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動作慢的詞語

    形容動作慢的詞語:1. 緩慢;2. 遲緩;3. 徐徐;4. 拖沓;5. 緩慢而穩定;6. 慢騰騰;7. 舒緩;8. 慢條斯理;9. 步履蹣跚;10. 緩步;11. 慢悠悠;12. 輕盈緩慢;13. 慢吞吞;14. 慢節奏;15. 慢動作;16. 徐行;17. 穩健緩慢;18. 緩慢而堅定;19. 緩緩而行;20. 漸漸地。

    形容動作慢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慢動作 慢動作 慢動作:表演學術語 慢動作:鐘潔演唱歌曲 慢動作:潘瑋柏、關曉彤演唱歌曲
    慢動作 慢動作 慢動作:表演學術語 慢動作:鐘潔演唱歌曲 慢動作:潘瑋柏、關曉彤演唱歌曲
    慢然 慢然 慢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màn rán,是指動作停止貌。
    慢跑 慢跑 (有氧代謝運動)慢跑(英語:Jogging或稱Footing),亦稱為緩步、緩跑或緩步跑,是一種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目的在以較慢或中等的節奏來跑完一段相對較長的距離,以達到熱身或鍛煉的目的。 從20世紀60年代起,在美國估計有700~1000萬人堅持慢跑,目的在于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減肥防胖并求體態優美和心情舒暢。慢跑每分鐘消耗10~13大卡的熱量(打網球每分鐘消耗7~9大卡熱量)。1967年俄勒岡大學的徑賽教練鮑爾曼和專門研究心臟的醫學家哈里斯合著的《慢跑》一書出版,大大促進慢跑活動的普及。醫學權威認為,慢跑是鍛煉心臟和全身的好方法。慢跑通常以隔日進行為宜。在硬地面慢跑每英里兩腳撃地600~750次,因此有的醫學家認為,慢跑會引起足弓下陷,外脛夾、汗疹、跟腱勞損、腳腫挫傷以及膝部后背病痛。所以慢跑前要做好準備動作,慢跑時要穿合適的鞋和松寬的衣服,跑法要正確,而且需要一般良好健康情況和明確目的。 慢跑對于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臟功能,防止肺組織彈性衰退,預防肌肉萎縮,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必須關注慢跑鞋等一些細節。可加速脂肪消耗達到快速的減肥目的。也可以增強自身體質,提高抵抗力。
    漫條斯理 漫條斯理【解釋】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近義詞】慢條斯理【反義詞】快馬加鞭【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做事緩慢
    漫條斯理 【解釋】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近義詞】慢條斯理【反義詞】快馬加鞭【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做事緩慢
    搓球 搓球 搓球,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也稱為“鏟球”,動作上近似削球,也稱為“小削板”。是近臺還擊下旋球的一種技術。種類較多,根據擊球時間、落點和旋轉的不同,分快搓、慢搓、轉與不轉搓球、側旋搓球等。 一般在左半臺使用較多。動作要點是:球拍在體前,擊球時,上臂前伸,拍面稍后仰,利用上臂前伸和旋外的力量,將球拍向前下方送出,在來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 特點是動作小,弧線低,落點活,旋轉變化多等,可以牽制對方的攻勢,并為搶攻或搶拉創造機會。
    胎動 胎動 科普中國胎動(Fetal movement),是指胎兒在子宮腔里的活動沖擊到子宮壁的動作。胎兒在子宮內伸手、踢腿、沖擊子宮壁,這就是胎動。懷孕滿4個月后,可明顯感到胎兒的活動。胎動是臨床產前胎兒監護技術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胎動的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表示胎兒的安危。雖然有多種計數胎動的方案應用于臨床,但是尚未確定理想的胎動計數和胎動間隔。
    緩悠悠 緩悠悠 緩悠悠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 慢悠悠,動作遲緩的樣子。
    遷滯 遷滯 qiān zhì 形容動作緩慢。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撫凝肌於遷滯,鑒雕容於髣髴。”
    投籃 投籃 投籃是在比賽中,隊員運用各種專門、合理的動作將球投進對方籃筐的方法。 是籃球賽中得分手段。 投籃是籃球運動中一項關鍵性技術,是唯一的得分手段。進攻隊運用各種技術、戰術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更多更好的投籃機會并力求投中得分;防守隊積極防御都是為了阻撓對方投籃得分。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運動員身高、身體素質及技術水平的提高,促使投籃技術不斷發展:出手部位由低到高,出手速度由慢到快,投籃方式越來越多,命中率不斷提高。
    黏黏糊糊 黏黏糊糊 形容人行動緩慢,精神不振作。 楊朔 《北線》三:“這兩人一個是 安國 的翻身農民,叫 李全喜 ,大耳朵,厚嘴唇,黏黏糊糊的,悶著頭不大吭聲。”
    投籃 投籃 投籃是在比賽中,隊員運用各種專門、合理的動作將球投進對方籃筐的方法。 是籃球賽中得分手段。 投籃是籃球運動中一項關鍵性技術,是唯一的得分手段。進攻隊運用各種技術、戰術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更多更好的投籃機會并力求投中得分;防守隊積極防御都是為了阻撓對方投籃得分。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運動員身高、身體素質及技術水平的提高,促使投籃技術不斷發展:出手部位由低到高,出手速度由慢到快,投籃方式越來越多,命中率不斷提高。
    遷滯 遷滯 qiān zhì 形容動作緩慢。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撫凝肌于遷滯,鑒雕容于髣髴。”
    夯雀先飛 辭典解釋夯雀先飛  hāng què xiān fēi     笨鳥動作慢,必須先飛。比喻能力差者比他人提早行動,以免落后。如:「夯雀先飛對資質不佳的人來說,是致勝的關鍵。」也作「夯雀兒先飛」。
    黏糊 黏糊 黏糊,讀音 nián hú,漢語詞語,形容東西黏,也可形容人行動緩慢,精神不振作。
    趨槍 趨槍 趨槍是漢語詞匯,讀音是qū qiāng,意思是謂行動快慢合乎節拍。
    餓虎撲食 餓虎撲食【解釋】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示例】那人剛到面前,便如~,貓兒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親嫂子,等死我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近義詞】氣勢洶洶、猛虎下山【反義詞】龍困淺灘、虎落平陽【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動作兇猛的樣子
    餓虎撲食 【解釋】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示例】那人剛到面前,便如~,貓兒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親嫂子,等死我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近義詞】氣勢洶洶、猛虎下山【反義詞】龍困淺灘、虎落平陽【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動作兇猛的樣子
    磨煩 磨煩 【詞目】:磨煩 【拼音】:mòfan 【釋義】: 1、沒完沒了的糾纏(多指向人要求什么) 例子:這孩子常常磨煩姐姐給他講故事。 2、動作遲緩拖延 不必磨煩了,說辦就辦吧。| 你別這么磨煩行嗎?
    趟馬 趟馬 京劇“趟馬”的定義 趟馬(又稱馬趟子),是戲曲以舞蹈形式來表現人騎馬行路的程式化表演技巧。這種表演程式,在舞臺上有著特殊的表現力。它是用虛擬手法以鞭當馬、并運用許多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來表現人騎馬飛跑,人在馬上握住揮鞭,而馬不停蹄飛奔急馳的情景。
    趟馬 趟馬 京劇“趟馬”的定義 趟馬(又稱馬趟子),是戲曲以舞蹈形式來表現人騎馬行路的程式化表演技巧。這種表演程式,在舞臺上有著特殊的表現力。它是用虛擬手法以鞭當馬、并運用許多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來表現人騎馬飛跑,人在馬上握住揮鞭,而馬不停蹄飛奔急馳的情景。
    磨煩 磨煩 【詞目】:磨煩 【拼音】:mòfan 【釋義】: 1、沒完沒了的糾纏(多指向人要求什么) 例子:這孩子常常磨煩姐姐給他講故事。 2、動作遲緩拖延 不必磨煩了,說辦就辦吧。| 你別這么磨煩行嗎?
    婆婆媽媽 婆婆媽媽【解釋】形容人動作瑣細,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出處】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人》:“上海下層社會中也有不少喜歡議論別人的婆婆媽媽。”【近義詞】嘮嘮叨叨【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人感情脆弱
    婆婆媽媽 【解釋】形容人動作瑣細,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出處】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人》:“上海下層社會中也有不少喜歡議論別人的婆婆媽媽。”【近義詞】嘮嘮叨叨【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人感情脆弱
    益發 益發 益發是一個字詞,表示動作、行為或事物性狀在程度上的加深,相當于“越發”、“更加”。
    益發 益發 益發是一個字詞,表示動作、行為或事物性狀在程度上的加深,相當于“越發”、“更加”。
    華爾茲 華爾茲 華爾茲(Waltz),又稱圓舞,一種自娛舞蹈形式,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強的自娛舞形式。這倒是一語道破地抓住了華爾茲舞動作的基本成分。 華爾茲根據速度分化為快慢兩種之后,人們把快華爾茲稱為維也納華爾茲,而不冠以“維也納”三字的即慢華爾茲,它是由維也納華爾茲演變而來的。作為三步舞的華爾茲,其基本步法為一拍跳一步,每小節三拍跳三步,但也有一小節跳兩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 快慢兩種華爾茲都以旋轉為主,因速度慢,除多用旋轉外,還演變出復雜多姿的舞步,其中有不少舞步在步法上與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的同名舞步基本相同,只是節奏和風格不同。再加四大技巧在華爾茲中得到全面和充分的體現,所以它被列為學習國標舞的第一舞種。 華爾茲用W表示。也稱“慢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具有優美、柔和的特質,舞曲旋律優美抒情,節奏為3/4的中慢板,每分鐘28到30小節左右。每小節三拍為一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環,但也有一小節跳兩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通過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動作,結合身體的升降、傾斜、擺蕩,帶動舞步移動,使舞步起伏連綿,舞姿華麗典雅。
    華爾茲 華爾茲 華爾茲(Waltz),又稱圓舞,一種自娛舞蹈形式,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強的自娛舞形式。這倒是一語道破地抓住了華爾茲舞動作的基本成分。 華爾茲根據速度分化為快慢兩種之后,人們把快華爾茲稱為維也納華爾茲,而不冠以“維也納”三字的即慢華爾茲,它是由維也納華爾茲演變而來的。作為三步舞的華爾茲,其基本步法為一拍跳一步,每小節三拍跳三步,但也有一小節跳兩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 快慢兩種華爾茲都以旋轉為主,因速度慢,除多用旋轉外,還演變出復雜多姿的舞步,其中有不少舞步在步法上與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的同名舞步基本相同,只是節奏和風格不同。再加四大技巧在華爾茲中得到全面和充分的體現,所以它被列為學習國標舞的第一舞種。 華爾茲用W表示。也稱“慢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具有優美、柔和的特質,舞曲旋律優美抒情,節奏為3/4的中慢板,每分鐘28到30小節左右。每小節三拍為一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環,但也有一小節跳兩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通過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動作,結合身體的升降、傾斜、擺蕩,帶動舞步移動,使舞步起伏連綿,舞姿華麗典雅。
    助聽器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助聽器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慢吞吞 慢吞吞 慢吞吞是漢語詞語,是指緩慢的樣子。
    遲緩 遲緩 (漢語詞語)遲緩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chí huǎn。 釋義:1、通指事物發展進程緩慢。 2、行動緩慢。 3、也可形容發育緩慢,如“兒童神經發育遲緩” 遲緩 (漢語詞匯)遲緩,漢語詞匯。 拼音:chí huǎn 釋義:指緩慢。 語出《后漢書·孔融傳》:“性既遲緩,與人無傷。”
    遲緩 遲緩 (漢語詞語)遲緩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chí huǎn。 釋義:1、通指事物發展進程緩慢。 2、行動緩慢。 3、也可形容發育緩慢,如“兒童神經發育遲緩” 遲緩 (漢語詞匯)遲緩,漢語詞匯。 拼音:chí huǎn 釋義:指緩慢。 語出《后漢書·孔融傳》:“性既遲緩,與人無傷。”
    慢帳 慢帳 慢帳是出自《桃花女》的名詞。
    慢帳 慢帳 慢帳是出自《桃花女》的名詞。
    剎車 剎車 (機械制動裝置)剎車,也稱為制動,是指使運行中的機車、車輛及其他運輸工具或機械等停止或減低速度的動作。制動的一般原理是在機器的高速軸上固定一個輪或盤,在機座上安裝與之相適應的閘瓦、帶或盤,在外力作用下使之產生制動力矩。剎車裝置也就是可以減慢車速的機械制動裝置,又名減速器。簡單來說:汽車剎車踏板在方向盤下面,踩住剎車踏板,則使剎車杠桿聯動受壓并傳至到剎車鼓上的剎車片卡住剎車輪盤,使汽車減速或停止運行。汽車手動剎車是在排擋旁,連于剎車杠。常見的還有自行車剎車,它是靠固定在車架上的桿狀制動器或者盤裝抱剎制動器等來進行減速的。
    慢條斯禮 慢條斯禮【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快動作 辭典解釋快動作  kuài dòng zuò      拍攝時利用攝影機器的特殊功能,使攝得的影像放映時動作的速度會比實際動作快。通常快動作可以表現一種忙亂或滑稽的氣氛。 反義詞慢動作
    慢條絲禮 慢條絲禮【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慢條廝禮 慢條廝禮【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慢騰斯禮 慢騰斯禮【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醫療體育 醫療體育 醫療體育,又稱康復體育,運動醫學一部分,是指病患者為了配合治愈某些疾病而進行的身體鍛煉,是運用各種體育運動方法治療創傷和疾病的學科。醫療體育的內容,即根據疾病性質相應采取的手段。一般采用動作輕緩、運動負荷較小的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按摩、保健操等。為提高康復效果、縮短療程而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在醫生指導下,按運動處方進行定量鍛煉。醫療體育不僅治療疾病,同時還能促進各種臟器機能的恢復,既對全身有積極影響,又對局部器官產生強有力的作用。醫學界把用體育運動治病的方法稱為體育療法。
    慢條斯禮 【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慢條絲禮 【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慢騰斯禮 【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胎動 胎動 科普中國胎動(Fetal movement),是指胎兒在子宮腔里的活動沖擊到子宮壁的動作。胎兒在子宮內伸手、踢腿、沖擊子宮壁,這就是胎動。懷孕滿4個月后,可明顯感到胎兒的活動。胎動是臨床產前胎兒監護技術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胎動的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表示胎兒的安危。雖然有多種計數胎動的方案應用于臨床,但是尚未確定理想的胎動計數和胎動間隔。
    慢條廝禮 【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同“慢條斯理”。
    狗爬泳 狗爬泳 狗爬泳也稱“狗跑式”。一種民間游泳姿式。人體俯臥水中,頭部露出水面,兩手同時向后扒水,兩小腿彎曲,一先一后交替向下打水。游進慢而費力。 狗爬泳俗稱自由泳。游爬泳時,人在水中成俯臥姿勢,兩腿交替上下打水,兩臂輪流劃水,動作很像爬行,所以人們稱之為“爬泳”。爬泳是四種競技游泳技術中速度最快的一種姿勢,在游泳比賽的自由泳項目中(不規定泳姿的比賽),運動員都采用這種姿勢,所以通常人們也稱之為“自由泳”。
    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 運動前進行的活動,同時,運動后的放松整理運動也是必須的。雖然這會令你付出更多的時間,但是相對于因準備不當引發肌肉拉傷去看醫生,這樣做是劃算的。一般在運動前應慢跑三五分鐘,讓血液加速循環,再伸展一下全身的肌肉和關節,使它們為后面要進行的運動做好準備。
    天文鐘 天文鐘 天文鐘是一種特別設計的、能用多種形式來表達天體時空運行的儀器。它是把動力機械和許多傳動機械組合在一個整體里,利用幾組齒輪系把機輪的運動變慢,使它經常保持一個恒定的速度,和天體運動一致。天文鐘既能表示天象,又能計時。后世的鐘表即由此演變而來。 它可以顯示太陽、月亮、星座在該時刻的相對位置,有的更可顯示主要行星的位置。 所有可以顯示時間和天文學信息的鐘都可以稱作天文學鐘。這些信息可以包括天空中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月亮的盈虧,日食,每晚某時的星空、恒星時,還有其它的天文信息等。 天文鐘以地心說模型表示。鐘面中心常為一個圓形或球形的標記表示位于太陽系的中心的地球。常以一個金色的球表示繞地轉動的太陽。這種設計的理念來源于周日運動對于觀測者而言最為直觀,也是生活經驗的關系,也是在尼古拉·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前歐洲普遍的宇宙觀。
    天文鐘 天文鐘 天文鐘是一種特別設計的、能用多種形式來表達天體時空運行的儀器。它是把動力機械和許多傳動機械組合在一個整體里,利用幾組齒輪系把機輪的運動變慢,使它經常保持一個恒定的速度,和天體運動一致。天文鐘既能表示天象,又能計時。后世的鐘表即由此演變而來。 它可以顯示太陽、月亮、星座在該時刻的相對位置,有的更可顯示主要行星的位置。 所有可以顯示時間和天文學信息的鐘都可以稱作天文學鐘。這些信息可以包括天空中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月亮的盈虧,日食,每晚某時的星空、恒星時,還有其它的天文信息等。 天文鐘以地心說模型表示。鐘面中心常為一個圓形或球形的標記表示位于太陽系的中心的地球。常以一個金色的球表示繞地轉動的太陽。這種設計的理念來源于周日運動對于觀測者而言最為直觀,也是生活經驗的關系,也是在尼古拉·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前歐洲普遍的宇宙觀。
    金環蛇 金環蛇 (動物)金環蛇(學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花扇柄(客家話)、雨傘柄(潮州話)或佛蛇等,是環蛇屬的一種,是毒性很強的蛇。金環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蛇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 金環蛇和其他環蛇屬的蛇一樣,動作緩慢,不愛攻擊人類,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金環蛇的毒性較其近親銀環蛇弱,但仍然屬劇毒蛇,而數量也較銀環蛇多。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活動于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概述圖參考資料:)
    握手 握手 (詞語釋義)握手是一種禮儀,是人與人之間、團體之間、國家之間的交往都賦予這個動作豐富的內涵。一般說來,握手表示友好,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賀、鼓勵,也能傳達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虛假、傲慢。團體領袖、國家元首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握手的次數也許數也數不清,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幾次:第一次見面的激動,離別之際的不舍,久別重逢的欣喜,誤會消除、恩怨化解的釋然等等。
    金環蛇 金環蛇 (動物)金環蛇(學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花扇柄(客家話)、雨傘柄(潮州話)或佛蛇等,是環蛇屬的一種,是毒性很強的蛇。金環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蛇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 金環蛇和其他環蛇屬的蛇一樣,動作緩慢,不愛攻擊人類,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金環蛇的毒性較其近親銀環蛇弱,但仍然屬劇毒蛇,而數量也較銀環蛇多。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活動于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概述圖參考資料:)
    揉弦 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二胡,吉他等弦樂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現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樂句適當的地方加上適當的揉弦,會比沒有揉弦的樂句在聲音上要生動的多。揉弦是一個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現力的技巧,用它可以來表現不同風格和特征的每一個音或每一個樂段。揉弦的要點是怎樣找到手的最佳動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寬窄來演奏出每一個樂段獨特的風格和特征。
    步態 步態 《步態》是指走路時所表現的姿態,及走路所有的動作,稱為步態。
    步態 步態 《步態》是指走路時所表現的姿態,及走路所有的動作,稱為步態。
    匠石斫鼻 匠石斫鼻 《莊子·徐無鬼》:“郢人堊(è)漫(堊、白泥;漫、涂、污。或作慢、墁)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傳說古代有名的工匠)斫(砍、削)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意即放手為之,心中了然其事,動作起來閑熟自如,別人看去似漫不經心,所以稱‘聽’。舊解為‘瞑目恣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漢書·揚雄傳》:“(náo,涂抹墻壁)人亡,則匠石輟斤而不敢妄斫。”服虔注:“(或作郢),古之善涂者也。施廣領大袖以仰涂,而領袖不污。有小飛泥誤著其鼻,因令匠石揮斤而斫,知匠石之善斫,故敢使之也。”
    欺負 欺負 欺負,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qī fù,指的是用態度、動作、言語等對對方的身體、精神造成傷害的一切行為的統稱,指欺詐、違背;壓迫。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動作慢的詞語:1. 緩慢;2. 遲緩;3. 徐徐;4. 拖沓;5. 緩慢而穩定;6. 慢騰騰;7. 舒緩;8. 慢條斯理;9. 步履蹣跚;10. 緩步;11. 慢悠悠;12. 輕盈緩慢;13. 慢吞吞;14. 慢節奏;15. 慢動作;16. 徐行;17. 穩健緩慢;18. 緩慢而堅定;19. 緩緩而行;20. 漸漸地。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