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游人的詞語

    形容游人的詞語:1. 旅客;2. 游客;3. 觀光客;4. 旅游者;5. 旅人;6. 行者;7. 旅行家;8. 游人;9. 驢友;10. 背包客;11. 自助游者;12. 旅游愛好者;13. 旅游達人;14. 愛旅游的人;15. 旅游狂熱者;16. 旅游迷;17. 旅游探險家;18. 環球旅行者;19. 旅游志愿者;20. 旅游專家

    形容游人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游人 游人 (詞語概念)游人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yóu rén,指無產業的流浪者;閑散的人;無職業者;游玩的人。語出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古者經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疇,女子治其麻枲,無曠地,無游人。”
    遊人 游人 (詞語概念)游人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yóu rén,指無產業的流浪者;閑散的人;無職業者;游玩的人。語出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古者經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疇,女子治其麻枲,無曠地,無游人。”
    良游 良游 良游,漢語詞匯。 拼音:liáng yóu 釋義:1、猶暢游。 2.指歡暢的游人。 3.馴良的鳥媒。
    良遊 良游 良游,漢語詞匯。 拼音:liáng yóu 釋義:1、猶暢游。 2.指歡暢的游人。 3.馴良的鳥媒。
    游筇 游筇 yóu qióng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游人。
    游策 游策 yóu cè 游策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漫游。 清 方文 《送吳平露黔游》詩:“知君游策不辭遠,曾去 粵 東西復返。”
    遊策 游策 yóu cè 游策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漫游。 清 方文 《送吳平露黔游》詩:“知君游策不辭遠,曾去 粵 東西復返。”
    遊筇 游筇 yóu qióng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游人。
    游屨 游屨 “游屨”是一個漢語詞匯,指游人,袁宗道《三忠祠紀游》有所記載。
    遊屨 游屨 “游屨”是一個漢語詞匯,指游人,袁宗道《三忠祠紀游》有所記載。
    人是地行仙 人是地行仙 地行仙:指漫游人間的神仙。舊謂人總是在活動著,不會總在一個地方。又謂人為萬物之靈,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黛玉道:‘妹妹,這可說不齊。’俗話說:‘人是地行仙’,今日在這里,明日就不知在那里。譬如找原是南邊人,怎么到了這里呢?“
    肉眼愚眉 肉眼愚眉【解釋】比喻見識淺陋。【出處】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暢道天理難欺,人心怎昧,則他這肉眼愚眉,把一個黑旋風爹爹敢來也認不得。”【示例】景色奇,士女齊,滿街衢游人如蟻。大多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40卷
    綠女紅男 【解釋】服裝艷麗的青年男女。【出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萬壽寺》:“游人甚多,綠女紅男,聯蹁道路。”【近義詞】紅男綠女【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年輕人
    綠女紅男 綠女紅男【解釋】服裝艷麗的青年男女。【出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萬壽寺》:“游人甚多,綠女紅男,聯蹁道路。”【近義詞】紅男綠女【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年輕人
    緑女紅男 【解釋】服裝艷麗的青年男女。【出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萬壽寺》:“游人甚多,綠女紅男,聯蹁道路。”【近義詞】紅男綠女【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年輕人
    荷花大少 荷花大少 喻冶游人夏時衣著華美,冬季卻無力置辦冬裝者(因冬裝價昂)。大少,大少爺。《冷眼觀》第十四回:“你不曉得他們那班荷花大少的利害呢,到堂子里來白相,身邊是奉旨不帶分文的。”
    杖履縱橫 杖履縱橫【解釋】形容游人來往不絕。
    杖履縱橫 【解釋】形容游人來往不絕。
    游廊 游廊 游廊是古典式建筑通道的一種。多用于園林、庭院之中,既為行人通道,也是游人停留、休憩、觀賞之所,起劃分景區、造成多種空間變化、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線路。
    遊廊 游廊 游廊是古典式建筑通道的一種。多用于園林、庭院之中,既為行人通道,也是游人停留、休憩、觀賞之所,起劃分景區、造成多種空間變化、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線路。
    梅關 梅關 梅關坐落在江西贛州市大余縣梅關鎮(并入南安鎮)——廣東南雄市梅嶺鎮(并入珠璣鎮)之間的梅嶺頂部,頂部距南雄市區約30公里,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梅關的隘口合嶺路,為唐朝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張九齡主持開建,路基寬約5米。 區分三個要塞:古稱秦關的橫浦關,古代認為在水邊,因為浦字是水邊、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嶺要塞是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筑臺的;梅關是唐代宰相張九齡奉詔在梅嶺劈山開道建立的一個關隘。各不相同。 宋時,人們以磚砌路面,立關于嶺上,署有“梅關”二字,遂得名。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梅關是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重要驛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梅關南北遍植梅樹,每至寒冬,梅花盛開,香盈雪徑。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人外游 人外游 人外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rén wài yóu,是指遠離世俗,遨游山水。
    梅關 梅關 梅關坐落在江西贛州市大余縣梅關鎮(并入南安鎮)——廣東南雄市梅嶺鎮(并入珠璣鎮)之間的梅嶺頂部,頂部距南雄市區約30公里,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梅關的隘口合嶺路,為唐朝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張九齡主持開建,路基寬約5米。 區分三個要塞:古稱秦關的橫浦關,古代認為在水邊,因為浦字是水邊、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嶺要塞是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筑臺的;梅關是唐代宰相張九齡奉詔在梅嶺劈山開道建立的一個關隘。各不相同。 宋時,人們以磚砌路面,立關于嶺上,署有“梅關”二字,遂得名。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梅關是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重要驛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梅關南北遍植梅樹,每至寒冬,梅花盛開,香盈雪徑。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漁灣 漁灣 游覽漁灣循“三潭、一洞、三汪“為主線。即三龍潭、二龍潭、老龍潭、藏龍洞、綠水汪、清水汪、黃水汪。其中以老龍潭最有神采,瀑布落差40多米,游人至此伸手可及。瀑布轟轟紛瀉,飛珠濺玉。半山腰的藏龍洞更為精彩,洞里能容納數十人,洞門掛著長流不息的水簾,水簾上折射著七彩霓虹。大雨過后,水簾能把整個洞口遮蔽得嚴嚴實實,和《西游記》描寫的水簾洞差不多。這個洞雖然不通東海龍宮,卻可以從上口鉆出去.繼續往新的景點綠水汪前進。在臨近洞口的“觀虹臺”上遠眺,還可見到老龍潭瀑布折射的巨大彩虹,景色十分壯觀。漁灣以水為長,雨后游覽更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人外遊 人外游 人外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rén wài yóu,是指遠離世俗,遨游山水。
    漁灣 漁灣 游覽漁灣循“三潭、一洞、三汪“為主線。即三龍潭、二龍潭、老龍潭、藏龍洞、綠水汪、清水汪、黃水汪。其中以老龍潭最有神采,瀑布落差40多米,游人至此伸手可及。瀑布轟轟紛瀉,飛珠濺玉。半山腰的藏龍洞更為精彩,洞里能容納數十人,洞門掛著長流不息的水簾,水簾上折射著七彩霓虹。大雨過后,水簾能把整個洞口遮蔽得嚴嚴實實,和《西游記》描寫的水簾洞差不多。這個洞雖然不通東海龍宮,卻可以從上口鉆出去.繼續往新的景點綠水汪前進。在臨近洞口的“觀虹臺”上遠眺,還可見到老龍潭瀑布折射的巨大彩虹,景色十分壯觀。漁灣以水為長,雨后游覽更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賽神 賽神 賽神:詞語解釋 賽神:宋陸游創作的律詩 賽神 (詞語解釋)賽神也是神祇崇拜的一種活動方式,清朝張心泰《粵游小識》卷三引佚名《潮城竹枝詞》云:“四月初旬猶賽神,五更三點有游人。居然長夜不春地,幾度風光過跟新。”并云:“潮城元宵后方賽神,或至四月末已。”賽神活動方式很多,有賽大豬、賽大鵝等,各家各戶的豬鵝宰殺后,擺在一塊集中設祭,讓神明評比,看哪——家的大。澄海縣冠山鄉一帶鄉民,每年的賽大豬活動十分隆重,各家各戶各養一口大豬,等到賽神的日子一到,便宰殺祭祀神明。大豬宰殺之后,—字兒擺開,以便神明評比,其實是給觀看的人評比。特殊的是,每口大豬口里都放一個大柑。這個柑誰都可以去拿,誰拿了就意味著能夠得到好運氣。正月十九日潮州府城祭祀“玄天上帝”。這時,鄉里擺設各個祭壇,各家各戶將自家飼養的大鵝擺上進行評比,謂之“賽大鵝”。
    賽神 賽神 賽神:詞語解釋 賽神:宋陸游創作的律詩 賽神 (詞語解釋)賽神也是神祇崇拜的一種活動方式,清朝張心泰《粵游小識》卷三引佚名《潮城竹枝詞》云:“四月初旬猶賽神,五更三點有游人。居然長夜不春地,幾度風光過跟新。”并云:“潮城元宵后方賽神,或至四月末已。”賽神活動方式很多,有賽大豬、賽大鵝等,各家各戶的豬鵝宰殺后,擺在一塊集中設祭,讓神明評比,看哪——家的大。澄海縣冠山鄉一帶鄉民,每年的賽大豬活動十分隆重,各家各戶各養一口大豬,等到賽神的日子一到,便宰殺祭祀神明。大豬宰殺之后,—字兒擺開,以便神明評比,其實是給觀看的人評比。特殊的是,每口大豬口里都放一個大柑。這個柑誰都可以去拿,誰拿了就意味著能夠得到好運氣。正月十九日潮州府城祭祀“玄天上帝”。這時,鄉里擺設各個祭壇,各家各戶將自家飼養的大鵝擺上進行評比,謂之“賽大鵝”。
    支公 支公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22~ 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南朝梁·劉孝標注引《高逸沙門傳》曰:“支遁字道林,河內林慮人,或曰陳留人,本姓關氏。少而任心獨往,風期高亮,家世奉法。嘗于余杭山沈思道行,泠然獨暢。年二十五始釋形入道。年五十三終于洛陽。” 釋義 晉高僧支遁 。字道林 ,時人也稱為“林公”。河內林慮人,一說陳留人。精研《莊子》與《維摩經》,擅清談。當時名流謝安、王羲之等均與為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支道林常養數匹馬。”余嘉錫箋疏:“《建康實録》八引《許玄度集》曰:‘遁字道林,常隱剡東山,不游人事,好養鷹馬,而不乘放,人或譏之,遁曰:“貧道愛其神駿。”’” 同源典故 支遁 支道林 林公 道林 示例 唐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詩:“卓絕道門秀,談玄乃支公。” 宋 蘇軾 《書辨才白雪堂壁》詩:“不辭清曉叩松扉,卻值支公久不歸。” 明 高啟 《南峰寺》詩:“懸燈照靜室,一禮支公影。” 唐 耿湋 《題藏公院》詩:“古院林公住,疏篁近井桃。俗年人見少,禪地自知高。”
    黃羲 黃羲 黃羲(1899-1979)福建仙游人,原名文清,又名文倩,號大蜚山人。是我國著名古典人物畫大師、著名美術教育家。年輕時便獲得海上名宿吳昌碩等人稱譽。后曾游藝并享譽臺灣藝壇。1936-1937年與其師黃賓虹先生參與鑒定故宮南遷書畫文物,并先後執教於上海美專、集美高藝與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把一生貢獻美術事業。他的藝術風格清逸、淳雅,筆墨精深,意境高遠。人物代表作有《高士》、《麻姑》、《王羲之》等。山水、花鳥則有《警露》《劉阮天臺采藥圖》等。同時還有論著、雕塑、篆刻、詩詞等傳世。
    肩摩 肩摩 肩摩 亦作“ 肩靡 ”。 1.肩與肩相摩,形容人多擁擠。《淮南子·齊俗訓》:“今之國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 漢 桓寬 《鹽鐵論·論菑》:“刑者肩靡於道,以己之所惡而施於人,是以國家破滅,身受其殃。” 宋 蘇洵 《申法》:“今也,采珠貝之民,溢於海濱;糜金之工,肩摩於列肆。” 清 閻爾梅 《出都門往游西山》詩:“自晨至午人肩摩,午后游人無覓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成》:“至邸,則鶉人肩摩於墀下。” 2.指靠近。 陳毅 《送舊友南歸》詩:“妙善隱蔽,與敵肩摩;我不出手,敵不知覺。”參見“ 肩摩轂擊 ”。
    黃羲 黃羲 黃羲(1899-1979)福建仙游人,原名文清,又名文倩,號大蜚山人。是我國著名古典人物畫大師、著名美術教育家。年輕時便獲得海上名宿吳昌碩等人稱譽。后曾游藝并享譽臺灣藝壇。1936-1937年與其師黃賓虹先生參與鑒定故宮南遷書畫文物,并先后執教于上海美專、集美高藝與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把一生貢獻美術事業。他的藝術風格清逸、淳雅,筆墨精深,意境高遠。人物代表作有《高士》、《麻姑》、《王羲之》等。山水、花鳥則有《警露》《劉阮天臺采藥圖》等。同時還有論著、雕塑、篆刻、詩詞等傳世。
    北固山 北固山 (鎮江三山名勝之一)北固山,鎮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甘露寺高踞峰顛,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傳始建于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廢屢建,寺內包括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規模雖不大,名氣卻不小。古往今來,來鎮江的游客,都喜歡到此一游,尋訪當年劉備招親的遺跡。
    高知 高知 高知縣位于日本四國島南部一級行政區。南臨太平洋,面積7,017平方公里,人口82.5萬(1990)。全縣79%為山地,自北向南逐漸降低。四國山地橫亙于北部,最高處瓶森山1,897米。溫暖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2,500毫米左右,最高達3,800多毫米。多森林。最南端足摺、室戶兩岬亞熱帶植物繁茂。富水力資源,建有大電站。高知縣有連綿險峻的高山地帶、被弓形的海岸線環抱著的土佐灣、以神秘景觀著稱的鐘乳洞龍河洞以及白砂青松、風景如畫的海濱“桂浜”等風景名勝。被看作日本最后一條清流的四萬十川保留著古老的河魚捕捉方法,河中游是乘坐皮艇順流觀光和冒險的好地方,游人不斷。以巨巖和亂礁而聞名的室戶岬北部,有白濱和生見海岸,不少人來這里進行海水浴和沖浪等海上體育活動。縣氣候溫暖潮濕,但北部山區冬季比較寒冷。
    黃胖 黃胖 “ 韓 ( 韓侂胄 )以春日宴族人于 西湖 ,因土為偶,名曰黃胖。以線系其首,累至數十人,游人以為土宜。” 清 趙翼 《詠火判官》:“只愁黃胖游春罷,碎作飛塵陌上空。”
    千山 千山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區)千山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千山為長白山支脈,主峰高708.3米,總面積72平方公里。 山峰總數為999座,其數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千山“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無處不幽”,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眾多游人的人間勝境,千山正門就可以看見兩行大字“南海八千路,遼東第一山”。 千山由近千座狀似蓮花的奇峰組成,自然風光十分秀麗。它雖無五岳之雄峻,卻有千峰之壯美,以獨特的群體英姿,像一幅無窮無盡的天然畫卷,展示在遼東大地上。“欲向青天數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這是清代詩人姚元之對千山的絕唱。千山亦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有人云:“識得關東千山秀,不看五岳也無悔”。
    玉女洗頭盆 玉女洗頭盆 玉女洗頭盆在華山中峰玉女祠南的崖石上,本為幾個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傳說是弄玉洗發的地方,故而得名。 關于洗頭盆的奇異,史志記述很多。王處一的《西岳華山志》記述,玉女祠前有五個石臼,臼中有水,紺碧澄鮮,旱不干,雨不溢。吳同春《太華雙游記》記述,用洗頭盆中的水洗發,頭發潤澤光滑。當地民間傳說,用盆中水洗發,可使脫發再生,白發再烏。無論此記述與傳說有多少真實性,然而游人對洗頭盆確實是向往有加,就連唐詩人杜甫也“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洗頭盆所在的巖石上,名人題刻較多,其中有王宏嘉的“窗虛五夜”等。
    玉女洗頭盆 玉女洗頭盆 玉女洗頭盆在華山中峰玉女祠南的崖石上,本為幾個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傳說是弄玉洗發的地方,故而得名。 關于洗頭盆的奇異,史志記述很多。王處一的《西岳華山志》記述,玉女祠前有五個石臼,臼中有水,紺碧澄鮮,旱不干,雨不溢。吳同春《太華雙游記》記述,用洗頭盆中的水洗發,頭發潤澤光滑。當地民間傳說,用盆中水洗發,可使脫發再生,白發再烏。無論此記述與傳說有多少真實性,然而游人對洗頭盆確實是向往有加,就連唐詩人杜甫也“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洗頭盆所在的巖石上,名人題刻較多,其中有王宏嘉的“窗虛五夜”等。
    黃胖 黃胖 “ 韓 ( 韓侂胄 )以春日宴族人于 西湖 ,因土為偶,名曰黃胖。以線系其首,累至數十人,游人以為土宜。” 清 趙翼 《詠火判官》:“只愁黃胖游春罷,碎作飛塵陌上空。”
    游笻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游人。
    峨眉山 峨眉山 (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處于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游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為蝕余山,介于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著花崗巖、變質巖及石灰巖,山頂部蓋有玄武巖。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鳳尾花 鳳尾花 鳳尾花即金星草。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先公帥 廣 , 崇寧 元年正月游 蒲澗 ,因 越 俗也。見游人簪鳳尾花。作口號,中一聯云:‘孤臣正泣龍須草,游子空簪鳳尾花。’”參見“ 鳳尾草 ”。
    花塢 花塢 《老殘游記》第二回(明湖居聽書):“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葉圣陶 《游了三個湖》:“回廊那一邊的種種好景致……花塢假山,游人全看過了。”
    畫舫 畫舫 畫舫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huà fǎng,指裝飾漂亮、美麗的游船,專供游人乘坐的船,語出唐 劉希夷《江南曲》之二。
    花塢 花塢 《老殘游記》第二回(明湖居聽書):“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葉圣陶 《游了三個湖》:“回廊那一邊的種種好景致……花塢假山,游人全看過了。”
    畫舫 畫舫 畫舫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huà fǎng,指裝飾漂亮、美麗的游船,專供游人乘坐的船,語出唐 劉希夷《江南曲》之二。
    鳳尾花 鳳尾花 鳳尾花即金星草。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先公帥 廣 , 崇寧 元年正月游 蒲澗 ,因 越 俗也。見游人簪鳳尾花。作口號,中一聯云:‘孤臣正泣龍須草,游子空簪鳳尾花。’”參見“ 鳳尾草 ”。
    車馬駢闐 車馬駢闐【解釋】車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熱鬧。【出處】唐·楊炯《晦日藥園詩序》:“衣冠雜沓,出城闕面盤游;車馬駢闐,俯河濱而帳飲。”【示例】游人盡歡,見~往還。 ◎《群英類選·〈八義記·公主賞燈〉》
    叱石 叱石 叱石,為明末大司馬黃公輔根據《黃大仙叱石成羊》的神話命名。“叱石松濤”,是新會八景之一。這里山勢雄偉,萬松勁秀,奇石滿布,幽谷清泉,廟字亭臺依山而建,綠樹成蔭,流水瀑漏,一派綠水青山、生機勃勃的景象。風景區既有古剎之雄偉,又有園林之風光。游人到此一睹“叱石成羊”、“天然石室”、“一洗紅塵”、“大雄寶殿”、“赤松黃大仙祠”、“太子亭”、“黃公輔祠”、“三元宮寶殿”等勝景,一聞谷里泉琴之聲、禪院鐘聲、小鳥啼鳴、松濤蕭蕭,使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旅游區內的叱石賓館設有客房。
    春賞 春賞 春賞,拼音:chūn shǎng 。指春色,春景,如詩云,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沐涼風冬聽雪,風花雪月辭歲,山水依舊情滿天。又指游人游賞春色。
    翠娥 翠娥 cuì é 翠娥 指美女。 唐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羅衣。” 宋 梅堯臣 《謝永叔答述舊之作和禹玉》:“金帶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燭侍吟窗。” 清 孫枝蔚 《采蓮歌》:“多少游人看翠娥,船歸羞和采蓮歌。”
    鳳池山 鳳池山 鳳池山是位于通山縣通羊城區南側層巒疊嶂、風姿旖旎的山峰。它以奇特的地貌、幽雅的景致吸引著眾多游人前來觀光、休閑,是名揚荊楚的省級森林公園。多少年來,鳳池山以其秀麗無限的自然風光、深厚久遠的文化底蘊,成為九宮山下一處融自然美、人文美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山塘 山塘 屋頂山塘是指位于人口居住地上游、如失事將直接造成下游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的山塘。
    玩憇 玩憇 wán qì 玩憇 游玩休息。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十二日》:“四壁繪畫,皆云出 辣飛爾 之手,鋪設宏麗,錦幕四遮,亦游人玩憇之所也。”
    春賞 春賞 春賞,拼音:chūn shǎng 。指春色,春景,如詩云,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沐涼風冬聽雪,風花雪月辭歲,山水依舊情滿天。又指游人游賞春色。
    狄斯奈樂園 辭典解釋狄斯奈樂園  dí sī nài lè yuán     美國娛樂大王華德.狄斯奈于西元一九五五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開辟的一所兒童游樂園地。全園分成主街、冒險島、邊疆、幻想城、明日世界五個區,布置兒童故事書上的各種仙境與幻境,將教育、人生、新知與舊聞揉合一處,予游人歡樂與啟示。近年又在日本東京、佛羅里達州奧倫多市及法國巴黎市附近分設樂園。也譯作「狄斯耐樂園」。
    遊笻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游人。
    杏花 杏花 (植物)杏花(學名:Prunus armeniaca),一種花,又稱杏子,是杏屬李亞科植物,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杏花單生,先葉開放,花瓣白色或稍帶紅暈,是中國著名的觀賞樹木。杏可配植于庭前、墻隅、道路旁、水邊,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是春季主要的觀賞樹種。杏的學名指出:西方人對杏的認識,乃源于亞美尼亞,事實上,杏廣布于東亞及中亞。其可采用播種或嫁接繁殖等種植方法,一般入藥的杏,就是杏的果仁,有生津、解毒、清熱之效用。初夏成熟。杏樹原產中國,分布很廣。樹齡長,可活一百年以上,既能采果又能賞花,在果木生產和城市美化上都處重要地位。每年3-4月份,各地會舉辦杏花節,為游人踏青、郊游及攝影提供好去處。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數百年問世的《管子》中就有記載,因此,至少在我國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
    鳳池山 鳳池山 鳳池山是位于通山縣通羊城區南側層巒疊嶂、風姿旖旎的山峰。它以奇特的地貌、幽雅的景致吸引著眾多游人前來觀光、休閑,是名揚荊楚的省級森林公園。多少年來,鳳池山以其秀麗無限的自然風光、深厚久遠的文化底蘊,成為九宮山下一處融自然美、人文美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車馬駢闐 【解釋】車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熱鬧。【出處】唐·楊炯《晦日藥園詩序》:“衣冠雜沓,出城闕面盤游;車馬駢闐,俯河濱而帳飲。”【示例】游人盡歡,見~往還。 ◎《群英類選·〈八義記·公主賞燈〉》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游人的詞語:1. 旅客;2. 游客;3. 觀光客;4. 旅游者;5. 旅人;6. 行者;7. 旅行家;8. 游人;9. 驢友;10. 背包客;11. 自助游者;12. 旅游愛好者;13. 旅游達人;14. 愛旅游的人;15. 旅游狂熱者;16. 旅游迷;17. 旅游探險家;18. 環球旅行者;19. 旅游志愿者;20. 旅游專家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