對此堅信不疑。 真性幻覺與假性幻覺的區別 真性幻覺 假性幻覺 (1)有知覺實體性 無知覺實體性(模象) (2)存在于客觀空間 存在于主觀空間 (3)由外部感官感受 由“內部感官”感受 (4)病人對幻覺有生動逼真的行為反應 病人大多意識到是主觀的東西 (5)知覺過程障礙 表象過程障礙 (1)要素性幻覺(或稱原始性幻覺),指幻覺簡單、原始,如火光、哨音等。 (2)完全性幻覺,幻覺鮮明、生動、逼真、投射于外部空間,引起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3)不完全幻覺(偽幻覺,pseudohallucination):指一種存在于主觀空間,缺乏客觀實體感的幻覺。實際上這是一種病理表象,是一種取得知覺形象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和形象生動的“夢”可以比擬。它具有知覺的輪廓清晰、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但它缺乏知覺的實體性,并且不需要通過外部感官也能感受到,即直接由腦“看到”或“聽到”。病人雖閉起雙眼,但腦內仍有清晰的圖象。如為語聲,往往說不清聲音的來源和方向。 例,男,28歲,未婚,工人,患精神分裂癥已5年,近2年來覺得腦子里有說話的聲音,為一異已男子聲音。此后覺得自己為他人所控制,“一點不能自主”。有一次,腦子里的人帶他到一個地方,叫他搗毀人家的倉庫,說他是“玉皇大帝投胎”。還有一次買東西,腦子里的人不讓他思考,以致使他不能算帳。有時候,這個聲音又好象是在空中。 (4)思維化聲(audible thoughts):指病人體驗到一種幻聽把他的思想大聲地講出來。幻聽與思維內容完全一致。如果思維同時伴隨聲音出現,病人覺得聲音是自己的,被稱為思維鳴響;如果覺得自己的思維內容由別人大聲講出來,則稱為讀心癥(mind-reading)。均以精神分裂癥多見。茲引述一例讀心癥如下:例,男,25歲,退伍軍人。6年來認為身上有竊聽器偵察員跟蹤他,對他進 行培養。電臺控制他的手腳神經,走路、上廁所時腦子里看見屁股下面有一個人的面部幻影(假性幻視)。近3年來,此偵察員對他進行思想干擾,污辱、迫害,使他心里產生了淫穢的說話聲。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想法,都被心里的聲音講了出來,所以他堅信有人對他的思維進行竊聽。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5)思維顯影(visible thoughts):指與思維內容一致的幻視,與思維化聲相當,臨床上較罕見。 (6)精神性幻覺(psychic hallucination):指病人感到腦內有無形文字、無聲言語,內容不屬于自己,也不能由主觀意志改變。例,男,30歲,患精神分裂癥一年。自述一年前晚上坐在沙發上看彩電節目,突然聽到一個聲音,似乎是叫自己的名字,此后就進行了對話。“聲音”(可能是腦子的一種感受,像默讀的語言)命他上床睡。接著這個默讀的聲音一會兒要幫他介紹對象,一會要才考他的科學知識。病人聲稱他覺得腦子里有人說話,但都是“無聲”的。其后發了被控制感,認為科學儀器控制了他,并認為母親參與了這種儀器的管理,因而與其母吵鬧不休。 還有幾種特殊類型的幻覺。機能性幻覺(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感受現實刺激的同時,出現同一感官的幻覺體驗。如從自來水的流水聲中聽到了人們竊竊私語。與錯聽不同,對現實刺激并無歪曲,而是和幻覺同時感受。反射性幻覺(reflex hallucination)指一個感官接受客觀刺激時,在另一個感官出現了幻覺。如聽到廣播的幻覺。如聽到廣播聲時,面前出現人象。自窺癥(autoscopy),又稱鏡象幻影.。指患者看到了自己影像的幻覺。如一例精神分裂癥女病人說她見自己裸體的形象,還有冷的感覺。另一例女病人聲稱她看到自己的腦子,其中有許多小洞。妄想性蟲獸寄生感(delusional zoopathy),很罕見。病人感到有動物在體表爬行或寄生于體內。上述這些幻覺可見于精神分裂癥與某些器質性腦病。 (1)幻聽(auditory hallucination):最為常見。病人聽到各種聲音,常為言語聲。其來源、清晰程度和內容各不相 同。病人有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如與幻聽對罵,或側耳諦聽,或將耳中塞以棉花(圖106-1)。幻聽可為評論、爭論或命令的內容,如為命令性幻聽,可直接支配患者的行動。 (2)幻視(visual hallucination):多見鮮明生動的形象,亦可為支離 破碎的人形或令人驚恐的怪物猛獸。多見于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礙。誤食毒蕈可出現豐富幻覺。云南省居民食用一種小美牛肝蕈時,常出現形象比實物小的“小人國樣幻視”。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病人可聞到各種特殊的氣味,如異香、奇臭、血腥、燒焦氣味等。見于顳葉癲癇與精神分裂癥(圖23-1)。 (4)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常與幻嗅或其他幻覺同時存在,病人感到進食或飲水時嘗到特殊味道,常引起拒食。見于顳葉癲癇與精神分裂癥。 (5)幻觸(tactile hallucination):病人感到其皮膚粘膜有蟲爬、通電、火灼、手抓等異常感覺,可見于中毒性精神病與精神分裂癥。有性器官接觸感者,稱為性幻覺,尤多見精神分裂癥。 (6)本體幻覺(body-sens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包括內臟幻覺、運動幻覺和前庭幻覺。更年期發生的抑郁癥常有內臟幻覺。運動幻覺指病人處于靜止狀態時自覺身體某部位有運動感,以精神分裂癥多見。前庭幻覺指病人自感失去平衡,從而引起奇特姿勢和行為,可見于精神分裂癥和腦干器質性病變。 功能性幻覺:在某個感覺器官處于功能活動狀態的同時出現的幻覺。功能性幻聽與正常知覺同時出現、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兩者互不融合。 例如,患者在聽收音機時,同時聽到罵他的聲音:關閉收音機,便聽不到罵他的聲音。多見于精神分裂癥,有時見于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或其他精神障礙。 思維鳴響或思維回響:是特殊形式的幻覺。表現為患者能聽到自己所思考的內容。思維鳴響多見于精神分裂癥。 心因性幻覺:是強烈的精神刺激引發的幻覺。幻覺的內容與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聯系。僅僅見于應激相關精神障礙、癔癥等。 幻覺的產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病變、情緒影響、暗示、弱視和重聽、感覺剝奪等。一切增加感覺分析器負擔或使感覺分析器活動增強的因素都能促使幻覺產生。登山運動員登上幾千米高峰以后,因缺乏感覺刺激可產生幻覺。老年人白內障摘除術后,也常發生幻覺,可能由于感覺剝奪與輕度老年性腦變化所致。弱視與重聽者,由于感覺分析器分辨困難,可有錯覺與幻覺。故重聽者常伴發偏執性精神病。腦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幻覺更有許多臨床與實驗證實。 幻覺可以出現在高燒、癲癇等疾病的狀態下。也可以出現在一些異常心理的狀態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患者放棄了基于客觀的、真實的觀念,以自我的心理狀態為反應的對象,把它們當成了外部刺激的特征。有些專家認為,大腦需要某種最低程度的來自環境的刺激,如果達不到這種最低的條件,或這種條件被一些心理障礙因素給破壞掉了,可能會促使大腦根據過去的經驗、人格因素等重新構建現實與環境的意義。便導致了幻覺的產生。這種理論認為,人人都有產生幻覺的能力,只不過在一般的情況下,它常與一些通過感官的真實刺激相互的作用被大腦不斷的檢驗,而抑制了這種能力。還有一些藥物可以導致幻覺產生,不過這并不是真正的幻覺,與自我產生的幻覺是不同的,而只不過是這些藥物對大腦作用的結果。 但有人認為幻覺是夢的不正常延伸,是在非睡眠狀態下出現的夢。在某些狀態下,包括作夢時,幻想與自我分離,人不會察覺是自己在幻想。 “幻想”自感覺記憶取出資料拼湊后再送回感覺區而成幻覺。夢幻覺的目的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夢的“心身作用說”)。 關于幻覺的本質有過不少討論。由于失明和耳聾仍可有幻覺,所以幻覺不是外周感受器的障礙。B.X.(кандинский) (1885)認為:“幻覺乃是與外來印象無直接關系的感覺中樞的興奮”。波波夫則認為幻覺是由于抑制過程引起。他指出幻覺在入睡或初醒時增強,服咖啡因減弱,服溴劑增強,事實上,幻覺確實易見于睡眠與覺醒的中間狀態。這兩種意見應看成是互相補充的,因為現代關于中樞抑制的研究證明,睡眠時中樞神經元并非都處于抑制狀態,某些神經元仍呈一定的興奮狀態。因此,幻覺也許是由于中樞產生抑制過程的條件下,大腦皮層某種程度和范圍的興奮所造成。由于幻覺產生是大腦整體的反應,因此,企圖把幻覺進行神經解剖定位是不正確的。 目前有許多使眼睛眼花繚亂的錯覺圖片,這些圖片是利用人眼錯覺制成的 視覺后像: 盯著燈泡看三十秒種以上,盡力不要移動目光。然后把目光移任何白色的區域。看到燈泡發光了嗎?這就是經典的“視覺后像”。 幻覺 這是一個負后象,當然,正后象也存在。 光刺激作用于視覺器官時,細胞的興奮并不隨著刺激的終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暫的時間。這種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來的感覺印象稱為后象。 視覺后象分正后象和負后象兩種。正后象是一種與原來刺激性質相同的感覺印象。負后象則是一種與原來刺激相反的感覺印象。如光亮部分變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變為光亮部分。正負后象的發生是由于神經興奮所留下的痕跡的作用。我們看的電視、電影就是正后像的應用。膠片以24張/秒的速度放映,視覺的殘留使我們產生錯覺,誤認為畫面是連續的。如果看到的是一個有顏色的光刺激,則負后象是原來注視的顏色的補色。后象的持續時間受刺激的強度、作用時間、接受刺激的視網膜部位及疲勞等因素的影響。 幻覺 你稍微注視這個圖形,你將會感受到深度的倒轉。這個圖形也許是所有深度不明確的圖形中最具代表性的,這種深度不明確的圖形還有很多。這就是深度錯覺。為什么會這樣?現實的立體物體,是以平面的形式反映在視網膜上。視覺系統強迫地將一個平面的圖形在感知為一個立體的圖形。然而,在視網膜上,不同的立體物體可能會有相同的平面圖像。這時,視覺系統就將平面圖形感知為其中一個立體圖形,但也可能會感知為另一個。同時,你的大腦在某個時間只能感覺到一種圖像,而不可能同時感覺到兩種圖像。這一點跟“知覺模糊”類似。 黑線看起來是不是向外彎曲的? 解析 黑線完全是筆直而平行的。這種經典幻覺由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沃德·黑林首先發現。 幻覺 哪條線顯得長一點,紅線還是藍線? 解析 紅線比藍線顯得長一點,盡管它們的長度完全相等。小于90°的角使包含它的邊顯得短一些,而大于90°的角使包含它的邊顯得長一些。這就是梯形幻覺。 解析:棋盤完全是平面的,這個棋盤以瑞典藝術家奧斯卡·路透斯沃德的一個設計為基礎,又布魯諾·危斯特創造。 幻覺 我們的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 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21〕,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做夢的原因主要三:即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人的一部分夢境是由來自體內外的物理刺激制造的。來自體內的物理刺激,如一個人腹內的食物過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夢境。所謂“甚飽則夢與,甚饑則夢取”,或“甚飽則夢行,甚饑則夢臥”。有來自體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22〕,“身冷夢水,身熱夢火”〔23〕,“將陰夢水,將晴夢火”〔24〕,“蛇之擾我也以帶系,雷之震于耳也似鼓入。”在夢的分類一節中的“感夢”(由感受風雨寒暑引起的夢)和“時夢”(由季節時令變化引起的夢)均屬于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夢。我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張耀祥教授對此曾評論道:“承認物理的刺激作為夢的原因,破除了無數關于夢的迷信。”〔25〕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做夢也可因生理因素而引起。我國古代學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1)體內陰陽之氣的缺少或過量。前文已述,夢是睡眠中的不安穩狀態。睡不安穩常常會因體內的陰陽之氣缺少或過量造成。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在睡眠中由于缺少某種“氣”,而使睡眠處于不安穩狀態,從而出現夢境。《黃帝內經》就認為“是以少氣之厥,令人亡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也認為在睡眠中陰陽二氣中某些氣過量或全部過量也會使人產生夢境。《黃帝內經》也認為:“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不盛則夢墮。”〔26〕《黃帝內經》的這一觀點被后代思想家廣泛繼承。如《列子》中就有類似的話:“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②:陰陽俱壯,則夢生殺。”〔27〕清代學者熊伯龍認為婦女在妊娠期間的夢與生男或生女有關:“生男陽氣盛,陽盛則腸熱,故夢剛物;生女陰氣盛,陰盛則腸冷,故夢柔物。”〔28〕(2)五臟之氣過盛。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五臟氣過盛也是致夢的一個生理因素,所謂“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感則夢善笑恐畏,牌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29〕。以上兩個因素在古代影響是相當大的,并且有相當大的權威性。我們認為,如果說這兩種因素對探討或解析夢的原因有所貢獻的話,這貢獻便是它們對做夢的生理機制作出了嘗試性探討,給后人以某種啟示。但是這種探討僅僅停留在主觀猜測階段,缺乏科學根據,所以這些在歷史上曾發生巨大影響的學說,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失去意義。(3)內臟感通致夢。如二程就認為:“入夢不惟聞見思想,亦有內臟所感者。”〔30〕他們認為:夢是“內臟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夢見水、饑餓的人夢見食物,都證明內部感覺是可以致夢的。(4)氣血有余致夢。與上面幾種觀點密切聯系的是,我國古代還有一種觀點即夢是由于體內血氣有余而產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認為:“盛而夢,衰而不復夢;或夢或不夢,而動不以時;血氣衰與之俱衰,面積之也非其富有。然則夢者,生于血氣之有余,而非原于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說:“形者,血氣之所感也。夢者,血氣之余靈也。”〔31〕我以為與上述三種觀點比較這種觀點的主觀猜測的成份更大,更沒有科學根據,如果說要有所肯定的話,只能說它在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形神觀,把夢這種精神活動看成是生理活動的產物方面有所貢獻。(5)疾病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普遍認為,生理疾病是人做夢的一個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陰病夢寒,陽病夢熱,內病夢亂,外病夢發”,便是。對疾病致夢論述的最典型、最詳細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他說:“夫虛勞之人,血衰損,臟腑虛弱,易傷于邪。正邪從外集內,未有定舍,反淫于臟,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而不安,喜夢。”〔32〕疾病致夢在現代科學中是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幾個生理因素中疾病致夢是最容易“參驗”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不僅認識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導致夢境,而且認識到心理因素也可導致做夢。有哪些心理因素會引起人的夢境呢?從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的言論來看,感知、記憶、思慮、情感、性格都會影響夢的產生及夢的內容。但論述較多的是思慮、情感、性格對夢的影響。(1)思慮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幾乎毫無例外地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東漢時期的王符就認為:“人有所思,即夢其到;有憂,即夢其事。”〔33〕又說:“晝夜所思,夜夢其事。”他還曾舉例說:“孔子生于亂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夢之。”〔34〕列子也認為“晝想”與“夜夢”是密切相關的。明代的熊伯龍亦認為,“至于夢,更屬‘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則夢之。”〔35〕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認為:“夢,思也,緣也,感心之跡也。”〔36〕那就是說夢既可由思慮引起,也可由感知,記憶引起。也即是說,王廷相認為人的整個認知過程都可引起夢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間之夢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繼續。所謂“在未寐之前則為思,既寐之后即為夢,是夢即思也,思即夢也”。他又說:“思擾于晝,而夢亦紛擾于夜矣。”(2)情感致夢。東漢王符所說的“性情之夢”,《列子》中所言的“喜夢”、“懼夢”、“噩夢”均屬于情感引起的夢。晉代的張湛亦云:“晝無情念,夜無夢寐。”明代的熊伯龍,在承認思慮致夢的同時,也對情感致夢有十分深刻的認識。他舉例說:“唐玄宗好祈壇,夢玄元皇帝;宋子業耽淫戲,夢女子相罵;謝眺夢中得句,李白夢筆生花,皆憂樂存心之所致也。”〔37〕(3)性格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人的性格對夢的內容有很大的影響。所謂“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刀兵金鐵,好禮者多夢簋籃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岳原野”。這段話除了說明夢境必須依賴經驗外,亦可說明夢對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認為,具有“驕吝之心”的人,在夢中就會爭強斗勝;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夢中亦會追貨逐利。總之不同的性格對夢境中的內容有不同影響。 從性欲望的潛意識活動和決定論觀點出發,指出夢是欲望的滿足,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即通常說的,曰有所思,夜有所夢。他解釋說,夢是潛意識的欲望,由于睡眠時檢查作用松懈,趁機用偽裝方式繞過抵抗,闖入意識而成夢。夢的內容不是被壓抑與欲望的本來面目,必須加以分析或解釋。釋夢就是要找到夢的真正根源。 作者將夢分為顯相和隱義。顯相是隱義的假面具,掩蓋著欲望(隱義)。白天受壓抑的欲望,通過夢的運作方式瞞騙過檢查以滿足欲望。 【中文名稱】:幻覺 【英文名稱】:illusion 【材 料】:伏特加2份、米多利哈密瓜利口酒(Midori)0.5份、白橙皮利口酒0.5份(TripleSec)、青檸汁0.5份、檸檬水、哈密瓜片、檸檬片、櫻桃各適量 【制 法】:將伏特加、哈密瓜酒、橙皮酒和青檸汁倒入搖酒器與冰塊同搖,充分搖勻后過濾到盛有冰塊的大颶風杯中,以檸檬水充滿杯,攪拌,以哈密瓜片、檸檬片,櫻桃穿在雞尾酒簽上作為裝飾,插入長吸管飲用。 【作 者】:金銀島沙灘酒吧 Beachcomber Sand Bar 【聯系方式】:斐濟 瑪瑪努卡 Mamanuca 金銀島位于瑪瑪努卡群島中間的一座小珊瑚礁上,就像從斐濟主島大美地島漂來的長筏,這個島確實是太小了,所以在沙灘上一下子就可以找到這個酒吧。對日光浴者及沖浪者來說,這個酒吧是一個理想的休閑地。酒吧備有新鮮的果汁、生啤以及適口的熱帶雞尾酒——它們經常被裝飾成懸空花園的形狀。不要低估這款“幻覺”雞尾酒的品質,它經常還用哈密瓜片、櫻桃以及到處可見的小紙傘來裝飾。 影片信息 原 名: Phantoms 導 演: ( 喬·查派爾 Joe Chappelle ) 主 演: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彼得·奧圖爾 Peter O'Toole) (羅絲·麥高恩 Rose McGowan) ( Joanna Going) (里夫·施雷伯 Liev Schreiber) (尼基·卡特 Nicky Katt) 上 映: 1998年01月23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Dolby Digital) 時 長: 91 min / Argentina:92 類 型: 驚怵 恐怖 劇情 劇 情 一對姐妹回到科羅拉多的家鄉小鎮,發現鎮上所有人都死光了,尸體呈腫狀......最后,她們還是找到了兩個活人,小鎮的警長和副警長。他們沒有逃生工具,通訊設施也被毀壞,只好用無線電向外求援。政府派出大量兵力封鎖小鎮,同期而至的還有一位專門研究遠古歷史的教授。得出的結論是:發動襲擊者不是天外來客,而是被稱做“古代敵人"的來自地心的不明生物。他們將共同面對令人心驚膽顫的恐怖異象。影片根據迪恩.孔茨1983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有評論認為,由于有全球知名的KNB特效公司參與制作,從視覺角度講述的這個版本,比原作更好看。 歌名:《幻覺》 作詞:Kivi小雷 作曲:盧玉煌 編曲:盧玉煌 演唱:Royal黛娜 混縮:小抑 專輯:夢的起航 出品:Fly sound飛弦音樂團隊 不知不覺漸漸對你依賴 牽起了手總是不舍放開 對你的愛你是否會明白 明白我對你的溫柔疼愛 越來越想感受你的存在 害怕突然相距千里之外 童話世界也許太過精彩 現實結局往往都被更改 不聞不問兩個人的未來 拼湊記憶回味那些不該 一起走時你總忽慢忽快 看著你還是跟不上節拍 漸行漸遠不懂到底是why 你說我的行為麻痹奇怪 我想是你不想太過直白 怕我失敗承受不了傷害 哦ー我對你的愛 你一直當做幻覺 是故意視而不見裝作無所謂 我轉身欲走 你也會拼命的寫 寫關于我們的一切 是不是太過做作表現出來的虛偽 不聞不問兩個人的未來 拼湊記憶回味那些不該 一起走時你總忽慢忽快 看著你還是跟不上節拍 漸行漸遠不懂到底是why 你說我的行為麻痹奇怪 我想是你不想太過直白 怕我失敗承受不了傷害 哦ー 我給你的愛 你一直當做幻覺 是一場無理鬧劇散場的結尾 我不想回頭 怕你看見我的淚 很狼狽讓風吹走凝聚沉默的氛圍 歌名:幻覺 歌手:陳坤 專輯:再一次實現 深夜無人的地鐵 仲夏夜的街 寂寞正在蔓延 風吹過你的側臉 清秀的發線 鎖定我的視線 忽然間是誰暫停了時間 才發現我對你有種感覺 愛上你或許是幻覺 Cinderella丟了玻璃鞋 徹夜失眠 你像夜若即若離 對我放電 愛上你若只是幻覺 意亂情迷也心甘情愿 或許明天 清醒之后再忽然發現 幻滅 不想躲 我不想走 命運決定這邂逅 決定邂逅 有時冒險勝過逃脫 專輯資料 再一次實現 歌手:陳坤 公司:新索音樂 時間:2006-05-26 語種:國語 地區:大陸 曲風:流行 基本信息 歌名:幻覺 作詞:黃家強 作曲:Beyond 編曲:Beyond 所屬專輯:《SOUND》 發行時間:1996年 歌詞信息 幻覺 詞:黃家強 曲:Beyond 編曲:Beyond 總覺得失去了靈魂了 這軀殼 思想總使我忘形了 無感覺 黑暗總使我忘形了 無感覺 不想清醒已浮沉半空 墜入幻想的夜幕里(我要世界虛幻) 實在是空虛太決對 從不(這個地球 得不到自由) 清醒一剎那 難得(這個地球 不可以自由) 沒理世間的變化 迷失(這個地球 得不到自由) 這孤單的腳印 尋找(這個地球 不可以自由) 幻覺擴張的快慰 你也會幻想 作者介紹 詞作者 黃家強:中國香港殿堂級搖滾樂隊Beyond的貝斯手,也是其樂隊的已故主唱兼吉他手黃家駒的弟弟,其籍貫為廣東省臺山市。黃家強在早年曾和梁翹柏一起組成樂隊,后于1983年底因李榮潮離開Beyond而加入該樂隊。黃家駒意外去世后,黃家強與Beyond的其他成員繼續以樂隊名義發展;Beyond解散后,黃家強開展了自己的音樂事業。2002年集合數名年青樂手組成Picasso Horses,簽約香港環球唱片推出個人專輯,并提拔新樂隊。 曲作者 Beyond:一支來自于中國香港的著名搖滾樂隊,也是華人地區的殿堂級樂隊之一,成立于1983年,其隊名的中文意思為“超越”。樂隊屬于原創型,其作品以寫實為主。樂隊曾經過多次地人事變動,其中以黃家駒、黃家強、黃貫中、葉世榮四人的陣容最廣為人知;自從黃家駒于1993年在日本東京意外去世之后,樂隊沒有再尋找新成員填補。 |
負債 | 負債 (經濟術語)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 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這里的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2) 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只有在履行義務時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才符合負債的定義。在履行現時義務清償負債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 (3) 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負債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形成負債,企業將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負債。 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 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從負債的定義可以看出,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 (2) 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于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 負債 (詞語釋義)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負債實質上是企業在一定時期之后必須償還的經濟債務,其償還期或具體金額在它們發生或成立之時就已由合同、法規所規定與制約,是企業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 |
稅負 | 稅負 稅負亦稱稅收負,因國家征稅而造成的一種經濟負擔。稅負是國家稅收對社會經濟發生影響的結果,是國家稅收所反映的經濟分配關系的一個表現方面。可用兩種形式加以表示:(1)稅負率。即用稅額占稅基的比重來表示;(2)稅負額。即用絕對量來表示。稅負與稅法上的納稅義務并不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即其可能是由納稅人承擔,也可能是由其他人承擔。如各種所得稅,其稅負一般是由納稅義務人承擔;而各種流轉稅,其稅負則可能是由消費者承擔。稅負的確定,各國稅法除了以國家財政收入和管理社會、經濟的需要為主要根據以外,在各種所得稅等直接稅中,通常還根據量能納稅的原則,采用各種累進稅率加以確定。稅負通常可根據不同情況而分為以下幾種:(1)社會總稅負和納稅人個別稅負;(2)名義稅負和實際稅負;(3)直接稅負和間接稅負。 |
運動強度 |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是指動作時用力的大小和身體的緊張程度。決定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之一。影響運動強度的因素主要有:練習的密度、練習的間歇時間、動作速度、練習所負的重量、要求投擲的距離、每次跳高的高度以及動作的難度和復雜性。運動強度對人體的刺激作用較大。適宜的運動強度能有效地促進身體機能的提高,增強體質。如果強度過大,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反會使身體機能減退,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
電子 | 電子 (基本粒子之一)最早發現的基本粒子。帶負電,電量為1.602189×10庫侖,是電量的最小單元。質量為9.10953×10克。 常用符號e表示。1897年由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約翰·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一切原子都由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它運動的若干電子組成。電子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如金屬導線中的電流。利用電場和磁場,能按照需要控制電子的運動(在固體、真空中),從而制造出各種電子儀器和元件,如各種電子管、電子顯微鏡等。電子的波動性于1927年由晶體衍射實驗得到證實。 電子 (現代漢語詞語)電子 (diànzǐ)是構成原子的一種基本粒子,質量極小,帶負電圍繞原子核旋轉。 |
電子 | 電子 (基本粒子之一)最早發現的基本粒子。帶負電,電量為1.602189×10庫侖,是電量的最小單元。質量為9.10953×10克。 常用符號e表示。1897年由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約翰·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一切原子都由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它運動的若干電子組成。電子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如金屬導線中的電流。利用電場和磁場,能按照需要控制電子的運動(在固體、真空中),從而制造出各種電子儀器和元件,如各種電子管、電子顯微鏡等。電子的波動性于1927年由晶體衍射實驗得到證實。 電子 (現代漢語詞語)電子 (diànzǐ)是構成原子的一種基本粒子,質量極小,帶負電圍繞原子核旋轉。 |
海軍陸戰隊 | 海軍陸戰隊 (海軍擔負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海軍陸戰隊,是海軍擔負登陸作戰任務的海軍重要兵種之一。它是由陸戰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偵察兵、防化兵等諸兵力合成的兩棲作戰部隊。它是海軍對岸作戰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國家海上威力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兵力。 海軍陸戰隊,是指海軍中擔負渡海登陸作戰和其他特定兩棲作戰任務的兵種,有的國家稱為海軍步兵。 海軍陸戰隊有時是以裝甲運輸船或艦艇為運輸工具,擔負從海上登陸作戰或為后方大部隊大面積全面進攻作戰作開路先鋒的機械化部隊。 海軍陸戰隊是特別訓練用來執行兩棲突擊作戰的步兵。他們能從海上的運輸船來登陸岸邊的陸地,包括敵人的城市或是敵人所占據的地方。海軍陸戰隊在兵科中是一個特別的分支,他們所受的訓練就是要讓他們準備好來應付各種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方式。 世界上第一支海軍陸戰隊,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正式服役。此后,海軍陸戰隊就活躍于世上多種作戰行動中了,其標準配備是F-35B隱身戰斗機和MV-22直升機。被稱為“第三空軍”(The Third Air Force)。 中國海軍陸戰隊是集合偵察、登陸、空降和突襲等特殊任務的作戰力量,是中國諸軍兵種中單兵實力的佼佼者。 |
海軍陸戰隊 | 海軍陸戰隊 (海軍擔負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海軍陸戰隊,是海軍擔負登陸作戰任務的海軍重要兵種之一。它是由陸戰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偵察兵、防化兵等諸兵力合成的兩棲作戰部隊。它是海軍對岸作戰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國家海上威力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兵力。 海軍陸戰隊,是指海軍中擔負渡海登陸作戰和其他特定兩棲作戰任務的兵種,有的國家稱為海軍步兵。 海軍陸戰隊有時是以裝甲運輸船或艦艇為運輸工具,擔負從海上登陸作戰或為后方大部隊大面積全面進攻作戰作開路先鋒的機械化部隊。 海軍陸戰隊是特別訓練用來執行兩棲突擊作戰的步兵。他們能從海上的運輸船來登陸岸邊的陸地,包括敵人的城市或是敵人所占據的地方。海軍陸戰隊在兵科中是一個特別的分支,他們所受的訓練就是要讓他們準備好來應付各種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方式。 世界上第一支海軍陸戰隊,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正式服役。此后,海軍陸戰隊就活躍于世上多種作戰行動中了,其標準配備是F-35B隱身戰斗機和MV-22直升機。被稱為“第三空軍”(The Third Air Force)。 中國海軍陸戰隊是集合偵察、登陸、空降和突襲等特殊任務的作戰力量,是中國諸軍兵種中單兵實力的佼佼者。 |
電力系統 | 電力系統 (名詞)電力系統是由發電廠、送變電線路、供配電所和用電等環節組成的電能生產與消費系統。它的功能是將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化成電能,再經輸電、變電和配電將電能供應到各用戶。為實現這一功能,電力系統在各個環節和不同層次還具有相應的信息與控制系統,對電能的生產過程進行測量、調節、控制、保護、通信和調度,以保證用戶獲得安全、優質的電能。 電力系統的主體結構有電源(水電站、火電廠、核電站等發電廠),變電所(升壓變電所、負荷中心變電所等),輸電、配電線路和負荷中心。各電源點還互相聯接以實現不同地區之間的電能交換和調節,從而提高供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輸電線路與變電所構成的網絡通常稱電力網絡。電力系統的信息與控制系統由各種檢測設備、通信設備、安全保護裝置、自動控制裝置以及監控自動化、調度自動化系統組成。電力系統的結構應保證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實現電能生產與消費的合理協調。 |
森林浴 | 森林浴 (一種生活方式)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里的新鮮空氣。氧氣不充足的、污濁的空氣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還可能加重心臟負擔。森林中的空氣清潔、濕潤,氧氣充裕。某些樹木散發出的揮發性物質,具有刺激大腦皮層、消除神經緊張等諸多妙處。有的樹木,如松、柏、檸檬和桉樹等,還可以分泌能殺死細菌的物質。此外,有人還提出,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負氧離子,在森林中的含量要比室內高得多。上午,陽光充沛,森林含氧量高,塵埃少,是進行森林浴的好時機。 |
負荷 | 負荷 負荷,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專業詞語,指機器或主動機所克服的外界阻力,對某一系統業務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如電路交換臺,郵政,鐵路),又指物體所承載的重量。引申為資源被占用的比例。 |
成德 | 成德 (納蘭性德原名)[清]成德(1655-1685)姓納蘭,后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進士,官侍衛。工書,妙得撥鐙法,臨摹飛動。其書法摹褚遂良臨本禊帖,間出入于黃庭、內景經。常入對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以意制器多巧。精鑒藏。善騎射。工詩詞,有飲水詞傳世。年僅三十一。《八旂通志》、《納蘭君神道碑》、《納蘭君墓志銘》、《茶余客話》。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 《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后又續娶官氏,并有側室顏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納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后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成德 (詞語釋義)成德,漢語詞匯。 拼音:chénɡ dé 釋義:1、盛德。 2.成年人應有的品德。 3.成就品德。 |
暴力 | 暴力 (法律名詞)暴力(violence)是一個法律名詞,指使用武力或人身攻擊或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紛爭。暴力行為程度非常嚴重,級別為R級。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暴力行為,因此發動戰爭,在現代社會,是一種犯罪行為,違背國際法發動戰爭者會遭到國際的譴責與制裁,更甚者,其國家會遭到聯合國派遣部隊攻擊,統治者會被送往國際法庭接受審判,除了在聯合國的首肯下,為國際秩序所發動者除外。 暴力 (漢語詞語)暴力,暴露出來的力量。 ,以暴易暴,與亂同道。——《舊唐書·魏征傳》武力與暴力有本質上的不同:武力是制衡暴力的實力,武力與暴力不可混淆。 暴力是暴露出來的力量。武力是針對已暴露出來的力量、采取相應的制衡方式,以達到制止、消停暴力的結果,是“反過來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牽制”的前攝行為,保障到更高的獲勝行動結果。 含義:不同的團體或個人之間,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協調彼此的利益時,常會用強制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稱為暴力 古意:指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規范的強制力量。語出宋 葉適《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銘》:“環白山數里,暴力銷耎,負販有實直,惜乎君之所施者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