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而的成語 (452個)
-
101
抵掌而談
- 成語拼音:
- dǐ zhǎng ér tán
- 成語解釋:
- 指談得很融洽。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
-
102
抵足而臥
- 成語拼音:
- dǐ zú ér wò
- 成語解釋:
- 抵:碰撞,相觸;抵足:腳挨著腳。腳與腳相觸地同睡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9回:“一日,眾官皆散,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
-
103
而今而后
- 成語拼音:
- ér jīn ér hòu
- 成語解釋:
- 而:語助詞。從今以后。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 恃君覽 長利》:“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舊唐書 盧藏用傳》:“而今而后,焚蓍龜,毀律歷,廢六合,斥五行,浩然清慮,則將奚若?”
-
104
膚寸而合
- 成語拼音:
- fū cùn ér hé
- 成語解釋:
- 謂(云氣)逐漸集合。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維泰山爾。”
-
105
泛泛而談
- 成語拼音:
- fàn fàn ér tán
- 成語解釋:
-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 成語出處:
- 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也由于時間關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讀一遍然后執筆,故而只能泛泛而談,不能引證原文作具體的分析。”
-
106
焚林而獵
- 成語拼音:
- fén lín ér liè
- 成語解釋:
- 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
107
焚林而狩
- 成語拼音:
- fén lín ér shòu
- 成語解釋:
- 同“焚林而田”。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
108
焚林而田
- 成語拼音:
- fén lín ér tián
- 成語解釋:
- 燒毀樹林以獵取野獸。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后必無復。”
-
109
焚林而畋
- 成語拼音:
- fén lín ér tián
- 成語解釋:
- 同“焚林而田”。
- 成語出處:
- 宋·秦觀《李訓論》:“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魚,明年無魚。”
-
110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 成語拼音:
- fén lín ér tián,jié zé ér yú
- 成語解釋:
- 竭:使……干涸;漁:打魚。燒毀森林捕捉野獸,排干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 成語出處:
- 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鉆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
111
奮袂而起
- 成語拼音:
- fèn mèi ér qǐ
- 成語解釋:
- 奮袂:揮袖。袖子一揮站起來。形容奮然而起。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5回:“莊王方進午膳,聞申舟見殺,投箸于席,奮袂而起。”
-
112
廢然而返
- 成語拼音:
- fèi rán ér fǎn
- 成語解釋:
-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原指怒氣消失;恢復常態。現指敗興而歸。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
113
廢然而反
- 成語拼音:
- fèi rán ér fǎn
- 成語解釋:
- 廢然:沮喪失望的樣子。反:返回。懷著失望的心情而歸來。形容因消極失望而中途退縮。亦作“廢然思返”、“廢然而返”。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
114
怫然而怒
- 成語拼音:
- fèi rán ér nù
- 成語解釋:
- 怫然:憤怒的樣子。指突然發怒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
115
廢書而嘆
- 成語拼音:
- fèi shū ér tàn
- 成語解釋: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成語出處: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116
焚藪而田
- 成語拼音:
- fén sǒu ér tián
- 成語解釋:
- 同“焚林而田”。藪,林藪。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義賞》:“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
117
拂袖而歸
- 成語拼音:
- fú xiù ér guī
- 成語解釋:
-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決。指毫無留戀,回到家鄉歸隱。
- 成語出處:
- 元·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
-
118
拂袖而去
- 成語拼音:
- fú xiù ér qù
- 成語解釋: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119
拂袖而起
- 成語拼音:
- fú xiù ér qǐ
- 成語解釋: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很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操先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聞語言沖撞,遂拂袖而起,轉入后堂。”
-
120
蜂擁而來
- 成語拼音:
- fēng yōng ér lái
- 成語解釋:
- 象蜂群似的擁擠著過來。形容許多人一起過來。
- 成語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陳涉首難,豪杰蜂起。”
* 第三個字是而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