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1761個)

    341

    獨立

    成語拼音:
    dú lì bù qún
    成語解釋:
    獨立:突出,超群;群:卓異。比喻超群出眾
    成語出處:
    《舊唐書·韋陟傳》:“陟自幼風標整峻,獨立群,安石尤愛之。”
    342

    杜門

    成語拼音:
    dù mén bù chū
    成語解釋:
    關閉門戶,外出與人交往接觸。
    成語出處:
    《國語·晉語一》:“讒言益起,狐突杜門出。”
    343

    獨木成林

    成語拼音: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成語解釋:
    一棵樹成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成大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崔骃傳》:“蓋高樹靡陰,獨木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
    344

    大門出,二門

    成語拼音:
    dà mén bù chū,èr mén bù jìn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345

    誕謾

    成語拼音:
    dàn màn bù jīng
    成語解釋:
    荒誕虛妄,合常理。
    成語出處: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六:“古今傳記《拾遺記》、《東文朔外傳》之類,悉誕謾經。”
    346

    獨木

    成語拼音:
    dú mù bù lín
    成語解釋:
    一棵樹成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成大事。
    成語出處:
    漢 崔骃《達旨》:“高樹靡陰,獨木林。”
    347

    大謀

    成語拼音:
    dà móu bù móu
    成語解釋:
    具有遠大謀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出謀略。
    成語出處:
    《六韜·武韜·發啟》:“大謀謀,大勇勇。”
    348

    大謬

    成語拼音:
    dà miù bù rán
    成語解釋:
    指非常錯誤;實際完全是這樣。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日夜思竭其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主上。而事乃有大謬然者夫!”
    349

    大繆

    成語拼音:
    dà miù bù rán
    成語解釋:
    見“大謬然”。
    成語出處:
    明·張敬修《文忠公行實》:“太師心知其事大繆然,為解說于上,請以百口保其無他。”
    350

    大逆

    成語拼音:
    dà nì bù dào
    成語解釋:
    逆:背叛;道: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舊指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標準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行為;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現也用來指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行為。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351

    大難

    成語拼音:
    dà nàn bù sǐ
    成語解釋:
    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形容幸運地脫險。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陰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難死,必有后程,準定發跡也。”
    352

    大難死,必有后福

    成語拼音: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成語解釋:
    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將來必定有幸福
    成語出處:
    宗璞《南渡記》第六章:“豈聞大難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體會好起來。”
    353

    顛撲

    成語拼音:
    diān pū bù mó
    成語解釋:
    見“顛撲破”。
    成語出處: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你信,試看將來遠的,便應有一個窮源反本、顛撲磨的定論。”
    354

    顛撲

    成語拼音:
    diān pū bù pò
    成語解釋:
    顛:跌倒;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會破。形容理論、學說等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既能體之而樂,則亦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355

    顛撲

    成語拼音:
    diān pū bù suì
    成語解釋:
    顛:跌到;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破碎了。比喻理論、學說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西間書院釋菜講義》:“天地間只一個‘誠’字,更顛撲碎。”
    356

    丹青

    成語拼音:
    dān qīng bù yú
    成語解釋:
    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繪畫中常用的兩種顏料,易褪色。始終渝,光明顯著。
    成語出處:
    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丹青著明誓,永世相忘。”李善注:“丹青渝,故以方誓。”
    357

    大人見小人怪

    成語拼音:
    dà rén bù jiàn xiǎo rén guài
    成語解釋:
    怪:責備,埋怨。指地位高對地位低的過錯見怪,加以原諒
    成語出處:
    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12回:“常言道:大人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一為他們無知,二看卑職面上,您就恕過他們吧。”
    358

    大人記小人過

    成語拼音:
    dà rén bù jì xiǎo rén guò
    成語解釋:
    指地位高對地位低的過錯加以原諒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3回:“你必如此。大人記小人過,饒恕你便了。”
    359

    斷然

    成語拼音:
    duàn rán bù kě
    成語解釋:
    斷然:堅決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賢侄,此事斷然可。’”
    360

    當仁

    成語拼音:
    dāng rén bù ràng
    成語解釋: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推托;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