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之的成語 (189個)

    141

    如虎

    成語拼音:
    wèi zhī rú hǔ
    成語解釋: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人很威嚴或兇狠
    成語出處:
    宋·龔明《中吳紀聞·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則以違上命文致其罪,漸人畏如虎。”
    142

    官則思

    成語拼音:
    xīn zhī guān zé sī
    成語解釋:
    心: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做心,現指腦筋;官:官能,作用。腦筋的官能就是思維。
    成語出處:
    《孟子·告子上》:“心官則思,思則得,不思則不得也。”
    143

    使言

    成語拼音:
    xuān zhī shǐ yán
    成語解釋:
    宣:疏通,宣導。宣導人民,使他們敢于發表議論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是故為川者,決使導;為民者,宣使言。”
    144

    有效

    成語拼音:
    xíng zhī yǒu xiào
    成語解釋:
    實行起來有成效。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證明很有效用。
    成語出處:
    西晉 張華《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論養性法則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有效。”
    145

    又玄

    成語拼音:
    xuán zhī yòu xuán
    成語解釋:
    形容事理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玄又玄,眾妙門。”
    146

    不盡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jìn
    成語解釋:
    說也說不完
    成語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欲說交頤兩行,言不盡,他們親自到門墻。”
    147

    不文,行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出處:
    宋 陸游《嚴州到任謝王丞相啟》:“黼黻圣猷,謂言不文則行不遠;甄陶士類,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長。“
    148

    不預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yù
    成語解釋:
    沒有預先說明。
    成語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七:“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衷心勸告,‘勿謂言不預也’。”
    149

    不渝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yú
    成語解釋:
    渝:改變,違背。說出的話不改變,即說到做到
    成語出處:
    晉·陸機《遂志賦》:“任窮達以逝止,亦進仕而退耕;庶斯言不渝,抱耿介以成名。”
    150

    成理

    成語拼音:
    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語解釋:
    :代詞;指所說的事。講話講得合乎道理。也作“言有理”。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有故,其言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151

    過甚

    成語拼音:
    yán zhī guò shèn
    成語解釋:
    話說得太過頭了。
    成語出處: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邊人是言過甚。但是,空穴來風,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總得注意。”
    152

    謂甚

    成語拼音:
    yī zhī wèi shèn
    成語解釋:
    甚:過分。做了一次,已經過分。比喻錯誤不能重犯。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謂甚,其可再乎?”
    153

    為甚

    成語拼音:
    yī zhī wéi shèn
    成語解釋:
    見“一謂甚”。
    成語出處:
    元·侯克中《歸興》詩:“一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154

    無物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ù
    成語解釋:
    言:言語;言辭;物:指內容。指寫文章或講話空洞;沒有具體充實的內容。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跋》:“言無物,務尖險,晚唐極敝也。”
    155

    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無文,行而不遠。’”
    156

    無文,行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無文,行而不遠”、“言不文,行不遠”。
    成語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無文,行而不遠。’”
    157

    無罪,聞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成語解釋:
    言:說話;聞:聽話;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語出處:
    清·汪琬《詩說序》:“詩獨主志,所為主文譎諫,與言無罪,聞足戒者,其詞則隱,其旨則微。”
    158

    有故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gù
    成語解釋:
    所說的話有根據。
    成語出處: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有故,其持成理,上傅會乎經義,使人主中其臘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惡也。”
    159

    有理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lǐ
    成語解釋:
    說的話有道理。
    成語出處:
    明 無心子《金雀記 守貞》:“還是左兄言有理,極是曲體人情。”
    160

    竹帛

    成語拼音:
    zhù zhī zhú bó
    成語解釋:
    著:寫作;竹帛:古代寫字用的竹簡和白絹。指著書
    成語出處:
    章炳麟《與龔未生書》:“所欲著竹帛者,蓋尚有三四種。”
    * 第二個字是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