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上午的詞語

    形容上午的詞語:1. 清晨;2. 朝陽;3. 晨曦;4. 晨光;5. 早晨;6. 日出;7. 晨間;8. 一日之始;9. 早起;10. 晨風;11. 初陽;12. 曉光;13. 晨露;14. 晨霧;15. 晨靜;16. 晨曲;17. 晨練;18. 晨跑;19. 晨讀;20. 晨會

    形容上午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上午 上午 上午一般指是早上九時至十一時這段時間,但廣義上也指凌晨間。上午(半夜12時至中午11時59分)在國際上一般用AM標記,下午(中午12時至半夜11時59分)用PM標記
    午時 午時 (時辰)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如宋蘇舜欽《紫閣寺聯句詩》:“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午時 午時 (時辰)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如宋蘇舜欽《紫閣寺聯句詩》:“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下午 下午 下午,xià wǔ,與上午相對,從正午十二點到十八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后到日落的一段時間。英文簡寫為pm、P.M.或p.m.。
    午前 午前 午前,讀音是wǔ qián,是一個漢語詞匯,解釋為上午。
    中班 中班 中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zhōngbān,解釋1:船舶從午夜到上午四點的值班班次;解釋2:從下午到半夜的工作班次;解釋3:幼兒園里由五周歲至六周歲的兒童所編成的班級。
    上半天 上半天 詞語釋義 上午,指從日出起至中午十二點以前的一段時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路過那茍公館門首……心中暗想,莫非辦甚么喜事,然而上半天何以不見動靜?”
    頭午 頭午 頭午,漢語詞語,讀音tóu wǔ,即指上午。
    頭午 頭午 頭午,漢語詞語,讀音tóu wǔ,即指上午。
    半上日晝 半上日晝 .上午十時左右。 半上 : 1.未全升起。 日晝 : 1.白天。上午十時左右。 《何典》第三回:“直至次日半上日晝,仍舊弗推扳,只得叫鬼囡再去候那郎中來。”
    上晝 上晝 上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hàng zhòu,指上午。
    上晝 上晝 上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hàng zhòu,指上午。
    半上日晝 半上日晝 .上午十時左右。 半上 : 1.未全升起。 日晝 : 1.白天。上午十時左右。 《何典》第三回:“直至次日半上日晝,仍舊弗推扳,只得叫鬼囡再去候那郎中來。”
    巳時 巳時 巳時(sì shí),指上午9時至中午11時。如《淮南子 天文訓》云:“日至于衡陽,是謂隅中。”故巳時又稱隅中。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巳時 巳時 巳時(sì shí),指上午9時至中午11時。如《淮南子 天文訓》云:“日至于衡陽,是謂隅中。”故巳時又稱隅中。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前半晌 前半晌 前半晌是漢語詞語,解釋為上午。
    早場 早場 早場 zǎochǎng 〖morningshow(atacinema,theatre,etc.)〗早晨或上午上演的影、劇場次 我到那兒已經散早場了
    早場 早場 早場 zǎochǎng 〖morningshow(atacinema,theatre,etc.)〗早晨或上午上演的影、劇場次 我到那兒已經散早場了
    前晌 前晌 前晌,指上午。
    早晌 早晌 早晌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是zǎo shǎng,意思是早上、上午,出自《水滸傳》。
    點卯 點卯 點卯,舊時官廳在卯時(上午五點到七點)查點到班人員,叫點卯。語出《西游記》第十五回:“ 行者 道:‘你等是那幾個,可報名來,我好點卯。’”
    點卯 點卯 點卯,舊時官廳在卯時(上午五點到七點)查點到班人員,叫點卯。語出《西游記》第十五回:“ 行者 道:‘你等是那幾個,可報名來,我好點卯。’”
    趕巧 趕巧 趕巧,指恰好;湊巧。如:上午我去找他,趕巧他不在家。
    巳牌 巳牌 巳牌指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前半天 前半天 前半天,是漢語詞匯,拼音是qián bàn tiān,是指上午。
    半頭晌 半頭晌 拼音:bàn tóu shǎng 方言。約指上午九、十點鐘以前。 楊朔 《大旗》:“他們熬了老半天,才到半頭晌,可是還不見 塌鼻子 的影。” 峻青 《海嘯》第一章五:“從半頭晌出發,他們趕了足有一百一、二十里路。”
    趕巧 趕巧 趕巧,指恰好;湊巧。如:上午我去找他,趕巧他不在家。
    半頭晌 半頭晌 拼音:bàn tóu shǎng 方言。約指上午九、十點鐘以前。 楊朔 《大旗》:“他們熬了老半天,才到半頭晌,可是還不見 塌鼻子 的影。” 峻青 《海嘯》第一章五:“從半頭晌出發,他們趕了足有一百一、二十里路。”
    正餐 正餐 正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說法。20世紀西方社會以晚餐作為正餐,但在諾曼人時代,正餐是上午11點,羅馬人則在下午3-4點之間,法王查理五世統治期間(1337-1380)為上午9點。正餐早者,在其后進一次量小的晚餐,正餐晚者則在正餐前的下午進一次午餐。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將早餐作為正餐,而現代英國工人階級家庭則是當是作點心。外國人一天中都比較忙碌,所以早餐和午餐都沒時間認真吃只有到了晚上才回精心準備豐盛的晚餐。所以正餐是晚餐。
    午餐 午餐 (三餐之一)午餐(又名午飯、中餐、中飯等等),是指大約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點至兩點。在中國大陸,午餐的用餐時間通常是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的兩個小時。人們認為中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食物和能量的主要補充,有所謂“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說法。
    隅中 隅中 隅中,讀音yú zhōng,漢語詞語,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早上 早上 早上也稱為早晨、晨、朝或上午。指日出至傍晚的時刻,與中午、下午、晚上、凌晨、清晨合組成一天。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
    老頭 老頭 (詞語解釋)老頭在古漢語中指五十至七十歲的高齡的老人,也指年紀大的人。另外有同名電影《老頭》,是由楊天乙導演的中國電影,片中主角是一群公共住宅區里的一些退休老頭,每天上午九、十點鐘提著小凳子自動聚到住宅區人行道上的某棵樹下,聊天;中午回家吃飯,然后又回到樹下,還是聊天,至下午五、六點散去。
    老頭 老頭 (詞語解釋)老頭在古漢語中指五十至七十歲的高齡的老人,也指年紀大的人。另外有同名電影《老頭》,是由楊天乙導演的中國電影,片中主角是一群公共住宅區里的一些退休老頭,每天上午九、十點鐘提著小凳子自動聚到住宅區人行道上的某棵樹下,聊天;中午回家吃飯,然后又回到樹下,還是聊天,至下午五、六點散去。
    幻日 幻日 (氣象現象)幻日(sun dogs)是大氣的一種光學現象。在天空出現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狀的冰晶體,偶爾它們會整整齊齊地垂直排列在空中。當太陽光射在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會發生非常規律的折射現象。 2012年7月5日,浙江嘉興的天空中出現的“兩個太陽”,2012年12月10日,上海出現的“三個太陽”,2013年6月18日上午,位于重慶的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出現了“兩個太陽”。2013年11月1日上午,赤峰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和承德的部分地區上空出現“四個太陽”,個別位置可以看見“五個太陽”。 2014年11月25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出現“三個太陽”即為“幻日”現象。 另外,2015年1月23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也出現了“三個太陽”。
    公普 公普 所謂“公普”又稱中元祭或盂蘭盆會,就是農歷7月地方最大盛典,當地民眾參加由信仰中心寺廟主辦普度活動。 一切費用由地方上人士共同捐獻分攤!公普時參加各公司行號及個人家庭備齊祭祀用品至公普舉辦地點擺設,主辦寺廟也會舉辦法會,請法師或僧侶前來念經超度孤魂野鬼。 公普時間固定,有半天﹝上午到傍晚﹞、半夜﹝下午1點到晚上12點﹞、一天﹝一晝夜﹞、二天﹝二晝夜﹞......等等,費用及規模隨時間長短而有不同,無論如何,都要約一、兩個月前就開始前置作業相關準備。
    丑時 丑時 丑時又稱雞鳴,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上午 1時正至上午 3時正)。如《詩經。汝日雞鳴》:“汝日雞鳴,士日眛旦。”古時雞鳴而起,眛旦(天將明未明之時)而朝。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耕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丑時 丑時 丑時又稱雞鳴,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上午 1時正至上午 3時正)。如《詩經。汝日雞鳴》:“汝日雞鳴,士日眛旦。”古時雞鳴而起,眛旦(天將明未明之時)而朝。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耕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上半晌 上半晌 shàngbànshǎng[forenoon]上午
    掉換 掉換 掉換:①彼此互換:掉換位置;咱們倆掉換一下,你上午值班,我下午值班。②更換:掉換領導班子;這根木料太細,掉換一根粗的。也作調換。
    噩耗 噩耗 噩耗,極度不好的消息。耗:消息。出自清趙翼《哭蔣立崖之訃》詩:“噩耗傳來夢亦驚,寢門為位淚泉傾。”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冷吟 冷吟 1993年發表第一首詩,迄今已在全國近百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評論、歌曲等600余首(篇)。部分作品被《青年文摘》等刊物轉載。入選《山東30年詩選》等多種選本。著有詩集《上午九點》《下午茶》。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暮色蒼茫 【解釋】指時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出處】《茅盾散文·旅蹤屐痕·海參崴印象》:“海參崴在冬季白晝時間極短。上午八時天還未大亮,下午五時,已經暮色蒼茫。”【示例】座間談笑風聲,不覺已是~。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掉換 掉換 掉換:①彼此互換:掉換位置;咱們倆掉換一下,你上午值班,我下午值班。②更換:掉換領導班子;這根木料太細,掉換一根粗的。也作調換。
    廣播體操 廣播體操 廣播體操是一項廣為人知,練習者眾多的體育運動。廣播體操是一種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場地就可以開展,通常跟隨廣播進行鍛煉,也可以用口令指揮節奏。從80年代末期,廣播體操曾經在中央電視臺CCTV2頻道播放過一段時間,2005年從CCTV2停播,2010年8月9日起,每天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北京體育廣播將會每天播出2遍第8套廣播體操。 曾經做廣播體操在中國的百姓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百萬人同做廣播體操的景象令一代又一代人難忘,現在開始做第八套廣播體操,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都全面推行第八套廣播體操。
    烈日當空 辭典解釋烈日當空  liè rì dāng kōng     炎熱的太陽高掛天空。形容天氣酷熱。 如:「最近的天氣,上午烈日當空,下午卻雷雨大作,真傷腦筋!」
    暮色蒼茫 暮色蒼茫【解釋】指時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出處】《茅盾散文·旅蹤屐痕·海參崴印象》:“海參崴在冬季白晝時間極短。上午八時天還未大亮,下午五時,已經暮色蒼茫。”【示例】座間談笑風聲,不覺已是~。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離峰用電 辭典解釋離峰用電  lí fēng yòng diàn     離開電廠供電尖峰時段的用電。臺灣電力公司鑒于尖峰時間用電量激增,加重發電的負擔,乃鼓勵大眾使用離峰用電,并予以電價優待。所謂離峰用電時間指星期日及國定例假日全天,及平日下午十時三十分,至次日上午七時三十分止。
    半晌午 方言。約指上午九﹑十點鐘的時候。
    封歲 封歲 猶辭歲。《說岳全傳》第六一回:“到得除夜,獄官 倪完 備了三席酒,將兩席分送在 岳云 、 張憲 房里;將這一席, 倪獄官 親送到 岳爺 房內擺好,說道:‘今日是除夜,小官特備一杯水酒,替帥爺封歲。’” 封歲為客家話語,客家話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追根溯源為古中原漢語。 客家封歲 過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家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封歲 封歲 猶辭歲。《說岳全傳》第六一回:“到得除夜,獄官 倪完 備了三席酒,將兩席分送在 岳云 、 張憲 房里;將這一席, 倪獄官 親送到 岳爺 房內擺好,說道:‘今日是除夜,小官特備一杯水酒,替帥爺封歲。’” 封歲為客家話語,客家話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追根溯源為古中原漢語。 客家封歲 過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家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陳鯉庭 陳鯉庭 陳鯉庭(1910年10月20日—2013年8月27日 ),1910年10月20日出生在上海.中國電影導演,藝術理論家。曾用名陳思白,筆名麒麟、C.C.T等。1930年畢業于大夏大學高等師范系。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 2013年8月27日上午9時35分,陳鯉庭先生因病于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終年103歲。
    躉船 躉船 躉船(dǔn chuán),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船,通常固定在岸邊,最初僅作為浮碼頭使用,用于裝卸貨物或供行人上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被用作商業、娛樂及水上學校等使用。2013年7月1日上午,重慶朝天門5碼頭躉船“洋人街5號”纜繩突然斷裂,船體側翻18人落水,13人獲救5人下落不明。
    復道 復道 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稱復道。復,通“復”。《墨子·號令》:“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內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史記·留侯世家》:“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相與坐沙中語。”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復。上下有道,故謂之復道。”《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六年》:“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 劉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們又奔赴莫高窟,攀緣于回廊復道之中,留連于巖窟洞天之內。”
    躉船 躉船 躉船(dǔn chuán),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船,通常固定在岸邊,最初僅作為浮碼頭使用,用于裝卸貨物或供行人上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被用作商業、娛樂及水上學校等使用。2013年7月1日上午,重慶朝天門5碼頭躉船“洋人街5號”纜繩突然斷裂,船體側翻18人落水,13人獲救5人下落不明。
    複道 復道 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稱復道。復,通“復”。《墨子·號令》:“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內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史記·留侯世家》:“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相與坐沙中語。”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復。上下有道,故謂之復道。”《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六年》:“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 劉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們又奔赴莫高窟,攀緣于回廊復道之中,留連于巖窟洞天之內。”
    真偽莫辨 真偽莫辨【解釋】莫:不。真假分辨不清。【出處】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上午,空六來談;全談些報紙上所載的事,真偽莫辨。”
    賽珍會 賽珍會 近義博覽會。現在,流行于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博覽會,在1918年的上海已經成功地舉辦過,那時上海人稱就之為“賽珍會”。地點是在張園,時間為上午九時至夜半,會期共計三天
    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 (專業術語)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許,全中國的中、小學生“享受”了一場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當時新聞報道標題是“太空授課教具上天花費35萬 外媒再提中國威脅論”。雖然國外的媒體有點兒“神經過敏”。但40分鐘高質量的天地通話,確實表明我國的衛星通信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 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間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于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
    真僞莫辨 【解釋】莫:不。真假分辨不清。【出處】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上午,空六來談;全談些報紙上所載的事,真偽莫辨。”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上午的詞語:1. 清晨;2. 朝陽;3. 晨曦;4. 晨光;5. 早晨;6. 日出;7. 晨間;8. 一日之始;9. 早起;10. 晨風;11. 初陽;12. 曉光;13. 晨露;14. 晨霧;15. 晨靜;16. 晨曲;17. 晨練;18. 晨跑;19. 晨讀;20. 晨會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