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之的成語 (189個)

    121

    所好,下必從

    成語拼音: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
    成語解釋:
    好:喜愛。在上的人喜歡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會跟著做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22

    桑榆

    成語拼音:
    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語解釋:
    《后漢書 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東隅,收桑榆”。謂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后以“收桑榆”謂事猶未晚,尚可補救。
    成語出處:
    《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東隅,收桑榆”。
    123

    無愧

    成語拼音:
    shòu zhī wú kuì
    成語解釋: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沒有什么可慚愧的
    成語出處: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這些錢是自己豁出老命賺來的,萬般辛苦,受無愧。”
    124

    無味,棄不甘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這一種雜志,大約小峰是食無味,棄不甘也。”
    125

    無味,棄可惜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成語出處: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如可惜,食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126

    以法

    成語拼音:
    shéng zhī yǐ fǎ
    成語解釋:
    繩:準繩;引申為制裁;: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繩;給予制裁。
    成語出處: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明而魏尚忠,繩以法則為罪,施以德則為功。”
    127

    有愧

    成語拼音:
    shòu zhī yǒu kuì
    成語解釋: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感到慚愧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買禮來,使老身卻不恭,受有愧。”
    128

    又損

    成語拼音:
    sǔn zhī yòu sǔn
    成語解釋:
    形容極為謙虛。
    成語出處:
    《莊子 知北游》:“故曰為道者日損,損又損,以至于無為。”
    129

    者成,逆者敗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
    成語解釋:
    順:依順;成:成功;逆:違背。順從他的就能成功,違背他的定要失敗
    成語出處:
    宋·朱熹《寄陳同甫書》:“然區區鄙意,常竊以為亙古亙今只是一體,順者成,逆者敗,因非古圣賢所能獨然。”
    130

    者昌,逆者亡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成語解釋:
    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他的就可以存在和發展,違抗他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治。
    成語出處:
    《史記 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者昌,逆者不死則亡。”
    131

    者興,逆者亡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xīng,nì zhī zhě wáng
    成語解釋: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者昌,逆者亡”。
    成語出處:
    梁啟超《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以萬丈氣焰,磅礴沖擊于全世界人人腦中,順者興,逆者亡。”
    132

    豺虎

    成語拼音:
    tóu zhī chái hǔ
    成語解釋:
    投:扔。指將壞人投飼豺虎。表示深惡痛絕
    成語出處:
    宋·陳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無遺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豺虎!”
    133

    空言

    成語拼音:
    tuō zhī kōng yán
    成語解釋: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
    成語出處:
    漢 趙岐《〈孟子〉題辭》:“仲尼有云:‘我欲托空言,不如載行事深切著明也。’”按《史記 太史公自序》作“載空言”。司馬貞索隱:“案:孔子言見《春秋緯》,太史公引以成說也。空言謂褒貶是非也。”
    134

    戮民

    成語拼音:
    tiān zhī lù mín
    成語解釋:
    亦作“天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孔子曰:‘丘,天戮民也。’”
    135

    入骨

    成語拼音:
    tòng zhī rù gǔ
    成語解釋:
    傷痛入骨髓。形容傷心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全相平話·七國春秋》:“齊為無道,以害先王,寡人統位,痛入骨。”
    136

    成語拼音:
    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語解釋:
    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聽:聽憑;: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物。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這是第八種。”
    137

    四海而皆準

    成語拼音: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成語解釋:
    :代詞,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138

    夭夭

    成語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語解釋:
    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成語出處:
    《詩經 周南 桃夭》:“桃夭夭,灼灼其華。”毛傳:“桃有華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禮記 大學》:“詩云,‘桃夭夭,其葉蓁蓁,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139

    雌雄

    成語拼音:
    wū zhī cí xióng
    成語解釋:
    烏:烏鴉。烏鴉的雌雄難辨。比喻不分善惡是非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誰知烏雌雄。”
    140

    如虎

    成語拼音:
    wèi zhī rú hǔ
    成語解釋: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人很威嚴或兇狠
    成語出處:
    宋·龔明《中吳紀聞·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則以違上命文致其罪,漸人畏如虎。”
    * 第二個字是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