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一的成語 (523個)

    381

    成語拼音:
    yī bù yī guǐ
    成語解釋:
    步路就好象碰到個鬼。形容遇事多疑。
    成語出處:
    漢·王充《論衡·訂鬼》:“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晝日則鬼見,暮臥則夢聞。”
    382

    個腳印

    成語拼音:
    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
    成語解釋:
    比喻做事踏實。
    成語出處:
    老舍《正紅旗下》:“只有正正堂堂,個腳印的婦人才能負此重任。”
    383

    成語拼音:
    yī bù yī jì
    成語解釋:
    指人善于使用計謀,詭計多端
    成語出處:
    384

    成語拼音:
    yī bān yī jí
    成語解釋:
    猶言官半職。泛指官職。
    成語出處:
    《舊唐書 武帝紀》:“寒士縱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級,固不能熟習也。”《新唐書 韋表微傳》:“爵祿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鏡剪白,冒游少年間,取級,不見其味也。”
    385

    成語拼音:
    yī bù yī qū
    成語解釋:
    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
    成語出處:
    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清·百居士《壺天錄》卷下:“斜睨之,美而艷,趨,相離僅尺咫耳。”
    386

    條痕

    成語拼音: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成語解釋:
    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同“條痕”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條痕,掌血。”
    387

    條痕

    成語拼音: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成語解釋:
    比喻做事扎實。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十卷:“須是條痕,掌血。”
    388

    條痕,掌血

    成語拼音: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成語解釋:
    摑:用巴掌打。抽鞭出現條血痕,打掌出現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見影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條痕,掌血。”
    389

    條痕,掌血

    成語拼音: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成語解釋:
    摑:用巴掌打。打棒出現條血痕,打掌出現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見影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謂條痕,掌血,直是恁地。”
    390

    成語拼音:
    yī bēi yī xǐ
    成語解釋:
    既悲傷又高興。《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喜。”
    成語出處:
    《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喜。”
    391

    成語拼音:
    yī bǎn yī yǎn
    成語解釋:
    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比喻做事有條理;合規矩;不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靈活變動。
    成語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眼地說。”
    392

    成語拼音:
    yī chuī yī chàng
    成語解釋:
    吹:吹噓。唱:唱和。兩個人說話,互相幫襯。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二人唱,說得顏氏心中啞口無言,心下也生疑惑,委決不下,把天歡喜,又變為萬般愁悶。”
    393

    成語拼音:
    yī cháng yī duǎn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絮叨。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王夫人便短問他今日是那幾位堂客,戲文好歹,酒席如何。”
    394

    成語拼音:
    yī chàng yī hé
    成語解釋:
    ①《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個先唱,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成語出處:
    《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395

    成語拼音:
    yī chéng yī lǚ
    成語解釋:
    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有田成,有眾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
    396

    成語拼音:
    yī cǎo yī mù
    成語解釋:
    棵草;棵樹。比喻細小或平常的東西。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劭傳》:“春草枯則為災,秋木華亦為異。”
    397

    成語拼音:
    yī chī yī xǐng
    成語解釋:
    癡:傻。時而癡呆,時而清醒
    成語出處: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其為結僮之時,醒,時人盡以為狂。”
    398

    成語拼音:
    yī chí yī zhāng
    成語解釋:
    弛:放松弓弦。張:拉緊弓弦。古時常以比喻施政寬嚴相濟;現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緊,勞逸結合。同“弛”。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儒增》:“故張而不弛,文王不為。弛而不張,文王不行。張,文王以為當。”
    399

    成語拼音:
    yī chóu yī zuò
    成語解釋:
    酬:向客人敬酒;酢:客人用酒回敬主人。指雙方往互相敬酒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說著便用那合歡杯,斟了滿滿鐘,他夫妻果然酢的飲干。”
    400

    成語拼音:
    yī diǎn yī dī
    成語解釋:
    形容微少零星。
    成語出處: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清貧》:“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滴的用之于革命事業。”
    * 第三個字是一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