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欽譜)簡介
《蘇軾集》注“般涉調”。或作《稍遍》。
哨遍(欽譜) 格律一 雙調二百三字,前段十七句五仄韻、四葉韻,后段二十句五葉韻、七仄韻 蘇軾
為米折腰 因酒棄家 口體交相累 歸去來 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歸路
中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句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句中仄仄平平葉仄中平中中中仄韻仄中平葉中平仄平平仄句
此調用三聲葉韻,各家俱如此填,惟汪詞獨異。
《詞律》云:“此詞長而多訛。又其體頗近散文,平仄往往不拘。”今以諸詞中體調相近,句法相同者參校入譜,其馀概不濫采,亦寧過于嚴之意也。
前段第四句,吳潛詞“集眾賢”,“集”字仄聲。第六句,方岳詞“有乾坤便應有爾”,下“有”字仄聲。第七句,吳詞“暢幽情”,“幽”字平聲。第十二句,吳詞“此娛信可樂只”,“信”字、“樂”字俱仄聲。第十三句,方詞“凡三千五百廿年馀”,“凡”字平聲,“五”字仄聲。第十四句,吳詞“或一室晤言襟抱開”,“襟”字平聲,“抱”字仄聲。第十六句,吳詞“當其可欣”,“當其”二字俱平聲。方詞“癡蟆吞吐”,“吐”字仄聲。后段第五句,吳詞“往往俱成陳矣”,“往往”二字俱仄聲,“成”字平聲。方詞“寒光不減些兒”,“不”字仄聲。第六句,吳詞“約境遇變遷”,“變”字仄聲。第十一句,吳詞“痛哉莫大生死”,“痛”字仄聲。第十四句,方詞“但見今冰輪如洗”,“見”字仄聲。馀參下蘇、王、曹、劉詞句法同者。
哨遍(欽譜) 格律二 雙調二百三字,前段十八句五仄韻、兩葉韻,后段十九句九仄韻、兩葉韻 蘇軾
睡起畫堂 銀蒜押簾 珠幕云垂地 初雨歇 洗出碧羅天 正溶溶養花天氣 一霎時 風回芳草
仄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句平仄平平仄韻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詞較前詞減三韻,前段第八、九、十句,后段第三、四句,句法亦異。
前段第七句,《詞律》作“一霎晴風迥”,汲古閣刻本作“一霎暖風回”,非是。
哨遍(欽譜) 格律三 雙調二百三字,前段十六句五仄韻、三葉韻,后段二十句八仄韻、兩葉韻 王安中
世有達人 瀟灑出塵 招飲青霄際 終始迨 游覽老山棲 藐千金 輕脫如屣 彼假容江皋
仄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句平仄平平仄韻平仄仄讀平仄仄平平葉仄平平讀平仄平仄韻仄仄平平平句
此詞較蘇詞減三韻,前段第六、七句,后段第十六、十七、十八句,句法亦異。
哨遍(欽譜) 格律四 雙調二百三字,前段十五句五仄韻、三葉韻,后段二十二句八仄韻、兩葉韻 曹冠
壬戌孟秋 蘇子夜游 赤壁舟輕漾 觀水光彌渺接遙天 月出于東山之上 與客同 清歡扣舷歌詠
平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平平仄韻仄仄平讀平平仄平平仄句
此詞較蘇詞減三韻,前段第四、第六句,后段第十五、六句,第十八、九句,句法亦異。
按此詞“怨慕舞潛蛟、動凄涼”句,疑有訛字。
哨遍(欽譜) 格律五 雙調二百四字,前段十八句六仄韻、四葉韻,后段二十三句七仄韻、四葉韻 劉克莊
勝處可宮 平處可田 泉土尤甘美 深復深 路絕住人稀 有人兮 盤旋于此 送子歸 是他隱居求志
仄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句平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句仄仄仄平平葉仄平平句平平平仄韻仄仄平葉仄平仄平平仄韻
此詞前段較蘇詞添一韻,后段較蘇詞減一韻,前段第六、七句,后段第十一、十二、十三句,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句,句法亦異。
詞中“大丈夫不遇時之所為”句,《詞律》謂“時”字乃羨文,或然。
哨遍(欽譜) 格律六 雙調二百二字,前段十八句九仄韻、一葉韻,后段二十二句六仄韻、六葉韻 辛棄疾
池上主人 人適忘魚 魚適還忘水 洋洋乎 翠藻青萍里 想魚兮 無便于此 嘗試思 莊周談兩事
平仄仄平句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韻平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韻仄平平句平仄平仄韻平仄平句平平平仄仄韻
此篇后段第十五句以下,句讀與蘇詞不同,又全篇純用散文體,平仄不足為據。故不參校入譜。
哨遍(欽譜) 格律七 雙調二百三字,前段十七句六仄韻、四葉韻,后段二十一句九仄韻、五葉韻 辛棄疾
一壑自專 五柳笑人 晚乃歸田里 問誰知 幾者動之微 望飛鴻 冥冥天際 論妙理 濁醪正堪長醉
中仄仄平句仄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中中平讀平仄仄平平葉仄平平句平平平仄韻仄仄仄韻中平仄平平仄韻
此詞較蘇詞添三韻,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十七、十八句,句法異。
此調句讀韻葉參差不一,惟此詞有辛詞別首和韻詞可校,故又取為譜。
辛詞別首前段第一句“蝸角斗爭”,“蝸”字平聲。第四句“君試思、方寸此心微”,“君”字平聲,“試”字仄聲。第八句“何言泰山毫末”,“何”字平聲。第九句“從來天地一稊米”,“天”字平聲,“一”字仄聲。第十一句“鳩鵬自樂”,“自”字仄聲。第十二句“之二蟲又何知”,“二”字仄聲。第十三、四句“記蹠行仁義孔丘非,更殤樂長年老彭悲”,“蹠”字仄聲,“仁”字、“殤”字俱平聲。第十五、六句“火鼠論寒,冰蠶語熱”,“火”字、“語”字、“熱”字俱仄聲,“冰蠶”二字俱平聲。后段第四句“誰與齊萬物”,“誰”字平聲,“萬”字仄聲。第五句“莊周吾夢見之”,“見”字仄聲。第六、七句“正商略遺篇,翩然顧笑”,“商”字、“翩”字俱平聲,“顧”字仄聲。第十句、十一句“百川灌雨,涇流不辨涯涘”,“百”字、“不”字俱仄聲。第十二句、十三句“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于”字、“天”字俱平聲,“美”字、“在”字俱仄聲。第十四句、十五句“渺滄溟望洋東視,逡巡向若驚嘆”,“洋”字平聲,“向”字仄聲。二十句、二十一句“此堂之水幾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之”字平聲,“一”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哨遍(欽譜) 格律八 雙調二百字,前段十七句四仄韻、三平韻,后段二十二句十仄韻、三平韻 汪莘
近臘景和 故山可過 足下聽余述 便自往山中 憩精藍 與僧飯訖 北涉灞川 明月華映郭
仄仄仄平句仄平仄仄句仄仄仄平仄仄韻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韻仄仄仄平句平仄平仄仄句
此詞平仄各韻不用三聲葉,又較各體少三字,錄以備體,不參校入譜。
哨遍(欽譜) 格律九 雙調一百六十字,前段十六句五仄韻、一葉韻,后段十四句五仄韻、兩葉韻 《花草粹編》無名氏
太皞司春 春工著意 和氣生旸谷 十里芳菲 盡東風 絲絲柳搓金縷 漸次第 桃紅杏淺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仄平平讀平平仄平平仄韻仄仄仄讀平平仄仄句
此詞句讀與前八體不同,蓋元人曲也。因《花草粹編》收入詩馀,故錄之以備一體。
前段第三句起韻“谷”讀如“古”,見周德清《中原音韻》。
哨遍(龍譜)簡介
一作《稍遍》,始見《東坡詞》。其小序云:“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馀既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辭》,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僮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汲古閣本《東坡詞》于《稍遍》后附小注:“其詞蓋世所謂‘般瞻’之《稍遍》也。‘般瞻’,龜茲語也,華言為五聲,蓋羽聲也,于五音之次為第五。今世作‘般涉’,誤矣。《稍遍》三疊,每疊加促字,當為‘稍’,讀去聲。世作‘哨’,或作‘涉’,皆非是。”明曼山館本《東坡先生詩馀》注同。元刊《東坡樂府》及《稼軒長短句》則皆作《哨遍》。各家句豆平仄,頗有出入,殆由“每疊加促字”較有伸縮馀地耳。茲以蘇詞一闋為準。二百三字,仍依各本只分兩段。前段五仄韻,四平韻,后段五平韻,八仄韻,同部參差錯葉。《康熙詞譜》謂:“其體頗近散文”。
哨遍(龍譜) 格律一 定格 蘇軾
為米折腰 因酒棄家 口體交相累 歸去來 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歸路
仄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句平仄仄平平葉仄平平平平平仄韻仄仄平葉平平仄平平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