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茶香的詞語
形容茶香的詞語:清香、濃郁、芬芳、醇厚、幽雅、清新、淡雅、回甘、馥郁、清幽、濃香、鮮香、清香撲鼻、香氣四溢、滋味悠長、余韻綿長、香味獨特、茶香襲人、香氣撲鼻、香飄萬里
形容茶香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公生明 | 公生明 《荀子·不茍》:“公生明,偏生暗”。謂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為官場箴規。古代府州縣衙門大堂前面正中豎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為牌坊。參閱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公生明坊舊是立石》。 |
花茶 | 花茶 (茶葉種類)花茶(Scented tea),又名香片, 即將植物的花或葉或其果實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國特有的一類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異味的特點,將有香味的鮮花和新茶一起悶,茶將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篩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花茶又可細分為花草茶和花果茶。飲用葉或花的稱之為花草茶,如荷葉、甜菊葉。飲用其果實的稱之為花果茶,如:無花果、檸檬、山楂、羅漢果、有花果。其氣味芬香并具有養生療效。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黃綠尚潤;內質香氣鮮靈濃郁,具有明顯的鮮花香氣,湯色淺黃明亮,葉底細嫩勻亮。花茶主要以綠茶、紅茶或者烏龍茶作為茶坯、配以能夠吐香 的鮮花作為原料,采用窨制工藝制作而成的茶葉。根據其所用的香花品種不同,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等, 其中以茉莉花茶產量最大。 |
沏茶 | 沏茶 沏茶技術包括燙壺、置茶、溫杯、高沖、聞香、品茶、茶葉用量、沏茶水溫和沖泡時間。沏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并無統一的標準,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為茶壺的1/2-2/3。茶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茶風 | 茶風 茶是國飲,茶香飄揚千年,我們在茶的乾坤中,品出她一身風情?傳承了千年的中國茶風在中國文化中飄逸著永不沒滅的茶的香味。 “茶風”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茶葉、茶具、茶藝和茶道。 |
茶風 | 茶風 茶是國飲,茶香飄揚千年,我們在茶的乾坤中,品出她一身風情?傳承了千年的中國茶風在中國文化中飄逸著永不沒滅的茶的香味。 “茶風”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茶葉、茶具、茶藝和茶道。 |
雪芽 | 雪芽 雪芽屬綠茶,原系每年初春最后一場雪后采摘,因此而得名。現多于谷雨、清明期間采摘,以一芽一葉為標準,產量稀少,且采摘難度較大,多見于四川青城山系、河南信陽南部山區、山東部分地區等。其干茶秀麗卷曲,白毫顯露,茶香清香淡雅,湯色嫩綠明亮,口感鮮醇甘爽。醞釀整個冬季后的雪芽茶,芽葉肥壯、營養豐富、無病害。其味輕幽,茶堿低,適宜絕大部分人群品飲,有較好的清熱降火,解毒,消炎的功能,同時能起到解煙,解酒的功效。 |
茶樓 | 茶樓 茶樓:建筑學名詞 茶樓: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茶樓 (建筑學名詞)茶樓在唐代是茶館,宋代繁榮起來,唐代是過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娛樂的地方,明代品茶方式有了變化:從點茶到出泡,茶館也繁榮起來,清末后茶館業有所衰落,建國后一段時間,除了老年茶館,旅游點茶館外,都有衰落·90年代后復蘇,90年代后期發展很快,現代茶館與歷史上·傳統上一脈相承,但經營方式和內容上都有變化·過去可以幾代傳承一個茶館,現在就一定要有變化和創新,不然就不能生存。拿杭州來說,茶館經營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現在茶館業的潛力很大,旅游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國際間旅游事業的發展,使得茶館經營有了很大創新,特別是在文化服務方面。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泡茶 | 泡茶 泡茶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拐點,帶動了茶具、茶道、茶藝、茶文化的發展。泡茶講究茶具、用水、水溫、環境、心境、甚至著裝(禮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們只會把茶葉放在嘴里咀嚼。在泡茶之后,茶飲才真正實現了普及,成為中國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愛。茶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茶樓 | 茶樓 茶樓:建筑學名詞 茶樓: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茶樓 (建筑學名詞)茶樓在唐代是茶館,宋代繁榮起來,唐代是過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娛樂的地方,明代品茶方式有了變化:從點茶到出泡,茶館也繁榮起來,清末后茶館業有所衰落,建國后一段時間,除了老年茶館,旅游點茶館外,都有衰落·90年代后復蘇,90年代后期發展很快,現代茶館與歷史上·傳統上一脈相承,但經營方式和內容上都有變化·過去可以幾代傳承一個茶館,現在就一定要有變化和創新,不然就不能生存。拿杭州來說,茶館經營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現在茶館業的潛力很大,旅游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國際間旅游事業的發展,使得茶館經營有了很大創新,特別是在文化服務方面。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茶船 | 茶船 “茶船”,又名“茶托”或“盞托”,亦稱茶托子、茶拓子。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清代寂園叟《陶雅》中提到:“盞托,謂之茶船,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盞則托作圓形而不空其中。宋窯則空中矣。略如今制而頗樸拙也。”可見船形茶托出現于明代。在茶具這個龐大的家族中,茶船雖處于從屬地位,卻不可或缺。此外,黃河故道還有茶船畫舫。使游客一面觀賞黃河故道兩岸風光,一面品相片,吃茶點、茶食,享受小曲與戲曲精彩片段。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茶壺 | 茶壺 茶壺(英文:teapot),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來泡茶。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200種。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茶壺 | 茶壺 茶壺(英文:teapot),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來泡茶。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200種。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紫砂器 | 紫砂器 紫砂器(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器(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又名宜興紫砂壺。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制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紫砂壺的特點是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
成德 | 成德 (納蘭性德原名)[清]成德(1655-1685)姓納蘭,后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進士,官侍衛。工書,妙得撥鐙法,臨摹飛動。其書法摹褚遂良臨本禊帖,間出入于黃庭、內景經。常入對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以意制器多巧。精鑒藏。善騎射。工詩詞,有飲水詞傳世。年僅三十一。《八旂通志》、《納蘭君神道碑》、《納蘭君墓志銘》、《茶余客話》。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 《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后又續娶官氏,并有側室顏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納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后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成德 (詞語釋義)成德,漢語詞匯。 拼音:chénɡ dé 釋義:1、盛德。 2.成年人應有的品德。 3.成就品德。 |
香露 | 香露 香露——重巒翠微,高林滴露,葉蘊茶香。 出自唐代溫庭筠《芙蓉》:“濃艷香露里,美人清鏡中。” |
石腥 | 石腥 清 張岱 《陶庵夢憶·禊泉》:“試茶,茶香發。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 |
弦詞 | 弦詞 解釋 用 揚州 方言演唱,以三弦伴奏。 清 乾隆 時已經流行。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季麻子》:“國朝 李斗 《揚州畫舫録》云,評話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孔云霄 、 韓圭湖 諸人,屢為 陳其年 、 余澹心 、 杜茶村 、 朱竹垞 所賞鑒,次之 季麻子 平詞,為 李宮保 衛 所賞。又云, 紫瘌痢 弦詞, 蔣心馀 為之作古樂府。” 弦詞:揚州彈詞的舊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評話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紫瘌痢 弦詞, 蔣心畬 為之作《古樂府》,皆其選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人參客 王建明 瞽后,工弦詞,成名師。”參見“ 弦詞 ”。 |
肺渴 | 肺渴 【拼音】 fèi kě 【注音】 【引證解釋】 謂燥熱思飲。 唐 白居易 《東院》詩:“老去齒衰嫌橘醋,病來肺渴覺茶香。”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含玉咽津》:“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魚兒於口中,蓋藉其涼津沃肺也。” 宋 陸游 《初夏》詩:“ 閩 川 茶籠猶沾及,肺渴朝來頓欲蘇。” |
弦詞 | 弦詞 解釋 用 揚州 方言演唱,以三弦伴奏。 清 乾隆 時已經流行。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季麻子》:“國朝 李斗 《揚州畫舫錄》云,評話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孔云霄 、 韓圭湖 諸人,屢為 陳其年 、 余澹心 、 杜茶村 、 朱竹垞 所賞鑒,次之 季麻子 平詞,為 李宮保 衛 所賞。又云, 紫瘌痢 弦詞, 蔣心馀 為之作古樂府。” 弦詞:揚州彈詞的舊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評話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紫瘌痢 弦詞, 蔣心畬 為之作《古樂府》,皆其選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人參客 王建明 瞽后,工弦詞,成名師。”參見“ 弦詞 ”。 |
絃詞 | 弦詞 解釋 用 揚州 方言演唱,以三弦伴奏。 清 乾隆 時已經流行。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季麻子》:“國朝 李斗 《揚州畫舫錄》云,評話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孔云霄 、 韓圭湖 諸人,屢為 陳其年 、 余澹心 、 杜茶村 、 朱竹垞 所賞鑒,次之 季麻子 平詞,為 李宮保 衛 所賞。又云, 紫瘌痢 弦詞, 蔣心馀 為之作古樂府。” 弦詞:揚州彈詞的舊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評話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紫瘌痢 弦詞, 蔣心畬 為之作《古樂府》,皆其選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人參客 王建明 瞽后,工弦詞,成名師。”參見“ 弦詞 ”。 |
紛郁 | 紛郁 fēn yù 亦作“ 紛郁 ”。多盛貌。《梁書·元帝紀》:“即日五星夜聚,八風通吹,云煙紛郁,日月光華。” 唐 陸暢 《山出云》詩:“靈山蓄云彩,紛郁出清晨。” 清 黃景仁 《宣城雜詩》之三:“溪山信紛郁,文藻昔已滿。”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鵲橋》:“飯頃,云氣紛郁,香靉滿空。” |
尊夫人 | 尊夫人 (公司)尊夫人,英文名為NOBLEWOMAN,定位中高端,是香港金陽貿易有限公司聯手法國羅賽洛集團打造的頂尖保養飲品品牌,主營保養美容飲品,比如膠原蛋白美容飲品,排毒瘦身飲品,調理內分泌抗衰老飲品,美白嫩膚飲品等。在原材料每個細節嚴格把關,主打0添加、0激素、0脂肪的天然果汁飲品。 尊夫人 (詞匯)zūn fū rén 1.古時母親。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年幾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來集京師,從進士試。” 唐 韓愈 《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某縣太君 鄭氏 尊夫人之靈。”《舊唐書·鄭善果傳》:“ 建德 將 王琮 獲 善果 ,誚之曰:‘公 隋 室大臣也,自尊夫人亡后而清稱益衰。’” 2.敬稱他人之妻。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尊夫人》:“按尊夫人之稱,今人以稱其妻,不知古人以稱也。”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尊夫人令郎均此。 |
紛郁 | 紛郁 fēn yù 亦作“ 紛郁 ”。多盛貌。《梁書·元帝紀》:“即日五星夜聚,八風通吹,云煙紛郁,日月光華。” 唐 陸暢 《山出云》詩:“靈山蓄云彩,紛郁出清晨。” 清 黃景仁 《宣城雜詩》之三:“溪山信紛郁,文藻昔已滿。”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鵲橋》:“飯頃,云氣紛郁,香叆滿空。” |
紛鬱 | 紛郁 fēn yù 亦作“ 紛郁 ”。多盛貌。《梁書·元帝紀》:“即日五星夜聚,八風通吹,云煙紛郁,日月光華。” 唐 陸暢 《山出云》詩:“靈山蓄云彩,紛郁出清晨。” 清 黃景仁 《宣城雜詩》之三:“溪山信紛郁,文藻昔已滿。”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鵲橋》:“飯頃,云氣紛郁,香叆滿空。” |
湴河 | 湴河 謂陷入泥淖之中。星命家用來比喻遭逢厄運。《唐六典·太常寺·太卜署》“凡祿命之義六” 唐 李林甫 等注:“一曰祿,二曰命,三曰驛馬,四曰納音,五曰湴河,六曰月之宿也。”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唐六典》述五行,有‘祿’、‘命’、‘驛馬’、‘湴河’之目。人多不曉‘湴河’之義……湴,字書亦作‘埿’。按古文,埿,深泥也。術書有‘湴河’者,蓋謂陷運,如今之‘空亡’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湴河》:“湴河之義,正謂如行泥淖中。” |
焙造 | 焙造 焙造 烘制。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今人瀹茗之法起于明初》:“自摘至煎,則便飲之。初無焙造碾羅之事。” |
編貝 | 編貝 編排起來的貝殼 詞語解釋 常用以比喻潔白整齊的牙齒。《韓詩外傳》卷九:“目如擗杏,齒如編貝。”《漢書·東方朔傳》:“臣 朔 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太平廣記》卷三八九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楊知春》:“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儼然如生,綠發稠直,皓齒編貝,穠纖修短中度,若素畫焉。” 宋 梅堯臣 《采芡》詩:“齒如編貝嚼明月, 曼倩 不復饑腸鳴。”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種牙》:“ 陳生 術妙天下,凡齒之有疾者,易之以新,纔一舉手,使人終身保編貝之美。” |
補天穿 | 補天穿 “補天穿”是惠州一個很古老的民間習俗,早在晉人王嘉的《拾遺記》中已有記載:“江東俗號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宋人李覯則有《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媧皇沒后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閑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有人說這是蘇軾詩句,實誤。)此外,明楊慎的《詞品》和清俞樾的《茶香室叢鈔》,也都有著關于“補天穿”的記載。 |
黵面 | 黵面 在臉上刺字涂墨。古代多作為刑罰而施于犯人。 《隋書·刑法志》:“遇赦降死者,黵面為劫字,髠鉗,補冶鎖士終身。” 《宋史·兵志七》:“ 唐 末,士卒疲於征役,多亡命者, 梁祖 令諸軍悉黵面為字,以識軍號。”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黵面》:“至 天監 中,弛黵面之刑。” |
遞送 | 遞送 投遞,傳送。【出處】清·俞樾《茶香室續鈔·論簡帖用白紙》:“更用一錦紙封袋遞送,上下通行。” |
跕蹀 | 跕蹀 身上佩帶的飾物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火石帒》:“ 睿宗 朝,制武官五品已上,帶七事跕蹀。注云: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帒。”參閱《舊唐書·輿服志》。 |
斗峻 | 斗峻 dòu jùn 斗峻 高且陡。斗,通“ 陡 ”。《舊唐書·令狐楚傳》:“計其水路,須出 高郵縣 界,河岸斗峻而水深狹。” 清 惲敬 《前四川提督董公神道碑銘》:“由 金達山 較 斑斕 ,尤斗峻不可上。”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滇中地勢極高》:“至 鎮遠 ,趨 貴陽 ,俱上大山,斗峻險絕之坡,指不勝屈。” |
痘子 | 痘子 dòu zǐ ㄉㄡˋ ㄗㄧˇ 痘子 1. 即天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那三歲的女兒,出起極重的痘子來,求神問卜,請醫調治,百無一靈。”參見“ 天花 ”。 2. 臉上有天花疤痕的人。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黃痘子》:“ 宋 時面有痘瘢者即謂痘子,今所謂麻子也。” |
官寮 | 官寮 即官僚。指官員。《三國志·吳志·步騭傳》:“至于今日,官寮多闕。雖有大臣,復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無變?”《北史·節義傳·盧楚》:“及帝幸江都,東都官寮多不奉法。楚每有糾舉,無所回避。”《敦煌變文集·葉靜能詩》:“其夜節度使及官寮百姓等又聞蜀王殿上作樂。”清俞樾《茶香室續鈔·改變人形》:“吏擒一囚至,其罪不甚重,官寮愿縱之。”參見“官僚”。 |
韓海蘇潮 | 韓海蘇潮【解釋】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出處】清·俞樾《茶香室從鈔》卷八:“國朝蕭墨《經史管窺》引李耆卿《文章精義》云:‘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 |
皓紗 | 皓紗 織物名,紗之團花疏朵,輕薄如紙。為明代末蔣昆丘制,當時名重京師。清俞樾《茶香室續鈔·皓紗》:“ 蔣乃易以團花疏朵,輕薄如紙,攜售五都,市廛一哄,甚至名重京師,名曰皓紗。” |
迦羅沙曳 | 迦羅沙曳 迦羅沙曳是一個成語詞匯,拼音是jiā luó shā yè,梵語的音譯。即袈裟。詞匯引用于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迦羅沙曳》。 |
開棍 | 開棍 kāi gùn 開棍 (1).古代官吏出門,差役為之執棍開道。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褐蓋》:“詞林轉五品者,惟光學士,則本班在三品之末,且在京開棍如大僚。”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京朝官喝道》:“凡巡撫入京,多乘二人肩輿,亦不開棍喝引。” (2).支撐車把的木棍。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章一:“青年把車了插好,頂上開棍,一邊用手巾擦汗,一邊答:‘南縣。’” |
科套 | 科套 kē tào 科套 指戲曲演員的唱腔做派。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朱楚生女戲》:“ 朱楚生 ,女戲耳,其科套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 |
曠迥 | 曠迥 kuàng jiǒng 曠迥(曠迥) (1).遙遠之處。 (2).指遙遠。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天臺山本稱南岳》:“﹝ 天臺 ﹞所以不列於五岳、闕載於帝典者,以其所立幽奧,其路曠迥。” (3).幽遠。 明 徐渭 《書夏珪山水卷》:“觀 夏珪 此畫,蒼潔曠迥,令人舍形而悅影。” |
犂生骍角 | 犂生骍角【解釋】謂雜色牛生純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語出《論語·雍也》:“子謂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邢昺 疏:“雜文曰犂。騂,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 仲弓 父賤人而行不善,故 孔子 稱謂 仲弓 ,曰:‘譬若雜文之犂牛生純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舍棄之乎?’言 仲弓 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司馬相如》:“ 卓王孫 始非能容 相如 也,但看 臨邛 令面耳;終非能壻 相如 也,但恐辱富家門面耳。 文君 爲之女,真可謂犂生騂角矣。”亦作“ 犂牛騂角 ”。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犁牛之子》:“故 孔子 有犂牛騂角之喻,以其字爲戲耳。” |
門眷 | 門眷 門眷出自明代徐逢吉 《清波小志》卷下和清代 俞樾 《茶香室三鈔·門眷》。 |
綿絮 | 綿絮 mián xù 綿絮(綿絮) 亦作“緜絮”。指彈松的絲綿或棉花。《后漢書·徐穉傳》“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有死喪負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雞一只,以一兩緜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禮異》:“婚禮,納采有……綿絮、長命縷、乾漆。綿絮,取其調柔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翁鞋》:“《東郊土物詩》注云:‘北人冬月,履納綿絮,臃腫粗坌,謂之翁鞋。’” |
冥籍 | 冥籍 míng jí 冥籍 迷信傳說中世人在陰間的戶籍簿。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李婦食醋》:“世人飲啄之物,各有冥籍。傳記所載,及丙志所書材乂弟婦豬肉,皆是也。”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唐時城隍已主冥籍》:“是 唐 時城隍之神,已主冥籍,如今世所傳矣。” |
模拓 | 模拓 mó tuò 模拓 亦作“ 模搭 ”。亦作“ 模搨 ”。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圖畫、文字照原樣印下來。 宋 梅堯臣 《觀邵不疑學士所藏名書古畫》詩:“其馀又莫究,模搭似未備。”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烏鎮本》:“舊傳 湖州 烏鎮 張 氏以絳、閣二帖鋟木家塾,或遇良工模拓,亦有可觀。”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禹九州圖》:“此圖未知今尚在否,果得而模搨之。”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介紹德國作家版畫展》:“世界上版畫出現得最早的是 中國 ,或者刻在石頭上,給人模拓,或者刻在木板上,分布人間。” |
全本 | 全本 全本,quán běn,完整無缺的版本,出處 《茶香室三鈔·心經非全本》。 |
驲夫 | 驲夫 rì fū 驲夫(馹夫) 驛役。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明季流寇起釁于婦人》:“羽健恚極,遷怒於馹遞,倡為裁馹夫之說。” |
宂贅 | 宂贅 繁復累贅 解釋 亦作“冗贅”。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舊官銜冗贅》:“國朝官制,沿晚 唐 、 五代 馀習,故階銜失之冗贅。”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今于與》:“憲廟閱卷,嫌其冗贅,以朱筆抹之。” 郭沫若 《校后記之二》:“這一次改版,我又把全劇校閱了一遍,刪去了好些冗贅的話。” |
柔荏 | 柔荏 釋義 《詩·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絲。”后因以“柔荏”謂草木枝葉柔韌。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寒菊》:“寒菊十二月始花,枝葉皆柔荏,青翠燦然。” |
濡養 | 濡養 養育,培養的意思 例子: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養蘭訣》:“四時惟秋露最繁。草木經夏,焦灼之后,必得此一番濃厚露氣,濡養兩月,方得含膏孕秀。” |
失黏 | 失黏 亦作“ 失粘 ”。 1.謂駢儷文字平仄不調。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四聲分韻,始於 沉約 。至 唐 以來,乃以聲律取士,則今之律賦是也。凡表、啟之類,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 俞樾 《茶香室續鈔·經史釋音有首釋末釋之別》引 清 王士禎 《居易錄》:“ 徐鳳 少監代嗣王謝賜玉帶表,用《禮記》孚、尹二字,以尹為平聲,乃用第二音,有司謂其失粘。” |
鼠尾轎 | 鼠尾轎 鼠尾轎 shǔ weǐ jiào 小轎。 宋王铚《默記》卷中:“ 荊公聞其來,以二人肩鼠尾轎迎于江上。” 清俞樾 《茶香室叢鈔·鼠尾轎》:“按鼠尾轎,當是轎之極小者。” |
剔齒櫼 | 剔齒櫼 tī chǐ jiān ㄊㄧ ㄔㄧˇ ㄐㄧㄢ 剔齒櫼(剔齒櫼) 亦稱“ 剔齒纖 ”。 牙簽。 元 趙孟頫 《老態》詩:“扶衰每藉齊眉杖,食肉先尋剔齒櫼。”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剔齒纖》:“記 曹公 器物,有剔齒纖,此即今所用剔齒之牙纖。” |
凸起 | 凸起 tū qǐ【詞語】突出;高起。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印文陰陽之別》:“凡物之凸起,謂之牡,謂之陽。 |
婉切 | 婉切 委婉貼切。 《南齊書·文學傳論》:“言尚易了,文憎過意,吐石含金,滋潤婉切。”《新唐書·柳公權傳》:“帝曰:‘當賀我以詩。’宮人迫之,公權應聲成文,婉切而麗。”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沈約《渡新安江貽游好》詩:‘愿以潺湲水,沾君纓上塵。’所謂襲故而彌新,意更婉切。”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以著靴為敬》:“而李丹所以解之者,則又甚婉切矣。” |
喧滑 | 喧滑 猶喧鬧 五代 齊己 《送乾康禪師入山過夏》詩:“由來喧滑境,難駐寂寥蹤。” 五代 齊己 《宿沉彬進士書院》詩:“喧滑盡消城漏滴,窗扉初掩岳茶香。” |
一飯之德 | 一飯之德【解釋】比喻微小的恩德。【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厄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示例】世相傳余初有~,葛如方布衣野走。 ◎清·俞樾《茶香室續鈔·陸晉》 |
隅見 | 隅見 yú jiàn 指片面的識見。隅,角落。《茶香室三鈔·南海盤陀石》引 明 包汝楫 《南中紀聞》:“又武當山 ,圣帝金殿,方廣不逾二丈,雖容千人,亦復不窄。此目前道塲,明明證據,可破凡夫隅見。” |
漁采 | 漁采 漁采(漁采) 。《后漢書·和帝紀》:“六月,詔令百姓鰥寡漁采陂池,勿收假稅二歲。” 同“ 漁采 ”。 《后漢書·劉般傳》:“今濱江湖郡率少蠶桑,民資漁采以助口實。” 俞樾 《茶香室續鈔·宋高宗論放生》引 宋 韓淲 《澗泉日記》:“ 高宗 曰:‘此事固好,但恐有妨細民漁采,所害亦大。’” |
輿輿 | 輿輿 yú yú ㄧㄩˊ ㄧㄩˊ 輿輿(輿輿) 亦作“轝輿”。 即車輿。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趙仲讓》:“不乘轝輿,徑至 高唐 。”參見“ 車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