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廣場的詞語
形容廣場的詞語:1. 寬闊的;2. 繁華的;3. 熱鬧的;4. 美麗的;5. 公共的;6. 綠色的;7. 市中心的;8. 大型的;9. 時尚的;10. 清新的;11. 燈火輝煌的;12. 歷史悠久的;13. 舒適的;14. 緊湊的;15. 精致的;16. 人流如織的;17. 有特色的;18. 著名的;19. 高大上的;20. 熱愛的
形容廣場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凱旋門 | 凱旋門 (法國巴黎建筑)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法語: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因為凱旋門建成后,給交通帶來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紀中葉,環繞凱旋門一周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80米寬,呈放射狀,就像明星發出的燦爛光芒,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凱旋門也稱為“星門”。凱旋門就位于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 凱旋門的設計人原來是夏格朗與賴蒙,因意見不合,兩年后賴蒙辭去,于是凱旋門最后按照夏格朗的設計完成。由法國國家古跡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
凱旋門 | 凱旋門 (法國巴黎建筑)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法語: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因為凱旋門建成后,給交通帶來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紀中葉,環繞凱旋門一周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80米寬,呈放射狀,就像明星發出的燦爛光芒,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凱旋門也稱為“星門”。凱旋門就位于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 凱旋門的設計人原來是夏格朗與賴蒙,因意見不合,兩年后賴蒙辭去,于是凱旋門最后按照夏格朗的設計完成。由法國國家古跡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
街頭劇 | 街頭劇 街頭劇也稱廣場劇,適合于街頭、田頭、場頭演出的短劇。不受舞臺和劇場條件限制,適合于街頭廣場演出。街頭劇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鼓動性、時效性、通俗性。特點是演出方式靈活,劇本短小精悍,能夠及時反應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進行宣傳鼓動工作。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流傳較廣,多以群眾關心的政治斗爭為題材,常能鼓勵觀眾與演出者融為一體,如《放下你的鞭子》。 由于它不受舞臺、燈光、布景、音樂的限制,因此深受群眾戲劇愛好者的喜愛,又因為它能夠真實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所以擁有眾多的觀眾。 |
街頭劇 | 街頭劇 街頭劇也稱廣場劇,適合于街頭、田頭、場頭演出的短劇。不受舞臺和劇場條件限制,適合于街頭廣場演出。街頭劇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鼓動性、時效性、通俗性。特點是演出方式靈活,劇本短小精悍,能夠及時反應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進行宣傳鼓動工作。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流傳較廣,多以群眾關心的政治斗爭為題材,常能鼓勵觀眾與演出者融為一體,如《放下你的鞭子》。 由于它不受舞臺、燈光、布景、音樂的限制,因此深受群眾戲劇愛好者的喜愛,又因為它能夠真實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所以擁有眾多的觀眾。 |
曠場 | 曠場 kuàng chǎng 曠場(曠場) 廣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十字街間,曠場兩面,一排一排小攤子。” 周立波 《紀念》:“凄厲的夜風里,窗下的曠場上,蟋蟀在鳴叫。” |
曠場 | 曠場 kuàng chǎng 曠場(曠場) 廣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十字街間,曠場兩面,一排一排小攤子。” 周立波 《紀念》:“凄厲的夜風里,窗下的曠場上,蟋蟀在鳴叫。” |
迥場 | 迥場 迥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ǒng chǎng,是指廣場。 |
炮場 | 炮場 炮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pào chǎng,是指用以演習發炮的廣場。 |
迥場 | 迥場 迥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ǒng chǎng,是指廣場。 |
廣場劇 | 即街頭劇。一種不受舞臺和劇場條件限制,適合廣場﹑街頭宣傳演出的戲劇形式。 |
豎立 | 豎立 豎立,指為使物體與地面垂直而立。如:紀念塔豎立在廣場上。 |
攤子 | 攤子 攤子,指設在路旁、廣場上無鋪面的售貨處。 |
攤子 | 攤子 攤子,指設在路旁、廣場上無鋪面的售貨處。 |
豎立 | 豎立 豎立,指為使物體與地面垂直而立。如:紀念塔豎立在廣場上。 |
城雕 | 城雕 城雕,是漢語詞匯,拼音是chéng diāo,是指以硬質材料制成的設置于城市空間(如廣場﹑公園﹑綠地﹑街道旁或建筑物前等)的室外雕塑。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復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電瓶車 | 電瓶車 電瓶車我們又稱為“電動車”,它是由蓄電池(電瓶)提供電能,由電動機(直流、交流,串勵、他勵)驅動的純電動機動車輛。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普及。 目前國內的電瓶車主要用于觀光載客、治安巡邏、搬運貨物之用,電動觀光車的主要用途是在公園、景區、休閑度假村、大學、醫院、高爾夫球場、房地產公司等場所用作載客,電動巡邏車主要用途是在車站廣場、人流密集場所進行治安巡邏,電動搬運車的主要用途是在工廠、港口碼頭、物流庫房等。電動環衛車主要用途是用于清理場地、清洗路面、轉運垃圾等使用。電瓶車使用壽命一般為8至12年,其蓄電池使用壽命一般為1-4年(視使用維護情況) |
電瓶車 | 電瓶車 電瓶車我們又稱為“電動車”,它是由蓄電池(電瓶)提供電能,由電動機(直流、交流,串勵、他勵)驅動的純電動機動車輛。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普及。 目前國內的電瓶車主要用于觀光載客、治安巡邏、搬運貨物之用,電動觀光車的主要用途是在公園、景區、休閑度假村、大學、醫院、高爾夫球場、房地產公司等場所用作載客,電動巡邏車主要用途是在車站廣場、人流密集場所進行治安巡邏,電動搬運車的主要用途是在工廠、港口碼頭、物流庫房等。電動環衛車主要用途是用于清理場地、清洗路面、轉運垃圾等使用。電瓶車使用壽命一般為8至12年,其蓄電池使用壽命一般為1-4年(視使用維護情況) |
城市 | 城市 (地理學名詞)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并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城”主要是為了防衛,并且用城墻等圍起來的地域。《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外為之廓”。“市”則是指進行交易的場所,“日中為市”。這兩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嚴格地說,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一個區域作為城市必須有質的規范性。 截至2016年末,中國城市數量達到657個。 |
羅馬廣場 | 辭典解釋羅馬廣場 luó mǎ guǎng cháng 古羅馬最重要的一個廣場。為拉丁語 Forum Romanum的音譯。位于帕拉丁和卡彼托里恩山丘間的低地,是共和國時期公眾集會、審判、斗劍的場所。帝國時期成為主要宗教儀式和世俗活動的場所,有許多宏偉的神廟和紀念建筑。 |
布魯塞爾 |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Brussels)是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歐盟,EU)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總部駐地,有歐洲的首都之稱。另外也是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及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的日常會議舉辦城市。 布魯塞爾位于塞納河畔,北部是低平的弗蘭德平原,南部是略有起伏的布拉邦特臺地,平均海拔58米。上城依坡而建,為行政區,主要名勝有路易十六式建筑風格的王宮、皇家廣場、埃格蒙宮、國家宮、皇家圖書館、現代古代藝術博物館。下城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市中心的“大廣場”周圍屹立著許多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筑,其中以市政廳較為壯觀。 布魯塞爾擁有全歐洲最精美的建筑和博物館、摩天大樓跟中世紀古建筑相得益彰。整座城市以皇宮為中心,沿“小環”而建,游覽以步行為佳。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使用者占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語、阿拉伯語等語言也被布魯塞爾的穆斯林廣泛使用。 在歐洲聯盟的四個主要機構中,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于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 |
旗桿 | 旗桿 旗桿是一種用于各種礦廠、企事業單位、生活小區、車站、海關碼頭、學校、體育場館、高級酒店、城市廣場等等做為一種標識而樹立,旗桿為分專業旗桿 注水旗桿、刀旗旗桿、不銹鋼電動旗桿、不銹鋼錐形旗桿、變徑旗桿、室內旗桿、廣場旗桿、房頂旗桿等。 |
新德里 | 新德里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德里人口達到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游業。 新德里位于印度的西北部,東經77度,北緯28度,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方附近。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恒河平原。新德里是在古老的德里城基礎上擴建而成,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后成為首都。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n Gate),印度門以南為新德里,印度門以北為老德里。 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城市街道成輻射狀、蛛網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偉的建筑群大多集中于市中心。政府主要機構集中在市區從總統府到印度門之間綿延幾公里的寬闊大道兩旁。國會大廈為大圓盤式建筑,四周繞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圓柱,是典型中亞細亞式的建筑,但屋檐和柱頭的雕飾又全部為印度風格。總統府的屋頂是個巨大的半球形結構,鮮明地帶有莫臥兒王朝的遺風。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場建筑新巧,呈圓盤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業中心。 新德里還是全國交通的中心,有5條國家級公路、6條鐵路與全國各地相通,還建有兩座機場。 |
旗桿 | 旗桿 旗桿是一種用于各種礦廠、企事業單位、生活小區、車站、海關碼頭、學校、體育場館、高級酒店、城市廣場等等做為一種標識而樹立,旗桿為分專業旗桿 注水旗桿、刀旗旗桿、不銹鋼電動旗桿、不銹鋼錐形旗桿、變徑旗桿、室內旗桿、廣場旗桿、房頂旗桿等。 |
賞心亭 | 賞心亭 賞心亭位于南京市秦淮區水西門廣場西側外,是一處歷史名勝,宋代的金陵勝跡,歷代文人均有登臨懷古。賞心亭始建于宋代,由丁謂所建,曾是南京水西門內一處名勝,曾數毀數建。陸游和辛棄疾等古代文學大家都曾登臨覽勝,賦詩填詞。 在歷史考證和現場調查的基礎上,并經專家論證,并參照《營造法式》等宋代建筑書籍和現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在水西門西廣場復建賞心亭,建筑風格延續秦淮風光帶的明清建筑風格,采用宋代官式風格,八角歇山頂,灰筒瓦屋面。 |
布魯塞爾 |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Brussels)是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歐盟,EU)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總部駐地,有歐洲的首都之稱。另外也是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及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的日常會議舉辦城市。 布魯塞爾位于塞納河畔,北部是低平的弗蘭德平原,南部是略有起伏的布拉邦特臺地,平均海拔58米。上城依坡而建,為行政區,主要名勝有路易十六式建筑風格的王宮、皇家廣場、埃格蒙宮、國家宮、皇家圖書館、現代古代藝術博物館。下城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市中心的“大廣場”周圍屹立著許多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筑,其中以市政廳較為壯觀。 布魯塞爾擁有全歐洲最精美的建筑和博物館、摩天大樓跟中世紀古建筑相得益彰。整座城市以皇宮為中心,沿“小環”而建,游覽以步行為佳。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使用者占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語、阿拉伯語等語言也被布魯塞爾的穆斯林廣泛使用。 在歐洲聯盟的四個主要機構中,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于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 |
賞心亭 | 賞心亭 賞心亭位于南京市秦淮區水西門廣場西側外,是一處歷史名勝,宋代的金陵勝跡,歷代文人均有登臨懷古。賞心亭始建于宋代,由丁謂所建,曾是南京水西門內一處名勝,曾數毀數建。陸游和辛棄疾等古代文學大家都曾登臨覽勝,賦詩填詞。 在歷史考證和現場調查的基礎上,并經專家論證,并參照《營造法式》等宋代建筑書籍和現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在水西門西廣場復建賞心亭,建筑風格延續秦淮風光帶的明清建筑風格,采用宋代官式風格,八角歇山頂,灰筒瓦屋面。 |
打野呵 | 打野呵 宋代露天演出百戲伎藝的市語。宋代都市中瓦舍勾欄形成以后,民間各種伎藝人多在勾欄內演出,因而許多勾欄也就成為伎藝人賣藝的固定場所。不在勾欄內演出,只在街頭空地或廣場上作場賣藝,稱為“打野呵”,流動演出的伎藝人則稱為“路歧人”。 |
大媽 | 大媽 大媽,一般指伯父的妻子,又稱伯母,大娘。大媽是對一些大齡婦女的稱呼。大媽通常是一個快樂的群體,比如在廣場上跳舞的老年婦女,稱為廣場舞大媽。 |
方州 | 方州 (南京方州)方州是南京在隋朝時期的一個州,治所位于今南京市六合區方山(六合區橫梁街道東部),今六合區有“方州廣場”、“方州廣場站”、“方州路”、“方州花園”等以“方州”命名的地名。 方州 (詞語釋義)5.古地名,即方州,今四川省金城鎮. 金城鎮現屬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轄建制鎮,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大人口建制鎮(詳見2013年8月1日版,《華西都市報——金城鎮,建在山腰的西南第一大鎮》。 |
下馬席 | 下馬席 烏蘭巴托市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爾渾河支流圖拉河畔,海拔1351m。這里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最低氣溫達-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年平均氣溫-2.9℃。烏蘭巴托南北兩面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圖拉河從城南的博格多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東西兩面為廣闊的草原,也是城市發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區坐落在圖拉河北岸。市區沿著圖拉河布局,呈狹長形,西部有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市區南面有蒙古的圣山,山頂有蒙古人民革命紀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蒙古議會大樓,總統府和人民廣場。目前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商業設施均較不發達,市區內四處可見大片的蒙古包和簡易的木板房。烏蘭巴托也是蒙古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連接中俄的鐵路貫穿烏蘭巴托,北至蘇赫-巴托爾,南抵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二連浩特市。 |
下馬席 | 下馬席 烏蘭巴托市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爾渾河支流圖拉河畔,海拔1351m。這里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最低氣溫達-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年平均氣溫-2.9℃。烏蘭巴托南北兩面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圖拉河從城南的博格多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東西兩面為廣闊的草原,也是城市發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區坐落在圖拉河北岸。市區沿著圖拉河布局,呈狹長形,西部有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市區南面有蒙古的圣山,山頂有蒙古人民革命紀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蒙古議會大樓,總統府和人民廣場。目前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商業設施均較不發達,市區內四處可見大片的蒙古包和簡易的木板房。烏蘭巴托也是蒙古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連接中俄的鐵路貫穿烏蘭巴托,北至蘇赫-巴托爾,南抵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二連浩特市。 |
大媽 | 大媽 大媽,一般指伯父的妻子,又稱伯母,大娘。大媽是對一些大齡婦女的稱呼。大媽通常是一個快樂的群體,比如在廣場上跳舞的老年婦女,稱為廣場舞大媽。 |
草皮 | 草皮 草皮,體育場、足球場、廣場綠地等鋪設的人工培育的綠色植物。連帶薄薄的一層泥土鏟下來的草,用來鋪成草坪,美化環境,或鋪在堤岸表面,防止沖刷。草皮的種類則是75%的細葉草配25%的大葉草。世界杯球場的草皮是一種“人工合成”草皮,即按專家配方人為地將不同的自然草皮合成在一起,其中大約有70%是圓錐花序狀的草,大約有30%是牧草。2006年世界杯球場所需的草皮一部分在德國當地的達姆施塔特市培育,另一部分則在荷蘭的海蒂森市栽培。 |
扒竊 | 扒竊 司法實踐中一般理解為在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竊取他人隨身攜帶的財物的行為為扒竊。(并不限于秘密竊取)刑法修正案(八),明確將扒竊以列舉的方式成為盜竊罪的罪狀之一,是行為犯罪,只要實施了扒竊行為,就構成犯罪,不論竊得財物多少。認定扒竊行為,應重要把握兩個特點: 一是地點性特征,即發生的地點是車站、碼頭、廣場、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或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 二是扒竊的對象是受害人隨身攜帶的財物,既包括帶在當事人身上的財物,如口袋中的錢包、手機等,也包括隨身帶在身邊,伸手可及的地方的財物,如當事人吃飯時放在餐桌上的手機、掛在椅子背上衣服中的錢包等。 |
扒竊 | 扒竊 司法實踐中一般理解為在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竊取他人隨身攜帶的財物的行為為扒竊。(并不限于秘密竊取)刑法修正案(八),明確將扒竊以列舉的方式成為盜竊罪的罪狀之一,是行為犯罪,只要實施了扒竊行為,就構成犯罪,不論竊得財物多少。認定扒竊行為,應重要把握兩個特點: 一是地點性特征,即發生的地點是車站、碼頭、廣場、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或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 二是扒竊的對象是受害人隨身攜帶的財物,既包括帶在當事人身上的財物,如口袋中的錢包、手機等,也包括隨身帶在身邊,伸手可及的地方的財物,如當事人吃飯時放在餐桌上的手機、掛在椅子背上衣服中的錢包等。 |
江界 | 江界 (朝鮮城市)江界市 北朝鮮慈江道的道政府所在地。 自然地理: 將子江:發源于慈江道的“龍林郡”之一個峽谷,流入鴨綠江,全長230多公里,是北朝鮮慈江道的第一大江。 基中“將子江”流經江界市中心一段的江畔夜景,被譽為北朝鮮的先軍八景之一。沿岸經過立有金日成先生銅像的廣場輝煌的燈火、江畔林立的住宅樓宇的燈光、柔和的路燈、彷似浮在江面上游船的“江界雞肉湯館”等服務網點及各種建筑耀眼的燈光,猶如夜空的繁星落在這里,使整個江界市街一片輝煌。 主要建筑: 將子江夜游:先軍八景之一,欣賞江畔的不夜城。 仁風樓(Inphung Pavilion):位于“忠誠洞”。始建于公元1472年,重建于公元1680年,是一個“點將臺”。被譽為朝鮮關西八景之一。 江界旅店(展覽館):金日成先生在朝鮮獨立前光顧過三次;朝鮮獨立后光顧過兩次。它是木板瓦的普通平房,原設有6間“客房”及一間廚房。 江界仁風旅館:位于“將子江”畔,風光如畫。10層建筑,可容納1,000多人。旅館自產電力,解決旅館所需電力,用電取暖的火坑給人印象頗深。 工業: 在1945年,由于“禿魯江水電站”落成,大量電力供應令制造業迅速發展,擁有礦業,生產銅、鋅和石墨等貴價金屬,以及煤。 亦設有“養雞場”、基礎食品廠、“兔子種畜場”等食品工業。 江界 (漢語詞匯)江界是個漢語詞匯,有江水形成的天然分界和沿江地區兩種含義,出自《宋史·祁廷訓傳》。 |
橫幅 | 橫幅 橫幅在古代書法中是一種規格,現代做的橫幅往往是宣傳橫幅,有網站上的橫幅(banner),有大街上、廣場上、大門前常能看到的橫幅。由于成本低廉,卻能起到很好的宣傳廣告作用,被廣泛地使用。 |
橫幅 | 橫幅 橫幅在古代書法中是一種規格,現代做的橫幅往往是宣傳橫幅,有網站上的橫幅(banner),有大街上、廣場上、大門前常能看到的橫幅。由于成本低廉,卻能起到很好的宣傳廣告作用,被廣泛地使用。 |
活報劇 | 活報劇 以應時性、時事性為特征的戲劇類型。這類劇目能及時反映時事以達到宣傳的目的,就像“活的報紙”。中國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活報劇演出,在戰爭時期更為流行。演出時,常常把人物漫畫化,并插有宣傳性的議論。活報劇多在街頭、廣場演出,也可在劇場演出。 |
活報劇 | 活報劇 以應時性、時事性為特征的戲劇類型。這類劇目能及時反映時事以達到宣傳的目的,就像“活的報紙”。中國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活報劇演出,在戰爭時期更為流行。演出時,常常把人物漫畫化,并插有宣傳性的議論。活報劇多在街頭、廣場演出,也可在劇場演出。 |
發誓 | 發誓 (鐘嘉欣演唱歌曲)《發誓》是香港流行女歌手鐘嘉欣的一首粵語歌曲,由陳詩慧作詞,鄧志偉作曲,鐘嘉欣演唱。收錄于專輯《一人晚餐,二人世界》中,發行于2008年10月21日。 TVB電視劇《搜神傳》片尾曲。鐘嘉欣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其下藝員,為無線電視演出的劇集逾十部。鐘嘉欣出生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楓樹嶺鎮,家中有一位哥哥與一位姐姐。2002年,在溫哥華的譚普敦中學畢業。后來,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同年,她在英屬哥倫比亞省本拿比市麗晶廣場所舉辦的選美比賽得到第一名。第一次參與演出的電影是《十分愛》。發表了第一張歌曲集《一人晚餐,二人世界》。代表作:《家好月圓》、《迎妻接福》、《隨時候命》、《皆大歡喜時裝版》、《溏心風暴》等。 發誓 (詞語解釋)發誓,是漢語詞匯,出自《法苑珠林》,解釋為發出誓言。 |
緑地 | 綠地 綠地城市規劃術語標準中指出,城市綠地是指城市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 綠地是城市綠地的簡稱,主要分為大類、中類、小類三個層次。具體分類因參考《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 城市用地可分為: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面及其他用地 |
午朝門 | 午朝門 午朝門,正式名稱為午門,是明南京故宮的正南門,因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現位于南京午朝門公園內,午門前為御道街,是明代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御街和御道。 午門為三孔門券兩邊有雙闋建筑,上部木構儀鳳樓現已經存,石柱礎保存完好,兩側雙闕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營造明故宮機場遭到拆除,漢白玉須彌座和三孔券門均保存完好。 2006年5月,南京午朝門所在內的明故宮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2月,國家文物局展開午門廣場環境整治等保護工程。 |
隕集 | 隕集 yǔn jí ㄧㄨㄣˇ ㄐㄧˊ 隕集(隕集) 下落聚集。《楚辭·劉向<九嘆·遠逝>》:“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隕集。” 王逸 注:“隕,下也。集,會也。” 下落聚集。 下落: 1.著落;歸屬。 2.去處;去向。 3.究竟;分曉。 4.下降。 5.處置;對付。 6.傷害。 7.奚落。 聚集: 集合;湊在一起:聚集力量ㄧ聚集資金ㄧ廣場上聚集了很多人。 ●隕(隕)yǔn ㄩㄣˇ 墜落:隕落。隕滅。隕星。隕石。隕鐵。 毀壞。 古同“殞”,死亡。 ●集jí ㄐㄧˊ 群鳥棲止于樹上:“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聚合,會合:聚集。集合。集會。集體。集團。集訓。集散。集資。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會合許多著作編成的書:集子。文集。詩集。選集。全集。 大型圖書中可以相對獨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說、一部電影、電視劇中相對獨立的段落:上集。第五集。 定期交易的市場:集市。趕集。 中國古代圖書的四部分類法:集部。經史子集。 成就,成功:大業未集。 數學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屬性的事物的總體:子集。交集。 古同“輯”,和睦。 姓。 |
紙影戲 | 紙影戲 紙影戲,俗稱皮猴戲,是用皮革或紙板平面雕刻成各種人物形狀,透過燈光在棚窗紙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種戲劇形式。至清末,改影現為形現,將原皮革或紙版平面雕形改為木偶立體造型,木偶背部和兩手各穿一根鐵線,以供操縱表演。低影改為木偶,但潮人習慣仍稱為紙影戲。 “紙影”是潮汕農村一種特別廣泛流行的文娛方式之一。每逢祭神的日子,人們往往請來演紙影的戲班,在神廟前面,在村頭街尾的廣場上搭棚做戲,既敬神也娛人。 |
發誓 | 發誓 (鐘嘉欣演唱歌曲)《發誓》是香港流行女歌手鐘嘉欣的一首粵語歌曲,由陳詩慧作詞,鄧志偉作曲,鐘嘉欣演唱。收錄于專輯《一人晚餐,二人世界》中,發行于2008年10月21日。 TVB電視劇《搜神傳》片尾曲。鐘嘉欣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其下藝員,為無線電視演出的劇集逾十部。鐘嘉欣出生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楓樹嶺鎮,家中有一位哥哥與一位姐姐。2002年,在溫哥華的譚普敦中學畢業。后來,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同年,她在英屬哥倫比亞省本拿比市麗晶廣場所舉辦的選美比賽得到第一名。第一次參與演出的電影是《十分愛》。發表了第一張歌曲集《一人晚餐,二人世界》。代表作:《家好月圓》、《迎妻接福》、《隨時候命》、《皆大歡喜時裝版》、《溏心風暴》等。 發誓 (詞語解釋)發誓,是漢語詞匯,出自《法苑珠林》,解釋為發出誓言。 |
公判 | 公判 公判,指公開宣判,就是法院在群眾大會上向當事人和公眾宣布案件的判決。各地形式不一,有的是在審判機關正常的庭審結束后在群眾集會上一并宣讀多名被告人的有罪判決書,有的是將庭審過程擺在廣場等集會場所,當眾開展庭審活動并宣判。 |
綠地 | 綠地 綠地城市規劃術語標準中指出,城市綠地是指城市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 綠地是城市綠地的簡稱,主要分為大類、中類、小類三個層次。具體分類因參考《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 城市用地可分為: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面及其他用地 |
立部伎 | 立部伎 立部伎是中國古代舞蹈,屬于唐代宮廷樂舞之一。“殿庭宴用立奏”(《新唐書?禮樂志》)。在堂下(庭院、廣場)表演。演出規模大,場面宏偉豪華。舞者多至180人,少則64人。其內容,除《太平樂》外,其余各部都是歌頌皇帝的武功與文德的。舞蹈繼承、吸收了前代傳統和民間形式。其中一些樂舞,如《破陣樂》等影響深遠,流傳中外,東傳日本,名揚印度,《太平樂》采用的《獅子舞》,《圣壽樂》采用的《字舞》至今流傳民間。晚唐,《立部伎》表演“百戲”雜技等。白居易《立部伎》詩:“立部伎,鼓笛喧,舞雙劍,弄七丸,巨索,掉長竿。”表演《立部伎》節目的藝人技術水平不如《坐部伎》高。習《坐部伎》不成,改習《立部伎》,習《立部伎》又不成,則改習“雅樂”(白居易《立部伎》詩、《新唐書·禮樂志》)。依據《通典》、《舊唐書?音樂志》、《新唐書?禮樂志》、《唐會要》、《樂府雜錄》等有關記載,將《立部伎》各樂部的樂舞制度等。 |
綠地 | 綠地 綠地城市規劃術語標準中指出,城市綠地是指城市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 綠地是城市綠地的簡稱,主要分為大類、中類、小類三個層次。具體分類因參考《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 城市用地可分為: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面及其他用地 |
公科地 | 指公共場所;廣場。 |
午朝門 | 午朝門 午朝門,正式名稱為午門,是明南京故宮的正南門,因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現位于南京午朝門公園內,午門前為御道街,是明代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御街和御道。 午門為三孔門券兩邊有雙闋建筑,上部木構儀鳳樓現已經存,石柱礎保存完好,兩側雙闕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營造明故宮機場遭到拆除,漢白玉須彌座和三孔券門均保存完好。 2006年5月,南京午朝門所在內的明故宮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2月,國家文物局展開午門廣場環境整治等保護工程。 |
鉆天楊 | 鉆天楊 (植物)鉆天楊,學名Populus nigra var. italica (Moench) Koehne,別名美楊、美國白楊,原產意大利國家,廣植歐、亞、美洲。樹皮暗灰褐色,老時溝裂;芽長卵形,先端長漸尖,淡紅色,富粘質。樹冠圓柱狀,樹形高聳挺拔,姿態優美;可叢植、列植于草坪、廣場、學校、醫院等地。還可營造防護林。樹皮可入藥用來治感冒、風濕疼痛、腳氣腫、燒燙傷等有比較好的功效。 |
隕集 | 隕集 yǔn jí ㄧㄨㄣˇ ㄐㄧˊ 隕集(隕集) 下落聚集。《楚辭·劉向<九嘆·遠逝>》:“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隕集。” 王逸 注:“隕,下也。集,會也。” 下落聚集。 下落: 1.著落;歸屬。 2.去處;去向。 3.究竟;分曉。 4.下降。 5.處置;對付。 6.傷害。 7.奚落。 聚集: 集合;湊在一起:聚集力量ㄧ聚集資金ㄧ廣場上聚集了很多人。 ●隕(隕)yǔn ㄩㄣˇ 墜落:隕落。隕滅。隕星。隕石。隕鐵。 毀壞。 古同“殞”,死亡。 ●集jí ㄐㄧˊ 群鳥棲止于樹上:“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聚合,會合:聚集。集合。集會。集體。集團。集訓。集散。集資。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會合許多著作編成的書:集子。文集。詩集。選集。全集。 大型圖書中可以相對獨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說、一部電影、電視劇中相對獨立的段落:上集。第五集。 定期交易的市場:集市。趕集。 中國古代圖書的四部分類法:集部。經史子集。 成就,成功:大業未集。 數學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屬性的事物的總體:子集。交集。 古同“輯”,和睦。 姓。 |
中庭 | 中庭 (詞匯解釋)古希臘住宅正中由回廊和房間圍繞而成的庭院。近現代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成為旅館中多層的室內大廳,后又被廣泛地運用在辦公樓、購物中心等各類大中型公共建筑中,又稱為四季廳或共享大廳。中庭頂部可用輕型網架結構上鋪玻璃做成,有的還做成活動式玻高頂。中庭內常常采用一些室外公共空間的布置手法和特征,如綠化、噴泉、路燈、座椅、類似廣場的地面鋪裝等,創造出個供人們共享的室內的公共空間,因而又被稱為室內的城市空間,是當代流行的建筑空間形式之一。 |
公共休閒環境 | 辭典解釋公共休閑環境 gōng gòng xiū xián huán jìng 為使社會大眾紓解心理壓力、平衡身心健康,可供社區娛樂或大眾交誼的活動場所。如公園、名勝、廣場等均屬之。 |
紙影戲 | 紙影戲 紙影戲,俗稱皮猴戲,是用皮革或紙板平面雕刻成各種人物形狀,透過燈光在棚窗紙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種戲劇形式。至清末,改影現為形現,將原皮革或紙版平面雕形改為木偶立體造型,木偶背部和兩手各穿一根鐵線,以供操縱表演。低影改為木偶,但潮人習慣仍稱為紙影戲。 “紙影”是潮汕農村一種特別廣泛流行的文娛方式之一。每逢祭神的日子,人們往往請來演紙影的戲班,在神廟前面,在村頭街尾的廣場上搭棚做戲,既敬神也娛人。 |
鑽天楊 | 鉆天楊 (植物)鉆天楊,學名Populus nigra var. italica (Moench) Koehne,別名美楊、美國白楊,原產意大利國家,廣植歐、亞、美洲。樹皮暗灰褐色,老時溝裂;芽長卵形,先端長漸尖,淡紅色,富粘質。樹冠圓柱狀,樹形高聳挺拔,姿態優美;可叢植、列植于草坪、廣場、學校、醫院等地。還可營造防護林。樹皮可入藥用來治感冒、風濕疼痛、腳氣腫、燒燙傷等有比較好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