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之的成語 (189個)
-
181
置之高閣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gāo gé
- 成語解釋:
- 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 成語出處:
- 《晉書 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后議其任耳。”
-
182
召之即來
- 成語拼音:
- zhào zhī jí lái
- 成語解釋:
- 召:同“招”。一經召喚立即就來。形容唯命是從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沁園春》:“麾之即去,招亦須來。”
-
183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 成語拼音:
- zhā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 成語解釋:
- 揮:擺手。手一招就來,手一揮就去。形容非常聽從指揮。指用人時非常隨意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王仲儀真贊序》:“至于緩急之際,決大策,安大眾,呼之則來,揮之則散者,唯世臣巨室為能。”
-
184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 成語拼音:
- 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 成語解釋:
- 召:召喚。揮:擺手。手一召就來,手一擺就去。形容非常聽從指揮。
- 成語出處:
- 老舍《老舍自傳》第六章第五節:“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毫不客氣。”
-
185
置之腦后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nǎo hòu
- 成語解釋:
- 放在一邊不再想起。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黃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后。”
-
186
置之死地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 成語解釋:
- 有意使人處于無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187
置之死地而后快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 成語解釋:
-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腸狠毒。
- 成語出處:
- 宋 蘇舜欽《答韓持國書》:“被廢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
188
置之死地而后已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yǐ
- 成語解釋:
- 置:放置。一定要害人致死才算完事
- 成語出處:
- 《上饒集中營·集中營生活散記》:“天哪!人快要死了,還時時提防他會開小差,難道真要‘置之死地而后已’嗎?”
-
189
著之竹帛
- 成語拼音:
- zhù zhī zhú bó
- 成語解釋:
- 著:寫作;竹帛:古代寫字用的竹簡和白絹。指著書
- 成語出處:
- 章炳麟《與龔未生書》:“所欲著之竹帛者,蓋尚有三四種。”
* 第二個字是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