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口的成語 (212個)

    141

    一辭

    成語拼音:
    wàn kǒu yī cí
    成語解釋:
    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一致。
    成語出處:
    唐 孫樵《武皇遺劍錄》:“群疑膠牢,萬一辭。”
    142

    一詞

    成語拼音:
    wàn kǒu yī cí
    成語解釋:
    比喻意見一致。同“萬一辭”。
    成語出處: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現在萬一詞,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143

    一談

    成語拼音:
    wàn kǒu yī tán
    成語解釋:
    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一致。
    成語出處:
    《宋史·胡銓傳》:“今內而百官,外而軍民,萬一談,皆欲食倫之肉。”
    144

    雌黃

    成語拼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成語解釋:
    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了重寫。比喻不顧事實;隨亂說。雌黃:雞冠石;黃赤色。
    成語出處:
    南北朝 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中雌黃。”
    145

    墊背

    成語拼音:
    xián kǒu diàn bèi
    成語解釋:
    :給死尸嘴含珍珠等物;墊背:給死尸背上放錢。借指死亡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鳳姐道:‘我又不等著銜墊背,忙什么呢!’”
    146

    胡言

    成語拼音:
    xìn kǒu hú yán
    成語解釋:
    亂說。指毫無根據、不負責任地瞎說。
    成語出處: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一回:“這里什么去處,你敢信胡言!”
    147

    胡謅

    成語拼音:
    xìn kǒu hú zhōu
    成語解釋:
    :隨便開。毫無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比喻不負責任隨亂說
    成語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誓今番潑水難收,到那里問緣由,怎敢便信胡謅?”
    148

    錦心

    成語拼音:
    xiù kǒu jǐn xīn
    成語解釋:
    錦、繡:精美鮮艷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成語出處:
    唐 柳宗元《乞巧文》:“駢四驪六,錦心繡,宮沉羽振,笙簧觸手。”
    149

    開合

    成語拼音:
    xìn kǒu kāi hé
    成語解釋:
    比喻隨亂說一氣。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開合,絮絮聒聒。”
    150

    開呵

    成語拼音:
    xìn kǒu kāi hē
    成語解釋:
    見“信開合”。
    成語出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你待要著死撞活,將功折過,你休那里信開呵。”
    151

    開喝

    成語拼音:
    xìn kǒu kāi hē
    成語解釋:
    見“信開合”。
    成語出處:
    元·張養浩《新水令·辭官》:“非是俺全身遠害,免教人信開喝。”
    152

    噴人

    成語拼音:
    xuè kǒu pēn rén
    成語解釋:
    比喻用惡毒的話誣蔑或辱罵別人。
    成語出處:
    宋 僧曉瑩《羅湖野錄》:“含血噴人,先污其;百丈野狐,失頭狂走。”
    153

    如一

    成語拼音:
    xīn kǒu rú yī
    成語解釋:
    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一樣。形容誠實直爽。
    成語出處:
    宋 汪應辰《題續池陽集》:“由是觀世之議論,謬于是非邪正之實者,未必心以為是,使士大夫心如一,豈復有紛紛之患哉!”
    154

    羞腳

    成語拼音:
    xiū kǒu xiū jiǎo
    成語解釋:
    羞:難為情。和腳都感到害羞。形容言談舉止不大膽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4回:“合族中雖有許多妯娌,也有言語鈍拙的,也有舉止輕浮的,也有羞羞腳不慣見人的。”
    155

    相應

    成語拼音:
    xīn kǒu xiāng yīng
    成語解釋:
    想的與說的相一致。
    成語出處:
    唐·慧能《壇經·般若品》:“念心行,則心相應。”
    156

    不能著兩匙

    成語拼音: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
    成語解釋:
    匙:湯匙。一張嘴同時要吃兩把湯匙里的食物。比喻貪多
    成語出處: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不兩匙休足榖,身能幾屐莫言錢。”自注:吳諺云:“一不能著兩匙。”
    157

    殘喘

    成語拼音:
    yán kǒu cán chuǎn
    成語解釋:
    延:把時間向后推移。延長殘余的喘息。指掙扎著勉強活下去
    成語出處: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了一個小孔,自己延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
    158

    而笑

    成語拼音:
    yǎn kǒu ér xiào
    成語解釋: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
    成語出處:
    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亮以麈尾掩而笑。”
    159

    葫蘆

    成語拼音:
    yǎn kǒu hú lú
    成語解釋:
    捂著嘴笑。
    成語出處:
    《后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睹之者掩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160

    之辯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比喻各學派間的辯論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雜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窮眾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
    * 第二個字是口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