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口的成語 (212個)

    161

    胡盧而笑

    成語拼音:
    yǎn kǒu hú lú ér xiào
    成語解釋:
    胡盧:喉間的笑聲。捂著嘴笑,指暗笑,竊笑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視成所蓄,掩胡盧而笑。”
    162

    皆碑

    成語拼音:
    yǒu kǒu jiē bēi
    成語解釋:
    碑:記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記載功德的碑石。形容為人們普遍稱頌。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寶峰文禪師法嗣 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似碑。”
    163

    兩匙

    成語拼音:
    yī kǒu liǎng chí
    成語解釋:
    比喻貪多。
    成語出處: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不兩匙休足谷,身能幾屐莫言錢。”
    164

    難分

    成語拼音:
    yǒu kǒu nán fēn
    成語解釋:
    分:分辯。有嘴難分辯。形容難分辯清楚。
    成語出處: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動不動棍棒臨身。直著我有難分,進退無門。”
    165

    難開

    成語拼音:
    yǒu kǒu nán kāi
    成語解釋:
    有話不便開說或不敢說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如今我們來拿你去見閻羅王,只教你有難開。”
    166

    難張

    成語拼音:
    yǒu kǒu nán zhāng
    成語解釋:
    有話不便開說或不敢說
    成語出處:
    167

    三舌

    成語拼音:
    yī kǒu sān shé
    成語解釋:
    比喻嘮叨、話多。
    成語出處: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三舌,相妨無益。”
    168

    失聲

    成語拼音:
    yǎn kǒu shī shēng
    成語解釋:
    謂忍不住笑出聲來。
    成語出處:
    明·馬愈《馬氏日抄·風異》:“眾聞予言,將以為誕也,皆掩失聲。”
    169

    同辭

    成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cí
    成語解釋:
    異:不同。大家說得都一樣。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
    成語出處:
    唐·陳子昂《為喬補闕論突厥表》:“臣具委細問其嘖北事,皆異同辭。”
    170

    同聲

    成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語解釋:
    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也作“異同音”。
    成語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同聲。”
    171

    同聲

    成語拼音:
    yī kǒu tóng shēng
    成語解釋:
    猶一同音。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因天時尚早,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同聲說好。”
    172

    同韻

    成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yùn
    成語解釋:
    指大家說得都一樣。同“異同音”。
    成語出處:
    老舍《趙子曰》第一:“現在的人們不但不復以窄窄金蓮為美,反異同韻的詆為丑惡。”
    173

    同音

    成語拼音:
    yī kǒu tóng yīn
    成語解釋:
    猶言眾一詞。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所以聽得周三說了一句,大家就一同音說,以義氣為重。”
    174

    同音

    成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yīn
    成語解釋: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形容看法、意見完全一致。
    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跡,異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175

    無聲

    成語拼音:
    yǎ kǒu wú shēng
    成語解釋:
    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同“啞無言”。
    成語出處:
    《再生緣》第三九回:“話說孟夫人聽了這些言語,只氣的啞無聲。”
    176

    問心

    成語拼音:
    yǐ kǒu wèn xīn
    成語解釋:
    一面中自問,一面心中盤算。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程元玉]隨又忖道:‘婦人之言,何足憑誰!況且他一頓飯錢,尚不能預備,就有驚恐,他如何出力相報得?’以問心,行了幾里。”
    177

    無心

    成語拼音:
    yǒu kǒu wú xīn
    成語解釋:
    嘴里有啥說啥;心里卻沒有什么。
    成語出處:
    明 于謙《擬吳儂曲》:“憶郎直憶到如今,誰料思深戀亦深;刻木為雞啼不得,原來有卻無心。”
    178

    無行

    成語拼音:
    yǒu kǒu wú xíng
    成語解釋:
    有虛言而無德行。
    成語出處:
    《后漢書·史弼傳》:“竊聞勃海王悝……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群居,皆有無行,或家之棄子,或朝之斥臣。”
    179

    無言

    成語拼音:
    yǎ kǒu wú yán
    成語解釋:
    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無言。”
    180

    吸盡西江水

    成語拼音: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成語解釋:
    原是一氣呵成、貫通萬法的意思。后比喻過于性急,想一下子就達到目的。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居士龐蘊》:“待汝一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 第二個字是口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