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耳的成語 (31個)
-
21
道聽耳食
- 成語拼音:
- dào tīng ěr shí
- 成語解釋:
- 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盲目輕信。
- 成語出處: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下》:“村學究道聽耳食,竊一言以詫新奇,此等之論是也。”
-
22
股肱耳目
- 成語拼音:
- gǔ gōng ěr mù
- 成語解釋:
-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輔佐帝王的大臣;耳目:親信。比喻得力助手和親信
- 成語出處:
- 《尚書·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
23
豁人耳目
- 成語拼音:
- huō rén ěr mù
- 成語解釋:
- 開擴眼界,使耳目清新。
- 成語出處: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
-
24
禾生耳
- 成語拼音:
- hé shēng ěr
- 成語解釋:
- 耳:耳狀物。禾頭長出牙蘗,莊稼就報廢。災年的象征
- 成語出處:
- 南唐·李建勛《閑出書懷》:“溪田雨漲禾生耳,原野鶯啼黍熟時。”
-
25
酒酣耳熱
- 成語拼音:
- jiǔ hān ěr rè
- 成語解釋:
- 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發熱。形容酒興正濃。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
26
臉紅耳赤
- 成語拼音:
- liǎn hóng ěr c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蕭殷《桃子又熟了》:“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耳赤地吼起來。”
-
27
臉紅耳熱
- 成語拼音:
- liǎn hóng ěr rè
- 成語解釋:
- 見“臉紅耳赤”。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1回:“聽得老太太說完了,越覺得臉紅耳熱,連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這都是媳婦一時偏執,惹出老太太氣來。’”
-
28
亂人耳目
- 成語拼音:
- luàn rén ěr mù
- 成語解釋:
- 亂:擾亂。指故意去迷惑人
- 成語出處:
-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吳蓀甫他們故意造的謠言,亂人耳目!”
-
29
目達耳通
- 成語拼音:
- mù dá ěr tō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感覺靈敏,非常聰明。
- 成語出處:
-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策考》:“噽為人覽聞辯見,目達耳通,諸事無所不知。”
-
30
目睹耳聞
- 成語拼音:
- mù dǔ ěr wén
- 成語解釋:
- 睹:看見;聞:聽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 成語出處:
- 《資治通鑒 唐紀睿宗景云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
31
面紅耳熱
- 成語拼音:
- miàn hóng ěr rè
- 成語解釋:
- 見“面紅耳赤”。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 第三個字是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