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善良的詞語
形容人善良的詞語:1. 仁慈;2. 心地善良;3. 寬容;4. 熱心;5. 樂于助人;6. 無私;7. 慷慨;8. 正直;9. 善良;10. 溫和;11. 真誠;12. 坦誠;13. 謙虛;14. 慈愛;15. 有愛心;16. 友善;17. 體貼;18. 關心;19. 安慰;20. 鼓勵
形容人善良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善性 | 善性 善性,讀音是shàn xìng,漢語詞匯,解釋為人善良的本性。 |
善良 | 善良 (漢語詞語)善良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shàn liáng。意思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出自于《禮記·學記》 |
心地善良 | 心地善良 心地善良是漢語詞語,是指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
良善 | 良善 良善,漢語詞匯。 拼音:liáng shàn 釋義:善良,善良的人 |
除暴安良 | 除暴安良【解釋】暴:暴徒;良:善良的人。鏟除強暴,安撫善良的人民。【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在乎除暴安良。”【示例】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近義詞】鋤強扶弱、除殘去穢【反義詞】仗勢欺人、以強凌弱【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維持好的社會風尚 |
純良 | 純良 純良,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純良所體現的都是褒義詞,也就是所謂的純正善良,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純和良我們可以分開解釋的,純,指單純,不復雜,簡單透明。良,良好、善良。分開后,兩字可配合得出很多詞語。 |
良心發現 | 良心發現 (成語)本謂善心的自然體現,后多指內心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重新顯現出來。語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宋朱熹集注道:言人之良心,雖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物接,其氣清明之際,良心猶必有所發見者。 |
純良 | 純良 純良,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純良所體現的都是褒義詞,也就是所謂的純正善良,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純和良我們可以分開解釋的,純,指單純,不復雜,簡單透明。良,良好、善良。分開后,兩字可配合得出很多詞語。 |
良心發現 | 良心發現 (成語)本謂善心的自然體現,后多指內心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重新顯現出來。語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宋朱熹集注道:言人之良心,雖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物接,其氣清明之際,良心猶必有所發見者。 |
淳良 | 淳良 淳良,漢語詞匯。 拼音:chún liáng 釋義:1、敦厚善良。2、指敦厚善良的人。 |
淑善 | 淑善 shū shàn 淑 善 1.美好嘉良。《載敬堂集·民說》:“奉中正,去邪僻;嘉實功,唾虛榮,篤正風俗,人類同臻于淑善。” 2.善良。 3.賢惠善良。 |
天理良心 | 天理良心【解釋】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舊指人類純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
良奧 | 良奧 良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iáng ào,是指善良;善良的人。 |
良奧 | 良奧 良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iáng ào,是指善良;善良的人。 |
慈善 | 慈善 (基礎含義)“慈”是指長輩對晚輩的愛,“善”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互助。慈善事業是人們自愿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慈善事業的活動對象、范圍、標準和項目,由施善者確定。 慈善是對人類的熱愛,為增加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通過救濟、援助或者捐贈等等這些手段來達到對人類的熱愛或增加人類的福利。 慈善 (漢語詞語)慈善,指對人關懷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慈善是一項活動 |
善心 | 善心 善心漢語詞匯。 拼音;shàn xīn, 釋義:形容好心;善良的心意。是一種好的心態,好的思想。 語出《荀子·樂論》:“使其曲直、繁省、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生經》卷四:“其五百童,雖有善心,宿命福薄。”《云笈七簽》卷九五:“大王及諸羣臣八千馀人,皆發善心。” 巴金 《滅亡》第二十章:“你的前途是很幸福的,你有青春,你有生命力,你有無限的善心。” |
淑人君子 | 淑人君子【解釋】淑:溫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賢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
善人 | 善人 善人,漢語詞匯。 拼音:shàn rén 釋義:1. 有道德的人;善良的人。2. 健康、正常的人。3. 普通身份的人。與奴仆婢妾相對而言。4. 傳說中的東方種族名。 |
仁良 | 仁良 亦指仁愛善良的人。《管子·宙合》:“仁良既明,通於可不利害之理,猶發蒙也。” 尹知章 注:“問於仁良,其事既明見。” |
善類 | 善類 善類,讀音是,shàn lèi是一個漢語詞匯,解釋為善良的人。 |
善類 | 善類 善類,讀音是,shàn lèi是一個漢語詞匯,解釋為善良的人。 |
循良 | 循良 循良,漢語詞匯。 拼音xún liáng, 釋義:1、謂官吏奉公守法。2、指循良的官吏。3.善良。 |
慈眉善目 | 慈眉善目【解釋】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近義詞】和藹可親【反義詞】兇神惡煞【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補語;形容人很面善 |
善眉善眼 | 善眉善眼【解釋】形容容貌善良。【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回:“雖是吊死……倒比活的時節去了那許多的殺氣,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張的哲學》十一:“門房里坐著一個老人,善眉善眼象世傳當仆人的樣子。”【示例】他的弟弟都精精壯壯,唯他瘦弱,~的一副忠厚可憐相。 ◎楊絳《寫〈圍城〉的錢鐘書》 |
福善 | 福善 福善:佛學專家 福善: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下轄鄉鎮級行政單位 福善:漢語詞匯 福善 (漢語詞匯)福善,漢語詞匯。 拼音:fú shàn 釋義:1.福德善行。2.賜福給善良的人。 |
襃善 | 襃善 bāo shàn 襃善 亦作“褒善”。褒揚善良。《漢書·平帝紀贊》:“ 孝平 之世,政自 莽 出,襃善顯功,以自尊盛。” 宋 王禹偁 《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臣雖死之日,如生之時。至于襃善貶惡之文,編年紀傳之例,備嘗探討,粗見指歸。” 清 錢大昕 《論》:“《春秋》,褒善貶惡之書也。其褒貶奈何?直書其事,使人之善惡無所隱而已矣。” |
吉人 | 吉人 吉人,讀音jí rén,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善良的人,有福之人。 |
溫良恭儉讓 | 溫良恭儉讓【解釋】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出處】《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近義詞】溫良儉讓、溫良恭儉【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
良民 | 良民 (漢語詞匯)舊時指一般的平民(區別于賤民),英文譯為common people;或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英文譯為law-abiding people。如今,“良民”在江蘇睢寧縣有了新的內涵,該縣創造發明了史無前例的“良民”評級,將每個公民私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引入了大眾信用征集系統,如被評為“招商引資、平民英雄”獲表彰+20分,惡意欠繳電話費-20分。縣委書記高調稱要“嚴管民風”,讓群眾“一處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制約”。 |
善順 | 善順 shàn shùn 善順(善順) 善良和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缽邏那伽國》:“氣序和暢,風俗善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設多圖盧國》:“氣序異熱,風俗淳和,人性善順,上下有序。” |
善順 | 善順 shàn shùn 善順(善順) 善良和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缽邏那伽國》:“氣序和暢,風俗善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設多圖盧國》:“氣序異熱,風俗淳和,人性善順,上下有序。” |
欺善怕惡 | 欺善怕惡【解釋】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出處】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近義詞】欺弱怕強【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良謹 | 良謹 liáng jǐn 指善良謹愿。 晉 葛洪 《神仙傳·皇初平》:“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復念家。”《左傳·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誠” 唐 孔穎達 疏:“篤者厚也,志性良謹,交游款密也。” |
良謹 | 良謹 liáng jǐn 指善良謹愿。 晉 葛洪 《神仙傳·皇初平》:“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復念家。”《左傳·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誠” 唐 孔穎達 疏:“篤者厚也,志性良謹,交游款密也。” |
溫良恭儉讓 | 【解釋】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出處】《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近義詞】溫良儉讓、溫良恭儉【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
溫良 | 溫良 (漢語詞語)溫良,漢語詞匯。 拼音:wēn liáng 釋義:溫和善良。 |
賢善 | 賢善 賢善,拼音xián shàn,漢語詞語,意思是賢明善良,出處《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卿云歌三》。 |
宥善 | 宥善 宥善,漢語詞匯。 拼音:yòu shàn 釋義:赦免善良的人, 出自《左傳·昭公元年》。 |
欺善怕惡 | 【解釋】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出處】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近義詞】欺弱怕強【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賢善 | 賢善 賢善,拼音xián shàn,漢語詞語,意思是賢明善良,出處《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卿云歌三》。 |
溫良 | 溫良 (漢語詞語)溫良,漢語詞匯。 拼音:wēn liáng 釋義:溫和善良。 |
良正 | 良正 kind and righteous liánɡ zhènɡ 善良正直。《三國志·魏志·劉劭傳》:“性實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靜之人慕其玄虛退讓。” |
天良 | 天良 年代電視劇《天良》由導演郭劍一執導,男一號和女一號分別由黃覺和傅晶擔當。 天良 (詞語釋義)天良,指人的良心。如:喪盡天良。 |
正印 | 正印 正印,四柱八字命理術語,十神之一。八字推命一般以日干為基準,通過日干與其他七字的五行生克關系來考察一個人的命運吉兇。 命理中正印人命喜用神縫之代表為人善良和順聰明秀美,最忌諱大運遇到正財來破就不吉了,需要四柱有比劫來護身才能逢兇化吉。 |
動機論 | 動機論 動機論,在道德評價中主張根據人的主觀愿望來確定行為的道德意義的理論,與“效果論”相對。動機論認為人的行為善惡取決于動機是否善良,而與行為所產生的效果無關;人的道德義務源于先驗的善良意志,是善良意志發出的命令即所謂的“道德律令”,道德評價的標準是根據人的行為的動機、意向、行為所遵循的規則等道德的因素,而不去考慮行為結果對人對己的利與害。判斷或評價行為的善惡只須看動機,不必看效果。這種理論割裂了動機與效果的辯證統一關系,是片面的。 動機論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布拉德雷、儒家以及基督教倫理學家。 動機論亦稱“意向論”。是一種片面強調動機的道德評價理論。與“效果論”相對,認為人的行為善惡取決于動機是否善良,而與行為效果無關。判斷或評價行為的善惡只需看動機,不必看效果。在中國,儒家倫理具有明顯的動機論傾向。孟子主張“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董仲舒則明確提出“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春秋繁露》)。認為人的行為善惡,主要看他是否出于“道”、“理”動機,而不在于功利效果。 |
賢慧 | 賢慧 賢慧,漢語詞匯。 拼音:xián huì 釋義:指婦女心地善良,通情達理。 賢惠古代通常指很有本領有才能并且很有智慧,通達明理的人,現代多指女子善良而明大義,持家有道,心地善良,通情達理,懂得相夫教子,能夠孝敬父母,男人都會以娶到賢惠的女子為榮,他們會覺得在親朋好友面前很有面子。特指已婚女子。 |
賢慧 | 賢慧 賢慧,漢語詞匯。 拼音:xián huì 釋義:指婦女心地善良,通情達理。 賢惠古代通常指很有本領有才能并且很有智慧,通達明理的人,現代多指女子善良而明大義,持家有道,心地善良,通情達理,懂得相夫教子,能夠孝敬父母,男人都會以娶到賢惠的女子為榮,他們會覺得在親朋好友面前很有面子。特指已婚女子。 |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解釋】來的不懷善意,有善意的不會來。【出處】《老子》:“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近義詞】來者不善、一呼百應【語法】復句式;作謂語、補語、分句;指來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 |
淑賢 | 淑賢 淑賢(讀音shū xián),屬古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善良賢惠。亦指善良賢惠的人。 |
淑賢 | 淑賢 淑賢(讀音shū xián),屬古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善良賢惠。亦指善良賢惠的人。 |
窮人 | 窮人 (列夫·托爾斯泰創作小說)《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于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作者通過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時期窮苦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 窮人 (漢語詞語)1.窮苦的人,缺乏或相對地缺乏金錢和財富的人。〖poor people;the poor〗 2.經濟上不能自足的人,或必須接受某種公共救濟或私人救濟的人。〖needy〗 3.寂寞孤獨的人。 4.不得志的人。 5.怠惰的人。 6.貧苦的人。 |
馴善 | 馴善 馴善,馴順善良。出自《太平廣記》卷四六三引唐張鷟《朝野僉載》。 |
窮人 | 窮人 (列夫·托爾斯泰創作小說)《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于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作者通過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時期窮苦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 窮人 (漢語詞語)1.窮苦的人,缺乏或相對地缺乏金錢和財富的人。〖poor people;the poor〗 2.經濟上不能自足的人,或必須接受某種公共救濟或私人救濟的人。〖needy〗 3.寂寞孤獨的人。 4.不得志的人。 5.怠惰的人。 6.貧苦的人。 |
馴善 | 馴善 馴善,馴順善良。出自《太平廣記》卷四六三引唐張鷟《朝野僉載》。 |
柔嘉 | 柔嘉 (漢語詞匯)柔嘉,漢語詞匯。 拼音:róu jiā 釋義:1、柔和美善。2.指溫和善良的人。3.指美味、美食。 |
賢德 | 賢德 賢德,漢語詞匯。1.善良的德行。 2.指有美德的人。 3.賢惠,有美德。 |
賢德 | 賢德 賢德,漢語詞匯。1.善良的德行。 2.指有美德的人。 3.賢惠,有美德。 |
小善 | 小善 (電影?《西游伏妖篇》中人物)小善,電影《西游伏妖篇》中人物。小善是個很天真善良、面容清秀,充滿仙氣,能歌善舞的歌姬,實為一堆白骨化成的妖精。 小善 (漢語詞匯)小善,漢語詞匯。 拼音:xiǎo shàn , 釋義:1、小的善行。2、猶小技;小的長處。 出自《易·系辭下》。 |
不便道 | 不便道 難道說。《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 王元椿 只曉得這條路上好打劫人,不想著來這條路上走的人,只貪近,便不是善良本分的人。不便道白白的等你拿了財物去。” |
赤子之心 | 赤子之心【解釋】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出處】《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示例】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所謂~,原不過是“不忍”二字。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近義詞】赤膽忠心、耿耿忠心【反義詞】蛇蝎心腸、狼心狗肺【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指報國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