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非字的成語 (209個)

    121

    其倫

    成語拼音:
    shì fēi qí lún
    成語解釋:
    謂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來比方。語本《禮記 曲禮下》:“擬人必于其倫。”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下》:“儗人必于其倫。”
    122

    曲直

    成語拼音:
    shì fēi qū zhí
    成語解釋: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曲直未有所定。”
    123

    輕重

    成語拼音:
    shì fēi qīng zhòng
    成語解釋:
    正確和謬誤,事情的重要與不重要
    成語出處:
    鄧小平《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當然還是要分別是輕重,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還是要講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
    124

    人我

    成語拼音:
    shì fēi rén wǒ
    成語解釋:
    :正確和謬誤。正確與錯誤,他人和自己。泛指人與人之間的種種復雜關系
    成語出處: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你做了酒色財氣,你辭了是人我,今日個老鄉惹上仙風,和小桃都成正果。”
    125

    遂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suí guò
    成語解釋:
    粉飾錯誤,養成過失。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審應》:“公子食我之辨,適足以飾遂過。”
    126

    文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wén guò
    成語解釋: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賈捐之傳》:“順而澤,不聽而誅。”唐·顏師古注:“謂人有堅為辯言,不以誠質,學于道,雖博無用,飾文過,辭語順澤,不聽教命……”
    127

    文過

    成語拼音:
    suì fēi wén guò
    成語解釋:
    文過。掩飾錯誤和過錯。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 昭帝紀》:“遂文過,知而不改。”《孟子 公孫丑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128

    掩丑

    成語拼音:
    shì fēi yǎn chǒu
    成語解釋:
    飾:掩飾;丑:丑惡。掩飾錯誤和丑惡的行為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要,此皆飾掩丑之語耳!”
    129

    養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yǎng guò
    成語解釋:
    見“飾遂過”。
    成語出處:
    宋·葉適《法度總論》:“及其崛然自見者,猶皆自有為國之意,便其下無飾養過之心。”
    130

    掩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yǎn guò
    成語解釋:
    同“飾文過”。
    成語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我雖然也被謚為‘土匪’之一,卻并不想為老前輩們飾掩過。”
    131

    之地

    成語拼音:
    shì fēi zhī dì
    成語解釋:
    有麻煩或爭議的地方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我想第一步只有讓你師父跳出是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幫。”
    132

    作歹

    成語拼音:
    shēng fēi zuò dǎi
    成語解釋:
    歹:壞事。做種種壞事
    成語出處: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沒揣的大驚小怪,便待要生作歹。”
    133

    只為多開口

    成語拼音: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成語解釋:
    糾紛爭端都是說話太多引起的。
    成語出處: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40出:“一劍教伊死了休,黃泉路上必知羞,是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134

    之心

    成語拼音:
    shì fēi zhī xīn
    成語解釋:
    分辨是得失的能力。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是之心,人皆有之。”
    135

    是古

    成語拼音:
    shì gǔ fēi jīn
    成語解釋:
    是:認為對;:認為不對,不以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認現代的。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且儒雅不達時宜,好是古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136

    頌古

    成語拼音:
    sòng gǔ fēi jīn
    成語解釋:
    頌:頌揚;難;反對;今:現代。頌揚古代的;難和反對現代的。
    成語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今者族。”
    137

    順過飾

    成語拼音:
    shùn guò shì fēi
    成語解釋:
    謂徇私遷就而掩飾錯誤。
    成語出處:
    《宋史·律歷志》:“忠輔于《易》粗窺大衍之旨,創立日法,撰演新歷,不敢以言者,誠懼太史順過飾。”
    138

    說是道

    成語拼音:
    shuō shì dào fēi
    成語解釋:
    見“說是談”。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8卷:“我的父母沒眼睛,把我嫁在這里,沒來由教他來望,卻教別人說是道。”
    139

    似是而

    成語拼音:
    sì shì ér fēi
    成語解釋:
    是:對;正確;: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孟子 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者。’”
    140

    是是

    成語拼音:
    shì shì fēi fēi
    成語解釋:
    把對的認為是對的,把錯的認為是錯的。比喻是、好壞分得常清楚。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修身》:“是是謂之知,是是謂之愚。”
    * 非的成語,帶非字的成語,包含非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