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心的成語 (169個)

    41

    白花

    成語拼音:
    bái huā xīn xuè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42

    齒少

    成語拼音:
    chǐ shǎo xīn ruì
    成語解釋:
    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宗元曩者齒少銳,徑行高步,不知道之艱以陷于大厄。”
    43

    膽顫

    成語拼音:
    dǎn chàn xīn hán
    成語解釋:
    顫:顫抖;寒:憂懼,戰栗。形容極度驚慌恐懼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6回:“半空中一聲霹靂,只震得三妖膽顫寒。”
    44

    膽顫

    成語拼音:
    dǎn chàn xīn jīng
    成語解釋:
    顫:發抖。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元 施惠《幽閨記 士女隨遷》:“生長升平,誰曾慣遭離亂,苦怎言。膽顫驚,如何可免。”
    45

    膽大

    成語拼音:
    dǎn dā xīn cū
    成語解釋:
    做事膽子在,但粗。考慮不周全。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撲咚咚階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腳亂,使不得膽大粗。
    46

    膽大

    成語拼音:
    dǎn dà xīn xì
    成語解釋: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羅清楨》:“我是主張青年發表作品,要‘膽大細’的,因為若不細,便容易走入草率的路。”
    47

    膽大

    成語拼音:
    dǎn dà xīn xiǎo
    成語解釋: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成語出處:
    《舊唐書 孫思邈傳》:“膽欲大而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48

    膽大

    成語拼音:
    dǎn dà xīn xióng
    成語解釋:
    形容膽子大,有雄,做事無所畏懼
    成語出處:
    明 杜睿《初聞燈船鼓吹歌》:“船中百翁梁溪酒,膽大雄選鋒手。”
    49

    膽驚

    成語拼音:
    dǎn jīng xīn chàn
    成語解釋:
    驚:驚懼,害怕;顫:發抖。形容非常害怕
    成語出處:
    金·王吉昌《永遇樂》詞:“知劍剛鋒,百魔剿退,膽驚顫。”
    50

    膽破

    成語拼音:
    dǎn pò xīn hán
    成語解釋:
    形容由于恐懼而伏帖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膽破寒,比敵人懾服之狀;風聲鶴唳,驚士卒敗北之魂。”
    51

    膽破

    成語拼音:
    dǎn pò xīn jīng
    成語解釋:
    形容非常害怕
    成語出處:
    明·郭勛《英烈傳》第四回:“猛抬頭,人人自膽破驚!鐘聲半徹云霄,舞動起多少回鸞翔鳳。”
    52

    動人

    成語拼音:
    dòng rén xīn pò
    成語解釋: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體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動或令人震驚。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凄清委婉,動人魄。”
    53

    動人

    成語拼音:
    dòng rén xīn pí
    成語解釋:
    形容使人感動與震驚
    成語出處: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先秦的散文》:“他們的長處,在于能夠度察天下的大勢而出之以引人入勝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動人脾的危辭險語。”
    54

    得于應于手

    成語拼音: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成語解釋:
    得:獲得,領悟;應:適應。領悟到要領,做起來順手。形容功夫到家,手相應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55

    膽戰

    成語拼音:
    dǎn zhàn xīn hán
    成語解釋:
    戰:發抖。形容害怕之極。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2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眾人都膽戰寒,不敢出戰。”
    56

    膽戰

    成語拼音:
    dǎn zhàn xīn huāng
    成語解釋:
    同“膽戰驚”。
    成語出處:
    明·汪廷訥《種玉記·赴約》:“牛郎織女圖歡會,蜂喧蝶嚷須回避,我因此上膽戰慌不自持。”
    57

    膽壯

    成語拼音:
    dǎn zhuàng xīn xióng
    成語解釋:
    見“膽大雄”。
    成語出處:
    《中國歌謠資料·當兵要當紅軍》:“十七十八正年青,當兵就要當紅軍,膽壯雄志愿大,紅軍到處受歡迎。”
    58

    膽戰

    成語拼音:
    dǎn zhàn xīn yáo
    成語解釋:
    同“膽戰驚”。
    成語出處:
    清·洪昇《長生殿·驚變》:“呀,你道失機的哥舒翰,稱兵的安祿山,赤緊的離了漁陽,陷了東京,破了潼關,唬得人膽戰搖。”
    59

    耳軟

    成語拼音:
    ěr ruǎn xīn huó
    成語解釋:
    比喻自己沒有一點主見,就是相信別人的話。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7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實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語言遲慢,耳軟活,是不能做主的。”
    60

    作賊

    成語拼音:
    zuò zéi xīn xū
    成語解釋: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里老是不安。
    成語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虛。’”
    * 第三個字是心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