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非字的成語 (209個)

    101

    土木

    成語拼音:
    rén fēi tǔ mù
    成語解釋: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成語出處: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第十二出:“謝荷公公!張協人土木,必有報謝之期。”
    102

    物是

    成語拼音:
    rén fēi wù shì
    成語解釋:
    謂人事變遷,景物依舊。
    成語出處:
    清·洪昇《長生殿·寄情》:“蓬萊院月悴花憔,昭陽殿人物是。”
    103

    惹事生

    成語拼音:
    rě shì shēng fēi
    成語解釋:
    招惹是,引起爭端。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
    104

    惹是生

    成語拼音:
    rě shì shēng fēi
    成語解釋:
    惹:引起。:事端。招惹是;引爭事端。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
    105

    惹是招

    成語拼音:
    rě shì zhāo fēi
    成語解釋:
    引起麻煩之事。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孩兒,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過,又去惹是招。”
    106

    惹事招

    成語拼音:
    rě shì zhāo fēi
    成語解釋:
    引起麻煩之事。同“惹是招”。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東平府》第一折:“哎,徐寧緊緊相隨,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
    107

    人我是

    成語拼音:
    rén wǒ shì fēi
    成語解釋:
    :爭執,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害關系和糾紛。
    成語出處: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貪嗔癡愛,風霜雨雪。”
    108

    若要不知,除莫為

    成語拼音:
    ruò yào bù zhī,chú fēi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莫為。’”
    109

    若要人不知,除己莫為

    成語拼音: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110

    似懂

    成語拼音:
    sì dǒng fēi dǒng
    成語解釋:
    好像懂了;又像沒懂。表示沒有完全明白。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懂的。”
    111

    不分

    成語拼音:
    shì fēi bù fēn
    成語解釋:
    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正領而誦之,此見是之分不明。”
    112

    顛倒

    成語拼音:
    shì fēi diān dǎo
    成語解釋:
    是:對;:錯。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弄顛倒了。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施先生墓銘》:“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
    113

    得失

    成語拼音:
    shì fēi dé shī
    成語解釋:
    正確與錯誤,得到的與失去的。
    成語出處:
    宋·朱熹《辭免兼實錄院同修撰奏狀》:“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無史學,然于是得失之故,實有善善惡惡之心。”
    114

    而是

    成語拼音:
    sì fēi ér shì
    成語解釋:
    看來與常識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實上卻可能是正確的
    成語出處:
    115

    而澤

    成語拼音:
    shùn fēi ér zé
    成語解釋:
    順從錯誤言行且加以潤飾。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王制》:“學而博,順而澤。”
    116

    分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fēn míng
    成語解釋:
    正確和錯誤常分明。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圣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分明。”
    117

    混淆

    成語拼音:
    shì fēi hùn xiáo
    成語解釋: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制造混亂,使是不清
    成語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現在整個世界,像墨一般黑暗,皂白不分,是混淆,最大多數人,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
    118

    拒諫

    成語拼音:
    shì fēi jù jiàn
    成語解釋:
    飾:掩飾;:錯誤;諫:直言規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成語出處:
    《荀子 成相》:“拒諫飾,愚而上同,國必禍。”
    119

    口舌

    成語拼音:
    shì fēi kǒu shé
    成語解釋: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口舌。”
    120

    木石

    成語拼音:
    shēn fēi mù shí
    成語解釋:
    謂自身并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 非的成語,帶非字的成語,包含非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