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遺字的成語 (172個)

    121

    落世事

    成語拼音:
    yí luò shì shì
    成語解釋:
    忘棄置世俗之事。
    成語出處:
    《晉書·阮籍傳》:“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落世事,雖去佐職,恒游府內,朝宴必與焉。”
    122

    一覽無

    成語拼音:
    yī lǎn wú yí
    成語解釋:
    覽:看。漏。一眼望去,一切事情都看到了,無一漏。亦作“一覽無余”。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123

    成語拼音:
    yí lǎo yí shào
    成語解釋:
    老:稱前朝的舊臣;少:指封建時代留戀前期;思想陳腐的年輕人。指改朝換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后指思想陳腐、頑固守舊的老人和年輕人。
    成語出處:
    魯迅《朝花夕拾·無常》:“在正面,就是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直寫著四個字道:‘一見有喜’。”
    124

    名去利

    成語拼音:
    yí míng qù lì
    成語解釋:
    謂丟棄名位和利益。
    成語出處:
    唐·盧肇《宜州新興寺碑銘》:“但學者不能窒欲攘貪,名去利。”
    125

    野沒

    成語拼音:
    yě méi yí xián
    成語解釋:
    見“野無賢”。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幸位,野沒賢。”
    126

    孽余烈

    成語拼音:
    yí niè yú liè
    成語解釋:
    留下來的殘余勢力。
    成語出處:
    宋 蘇轍《唐論》:“高帝(漢高祖)之世,反者九起,其孽余烈,至于文景,而為淮南、濟北、吳、楚之亂。”
    127

    篇斷簡

    成語拼音:
    yí piān duàn jiǎn
    成語解釋:
    同“編斷簡”。
    成語出處:
    清·梅曾亮《陳碩士〈學士授經圖〉記》:“而茍其學之不足傳,與傳之不得其人,雖當時為諸儒所宗,而篇斷簡不可見于后世者,往往有之。”
    128

    篇墜款

    成語拼音:
    yí piān zhuì kuǎn
    成語解釋:
    指散佚的詩文篇章和書畫款識。
    成語出處:
    宋·張淏《云谷雜記·藏金石刻》:“前代篇墜款,因得概見于方冊間,此尤可貴也。”
    129

    寢載懷

    成語拼音:
    yí qǐn zǎi huái
    成語解釋:
    謂心有所念而寢不安席。
    成語出處:
    唐·李元成《應賢良方正科對策》:“且猶郡邑公選,巖穴敷求,寢載懷,比歲臨問,佇經術以佐職,相藝能以建官,則古之坐明堂,議衢室,安可以儔清問之深也。”
    130

    世拔俗

    成語拼音:
    yí shì bá sú
    成語解釋:
    見“世越俗”。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與司成馬孟河書》:“夫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濟物者,大賢之宏量也。”
    131

    哂大方

    成語拼音:
    yí shěn dà fāng
    成語解釋:
    見“笑大方”。
    成語出處:
    《鼓掌絕塵》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哂大方。’”
    132

    世獨立

    成語拼音:
    yí shì dú lì
    成語解釋:
    世: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成語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33

    俗絕塵

    成語拼音:
    yí sú jué chén
    成語解釋:
    謂超脫塵俗而避世隱居。
    成語出處:
    清·戴名世《和陶詩》序:“其后蘇文忠謫居海外,流離患難之際,深懲世網慨然有俗絕塵之志。”
    134

    世絕俗

    成語拼音:
    yí shì jué sú
    成語解釋:
    世: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成語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35

    世忘累

    成語拼音:
    yí shì wàng lèi
    成語解釋:
    避世隱居而不為世俗之事牽累。
    成語出處:
    明·方孝孺《學士亭記》:“故或放跡于江海,或養操于山林,求世忘累志士而與之游。”
    136

    聲余價

    成語拼音:
    yí shēng yú jià
    成語解釋:
    指前人死后在社會上流傳的聲譽和評價。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名實》:“神滅形消,聲余價,亦猶蟬殼蛇皮、獸迒鳥跡耳,何預于死者,而圣人以為名教乎?”
    137

    世越俗

    成語拼音:
    yí shì yuè sú
    成語解釋:
    超脫世俗。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植《七啟》:“亦將有才人妙妓,世越俗,揚《北里》之流聲,紹《陽阿》之妙曲。”
    138

    軼事

    成語拼音:
    yì shì yí wén
    成語解釋: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成語出處:
    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系》:“故單辭只義,軼事聞,咸筆之于書,以冀流傳久遠。”
    139

    聲墜緒

    成語拼音:
    yí shēng zhuì xù
    成語解釋:
    指行將絕滅的詩歌創作傳統。
    成語出處:
    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一:“我朝唯納蘭公子,深入北宋唐奧。聲墜緒,二百年后,乃為足下拾得,是何神術,欽佩欽佩!”
    140

    聞瑣事

    成語拼音:
    yí wén suǒ shì
    成語解釋:
    見“聞逸事”。
    成語出處:
    蠡勺居士《〈昕夕閑談〉小序》:“本以存昔日之聞瑣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見世事而已。”
    * 遺的成語,帶遺字的成語,包含遺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