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山的詞語
形容天山的詞語:巍峨、雄偉、壯觀、神秘、蒼茫、浩瀚、峻峭、險峻、秀美、優美、奇特、遼闊、深邃、古老、神圣、燦爛、絕美、壯麗、恢弘、宏偉。
形容天山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天山 | 天山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歐亞大陸腹地,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呈東西走向,綿延中國境內1700千米,占地57萬多平方千米,占新疆全區面積約1/3。中國境內的天山山脈把新疆大致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準噶爾盆地。托木爾峰是天山山脈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于天山。 2013年6月21日,中國境內天山的托木爾峰、喀拉峻-庫爾德寧、巴音布魯克、博格達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2017年7月10—17日,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就西部天山山脈申遺在內的6個自然遺產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境內天山山脈由三列平行的褶皺山脈組成,山勢西高東低,山體寬廣。天山北脈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博羅科努山、博格達山等;天山中脈(主干)有阿拉喀爾山、那拉提山、艾爾溫根山、霍拉山等;天山南脈有科克沙爾山、哈爾克山、貼爾斯克山、喀拉鐵克山等。 |
三箭定天山 | 三箭定天山 三箭定天山,典出《新唐書.薛仁貴傳》:“詔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時九姓眾十余萬,令驍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輒殺三人,于是虜氣懾,皆降……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后以“三箭定天山”謂大將武藝高強,聲威服人。 |
弓掛天山 | 弓掛天山 弓掛天山指唐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
弓掛天山 | 弓掛天山 弓掛天山指唐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
塔里木盆地 |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維吾爾語:????? ?????????? )位于中國新疆南部,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處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構造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盆地地勢西高東低,微向北傾,舊羅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點。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緣,水向東流。 盆地地貌呈環狀分布,邊緣是與山地連接的礫石戈壁,中心是遼闊沙漠,邊緣和沙漠間是沖積扇和沖積平原,并有綠洲分布。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為居世界第2位的流動沙漠。塔里木盆地屬于暖溫帶氣候,年均溫9~11℃,無霜期超過200天。自然災害主要是風沙和干熱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為主,盆地邊緣沙丘南移現象嚴重。 盆地水分主要來自西風氣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無法形成徑流,較大河流有南部的葉爾羌、克孜勒、蓋孜、和田、克里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蘇、臺蘭、渭干、庫車及開都(下游稱孔雀)等河。盆地地下水的補給主要來自河床、渠道及田間滲漏,地下水動儲量為110~148億立方米。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侖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龜裂性土和殘余鹽土,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北麓則以石膏鹽盤棕色荒漠土為主。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分別約占全國油、氣資源蘊藏量的1/6和1/4。 |
白山 | 白山 (吉林省地級市)白山市是吉林省下轄地級市,位于吉林長白山西側,東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相鄰;西與通化接壤;北與吉林毗連;南與朝鮮惠山市隔鴨綠江相望;轄2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地處長白山腹地,長白熔巖臺地和靖宇熔巖臺地覆蓋境內大部分地區,龍崗山脈和老嶺山脈斜貫全境;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17485萬平方千米;2017年戶籍人口119.5萬人。 白山市是中國的主要木材產區之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有60%的面積在白山市。原始森林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條件,是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的故鄉。境內有松花江白山庫區和鴨綠江云峰庫區等風景區。1994年7月,國家林業部批準在白山市建立全幅員的國家森林旅游區。 2017年,白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5.33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3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355.20億元,下降0.8%;第三產業增加值289.77億元,增長12.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0.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0%;全年人均生產總值58503元。 白山 (漢語詞匯)白山即天山。因終年積雪而得名。又名折羅漫山。 |
大戈壁 | 大戈壁 戈壁(Gobi),亦稱戈壁沙漠(Gobi Desert),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亙在中亞浩瀚的戈壁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巖。向北可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向東可達大興安嶺,而向南可達北山山脈。從戈壁東界算起,向西1,600公里(1,000里)之外為新疆地區,是一個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脈所包圍的巨大盆地。這一荒漠占據一長1,609公里(1,000里)、寬483~966公里(300~600里)的廣闊弧形地帶,面積約為1,300,000平方公里(500,000平方里)。戈壁的界限北抵阿爾泰山和杭愛山;東接大興安嶺西緣;南至阿爾金山、北山和陰山;西達東天山。中文“戈壁”僅指礫質、石質荒漠,半荒漠平地,而“沙漠”則僅指荒漠、半荒漠和干草原地沙地。 |
帕米爾高原 |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該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云天,號稱亞洲大陸地區的屋脊。 帕米爾高原的最高峰是喬戈里峰,位于中國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
帕米爾高原 |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該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云天,號稱亞洲大陸地區的屋脊。 帕米爾高原的最高峰是喬戈里峰,位于中國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
回疆 | 回疆 回疆(漢語拼音:huí jiāng)清代對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稱。該地為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所聚居,清朝對該地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多稱為"纏回",故名。亦稱“回部”。 具體范圍界定為,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東界為玉門關、陽關,西界在帕米爾高原,即今新疆南疆及東疆吐魯番、哈密兩地。中間有庫魯克塔格山相隔,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其西部為塔里木盆地,東部為吐魯番盆地。 回部與天山北路的準部相對,并稱“南回北準”。光緒年間新疆建省,回部成為新疆省的一部份。 |
北庭都護府 | 北庭都護府 北庭都護府,是中國唐朝設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單位,管理區域東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帶,北抵額爾齊斯河到巴爾喀什湖一線,南至天山。武周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于庭州置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于安西都護府。 |
準噶爾盆地 | 準噶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為gá),位于中國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準噶爾盆地位于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側為準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規則三角形,地勢向西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烏倫古湖(布倫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點。盆地西側有幾處缺口,如額爾齊斯河谷、額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風氣流由缺口進入,為盆地及周圍山地帶來降水。 名稱來源:清朝前期是 漠西蒙古兩大汗國之一的準噶爾汗國的腹地,乾隆皇帝時期最終平定準噶爾,因斗爭、戰火、逃遷導致“數千里間無瓦剌一氈帳”,還有很大部分被編入了蒙古八旗里的其它部落,后來此廣大區域雖然罕見準噶爾人了,但名稱還在。后來諸族來屯田。 |
準噶爾盆地 | 準噶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為gá),位于中國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準噶爾盆地位于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側為準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規則三角形,地勢向西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烏倫古湖(布倫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點。盆地西側有幾處缺口,如額爾齊斯河谷、額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風氣流由缺口進入,為盆地及周圍山地帶來降水。 名稱來源:清朝前期是 漠西蒙古兩大汗國之一的準噶爾汗國的腹地,乾隆皇帝時期最終平定準噶爾,因斗爭、戰火、逃遷導致“數千里間無瓦剌一氈帳”,還有很大部分被編入了蒙古八旗里的其它部落,后來此廣大區域雖然罕見準噶爾人了,但名稱還在。后來諸族來屯田。 |
北疆 | 北疆 (地理位置)北疆即新疆的北部。天山山脈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大部分,稱天山以北為北疆。 包括烏魯木齊、克拉瑪依、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昌吉、石河子、北屯、可克達拉、伊犁、博爾塔拉等地區。 |
塔里木河 | 塔里木河 (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由發源于天山山脈的阿克蘇河、發源于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以及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千米,最后流入臺特馬湖,塔里木河全長2137千米,僅次于伏爾加河、錫爾—納倫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和烏拉爾河,為世界第5大內流河,中國最長的內流河。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歷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擺動,遷徙無定。最后一次在1921年,主流東流入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附近筑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干里克故道流向臺特馬湖。塔里木河周邊因為有塔里木河水的滋潤而變成綠洲地帶。塔里木河流域遠離海洋,深處中亞內陸,四周高山環繞,大陸性氣候非常明顯,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日照時間長,四季氣候懸殊,氣候變化劇烈。 |
總極 | 總極 詞語解釋 指 蔥嶺 。古代對今 帕米爾高原 和 昆侖山 、 天山 西段的統稱。 漢 代屬 西域 都護統轄。總,通“ 蔥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奄息 總極 氾濫水嬉兮,使 靈媧 鼓瑟而舞 馮夷 。”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 總極 , 蔥領山 也,在 西域 中也。”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作“奄息 蔥極 氾濫水娭兮”, 顏師古 注引 張揖 曰:“ 蔥極 , 蔥領山 也,在 西域 中。” |
總極 | 總極 詞語解釋 指 蔥嶺 。古代對今 帕米爾高原 和 昆侖山 、 天山 西段的統稱。 漢 代屬 西域 都護統轄。總,通“ 蔥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奄息 總極 泛濫水嬉兮,使 靈媧 鼓瑟而舞 馮夷 。” 裴骃 集解引《漢書音義》:“ 總極 , 蔥領山 也,在 西域 中也。”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作“奄息 蔥極 泛濫水娭兮”, 顏師古 注引 張揖 曰:“ 蔥極 , 蔥領山 也,在 西域 中。” |
安西都護府 | 安西都護府 (唐朝時期新疆地區的管轄機構)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設西州都護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和安西大都護府乃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轄安西四鎮,最大管轄范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武周時期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后,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 龍朔二年(662年)之后,吐蕃和唐朝反復爭奪安西四鎮,此處幾度易手。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后,大量安西都護府駐軍被調往內地參與平叛,導致安西都護府空虛,吐蕃趁機進兵安西,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鎮相繼完全陷落。 |
伊犁河 | 伊犁河 (河流)伊犁河是亞洲中部內陸河,跨越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國際河流。伊犁河的主源特克斯河發源于天山汗騰格里峰北側,向東流經中國新疆的昭蘇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又向北穿越伊什格力克山,與右岸支流鞏乃斯河匯合后稱伊犁河,西流至霍爾果斯河進入哈薩克斯坦境內,流經峽谷、沙漠地區,注入中亞的巴爾喀什湖。從河源至入湖口,全長1236公里,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河長442公里,流域面積5.6平方公里 |
風煙 | 風煙 風煙,漢語詞匯。 拼音:fēng yān 釋義:1、風與煙(或霧氣):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指朦朧的景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3、猶風塵,塵世。 4、比喻戰亂:不管風煙家萬里,五更懷里囀歌喉 |
風煙 | 風煙 風煙,漢語詞匯。 拼音:fēng yān 釋義:1、風與煙(或霧氣):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指朦朧的景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3、猶風塵,塵世。 4、比喻戰亂:不管風煙家萬里,五更懷里囀歌喉 |
春嵐 | 春嵐 春嵐,讀音是chūn lán,詞語,春天山間的霧氣。 |
光澤 | 光澤 (漢語詞語)光澤,漢語詞匯,意為:光彩、光華。出自《天山景物記》。 |
烏魯木齊 | 烏魯木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通稱“烏市”,舊稱迪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全市面積為14216.3平方公里,轄7區1縣,2017年末戶籍人口為222萬。 烏魯木齊地處中國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烏魯木齊市現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離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最初因清朝在新疆駐軍而發展起來的一座城市,1763年清乾隆擴建筑城,改稱迪化。1884年迪化為新疆省省會,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稱“烏魯木齊”,蒙古語里意為“優美的牧場” 烏魯木齊是中國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12月,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
春嵐 | 春嵐 春嵐,讀音是chūn lán,詞語,春天山間的霧氣。 |
光澤 | 光澤 (漢語詞語)光澤,漢語詞匯,意為:光彩、光華。出自《天山景物記》。 |
烏魯木齊 | 烏魯木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通稱“烏市”,舊稱迪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全市面積為14216.3平方公里,轄7區1縣,2017年末戶籍人口為222萬。 烏魯木齊地處中國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烏魯木齊市現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離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最初因清朝在新疆駐軍而發展起來的一座城市,1763年清乾隆擴建筑城,改稱迪化。1884年迪化為新疆省省會,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稱“烏魯木齊”,蒙古語里意為“優美的牧場” 烏魯木齊是中國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12月,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
中路梆子 | 中路梆子 晉劇,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產生的一個劇種,起初主要活動在山西省中部地區,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轄的各縣。后來,由于發展迅猛,流傳地區逐步擴展,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直至成為今天山西省戲劇的代表劇種——晉劇。 起源探討 關于中路梆子的起源,曾經是晉劇史研究工作者多年爭論的一個問題。從我掌握的資料考證,中路梆子的起源應在清代咸豐年間為妥。因為在此之前,從大量舞臺題所揭示的山西中部城鄉戲劇演出中,主要為蒲州梆子、京都花腔班(今北京劇)和江南絲竹班(南昆曲)三種,根本未見有關“中路梆子”的記述痕跡。只是到了道光初年,被當時稱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復興,所謂:“道光皇帝登龍廷,山西梆子又時興”時期,蒲梆北上,來到了晉中、太原一帶演出,不僅轟動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區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賈們的娛樂要求,于是他們就以承包形式,邀請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這就是中路富商承辦戲班的開始,但劇種仍為蒲劇。其代表班有平遙縣的萬和班、小平遙班,及介休縣的吉慶班等。 到了咸豐初年,蒲梆開始冷落下來,此時正值太平天國起義發生,義軍一部于咸豐三年八月到達山西平陽府(今臨汾市),其矛頭直指清王朝的首都北京。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包括蒲劇在內的外地劇種,很少再來中路地區演出了,致使中路地區出現了一個戲劇活動相對空缺的時期,這對酷愛著戲的中路群眾,尤其是富商們來說倍感失望,于是少數人便開始邀請賦閑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藝人等,組織研討班子,擬創立自己的劇種。到了咸豐中后期,經過眾多班子的努力研討,終于在繼承蒲梆音韻和鑼鼓經點的基礎上,結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點,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雛形班社,并開始試點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縣三慶班,參加藝人,除了滯留的蒲梆藝人、秧歌及皮影藝人外,還有吹鼓手、店員、礦工、票友等。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會秩序好轉。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現,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財主們的青睞。于是以祁縣城城金財主為代表的太谷、榆次平遙、孝義、介休等地的財主們,先后成立了上、下聚梨園班、四喜班、四興班、四慶班等班社,他們在演出實踐中,互相學習,不斷改進,使唱腔及文武場面日趨完善;又學習外地劇種管理班社的經驗,使戲班逐步走向了正規化。戲班人員,除文武場保留中路籍藝人外,其他演員大都以高薪從蒲州聘來,所以民間有:“祁太鎦子,蒲州丸子”的諺語。其次,大商家還修建戲房院,購置蘇杭刺繡行頭,增添運輸車輛,制定演出計劃。如戲班自負運輸,每個臺口大都演出三天,每天上、下午,晚三開戲,戲班自辦伙食。每年農歷十月十五日垛箱歇班,藝人放假,次年正月再來組班。班主宏觀領導,具體事物由承事人、掌班人負責。戲班不屬商業性質,盈虧全由班主自負。只是每到一處,將木制的、標有某某縣某某財主所承戲班名稱的虎牌立在前臺,以示夸耀,還要在后臺粉壁墻上題筆留名。這些舞臺題筆內容廣泛,成了我們今天研究晉劇發展史的金石之證。 隨著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財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興趣。他們也從蒲州請來藝人或招來兒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數州縣初具規模。比較出名的新承戲班有:介休的和盛班、徐溝的五義園、太谷的四盛和班、祁縣的雙慶園、太原的郝店班、汾州府的義慶班等。出名演員有一千紅、八百黑、王彩云、云遮月、天明亮、棒杵紅,以及鼓師楊青、宋興兒,琴師彭根只等。經常上演的劇目有:《和氏璧》、《棋盤街》、《春秋配》、《普救詩》、《御果園》、《漁家樂》、《趙家樓》、《炮烙柱》、《鋒箭頭》、《吉慶圖》、《落馬湖》、《北天門》、《撫琴》、《偷雞》、《掃雪》、及昆曲戲《草坡》、《賜副》、《慶頂珠》等。由于藝人的精湛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晉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戲,禿紅、吐丑、蓋陜西。人參娃娃、大嘴丑,后邊跟的一桿旗……”等戲諺流傳。不過,此時的中路梆子,在山西戲苑中仍是一枝新秀,而以金和班為首的蒲州梆子、三慶班為首的京都花腔班、鳴福班為首的江南昆曲班等,仍活躍在中路地區,形成了多劇并存、爭芬斗妍的時代。 可惜上述局面維持不久,一場前所未有的劫難發生了。光緒元到四年,山西與鄰省陸續遭受特大旱蟲等自然災害,在此情況下,多數戲班停演,藝人失散或喪身,就連曾解囊資助的富商大賈也改變了初衷。到光緒六七年后,中路梆子才開始恢復,起班社有原來長年包份制的娛樂性團體,變為以名老藝人承班、或以財主領銜承班的商業性經營組織。此時,搭班藝人嚴重短缺,不得不就近收留中路籍貧苦兒童加入科班培養使用,他們經教學3-5月,便強行登臺,俗稱“強出窩”。有的靠打罵體罰逼迫學戲,當時比較出名的科班有榆次流村的而保和班、清源杜村的喜梨園、孟封村的小梨園等。其中二保和班,培養的演員最多,幾乎遍及中路各地。 輝煌時期 光緒十年后,中路梆子再次興起,出現了中路藝人演中路戲的新氣象,使舊日那種蒲梆藝人演中路戲的局面開始改變。從光緒十五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進入一個輝煌時期。此時,中路各地的富商、財主、職員等,再次支持中路梆子的發展,他們有的自己承班,有的做藝人承班的后臺,使戲劇班社像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每個府、州、縣在同一年里, 承辦班社不下兩三個,最多的為太谷、平遙兩縣,常年班子不下5個。演出活動有廟會戲、集市戲、踩臺戲、開光戲、商行戲、開市戲、求神戲、還愿戲、祭祀戲、婚喪壽慶戲及官戲等。一般村莊,每年也唱戲一臺;大型集鎮,每年多達5-10臺,中路梆子已成為中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主要劇種了,而且它也隨中路商人遠足張家口、包頭、歸化等地,與當地劇種競獻技。中路梆子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地域關系,吸收民間藝術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風格,前場經譜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轄縣的上路班;汾州府轄縣的下路班;平定、遼州所轄縣的東四處班而區分。直到解放后上述三者的較小差異,合為一體。 這個時期,中路出名的班次有榆次的三保和班、會音班、太谷的坤梨園,祁縣的榮升班、永盛園,平遙的同春園、祝豐園,介休的全福班、同盛園,汾州俯的春和園、如意班,孝義的長盛班、翠梨園,壽陽的小萬順園、三鴻班,盂縣的福順班、魁梨園,交城的仁義園,平定的四喜園等。北路有忻州的興盛班、峰縣的小景翠園、大同府的萬盛班、五臺縣的昌盛園、天城(鎮)縣的合義班等。名藝人有三盞燈、二八黑、福盛生、玉石娃娃(劉玉富)、十里麻、核桃紅、玻璃翠、玉昌紅、金大丑、狗兒旦、玉印里、夜壺丑、沒骨頭、草上飛、六月鮮、五月鮮、黃芽韭、曬鞋旦、子都生,及文武場師傅任應只、楊甲成、孫三蠻、馬鑼三、趙毛蠻、楊七成等。上演代表劇目有《北游宮》、《雁塔寺》、《葫蘆峪》、《乾坤帶》、《日月圖》、《牧虎關》、《忠孝義》、《贊王宮》、《蘆花河》、《黃河陣》、《光武興》、《南陽關》、《豫讓橋》、《烏玉帶》、《朝金鼎》、《鐵冠圖》、《奚皇莊》、《表功》、《戲叔》、《八蠟廟》、《寧武關》、《玉虎墜》等。廣大觀眾公認的上三班好戲為太谷的坤梨園、錦梨園和祁縣的榮升班。坤梨園在班主三盞燈的帶領下,演的很紅,被冠以“字號班”的美名。諺云:“三盞燈,進了城,買賣人,冒了魂……。”“三盞燈進了村,長工放羊的歇了工。前晌看了七星廟,后晌再看凳王宮。”可見演況之盛。 中路梆子的輝煌,還有一個標志是,遍布城鄉的票兒班、自樂班。所謂票兒班,就是由商人、農民、私墊先生等自發建立的娛樂組織,參加者稱票友,藝高的稱“合文家”,大多是業余農閑聚集起來,自拉自唱,吸引不少觀眾。這種組織起到了義務向群眾宣傳戲劇、加深群眾熱愛戲劇的橋梁作用。所瀝富樂班,是富豪人家利用歇班機會,將名藝人及文化名人請到家中一邊演唱、娛樂,一邊研討修改劇本、曲調,或改進表演招式等。這種活動也叫“走暗場”,待成熟之后,上臺正式演出,這叫“走明場”。這種由富人、知識分子和名老藝人組成的三結合自樂班,是中路梆子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其中,成效卓著者有太原縣(今晉源鎮)的聚文會、太谷北恍村曹家班、祁縣城渠家班等。 中路梆子走向極盛之后,這時江南絲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臺,只有蒲梆偶爾還來,已勢頭大減。 辛亥革命后,中路各縣一度動蕩不安,有錢有勢者大都采取回避觀望態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為前清衙門、鏢局遺老等人充任。同時中路籍藝人隊伍也已成長壯大,蒲梆藝人中除定居者外,其余已不再來中路搭班了。民國 5—19年(1916—1930),山西局勢相對穩定,中路梆子又進入第二個輝煌時期。特點是: (一)班社林立,流派擴大。此時的中路梆子,不僅扎根雁北、占領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陜西省東北部,以及省內原平陽府、潞安府所轄的北部各縣,也發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橫跨我國北方的山西、陜西、河北、綏遠、察哈爾 5個省區的大型劇種,從而被人們稱為山西梆子。僅就中路地區30個縣來講,這個階段出現過的戲班就有 120余個,其中壽陽最多,陸續承辦過21個。著名的上三班好戲為太谷縣楊成齋的錦梨園、胡萬義的萬福園和徐溝縣陳玉的自誠園等。 (二)、名伶薈萃,競爭激烈。由于班社林立,互爭高低。民國14年后,徐溝自誠園班主陳玉,第一次從張家口調回大牛牛、二女只等坤角藝人,與本班男藝人同臺共演,引起轟動,觀者如潮。接著是河北梆子武打藝人來晉搭班,他們的真刀真槍、實打實拚的武功戲贏得了觀眾的好評。再是以太谷萬福園為代表的一些班社,也不甘落后,二返蒲州,選聘新秀。這樣就使中路梆子形成了一個人才濟濟、實力強大、互相競爭的大好局面。此時的名藝人,中路籍的有:蓋天紅、說書紅、李子健(后唱了京戲)、十三紅、小十二紅、三兒生、天貴旦、毛毛旦、獅子黑、十七生、福義丑、彥章黑、抓心旦、有福旦、玉蘭旦、靈石旦、李陽黑、燕憲旦、灌腸紅、發財生、雞毛丑、中頭黑等;著名戲曲研究工作者有,郭維芝、裴世昌等,口外坤角有大中 牛、二牛牛、二女只、極金枝、橙金梅等;文武場名師有高錫禹、楊甲成、程貽公、李萬業、萬金只、武滿倉、二丁只、馬步隆等。 (三)劇目繁多,文武齊備。由于人才輩出,上演的劇目多是名人手戲。常見的有《六月雪》、《鳳儀亭》、《金沙灘》、《上天臺》、《白蛇傳》、《鐵弓緣》、《百子圖》、《法門寺》、《雙官諧》、《萬佛衣》、《中梁圖》、《梅降褒》、《雙羅衫》、《十三妹》、《塔子溝》、《玉棋子》、《烈火旗》、《一捧雪》、《金錢豹》等,共 200余本、回、出。可謂文武皆能、行行不擋。 (四)演技精湛,百花齊放。此時,各個班社盡展新招,各門藝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領風騷。如三兒生開辟的小生瀟灑腔和出汗功、毛毛旦的呀呀腔、天貴旦的咳咳腔、蓋蒲州的“十不該”、“十爐香”的垛板體、獅子黑的髓譜造形、翎翎生的翎子功、彥章黑的崩頭皺紋功、自來香的蹺子功、抓心旦的臺步功、油糕旦的疊衣功、萬人迷的水袖功、少少貞的不扶手朝天蹬、鹿兒紅的紙循功、天貴旦的鼻涕功、紅梅旦的噴火功、說書紅的茶盤功、有福旦的椅子功等,都令人拍案叫絕。既給觀眾以美的享受,也為我省戲曲藝術留下了寶貴遺產。民諺有,“寧肯擠的扯了褲腰,不要誤了三兒生的坐窯”,“寧肯挨一頓頂門棍,不要誤了天貴旦的血手印”、“看了萬人迷,一輩子不用吃(娶)婆姨”等。 從2O年代起,山西梆子由于部分老藝人健在,舞臺格局能維持男女同臺演出,故涌現出了太谷錦藝園等上三班好戲。民國24年(1935),以著名女藝人丁果仙為首的步云劇社,和以蓋天紅為首的唐風劇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擴大了山西梆子的影響,也與兄弟劇種藝人交流了經驗,豐富了自己。后來山西梆子出現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轉化的局面。隨之也帶來了潛在的問題:因女子演戲更能招來觀眾、更能掙錢的影響,各地掀起了一般專門培養女藝人的熱潮。如太谷富慶園科班、榆次坤梨園科班、祁縣小同梨園科班、盂縣承慶園科班等,都是收的清一色女戶,進行培訓。就連當時的老藝人說書紅、玉蘭旦、有福旦、五月鮮、二牛旦、蓋天紅、水仙花及名人丁果仙、彼吉仙、懿萬山等,也紛紛招收女弟子,隨班邊教邊演。所以到“七·七事變”前,山西梆子的舞臺名伶,絕大多數是坤角。如被桂桃、被桂君、被桂琴、劉桂英、程玉英、劉俊英、董翠紅、董桂花、黃彼樓、鐳蓮花、撼蓮春、牛桂英、郭鳳英、郭蘭英、冀美蓮、孫福娥、花艷君、丁艷霞、喬玉仙、張美琴、梁小云、劉芝蘭、冀蘭香、郭紅梅、馬秋仙、二奴奴、任玉珍等;男角新秀只有王銀柱、鄭雅樓、趙月樓、王正魁等極少數人。 山西梆子由于演員“陰盛陽衰”,所以使許多優秀的盔靠戲、硬功戲、武打戲以及花臉、丑角戲等。逐步停演或失傳,也使這個北方劇種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轉悠揚的曲調和綿綿纏纏的作派所代替,從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種陽剛之氣和鏗鏘特色。 橫遭劫難 閻、馮倒蔣失敗后,山西經濟蕭條,晉鈔毛荒。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中,由賭徒、毒品販、地痞等人把持或承辦。他們為了撈錢,常常利用演出機會,公開放賭、銷售毒品:還教唆引誘藝人沾染嗜好,誤入歧途,腐敗風氣傳入戲班,造成臺風不振,藝人思想墮落、藝術水平下降,給許多藝人的生活帶來嚴重困難,以至少數坤角藝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這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以上是使山西梆子從高峰向下滑的內因所在。然而使其慘遭摧殘的外因是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蘆溝橋事變后,日本軍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迫使各地戲班全部解體,藝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國外,部分入改行種地,部分人收縮到太原,榆次戲園之內,部分人如三兒生、蓋天紅等則受盡日軍欺凌,含恨而死。只有少數人進入太行、晉綏、晉察冀等革命根據地,以嶄新的面貌為抗日軍民演出服務。而在日軍侵華的 8年中,敵占區廣大農村觀眾,卻與山西梆子基本隔絕,農村個人承班的現象也不復存在。直至抗戰勝利后,閻錫山重返太原,組織文宣隊之類,才偶爾演出,但班內藝人受盡地方官僚、土豪等的凌侮和壓榨,哪有藝術表演可言。 縱觀抗戰前后的10多年間,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難,造成了晉劇發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時期。 中路梆子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 中路梆子淵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豐年間已經盛行。它吸收了蒲劇的許多特點,又經過許多藝人的豐富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可以說,它是在蒲劇基礎上大膽突破和創新而形成的一種別具一格的梆子戲。 近百年來,中路梆子的一些前輩、老藝人對這一劇種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如孟珍卿(藝名“三兒生”)、張景云(藝名“十三紅”)、高文翰(藝名“說書紅”)、喬國瑞(藝名“獅子黑”)、田桂子、毛毛旦、油樵旦等,在唱腔和做派上,不斷創新,不斷改進,路子越走越寬,戲越演越精。尤其是著名晉劇演員丁果仙登臺后,由于她的艱苦的戲曲舞臺實踐,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都有新的改進,對今日晉劇風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中路梆子最早主要活動在太原周圍,很容易吸收兄弟劇種的長處,融會貫通。因此,這一劇種演出范圍也隨之逐步擴大。抗日戰爭以前,已經擴展到河北西部、陜西北部、內蒙地區。在以上地區,相繼建立了固定的中路梆子劇團,演唱晉劇。抗日戰爭中,許多中路梆子藝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英勇斗爭,在晉察冀、晉綏、太行等革命根據地演出。他們不僅演傳統戲,而且還演現代戲、新編劇目。在前方和根據地公演,受到人民的贊揚,對鼓舞人民的士氣,起到一定的作用。晉綏七月劇社(中路梆子)曾隨軍到西安、成都、甘肅天水等地進行過較長時期的演出活動。 解放以后,中路梆子劇團逐漸增多,尤其在晉中、呂梁、太原地區,差不多縣縣有專業劇團,許多村鎮有業余劇團。著名劇目《打金技》已拍成電影。 山西省晉劇院是山西省晉劇主要演出團體。成立于一九五九年二月。這個劇團演出歷史較久,多年來,培養了不少青年演員,積累了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許多優秀演員薈萃于此,受到了山西省晉劇到好者的擁戴。 山西省晉劇院設在太原,現有演職人員二百八十七人。這個劇院,在歷史上曾經匯集了山西省內晉劇的老藝人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梁巧云、冀美蓮等人。這些老藝人,經過舞臺生活的千雕百鑿,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表演風格、唱腔,在群眾中留有很深的印象和很高的威信。 現在,這個劇院的著名演員有王愛愛、田桂蘭、冀平、馬玉樓、劉漢銀、郭鳳英、王寶釵等。山西省晉劇院的代表劇目有傳統戲《打金枝》、《含嫣》、《小宴》、《殺宮》、《算糧》等。 中路梆子溯源及發展概況 晉劇,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產生的一個劇種,起初主要活動在山西省中部地區,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轄的各縣。后來,由于發展迅猛,流傳地區逐步擴展,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直至成為今天山西省戲劇的代表劇種——晉劇。 |
麥積山石窟 | 麥積山石窟 (國家5A級旅游景區)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游勝地。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9月16日起,麥積山石窟景區試行實名制購票,其中窟區每日限售6400張門票。 |
麥積山石窟 | 麥積山石窟 (國家5A級旅游景區)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游勝地。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9月16日起,麥積山石窟景區試行實名制購票,其中窟區每日限售6400張門票。 |
阜康 | 阜康 阜康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位于東經87°46′-88°44′,北緯43°45′-45°30′,東鄰吉木薩爾縣,西與米泉市接壤,南與烏魯木齊縣相望,北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相連,境內東西最寬處76千米,南北最長處198千米。西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7千米,距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93千米。截止至2012年,總面積11726平方千米,總人口22萬人,有漢、回、維、哈等26個民族。下轄天池景區、阜康產業園(甘河子鎮)和3鎮3鄉、3個街道。 阜康歷史悠久,早在漢唐時期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明朝時建特納格爾,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縣,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賜名阜康。1992年11月撤縣設市。 阜康市地勢自東南向西北緩緩傾斜,其地貌南部為天山支脈博格達山、中部為山前沖積平原、北部大部分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有水磨河、三工河、甘河子河等7條河流。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冬季時間長,春秋季節不明顯,夏季酷熱,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6.7℃,年均降雨量205毫米,年均無霜期174天。阜康市境內有博格達峰、天池、沙漠等旅游資源,還有石油、煤炭、天然氣、石灰石、陶土、芒硝等礦產資源,1995年7月提交的地質報告顯示石油儲量達15億噸,煤炭遠景儲量達84億噸,石灰石儲量達9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500億立方米。 2017年6月,阜康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
山脈 | 山脈 (地形地貌)山脈,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主要是由于地殼運動中的內營力作用,有明顯的褶皺,從而區別于山地,而山地則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褶皺現象不明顯。 山脈的構成包括主山(主干)、大支、小支、余脈。余脈相對而言比較小,還要與主干或大支相距一個較長的低暖地帶。 整體型山脈與散布型山脈:前者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天山山脈是個整體高地;后者有某種整體性但是不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羅霄山脈中段的武功山的南北方都是一個很長的低暖地帶。 山脈的級別依大小而定。例如,羅霄山脈里面的武功山本身又是一個較大型的山脈,包括一些小山脈和很多群山。綿延數千里的天山山脈更是特大山脈套裝線上的一批大山脈、大山脈套裝中型山脈、中型山脈套裝小山脈。 |
山脈 | 山脈 (地形地貌)山脈,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主要是由于地殼運動中的內營力作用,有明顯的褶皺,從而區別于山地,而山地則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褶皺現象不明顯。 山脈的構成包括主山(主干)、大支、小支、余脈。余脈相對而言比較小,還要與主干或大支相距一個較長的低暖地帶。 整體型山脈與散布型山脈:前者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天山山脈是個整體高地;后者有某種整體性但是不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羅霄山脈中段的武功山的南北方都是一個很長的低暖地帶。 山脈的級別依大小而定。例如,羅霄山脈里面的武功山本身又是一個較大型的山脈,包括一些小山脈和很多群山。綿延數千里的天山山脈更是特大山脈套裝線上的一批大山脈、大山脈套裝中型山脈、中型山脈套裝小山脈。 |
山系 | 山系 山系(mountain system)是指在一個巨大的構造單元或一個大型構造體系范圍內發育形成的,在形態、成因、結構上有緊密聯系的屬于同一系統的若干相鄰山脈的綜合體,例如,喜馬拉雅褶皺帶上形成的全部山脈統稱為喜馬拉雅山系。天山、陰山構造帶上形成的山脈分別稱為天山山系和陰山山系,昆侖、秦嶺構造帶上形成的山脈稱為昆侖山系和秦嶺山系,南嶺構造帶上形成的山脈總稱為南嶺山系。 |
黃腸題湊 | 黃腸題湊 “題湊”是一種葬式,始于上古,多見于周代和漢代,漢以后很少再用。 黃腸題湊: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題湊”一名最初見于《漢書?霍光傳》中。根據漢代的禮制,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朝廷特賜,個別勛臣貴戚也可使用。 天山漢墓位于高郵市的天山鎮境內。在1979年發掘于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并出土金縷玉衣殘片。初步考證墓主人系西漢廣陵王劉胥夫婦同塋異穴合葬墓。“黃腸題湊”墓穴重要的代表就是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揚州的高郵“天山漢墓”和北京大葆臺廣陽王劉建與王后合葬墓規格最高,最宏大。 |
黃腸題湊 | 黃腸題湊 “題湊”是一種葬式,始于上古,多見于周代和漢代,漢以后很少再用。 黃腸題湊: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題湊”一名最初見于《漢書?霍光傳》中。根據漢代的禮制,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朝廷特賜,個別勛臣貴戚也可使用。 天山漢墓位于高郵市的天山鎮境內。在1979年發掘于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并出土金縷玉衣殘片。初步考證墓主人系西漢廣陵王劉胥夫婦同塋異穴合葬墓。“黃腸題湊”墓穴重要的代表就是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揚州的高郵“天山漢墓”和北京大葆臺廣陽王劉建與王后合葬墓規格最高,最宏大。 |
地形 | 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種各樣的形態,具體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體所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地形與地勢、地貌不完全一樣,地形多偏向于局部結構,而地勢講走向,地貌則一定是指整體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五種突出地形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除高原之外都有不同級別。這些地形有一級類型與二級類型之別。它們在相鄰的同級形態上是彼此不同的,相鄰的含義本身就排斥包容,例如四川盆地相鄰的四周是高原和山脈。一個大地形由不同的下級地形組成,是包容關系,例如四川盆地里面有成都平原和峨眉山及一些丘陵等,松遼盆地有松嫩平原和丘陵等,青藏高原里面又有五種二級地形如柴達木盆地、岡底斯山脈等,天山山脈是山地而東部有吐魯番盆地和丘陵。 能源時代的地質學重視盆地研究。1901年里海盆地石油占當時全球原油產量的50%,后來波斯灣盆地石油稱霸。中國大慶油田在松遼盆地。農業種植重視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功能,工業開采則重視松遼盆地、渤海—華北盆地的研究。 |
天醫節 | 天醫節 山東一帶的民間傳統節日。時在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日。宋代以為天醫節,祭黃帝、岐伯。傳說黃帝咨于岐伯,人間始有醫書,后因以為神。早在南北朝時期,民間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灸的風俗,天醫節當因此而來。這一天山東民間也有天灸的習俗,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來用露水研墨,點兒童的額頭或胸腹,多行于魯北和膠東地區。 |
天醫節 | 天醫節 山東一帶的民間傳統節日。時在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日。宋代以為天醫節,祭黃帝、岐伯。傳說黃帝咨于岐伯,人間始有醫書,后因以為神。早在南北朝時期,民間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灸的風俗,天醫節當因此而來。這一天山東民間也有天灸的習俗,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來用露水研墨,點兒童的額頭或胸腹,多行于魯北和膠東地區。 |
帝江 | 帝江 (中國古代神話怪獸)帝江,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神鳥。《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白話譯文:“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只腳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
碧野 | 碧野 碧野(1916-2008),原名黃潮洋,1916年2月出生,廣東梅州市大埔縣人。現代作家,散文家。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理事,莽原出版社總編輯,曾在晉冀魯豫邊區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任教。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員,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和湖北分會副主席。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時代為主調,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比喻、對仗、排比、擬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辭手段,借此來創造富有節奏感的藝術境界。自1935年發表處女作《窯工》以來,在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著有長篇小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陽光燦爛照天山》、《丹鳳朝陽》和散文集《月亮湖》、《情滿青山》、《天山景物記》等。代表作入選中學語文課本。1986年,湖北省召開姚雪垠、徐遲和碧野三人的創作討論會,曾轟動文壇,從此這三人被推為湖北文壇“三老”。2008年2月,碧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終身成就藝術家”榮譽稱號。2008年5月30日,92歲的著名作家碧野在武漢逝世。 |
準噶爾 | 清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領以綽羅斯為姓,故又名綽羅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爾巴哈臺東和博克河﹑薩里山一帶,后以伊犁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勢力擴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為清軍擊潰。 |
吐魯番窪地 | 辭典解釋吐魯番洼地 tǔ lǔ fān wā dì 地名。位于新疆省境內,天山山脈的東部。四周被天山的支脈環繞,是一個斷層陷落洼地。洼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國陸地中最低的地點。由于洼地地勢低,不易散熱,非常酷熱,所以有「火洲」之稱。本地出產的無子葡萄是新疆的三寶之一。 |
準噶爾 | 清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領以綽羅斯為姓,故又名綽羅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爾巴哈臺東和博克河﹑薩里山一帶,后以伊犁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勢力擴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為清軍擊潰。 |
陽明山國家公園 | 辭典解釋陽明山國家公園 yáng míng shān guó jiā gōng yuán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一日所成立的國家公園。位居臺灣北部臺北盆地東北面之陽明山區,其范圍以大屯山、七星山火山群為中心,東面至磺嘴山、五指山東側坡腳,西面至烘爐山、面天山側,北面包括竹子山及其北面土地山嶺,南至紗帽山南側,并向東延伸至平等里東側山谷線。為面積最小,具火山地形與豐富自然景觀的國家公園。 德語 Yangmingshan-Nationalpark (Taiwan)? (Eig, Geo)? |
天鈞 | 天鈞 天鈞:太監小說 天鈞:詞語釋義 天鈞 (詞語釋義)tiān jūn 1.亦作"天均"。 2.謂天然均平之理。 3.指極北之地。 4.比喻心。 5.指鈞天廣樂。神話中的一種天界音樂。 注: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天山六陽掌中有一招“陽歌天鈞”,應是出于《上清太上八素真經》:道家《八素經》云:《八素經》后有《天鈞上曲陽歌九章》,《九素經》后有《鳳吹龍嘯陰歌八章》,此是地仙之秘書也。 |
望山 | 望山 電影《望山》是天山電影制片廠發行的農村題材故事片。由蘇磊執導,于2007年上映。 影片通過一只小北山羊在一群大人和小孩之間的故事,反映出我國普法教育正在深入到邊遠山村,邊遠地區農民的法律意識正在覺醒,莊嚴的法律在邊遠的鄉村得以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 |
天鈞 | 天鈞 天鈞:太監小說 天鈞:詞語釋義 天鈞 (詞語釋義)tiān jūn 1.亦作"天均"。 2.謂天然均平之理。 3.指極北之地。 4.比喻心。 5.指鈞天廣樂。神話中的一種天界音樂。 注: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天山六陽掌中有一招“陽歌天鈞”,應是出于《上清太上八素真經》:道家《八素經》云:《八素經》后有《天鈞上曲陽歌九章》,《九素經》后有《鳳吹龍嘯陰歌八章》,此是地仙之秘書也。 |
掛弓 | 掛弓 guà gōng ㄍㄨㄚˋ ㄍㄨㄙ 掛弓 亦作“掛弓”。 謂息兵。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 青海 無傳箭, 天山 早掛弓。” 明 夏完淳 《大哀賦》:“見 伊川 而披發,鳴 天山 而掛弓。” |
且彌 | 且彌 qiě mí 且彌(且彌) 漢 代西域國名。有東、西兩 且彌 ,其后合為一國。《漢書·西域傳下》:“ 西且彌國 ,王治 天山 東 于大谷 ,去 長安 八千六百七十里…… 東且彌國 ,王治 天山 東 兌虛谷 ,去 長安 八千二百五十里。” |
慶功 | 慶功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蘇英事略》:“ 廣州府及南番二縣在廣州大佛寺舉行慶功宴,推蘇英為首座。” 郭小川《雪滿天山路》詩:“英雄到了天山上,就像上了慶功臺。” |
雪豹 | 雪豹 (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的貓科動物)雪豹(Panthera uncia 或 Uncia uncia,英語:Snow leopard),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于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發達的分配血液、調節呼吸等技能。對氧化變化很敏感。紅血球直徑很小——5.5μm(4.73~6.15μm),紅血蛋白高度集中(16.4g%)。血球比容計指標(即紅血球的出較量為47%)跟血液中的大量紅血球(14.1~16.8百萬/平方毫米)相符。雪豹原產于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 2016年9月,新龍縣環林局與貓盟CFCA共同啟動了新階段野外貓科動物調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調查并確認甘孜州新龍縣分布有雪豹。 |
白茶 | 白茶 (茶葉類別)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蕉城天山、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干)、揀剔、復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勢在于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采摘的標準不同,主要品種分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 |
且彌 | 且彌 qiě mí 且彌(且彌) 漢 代西域國名。有東、西兩 且彌 ,其后合為一國。《漢書·西域傳下》:“ 西且彌國 ,王治 天山 東 于大谷 ,去 長安 八千六百七十里…… 東且彌國 ,王治 天山 東 兌虛谷 ,去 長安 八千二百五十里。” |
掛弓 | 掛弓 guà gōng ㄍㄨㄚˋ ㄍㄨㄙ 掛弓 亦作“掛弓”。 謂息兵。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 青海 無傳箭, 天山 早掛弓。” 明 夏完淳 《大哀賦》:“見 伊川 而披發,鳴 天山 而掛弓。” |
回鶻 | 回鶻 回鶻即回紇,由回紇改名而來。回鶻(拼音:huí hú;維吾爾文:Uighur/Uigur)又作回紇,是中國的少數民族部落,維吾爾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內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也有散居。漢文史料中“回紇”一詞來自古回紇文,回鶻之名來源于部落韋紇、烏護。788年,回紇改名回鶻,取義為“回旋輕捷如鶻”。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韋紇居住在土剌河北,烏護居住在天山一帶。回鶻一度作為突厥汗國的臣屬。突厥汗國強盛時,回紇部落臣服突厥。743年,回紇汗國滅突厥,統一鐵勒諸部,回紇逐漸成為鐵勒諸部的統稱。840年,回鶻汗國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鶻部落大部分南下華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遷,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帶的回鶻結合,還有部分回鶻部落依附黠戛斯。 回鶻是奴隸制社會,人逐水草而居,其政權組織沿用突厥汗國制度。回鶻人通行回鶻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回鶻人最初使用突厥文字,后來使用回鶻文,也使用漢文。 回紇汗國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和唐王朝保持著緊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 |
伊犁縱谷 | 辭典解釋伊犁縱谷 yī lí zōng gǔ 位于天山山脈的西端,由于雨量較多,谷內水草豐美,農業興盛。廣大的草原帶動畜牧業的發展,以天馬和羊毛最為著名。 |
空船 | 空船 (電視劇《七劍下天山》片尾曲)《空船》是由王勇填詞,于江盈譜曲,柯以敏演唱的一首歌曲。是電視劇《七劍下天山》片尾曲。 空船 (漢語詞匯)空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kōnɡ chuán,是指空寂的船。 |
慶功 | 慶功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蘇英事略》:“ 廣州府及南番二縣在廣州大佛寺舉行慶功宴,推蘇英為首座。” 郭小川《雪滿天山路》詩:“英雄到了天山上,就像上了慶功臺。” |
回鶻 | 回鶻 回鶻即回紇,由回紇改名而來。回鶻(拼音:huí hú;維吾爾文:Uighur/Uigur)又作回紇,是中國的少數民族部落,維吾爾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內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也有散居。漢文史料中“回紇”一詞來自古回紇文,回鶻之名來源于部落韋紇、烏護。788年,回紇改名回鶻,取義為“回旋輕捷如鶻”。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韋紇居住在土剌河北,烏護居住在天山一帶。回鶻一度作為突厥汗國的臣屬。突厥汗國強盛時,回紇部落臣服突厥。743年,回紇汗國滅突厥,統一鐵勒諸部,回紇逐漸成為鐵勒諸部的統稱。840年,回鶻汗國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鶻部落大部分南下華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遷,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帶的回鶻結合,還有部分回鶻部落依附黠戛斯。 回鶻是奴隸制社會,人逐水草而居,其政權組織沿用突厥汗國制度。回鶻人通行回鶻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回鶻人最初使用突厥文字,后來使用回鶻文,也使用漢文。 回紇汗國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和唐王朝保持著緊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