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的詞語
三年級下冊的詞語:1. 熱情;2. 快樂;3. 勤奮;4. 誠實;5. 善良;6. 友好;7. 謙虛;8. 安靜;9. 干凈;10. 敬業;11. 堅強;12. 健康;13. 美麗;14. 自信;15. 細心;16. 有禮貌;17. 感恩;18. 慷慨;19. 責任感;20. 創新
三年級下冊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琥珀 | 琥珀 (課文:奇異的琥珀)琥珀是小學的一篇課文,作者是德國作家柏吉爾。 北師大版 《語文》 六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第二篇 冀教版《語文》 四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第五篇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綜合復習 第六篇 語文S版《語文》六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第一篇 北京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第七單元 第一篇 上海版《語文》 五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第一篇 |
箋譜 | 箋譜 箋紙自南北朝源起以后,一直是文人雅士鐘愛之物,唐時的『薛濤箋』久負盛名。『花箋』上常印有淡雅的圖案,或山水、或花鳥、或人物,特別是名家箋紙備受推崇,將雅致箋紙編輯成冊是謂『箋譜』。 明代吳發祥刻印《蘿軒變古箋譜》,堪稱我國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箋譜之首,是中國早期木版彩印精品。箋譜由明代顏繼祖輯稿,吳發祥刻版,上、下冊。上冊有顏氏自撰小引 三葉、目録列畫詩、筠藍、飛白、博物、折贈、琱玉、闘草、雜稿,共計八目;下冊八目,分別為選石、遺贈、仙靈、代步、搜奇、龍種、擇棲、雜稿。據《金陵通傳》記載,吳發祥寓于金陵(今南京),刻此譜時四十八歲,書成于天啟六年(一六二六)。 魯迅先生早年與鄭振鐸先生一起編寫《北平箋譜》、《十竹齋箋譜》時,曾多次提及《蘿軒變古箋譜》。這部箋譜刻成于明天啟六年(1626),比《十竹齋箋譜》年代更早,印得更精致。它是我國目前傳世箋譜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如今,這部上下兩冊的箋譜已是一部國寶級的海內孤本,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說起雕版、饾版等工藝,專家們經常拿《蘿軒變古箋譜》作為優秀范例,因為這是一件世間珍品。 |
箋譜 | 箋譜 箋紙自南北朝源起以后,一直是文人雅士鐘愛之物,唐時的『薛濤箋』久負盛名。『花箋』上常印有淡雅的圖案,或山水、或花鳥、或人物,特別是名家箋紙備受推崇,將雅致箋紙編輯成冊是謂『箋譜』。 明代吳發祥刻印《蘿軒變古箋譜》,堪稱我國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箋譜之首,是中國早期木版彩印精品。箋譜由明代顏繼祖輯稿,吳發祥刻版,上、下冊。上冊有顏氏自撰小引 三葉、目錄列畫詩、筠藍、飛白、博物、折贈、雕玉、闘草、雜稿,共計八目;下冊八目,分別為選石、遺贈、仙靈、代步、搜奇、龍種、擇棲、雜稿。據《金陵通傳》記載,吳發祥寓于金陵(今南京),刻此譜時四十八歲,書成于天啟六年(一六二六)。 魯迅先生早年與鄭振鐸先生一起編寫《北平箋譜》、《十竹齋箋譜》時,曾多次提及《蘿軒變古箋譜》。這部箋譜刻成于明天啟六年(1626),比《十竹齋箋譜》年代更早,印得更精致。它是我國目前傳世箋譜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如今,這部上下兩冊的箋譜已是一部國寶級的海內孤本,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說起雕版、饾版等工藝,專家們經常拿《蘿軒變古箋譜》作為優秀范例,因為這是一件世間珍品。 |
開塞 | 開塞 【開塞】(Keinrich Ernst Kayser 1815~1888)德國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1815年4月16日出生于德國阿爾唐納。1888年1月17日逝世于漢堡。自幼學習小提琴,以后任漢堡劇院管弦樂隊小提琴手,在小提琴的演奏與教學上有較深的造詣和修養。曾寫過許多小提琴練習曲,其中以作品20號練習曲流傳最廣,俗稱“克萊采爾的準備練習曲”。分上、中、下三冊,每冊十二課,上冊為基本把位練習,中冊為基本把位與第三把位的混合練習;下冊為高把位練習。要求快速利落、活潑明朗。開塞練習曲是小提琴學習進程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初級教材之一。 |
開塞 | 開塞 【開塞】(Keinrich Ernst Kayser 1815~1888)德國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1815年4月16日出生于德國阿爾唐納。1888年1月17日逝世于漢堡。自幼學習小提琴,以后任漢堡劇院管弦樂隊小提琴手,在小提琴的演奏與教學上有較深的造詣和修養。曾寫過許多小提琴練習曲,其中以作品20號練習曲流傳最廣,俗稱“克萊采爾的準備練習曲”。分上、中、下三冊,每冊十二課,上冊為基本把位練習,中冊為基本把位與第三把位的混合練習;下冊為高把位練習。要求快速利落、活潑明朗。開塞練習曲是小提琴學習進程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初級教材之一。 |
魯語 | 魯語 魯語有如下幾種解釋: (1)“魯語”即“論語”,因孔子乃出“魯國”,故稱為“魯語”。出自<十三經注疏>下冊2490頁,張伯端在引用時省略了幾個“?”字。 (1.1.)此說望文生義,典籍中,《魯語》僅僅指《國語》中的《魯語》,完全沒有《論語》的意思。如果偏要和《論語》扯上關系,那也只能說《魯論語》,或者《魯論》。) (1.2.)《十三經注疏》下冊2490頁,只有“魯論”一詞,出現過一次,這是指《魯論語》,而絕對不能說《魯語》就是《論語》。也絕對不能說《魯語》就是《魯論語》(或《魯論》)。 (2)宋時蜀人用以稱中原語音。 (3)我國最早的國別史史書《國語》的一個部分。 |
魯語 | 魯語 魯語有如下幾種解釋: (1)“魯語”即“論語”,因孔子乃出“魯國”,故稱為“魯語”。出自<十三經注疏>下冊2490頁,張伯端在引用時省略了幾個“?”字。 (1.1.)此說望文生義,典籍中,《魯語》僅僅指《國語》中的《魯語》,完全沒有《論語》的意思。如果偏要和《論語》扯上關系,那也只能說《魯論語》,或者《魯論》。) (1.2.)《十三經注疏》下冊2490頁,只有“魯論”一詞,出現過一次,這是指《魯論語》,而絕對不能說《魯語》就是《論語》。也絕對不能說《魯語》就是《魯論語》(或《魯論》)。 (2)宋時蜀人用以稱中原語音。 (3)我國最早的國別史史書《國語》的一個部分。 |
一面 | 一面 (阿累著懷念魯迅的文章)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舉國上下,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沉痛的悼念, 《一面》回憶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寫成于魯迅逝世的當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魯迅,在以小見大中,表現出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一面》被選入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課本第2課和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9課。 一面 (數學名詞語文用詞)表示某一個物體的一個面。亦可代表一件事情中其中一部分的理解。 |
葉永烈 | 葉永烈 葉永烈,著名小說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1940年8月生,浙江溫州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以長篇小說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作品《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0課;其《床頭上的標簽》《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被選入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現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上海文史館館員、光明日報科普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 |
端木蕻良 | 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與鐘耀群結婚。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鐘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歲 。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風景》《大江》,短篇小說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影響卓著,為世人所流傳。同時,文章《土地的誓言》被錄用為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第7課和魯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6課。 |
眾目睽睽 | 眾目睽睽【解釋】睽睽:張目注視的樣子。許多人爭著眼睛看著。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出處】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并序》:“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于此時能安以治之。”【示例】~之下,拿他調到一邊咬耳朵,人家心里會怎么想?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有目共睹、大庭廣眾、眾目昭彰【反義詞】掩人耳目【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 |
眾目睽睽 | 【解釋】睽睽:張目注視的樣子。許多人爭著眼睛看著。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出處】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并序》:“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于此時能安以治之。”【示例】~之下,拿他調到一邊咬耳朵,人家心里會怎么想?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有目共睹、大庭廣眾、眾目昭彰【反義詞】掩人耳目【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 |
衆目睽睽 | 【解釋】睽睽:張目注視的樣子。許多人爭著眼睛看著。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出處】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并序》:“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于此時能安以治之。”【示例】~之下,拿他調到一邊咬耳朵,人家心里會怎么想?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有目共睹、大庭廣眾、眾目昭彰【反義詞】掩人耳目【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 |
攻城略地 | 攻城略地【解釋】略:掠奪。攻打城市,掠奪土地。【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示例】英法聯軍侵華的那幾年,法國海軍附帶在越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攻城掠地【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征戰 |
海屋添籌 | 海屋添籌【解釋】海屋:寓言中堆存記錄滄桑變化籌碼的房間;籌:籌碼。舊時用于祝人長壽。【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示例】照定制,凡遇萬壽,應該唱搬演神仙故事的“九九大慶”,無非~,麻姑獻壽之類。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海屋籌添、壽比南山【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用于祝人長壽 |
海屋添籌 | 【解釋】海屋:寓言中堆存記錄滄桑變化籌碼的房間;籌:籌碼。舊時用于祝人長壽。【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示例】照定制,凡遇萬壽,應該唱搬演神仙故事的“九九大慶”,無非~,麻姑獻壽之類。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海屋籌添、壽比南山【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用于祝人長壽 |
得寸進尺 | 得寸進尺【解釋】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出處】《老子·道德經》:“不敢進寸而退尺。”《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示例】法國~,五年以后吞并了整個南圻,而心猶未足,還打算攘奪北圻,僅留下中圻給越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欲壑難填【反義詞】心滿意足、如愿以償、稱心如意、知足常樂【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毀于一旦 | 毀于一旦【解釋】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毀掉。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一下子被毀掉。【出處】《后漢書·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示例】百余年辛苦經營的圓明園,~,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付之東流【反義詞】堅不可摧【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急管繁弦 | 急管繁弦【解釋】急:快;繁:雜。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出處】唐·白居易《憶舊游》:“修蛾慢臉燈下醉,急管繁弦頭上催。”宋·晏殊《蝶戀花》詞:“繡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愛人間瑞。”【示例】一面默念,一面想象著紅裙翠袖,~的光景,恨不得即時能作查樓上的座上客。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情景 |
不甘寂寞 | 不甘寂寞【解釋】甘:甘心;寂寞:孤寂、冷落。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參與某件事情。【出處】清·呂留良《晚村文集·與高旦中書》卷二:“念頭淡薄,自然刪落,若不甘寂寞,雖外事清高,正是以退為進。”【示例】從內務府垮下來的文錫,一向~。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不甘示弱、出頭露面【反義詞】不聞不問、默默無聞【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不甘受冷落與孤獨 |
得寸進尺 | 【解釋】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出處】《老子·道德經》:“不敢進寸而退尺。”《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示例】法國~,五年以后吞并了整個南圻,而心猶未足,還打算攘奪北圻,僅留下中圻給越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欲壑難填【反義詞】心滿意足、如愿以償、稱心如意、知足常樂【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毀于一旦 | 【解釋】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毀掉。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一下子被毀掉。【出處】《后漢書·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示例】百余年辛苦經營的圓明園,~,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付之東流【反義詞】堅不可摧【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排空而至 | 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paí kōng ér zhì,多為形容飛行物,常指許多鳥從天空中迅速落下,很有氣勢,仿佛能推開空氣一般。最早見于蘇教版小學5年級下冊教材26課《灰椋鳥》作者:徐秀娟:“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蘇教2013年11月第九版)。在文中是指灰椋鳥飛過時的場面壯觀浩大,仿佛能推開空氣一般。 |
毀於一旦 | 【解釋】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毀掉。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一下子被毀掉。【出處】《后漢書·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示例】百余年辛苦經營的圓明園,~,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付之東流【反義詞】堅不可摧【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綜核名實 | 綜核名實【解釋】綜:綜合;核:考核;名:名聲;實:實績。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出處】《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示例】世宗在位的時候,~,凡是不急之務,一概停罷,除了海防、海塘以外,沒有什么“大工”。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 |
綜覈名實 | 【解釋】綜:綜合;核:考核;名:名聲;實:實績。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出處】《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示例】世宗在位的時候,~,凡是不急之務,一概停罷,除了海防、海塘以外,沒有什么“大工”。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 |
急管繁絃 | 【解釋】急:快;繁:雜。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出處】唐·白居易《憶舊游》:“修蛾慢臉燈下醉,急管繁弦頭上催。”宋·晏殊《蝶戀花》詞:“繡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愛人間瑞。”【示例】一面默念,一面想象著紅裙翠袖,~的光景,恨不得即時能作查樓上的座上客。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情景 |
綜覈名實 | 【解釋】綜:綜合;核:考核;名:名聲;實:實績。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出處】《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示例】世宗在位的時候,~,凡是不急之務,一概停罷,除了海防、海塘以外,沒有什么“大工”。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 |
綜核名實 | 【解釋】綜:綜合;核:考核;名:名聲;實:實績。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出處】《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示例】世宗在位的時候,~,凡是不急之務,一概停罷,除了海防、海塘以外,沒有什么“大工”。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 |
迸散 | 迸散 ◎迸散 [組詞] 浪花迸散 選自《登上地球之巔》(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23課) [例句] 魯迅《阿Q正傳》他早就兩眼發黑,耳朵里嗡的一聲,覺得全身仿佛微塵似的迸散了。 |
寵辱不驚 | 寵辱不驚【解釋】寵:寵愛。受寵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出處】晉·潘岳《在懷縣》詩:“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示例】不過他經的大風大浪太多,雖未到~,名利皆忘的境地,卻已能不動聲色,淡然置之。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置之度外【反義詞】患得患失、寵辱若驚【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人豁達的性格 |
咕咚 | 咕咚 咕咚:象聲詞 咕咚:app軟件 咕咚:海寶來了角色 咕咚:2017年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 |
降心相從 | 降心相從【解釋】降心:屈己;從:順從。降低自己去遵從別人。【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謁焉,如舊婚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示例】既料中國人必不失和,而孤拔以一水師提督,挾盛氣而來,謂閩官必~,船局因垂手可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將心相隨、委曲求全【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指委屈自己的意愿去服從別人 |
降心相從 | 【解釋】降心:屈己;從:順從。降低自己去遵從別人。【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謁焉,如舊婚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示例】既料中國人必不失和,而孤拔以一水師提督,挾盛氣而來,謂閩官必~,船局因垂手可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將心相隨、委曲求全【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指委屈自己的意愿去服從別人 |
寵辱不驚 | 【解釋】寵:寵愛。受寵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出處】晉·潘岳《在懷縣》詩:“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示例】不過他經的大風大浪太多,雖未到~,名利皆忘的境地,卻已能不動聲色,淡然置之。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置之度外【反義詞】患得患失、寵辱若驚【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人豁達的性格 |
備多力分 | 備多力分【解釋】防備的地方多了,力量就會分散。【出處】高陽《清宮外史》下冊:“備多力分,扎營太散,呼應不靈,不能戰。” |
采菱 | 采菱 (兒童歌曲)《采菱》是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課本上的一首著名的兒歌。 采菱 (漢語詞匯)采菱是漢語詞語,是古代歌曲名。 |
池魚之殃 | 池魚之殃【解釋】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出處】《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示例】王仁東也覺得軍機全班盡撤,未免過分,連帶使翁同酥受~,內心更為不安。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殃及池魚【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比喻因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
大敵當前 | 大敵當前【解釋】當:面對。面對著強敵。形容形勢嚴峻。【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一回:“大敵當前,全無準備,取敗之道,不待智者而決矣。”【示例】~,自然以收攬民心,合力御侮為頂要的事。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生死攸關、生死存亡【反義詞】歌舞升平、高枕無憂【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分句;形容形勢嚴峻 |
抵瑕蹈隙 | 抵瑕蹈隙【解釋】隙:裂縫,間隙。指攻擊別人的弱點或錯誤。【出處】唐·柳宗元《答問》:“而仆乃蹇淺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示例】要請人幫忙,想~揀人的便宜,要先懂萬國公法,不然處處授人權柄。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
抖勁 | 抖勁 抖勁(抖勁) 猶威風。 孫犁 《風云初記》十二:“你看人家 高翔 ,坐著大汽車,一群特務員,在 子午鎮 大街一站,人山人海,圍著里七層外八層,多么抖勁?”另一個例子是楊沫《青春之歌》下冊第三十五章:“何應欽到北平也沒這么抖勁呀!” |
發揚踔厲 | 發揚踔厲【解釋】原指周初《武》樂的舞蹈動作。手足發揚,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輔助武王伐紂時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奮發,意氣昂揚。【出處】《禮記·樂記》:“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示例】倘或換一個~的的局面,人心一變,鼓舞向上,那時候大申天討,倒要讓大家看看,到底誰行誰不行.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發揚蹈厲【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比喻精神奮發,意氣昂揚 |
紛至沓來 | 紛至沓來【解釋】紛:眾多,雜亂;沓:多,重復。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出處】宋·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儼然肅然,常若有所事,則雖事物紛至而沓來,豈足以亂吾之知思。”【示例】貼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鎮,只見應募的小伙子,~,應接不暇。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接踵而至、絡繹不絕、車水馬龍【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悔不當初 | 悔不當初【解釋】悔:后悔;當初:開頭,起初。后悔不在當初采取另一種行動。【出處】唐·薛昭緯《謝銀工》詩:“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示例】這一聲嘆息,大有~的意味。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悔之不及【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與“早知今日”連用 |
記憶猶新 | 記憶猶新【解釋】猶:還。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像剛才發生的一樣。【出處】宋·劉克莊《后村全集·跋章南舉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識其士,友去之數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無一二。”【示例】恭王因為皇帝的告戒,~,在這些加官進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近義詞】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反義詞】時過境遷、浮光掠影【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對過去的事記得清 |
加官進爵 | 加官進爵【解釋】爵:爵位,君主國家封貴族的等級。舊時指官職提升。【出處】《金史·章宗元妃李氏傳》:“向里飛則加官進祿。”明·周楫《西湖二集·巧書生金鑾失對》:“……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示例】恭王因為皇帝的告誡,記憶猶新,在這些~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陽《玉座珠簾》下冊)【近義詞】飛黃騰達、金榜題名【反義詞】時乖命蹇、削職為民【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假人假義 | 假人假義【解釋】偽裝仁慈善良。【出處】高陽《玉座珠簾》下冊:“明明他心里也巴不得殺了安德海,偏是嘴里假人假義。” |
劍拔弩張 | 劍拔弩張【解釋】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原形容書法筆力遒勁。后多形容氣勢逼人,或形勢緊張,一觸即發。【出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法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示例】法國兵艦在閩汪口出入頻繁,而交涉方面~,看樣子福州船局必難幸免法國兵艦的炮火。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一觸即發、千鈞一發、箭在弦上【反義詞】銷兵洗甲【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雙方沖突 |
青山翠竹 | 青山翠竹 《青山翠竹》是袁鷹寫的一篇散文。 1961年發表。從描寫井岡山一片郁郁蒼蒼的竹海著手,回敘井岡山人在革命年代里堅貞的革命精神,最后落筆于解放后井岡山人發揚革命傳統,為祖國再作貢獻的動人事跡。作品以竹喻人,構思精巧,文采斐然。 原名《青山翠竹》,后在鄂教版和長春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書內改名為《井岡翠竹》。 |
鎖閉 | 鎖閉 概述 鎖閉讀音: 釋義 1.鎖住,嚴密地封起。 2.不與外界來往。 出處: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書第13課《音樂巨人貝多芬》,作者何為。 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透風的“耳聾”之中。 3.也指內心深處,不愿與人交往,孤僻。 |
桃花心木 | 桃花心木 (林清玄創作散文)《桃花心木》是當代散文家林清玄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寫起,寫到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現象,最后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引出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全文語言親切自然,文筆恬淡清新,娓娓道來,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意味無窮。 《桃花心木》后被選為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科書第3課課文。 |
吳音 | 吳音 (吳地方言)吳音,一般指吳地的方言,古詩道“醉里吳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吳越的方言,此詩出自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清平樂·村居》。 吳音是吳語的古稱之一,也稱江南話、江東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通行于今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代表方言為蘇州話和上海話。使用人口近一億,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 |
早占勿藥 | 早占勿藥【解釋】不用服藥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話。【出處】《易·無妄》:“無妄之疾,勿藥有喜。”【示例】為了祈求皇帝~,她心甘情愿地拈香磕頭,念念有詞地禱祝了許久。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 |
責有攸歸 | 責有攸歸【解釋】攸:所;歸:歸屬。是誰的責任,就該歸誰承擔。指份內的責任不容推卸。【出處】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至于疆臣守土,責有攸歸,等馬尾開仗的情形,有了詳細奏報,必得要論是非,定功罪。”【近義詞】責無旁貸、責有所歸【反義詞】漠不相關【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
執著 | 執著 (許巍創作歌曲)《執著》是電視劇《燃情四季》的主題曲,由田震演唱、許巍作詞作曲,收錄在1996年發行的同名專輯《田震》中。田震憑借該歌曲獲得1997年年度“最佳女歌手”稱號。 執著 (漢語詞語)“執著”,也作“執著”,(梵文與巴利文:Upādāna),正確譯文為取,音譯為阿波陀那,印度教術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泛指固執或拘泥,亦指對某種事物追求不舍。這兩個詞語在不同的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新華詞典》中只有“執著”條目,而《現代漢語詞典》之中只對“執著”作了詳細解釋,“執著”則解釋為“同‘執著’”。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為“執著”。 |
周容 | 周容 (明末清初文學家、書畫家)周容(1619—1692),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號躄堂;明末清初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周容是明代諸生,負才名,有俠氣;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為海盜所掠,他便以身為質,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時人多有贊譽。明亡后,周容出家為僧,但后來又因母親尚在需盡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開設詞科,召周容入京,他堅辭不就。 周容于詩文書畫用工皆勤,時人謂之“畫勝于文,詩勝于畫,書勝于詩”。著有《春涵堂集》。《清畫家詩史》,《國朝畫征錄》,《師經堂集》,《昭代尺牘小傳》,《桐陰論畫》等載有他的事跡。其《渡者之言》被編入湖北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下冊中。 |
諄諄告誡 | 諄諄告誡【解釋】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告誡:規勸。懇切耐心地勸告。【出處】《詩經·大雅·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示例】督促提督吳永安等,相機前進,并與廣西撫臣徐延旭聯絡會商,和衷共濟,仰副圣意~之至意。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諄諄教導、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反義詞】不教而誅【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
椎心泣血 | 椎心泣血【解釋】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示例】百余年辛苦經營的圓明園,毀于一旦,更是令人~的莫大恨事。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捶胸頓足、痛心入骨【反義詞】眉開眼笑【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悲慟到極點 |
匪夷所思 | 匪夷所思【解釋】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示例】孫萊山入樞廷,是在意中,烏少云則~了。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想入非非、異想天開、胡思亂想【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事情離奇復雜 |
浮家泛宅 | 浮家泛宅【解釋】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出處】《新唐書·張志和傳》:“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示例】明太祖為懲罰叛逆,不準他們在岸上落腳,因而~在富春江上,以打魚為生。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近義詞】浪跡江湖【語法】聯合式;作賓語、補語;浪跡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